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流通。此举再次勾起人们对人民币历史的兴趣。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成立,同日,第一套人民币在石家庄市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县正式发行。在70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国前后发行了5套人民币。本文介绍了第一套人民币诞生的过程。
毛泽东不同意人民币上印自己肖像
在1948年12月人民币发行之前,各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并各自发行货币。如晋察冀有晋察冀边区银行、晋冀鲁豫有冀南银行、陕甘宁有陕甘宁边区银行等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各区之间物资交流、贸易往来增多,新形势要求各解放区统一财经政策。
1947年3月15日,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北省武安县冶陶镇召开。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晋绥、陕甘宁五大战略区的财经要员齐集于此,商讨统一财经的问题,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导会议。同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董必武任主任,杨立三、南汉宸、薛暮桥、汤平为副主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开始酝酿筹建中央银行,并开始考虑新货币的设计和印制问题。
经过一番考虑,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鼎丞)、邓(子恢)商议建立银行的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当时,毛泽东率中央机关正在陕北转战,接电后,他和周恩来、任弼时经过仔细推敲,回电说:“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是否过早一点儿?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
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根据董必武和南汉宸的指示,开始设计人民币票样。在局长王文焕组织下,由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王益久和沈乃镛具体负责。1947年11月,设计出来的票样送来后,南汉宸立即呈报给董必武审定。《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简史》记载:“不久,南汉宸派人到印刷局传达了董必武及中央的指示,票券需要重新设计,要反映解放区工农业生产的情景,正面和背面,除必要的阿拉伯字码外,一律用中文,不用英文。同时,将董必武为人民币题写的行名与金额题字也一并送来。”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是董必武题写的,他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写得工工整整。
那么,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最初设计的方案,为什么没有获得通过呢?这里有一个故事。当时,中共中央还在陕北。毛泽东得知票样上印有他的肖像后,致电董必武,不同意钞票上印他的肖像。毛泽东的理由是,钞票是政府发行的,他是党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要印他的肖像,也要等将来他当了政府主席后再说。
董必武经过一番思考,要求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应尽量体现人民性质,反映工农业生产。由王益久和沈乃镛设计的第一套人民币,10元券正面图案为车水灌溉和矿山,反映工农业生产;20元券正面图案为矿山采煤和工人推动煤车,反映工业生产;50元券正面图案为毛驴车水和矿山工厂,也是反映工农业生产的。人民币的风格就此定调,直至新中国成立20多年后都没有改变。
1949年10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曾当面请示毛主席:人民币上能否印毛主席肖像。毛主席还是不同意,他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当上了,但当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因为进城前我们开会(七届二中全会)已作了决议: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城市、街道、工厂和建筑物的名称及地名,以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防止骄傲自满的现象。因此,在毛主席生前,人民币上始终未印他的肖像。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与世界接轨,1988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上,才出现了毛泽东等已故领袖人物的肖像。
首批人民币分三种面值
1947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召开华北五大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的通知》,准备在会上讨论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人民币的发行问题。1948年4月,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会上,讨论了由董必武起草的《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纲要草案》;同月,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迁入石家庄市中华北街11号联合办公。7月22日,两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南汉宸任总经理。
1948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经理南汉宸、副总经理胡景沄、关学文签发《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12月1日,在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原华北银行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挂牌仪式。同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当日,即发行了10元、20元、50元3种面值的人民币,均为华北银行第一印刷局印刷的。
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原、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币在支持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同时,也在完成自身的使命:占领全国流通市场,统一全国币制。
西藏1959年流通人民币
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一关内关外币制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东北是最先结束战争的地方,为什么这么晚才与人民币统一呢?因为东北经济基础好,物价已经稳定,而关内战争尚在进行,通货膨胀的问题一时还解决不了。为了使东北经济尽快恢复元气,更好地支援关内的解放战争,中央和东北局决定,暂时保持东北的独立币制。
1951年3月,关内的通货膨胀局面已经终结,统一币制水到渠成。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收兑东北币和内蒙古币作出了具体规定。为照顾内蒙古人民,还特印制了一部分有蒙古文字的人民币在内蒙古地区流通。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协议”。根据协议,西藏政治制度暂时维持现状。这样,藏币得以继续在西藏地区流通。
