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重点词句 悟表达方法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z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松鼠》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说明文。作者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只漂亮、驯良、乖巧的小松鼠,让人不由自主地欣赏它、亲近它、喜欢它。本文结构清晰,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貌特征;再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松鼠驯良的性格特征;并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最后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教学时一是让学生先了解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二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抓住课文的要点,大体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三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一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让学生通过与课文《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交流互动。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动物,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你能用一两个词来描写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的特征吗?可以用上“我最喜欢 的______。”的句式进行交流。(指名交流)
  2.揭示课题。同学们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观察得很细致!是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所写的《松鼠》。(齐读课题,指导学生正确读准字音。)
  3.展示资料。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松鼠的资料。(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松鼠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一个科,松鼠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体形细小,以草食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部分物种会以昆虫和蔬菜为食,其中一些热带物种会为捕食昆虫而进行迁徙。松鼠原产地是我国的东北、西北及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南极洲外,全球的其他地区都有分布。)布封笔下的松鼠又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目的之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交流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倾听学生的汇报,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可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学习,然后在词语旁做好批注。)
  2.指名交流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驯良 榛子 榉实 橡栗 矫健 玲珑 帽缨形舵 手 蛰伏不动 狭窄 勉强 圆锥(2)理解词语。(在学生朗读词语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乖巧、驯良、矫健、玲珑、警觉”等词语的意思。)
  3.分段朗读。思考: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了解课文所描写的松鼠特点,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良好的体现。
  三、围绕重点,自主学习
  1.思考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提示:像学习课文《鲸》一样边读边思考,边勾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2.汇报交流。(1)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描写松鼠的某一方面特点读懂,然后再交流松鼠的另一方面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表现作者对松鼠喜爱的句子。(2)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相机板书。(从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的描写,写出了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通过写松鼠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写出了松鼠性格驯良的特点;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写出了松鼠行为乖巧的特点;最后写繁殖、换毛,是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习性。)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1.感悟词语。在课文中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从这些句子和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在课文中批注。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以下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加深体会。(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三句话是对松鼠的外形描写。“清秀”一词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把松鼠写得非常惹人喜爱。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2)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这句话写出了松鼠生活的地点,“满树林里跑”写出了松鼠活跃的特点。)(3)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句话表现了松鼠灵敏的反应和动作,“跑”“躲”“逃”三个动词表现了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说明松鼠十分警觉。)(4)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先……再……然后……”这一句式写出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很有条理性。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说一句话。)
  3.小组讨论:想一想课文《松鼠》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课文《鲸》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在积累语言中深切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对比《松鼠》与《鲸》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点,让学生学习写此类文章的方法,为学生习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角色体验,练习表达
  1.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呢?
  2.指名介绍。(引导学生重点从松鼠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进行介绍,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怎样呼唤人类来保护动物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角色,把自己当作松鼠向别人介绍自己,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归纳小结: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一只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老师感到很高兴,你们喜欢它吗?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资料袋”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找找布封写的书读一读,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2.朗读课文。
  3.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学着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从文本出发,进行适当的延伸,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现在学生学习成绩差的根源在于厌学,而厌学的根源在于课堂。课堂让学生厌学,让学生怕学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枯燥。有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教越差。其实,不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是我们的教学不被学生接纳和认可。教学改革一直在搞,一直在疾呼“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我们的现实课堂,还是摆脱不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吸引学生,怎么不讓学生感
期刊
“……左脚踝骨粉碎性骨折,打入了三根固定钢钉,她却不顾医生的劝阻,出院后的第二天就拄着双拐重返课堂。这个月到校的第一天,湖北省武汉市××小学的师生们惊奇地发现,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老师拄着双拐走进教室,用‘单膝跪椅’的姿势给学生上课……”  这是××晚报的报道。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里,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里涌出无限感动与敬佩。时下,极个别教师道德底线失守,“单膝跪椅”上课的教师无疑让人们重
期刊
《棉鞋里的阳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作者用贴近儿童生活情境,极尽细腻渲染的文笔,栩栩如生地描摹出一幅蕴满浓浓亲情的温馨画卷: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也温暖着奶奶的心。  一、教材解读  1.课题凸显立意。棉鞋,柔软
期刊
2016年初,我与普洱市各县(区)50余位校长一起到重庆学习,短短的5天时间,我们聆听了专家的理论讲座,亲临名校参观,深入课堂听课,收获颇丰。  首先,要学习重庆学校大手笔打造学校的办学新理念。重庆学校的定位非常高,在金地上打造学校就要用纯金价的理念设计,不是用铜价来衡量学校的应用。设计过程中一次性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元素包含在里面,有历史的、现在的、将来的,预想到位。他们舍得花费时间思考,用尽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德育目标的设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说明,德育教育已经随着课改的新理念在各科教学中体现出德育目标和内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虽然充满了逻辑思维
期刊
古诗的博大精深,正在于寥寥数笔的景色描述中,蕴蓄着无限风光,而诗歌的美也正在这万千情愫之中深藏。教师唯有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读出古诗风光之美,解到情感的蕴藉,才能算是读懂诗歌,看懂诗歌,才能进入诗歌的殿堂,品读其中的千年古韵、万种风情。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一首意境优美而又充满无限凄凉的七言绝句。诗人既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浓浓乡愁,也抒发了客居他乡、归无
期刊
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是语用活动的支架、语文实践的途径,练习的结果不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考虑和尝试,使学与练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习活动的助学作用。  一、练的广度应囊括学的主体,涵盖整体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实践的主体,教师不能厚此薄彼,让个别学生唱主角,众多学生作陪衬。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参
期刊
经常有任课教师向我抱怨:你们班的黑板今天又没人擦,不是每天都有值日生吗?每次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尽管批评、提醒过学生多次,但效果不佳。  4月19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我走进教室时上课铃响了,可黑板上仍是上节数学课的内容——值日生又忘记擦黑板了!学生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就开始上课。  这节课的内容是《晏子使楚》,我突发奇想,既没自己擦黑板,也没叫学生上来擦黑板,而是直接板书在没
期刊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找到了幸福的真谛: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一、文本特点  1.主题鲜明突出。“幸福是什么”直接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探究幸福的真谛。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幸福是什么”展开的。  2.故事情节奇异。本文是这样展开情节的:疏通泉眼,开沟引水——受到赞扬,得到祝
期刊
教材简介: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的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蕴含着“我”得知真相后对那个用心良苦的残疾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