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第—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介: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1933年4月,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全国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纪念毛主席的故事。课文内容不长,通俗易懂,共三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快速识记本课生字,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做到“以读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文章感情,感悟到毛主席的好思想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并在课后引导学生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资料和故事,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创境,激发兴趣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一说你们听懂什么了?歌曲赞美的是谁?
  2.教师小结,介绍毛主席。这首歌曲是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领袖,他一生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出示词语:主席、领导、革命、解放。学生齐读词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这位伟人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歌曲开篇引入,能激发学生了解毛泽东主席的兴趣,为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为感悟乡亲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行为做铺垫。
  二、板书课题,质疑解难
  1.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生字。“忘、挖、井”(指名读)
  3.周答问题。你知道课文中的“吃水”人是谁?“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学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让学生在质疑解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交流互动中理清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学字识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为自然段做标记。
  2.教师讲述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学生认识词语:战士时刻想念
  3.识记“我会认”的12个生字。(课件出示:忘、挖、井、席、导、革、命、战、士、解、刻、念)(1)学生在认读中标记、识记生字。(2)学生领读、开火车读、齐读。(3)同桌互读,找出对方的优点并纠正不足。
  4引导学习“我会写”的6个生字。(课件出示:井、乡、面、忘、想、念)(1)指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大家识记生字,如“想=( )+( ),结构是( ),部首是(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换偏旁、组词识字)。(3)去掉音节,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5.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找出每个字的特点。(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指导写“忘、想、念”。(3)描红、临写。养成边写边记的好习惯。(4)组内评议。(要注重对学生写字的评价,鼓励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6.学习“我会读”中的词语。(课件出示:井台、井口、井水;领导、导游;革命、生命、救命;主席、凉席;想念、挂念、念书;时刻、立刻)(1)指名读,开火车读。(2)选词说话。(3)练习把词送回家。
  想念
  怀念
  ①我非常( )在昆明工作的爸爸。
  ②我很( )童年的时光。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在参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找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并纠正。
  3.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教师纠正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起到示范、正音的作用。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合作探究。①毛主席初到沙洲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会怎么想,怎么说?②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或什么困难?③乡亲们得到毛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四人小组选一个题目合作探究,要求:可以分角色表演,如:主席、士兵、乡亲;也可以用语言表达。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演员)
  6.再读课文,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意识,通过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表演中运用,在情境中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有效拓展
  同学们,人们歌颂、赞美毛主席,是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的事迹,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请你们课后搜集有关毛主席的资料、图片、小故事等,下节课我们将从多方面认识毛主席这位伟人!(在《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曲中结束本节课。)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毛主席,使学生的学习由吸纳走向表现,由狭窄走向广阔,体现语文综合性的特点。
  责任编辑:王天杰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德育目标的设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说明,德育教育已经随着课改的新理念在各科教学中体现出德育目标和内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虽然充满了逻辑思维
期刊
古诗的博大精深,正在于寥寥数笔的景色描述中,蕴蓄着无限风光,而诗歌的美也正在这万千情愫之中深藏。教师唯有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读出古诗风光之美,解到情感的蕴藉,才能算是读懂诗歌,看懂诗歌,才能进入诗歌的殿堂,品读其中的千年古韵、万种风情。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一首意境优美而又充满无限凄凉的七言绝句。诗人既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浓浓乡愁,也抒发了客居他乡、归无
期刊
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是语用活动的支架、语文实践的途径,练习的结果不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考虑和尝试,使学与练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习活动的助学作用。  一、练的广度应囊括学的主体,涵盖整体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实践的主体,教师不能厚此薄彼,让个别学生唱主角,众多学生作陪衬。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参
期刊
经常有任课教师向我抱怨:你们班的黑板今天又没人擦,不是每天都有值日生吗?每次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尽管批评、提醒过学生多次,但效果不佳。  4月19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我走进教室时上课铃响了,可黑板上仍是上节数学课的内容——值日生又忘记擦黑板了!学生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就开始上课。  这节课的内容是《晏子使楚》,我突发奇想,既没自己擦黑板,也没叫学生上来擦黑板,而是直接板书在没
期刊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找到了幸福的真谛: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一、文本特点  1.主题鲜明突出。“幸福是什么”直接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探究幸福的真谛。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幸福是什么”展开的。  2.故事情节奇异。本文是这样展开情节的:疏通泉眼,开沟引水——受到赞扬,得到祝
期刊
教材简介: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的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蕴含着“我”得知真相后对那个用心良苦的残疾青
期刊
教材简析:  《松鼠》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说明文。作者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只漂亮、驯良、乖巧的小松鼠,让人不由自主地欣赏它、亲近它、喜欢它。本文结构清晰,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貌特征;再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松鼠驯良的性格特征;并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期刊
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解决”作为数学的课程目标,意味着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结果。而“解决问题”,一方面是指数学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活动,这个“问题”将要被解决;另一方面,“解决问题”还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因此,“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既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又是课程目标与解决问题方法、过程的关系。  “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期刊
一、品读文本,说教材  《风筝》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贾平凹的作品,主要写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近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清新、自然,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又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的憧憬。文章字里行间自始至终充满童真童趣,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摸其物。叙述时,文章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高效课堂。  一、目标定位——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定位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指引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学习评价的设计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学目标,扣紧学科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