1959年,达赖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武装叛乱。平叛后,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人民币开始在西藏流通,藏币终于成为历史。至此,人民币在祖国大陆一统天下。
毛泽东不同意人民币上印自己肖像
在1948年12月人民币发行之前,各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并各自发行货币。如晋察冀有晋察冀边区银行、晋冀鲁豫有冀南银行、陕甘宁有陕甘宁边区银行等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各区之间物资交流、贸易往来增多,新形势要求各解放区统一财经政策。
1947年3月15日,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北省武安县冶陶镇召开。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晋绥、陕甘宁五大战略区的财经要员齐集于此,商讨统一财经的问题,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导会议。同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董必武任主任,杨立三、南汉宸、薛暮桥、汤平为副主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开始酝酿筹建中央银行,并开始考虑新货币的设计和印制问题。
经过一番考虑,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鼎丞)、邓(子恢)商议建立银行的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当时,毛泽东率中央机关正在陕北转战,接电后,他和周恩来、任弼时经过仔细推敲,回电说:“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是否过早一点儿?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
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根据董必武和南汉宸的指示,开始设计人民币票样。在局长王文焕组织下,由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王益久和沈乃镛具体负责。1947年11月,设计出来的票样送来后,南汉宸立即呈报给董必武审定。《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简史》记载:“不久,南汉宸派人到印刷局传达了董必武及中央的指示,票券需要重新设计,要反映解放区工农业生产的情景,正面和背面,除必要的阿拉伯字码外,一律用中文,不用英文。同时,将董必武为人民币题写的行名与金额题字也一并送来。”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是董必武题写的,他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写得工工整整。
那么,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最初设计的方案,为什么没有获得通过呢?这里有一个故事。当时,中共中央还在陕北。毛泽东得知票样上印有他的肖像后,致电董必武,不同意钞票上印他的肖像。毛泽东的理由是,钞票是政府发行的,他是党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要印他的肖像,也要等将来他当了政府主席后再说。
董必武经过一番思考,要求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应尽量体现人民性质,反映工农业生产。由王益久和沈乃镛设计的第一套人民币,10元券正面图案为车水灌溉和矿山,反映工农业生产;20元券正面图案为矿山采煤和工人推动煤车,反映工业生产;50元券正面图案为毛驴车水和矿山工厂,也是反映工农业生产的。人民币的风格就此定调,直至新中国成立20多年后都没有改变。
1949年10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曾当面请示毛主席:人民币上能否印毛主席肖像。毛主席还是不同意,他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当上了,但当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因为进城前我们开会(七届二中全会)已作了决议: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城市、街道、工厂和建筑物的名称及地名,以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防止骄傲自满的现象。因此,在毛主席生前,人民币上始终未印他的肖像。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与世界接轨,1988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上,才出现了毛泽东等已故领袖人物的肖像。
首批人民币分三种面值
1947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召开华北五大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的通知》,准备在会上讨论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人民币的发行问题。1948年4月,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会上,讨论了由董必武起草的《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纲要草案》;同月,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迁入石家庄市中华北街11号联合办公。7月22日,两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南汉宸任总经理。
1948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经理南汉宸、副总经理胡景沄、关学文签发《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12月1日,在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原华北银行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挂牌仪式。同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当日,即发行了10元、20元、50元3种面值的人民币,均为华北银行第一印刷局印刷的。
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原、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币在支持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同时,也在完成自身的使命:占领全国流通市场,统一全国币制。
西藏1959年流通人民币
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一关内关外币制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东北是最先结束战争的地方,为什么这么晚才与人民币统一呢?因为东北经济基础好,物价已经稳定,而关内战争尚在进行,通货膨胀的问题一时还解决不了。为了使东北经济尽快恢复元气,更好地支援关内的解放战争,中央和东北局决定,暂时保持东北的独立币制。
1951年3月,关内的通货膨胀局面已经终结,统一币制水到渠成。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收兑东北币和内蒙古币作出了具体规定。为照顾内蒙古人民,还特印制了一部分有蒙古文字的人民币在内蒙古地区流通。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协议”。根据协议,西藏政治制度暂时维持现状。这样,藏币得以继续在西藏地区流通。
1959年,达赖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武装叛乱。平叛后,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人民币开始在西藏流通,藏币终于成为历史。至此,人民币在祖国大陆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