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类课程群多维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367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运动控制类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承接关系薄弱、学生的系统工程观难以建立等问题,以运动控制类课程群教学为载体,采用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开发、跨课程统一资源库建设等手段相结合,对课程群的多维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对学生批判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用例来源,归纳留学生量词“个”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类型,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阶段性和多维性为核心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目的:“学”是口腔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课程,对于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程度低下等问题,本研究首次提出使用PBL联合CBL进行“学”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形式为PPT、板书及模型相结合.实验组学生采用PBL联合CBL法,学生课前自行学习教案,以小组为单位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授课时间内小组进行汇报,授课教师进行实际临床诊疗思路的讲解.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理论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相较于传统
期刊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导,促使培养目标逐渐向多元化转变,既要让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知识有一定的获得感,也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及综合素养,中国传统文化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为大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找到了新思路.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切入,进一步论述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从文化传播与学科发展两大角度展开论述,深刻分析并概括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并深入剖析此种文化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尝试从多个层面提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在教学课程的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符合国情的思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计算机基础通识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中分三个层次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在知识点层次,知识单元层次和整门课程层次分别融入不同的思政内容,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辩证的方法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的要求,也是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需要.基于“三寓三式”模式,“出版物发行实务课程”创新思政教学设计,围绕发行人才核心素养构建课程目标,深入挖掘体现课程特点和价值理念的思政元素,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过程,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为助力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群建设被提上了议程.面对当下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存在的“与法律英语课程相混淆、\'教\'、\'学\'两面”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分法学双语课程与法律英语课程,做好法学双语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在教师选任、教材选编以及教学组织设计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机制”等改进方案.
针对传统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采用线上线下翻转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结构英语口语理念以及评价多元化新模式来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表达意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提升有显著效果,也值得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和推广.
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改革,针对行业对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需要,设计项目题目,通过项目完成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应用相关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及配方开发的能力,并在项目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根据项目实施效果以及项目对课程基础理论的应用,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完善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最后,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对接学科竞赛,提高参赛作品质量,切实将教学改革落脚在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
苔藓植物学是植物学的分支学科,是该科研方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苔藓植物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启迪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正在经历从自动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企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尤其需要同时精通机械、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复合人才,机电学科复合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制造转型和升级的核心支柱.传统的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类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复合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构建机电学科的大类课程体系.本文提出“知识传输+能力传输”的新教学理念;设计并实施“引导型、鼓励型、启发型、互动型”多元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深入化、精品化、实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立足专业知识,面向智能制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