别光会做“人”,还得要学会做“神”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b79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话一语破的。因为自己的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心头肉,哪有不疼爱的呢?而别人的孩子毕竟与自己无血缘关系,说爱,那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飘浮在表面上,哪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真实呢?
  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在留守儿童急剧增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教好学生胜任这份工作,还必须像高教授所说,既做人,又做神,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照、去呵护,否则,在教育教学上难免会出错。
  比如,我今年带的这个初三班,其中就有一位学生竟敢与英语老师打架,而且在批评他时还尽是理由:“谁叫他让我跪?谁叫他扇我的耳光啊?”
  根据这一情况,我首先向该老师询问了事情经过,然后到班上了解现场情况。得知该学生确实有几次没交作业。其中一次是因他爷爷去世,一次是因他母亲生病,还有一次是因他放学走得匆忙,不知英语老师让科代表抄了题目在黑板上。老师呢,第一次没说他,第二次也不批评,第三次突然来了一次厉害的——罚跪。不跪就扇耳光。老师认为这样就能压生邪气、长师威风。殊不知,该生是吃软不吃硬,怎么也不跪,老师下不了台。于是,一场纠纷就这样发生了。
  其实,分析起来这事并不复杂。老师方面,方式方法有问题:一次没交作业就应问清原因,两次没交作业就应进行批评。为何非得等到问题成了堆(三次不交作业)时,才来一场暴风骤雨呢?学生方面:该生也太顽劣了:当老师叫你跪时,为啥不一一解释其原因呢?如果该老师听了你的解释,恐怕就不会叫你下跪呀!
  但不管怎样,归究起来还是教育者的错。它集中反映在对学生的一个“爱”字上。换一个角度,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没做作业,你能允许他一而再、再而三吗?你会动不动就罚跪扇耳光吗?
  在爱护学生这个问题上,苏霍尔曾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的,却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也是人,而且是一个涉世未深、成长未全的学走路的人。他们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扶、去牵、去关怀、去照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是我们教育学生应取的作风,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方法是封建社会的法宝,今天早已过时了、不吃香了。因为,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若此,“爱”几乎是唯一的力量。
  据此,我把那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先替那位老师赔礼道歉,然后,再就此事表示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内疚:“某某同学,真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没有及时将你的家庭近况告诉每一位老师。如果我能早点告诉他们你家的状况,也许就没有今天的事情发生。在这,我向你赔不是”。顿时,这位同学泪流满面地说:“老师,这不能怪你,是我的错。不做作业本身就是错,更何况还打老师。再说,你对我够关心的啦。我爷爷去世你给了我们家一百块钱,我们已感激不尽。关键是英语老师太不了解我内心的痛苦,他一叫我跪,我就又想到爷爷去世的跪,我不能再有第二次跪下了。所以……”看到他泣不成声的样子,我心酸了,一把将他搂在怀里,说:“别哭了,以后再也没人让你跪,也再也不会有人扇你的耳光了……”没等我说完,他又接上话茬儿:“老师,你放心。我以后再也不逃交作业了,再也不会与老师顶撞了。”可见,爱的力量有多大呀,它可以改变一切!
  说到这里,又使我想了李倚老师写的《给予爱者是强者》里的一个片断:
  下了一夜的雪。
  第二天早上,自习的时间到了。
  一个教室里,班主任点着人数:缺18个。他愤然拿来一把锁将教室门锁上了。这样,18个眉毛和头发上挂着霜的学生在门口站了40分钟。
  “一个个给我说清楚,还打算不打算上课?!”
  没有回答。其实有的,他听不到,那就是18声在心里的“哼!”
  另一个教室里。班主任站在门口。他准备了4个暖瓶,命令每个学生进来都要喝几口热姜汤。
  第二节是他的课。当他将课本放在讲桌上时,手停住了。那上面,摆着各种治疗感冒的药。他望着台下,一张张脸低着,60个“若无其事”。他转身摘下眼镜,说道:“镜片上全都是水气了……”其实,他眼里也充满了“水气”了。
  请看,一样的天气,一样的班级,就是因为两个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截然不同。前一位班主任只会做“人”,而后一位班主任不光会做“人”还会做“神”——视生为子。细心关照、悉心呵护。教育教学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所以说,我们做教师的不要光会做“人”,还得要学会做“神”。
  (作者单位:344300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中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以往,笔者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法指导,可是效果甚微,一直不知是何原因。现在想来,关键就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是习惯呢?所谓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笔者根据学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各实验区展开,引起了众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校长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管理者,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我觉得在诸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明白自己将要做的是什么。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通过各种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觉得校长应当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管理员  管理者这一角色,是校长的一个最主要的角色。但在新课程改革中,
期刊
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后天的素质也称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数学本身的特点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把问题数学化,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上的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为人处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其受益终生
期刊
对于教学来说,“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诸如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理,而
期刊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四个基本要素,也是衡量语文基本功的标尺。四个基本要素中“读”是关键。“读”,就是主要指朗读。朗读,是指用规范的语言正确地、流畅地、有感情地再现书面文字,并从中体会、领悟和想象出相关的含义和画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影响极大。要打好语文学习的这一基础,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外,还必须要多读、多听、多看
期刊
一位作家说:“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我说:“微笑更是教育的语言。”  教育需要微笑,微笑是爱的桥梁。爱是快快乐乐的,让教育的每一天都摒弃多愁善感,徜徉在童话的美丽中;爱是多情的情人,让教育的每一个人、每件事都享受灵性的张扬,感受爱抚与欢愉;爱是一种期待,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自由生命的空间里张开情怀,拥抱未来。  教育需要微笑,微笑是宽容的使者。面对失误和偏颇,要勇于给以宽容,因为宽容可以带来动力;
期刊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学也一样,面对新教材、新标准,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与尝试,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创新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创新与尝试
期刊
兴趣是个体能力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积极的情绪反应。小学生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要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需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
期刊
在当前和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素质,最终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中达到创新的能力。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人才素质要求在不断地提高企业不但要求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是能在自己的岗位中,不断有新的突破,也就是在对自己工作不但有熟练的技能,而且对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特点要有一些新颖独特见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始终处在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专业课程是职业教学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往往处于一个功半事倍的状态,对学生作文的引导并未做出积极的意义,而新课标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它强调:“引导不仅是包括思维和方法,更表现为一种启迪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在作文批改中,我将这一信念作为导向,觅到了一些作文批改的诀窍,十分奏效,不妨一试。    一、批语应倾注爱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待每位学生都要有爱心,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