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为尊”的红山文化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aod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山文化是史前先民智慧的结晶,其玉器丰富的造型特征充分显示了远古先人的信仰和崇拜。本文分析玉器在红山文化中的重要性,从玉器的神化、图腾传说、墓葬礼制几个方面来研究“以玉为尊”的红山文化。
  一、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的史前文化,以辽河流域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是东北地区最为发达的一支考古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玉器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其在造型特征、雕刻工艺及使用玉器的制度上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红山文化玉器表面素净、外观简洁、雕刻线条流畅。红山文化玉器体现出对原始生物和大自然的崇拜,图腾信仰充分显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结构及其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红山文化的特点。
  二、玉器的神化
  一般而言,祭神所用的玉器称之为礼器,而通神灵或使得神灵降临所用的玉器则称之为神器或法器。然而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概念,一些玉器不只具有一种功能,可以一器多用。有些玉器可以作为礼天、祭祖的礼器,同时可以作为通神的法器,还可以作为军事权力的标志器物。
  早期的红山文化中,玉器形制主要体现为生殖崇拜和自然崇拜。玉器的主要造型有玉珠、猪首、蛇、鹰、蝉蛹、龟、玉蚕等,大约不超过十几种。这些玉器大都造型单一,没有过多的形态变化。先民们早期大多寄信念于玉器,期望玉器可以与飞鸟禽兽沟通,表现出对自然和后代繁衍的崇高愿景,此时玉器已经初步具有较为尊贵的地位。
  红山文化中期时,玉器被进一步神化,玉器已成为有特殊功能的器物,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原始宗教崇敬天地、神灵、祖先,人类正处于由无知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与早期相比发生质变。而玉器从最初作为简单装饰品或某种具有单一的象征意义的器物向着更高层次转化发展,并形成独具一格的特有体系。这一时期,红山先民对于区域有着严格的界定。牛河梁遗址就是典型的祭祀墓葬区域的代表。随着区域界定和各氏族部落不断增加,为获取更多财富,在氏族战争中,氏族部落需要先稳定内部而后再向外扩张。氏族部落内部主要通过祭祀神灵、纪念祖辈先人的仪式活动来凝聚氏族部落内部人员。玉器作为媒介,在祭祀或纪念先人的仪式活动中起到了沟通的作用,传递人们对于神灵及祖先的寄托。通过墓葬考古,人们可以看出在此时已出现了大型祭祀中心,也就表明这一时期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而正因为有这种需求,红山先民们大量制作用于祭祀活动的礼器。
  到了红山文化晚期,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结束,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宗族的概念,相对应出现了具有地位极高的人。这些具有极高地位的人,有部落宗族集团首领,也有法术高明的巫师,或者一人身兼两职,使权利和财富渐渐集中到了一少部分人的手里。为了获取权利和财富、取得战争胜利和祈福辟邪祛灾,越来越多的宗教祭祀活动占据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此时形态各异的玉器作为与神灵祖先沟通的法器,有着重要的作用。
  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大部分玉器造型奇特、寓意深刻、工艺精湛,且都具有某种特殊功能,而不再过分注重装饰性。就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具来讲,它们的意义作用是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的。大部分红山玉器既可以是礼天地的礼器,也可以是沟通神灵的神器或法器。玉器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宗族祭祀活动中所占比例都很大,这也正体现了红山先民们对玉器的尊敬、崇拜和信仰。
  三、图腾传说
  远古先民的精神寄托大多与自己日常所见或自身喜爱之物密切相关。图腾是人类原始部落认可自身部落和区别其他部落的标志。当一个图腾产生后,它就在部落内部代代相传,形成了图腾崇拜和图腾禁忌。鹰是红山文化中一种比较著名的图腾,由于苍鹰在捕食中的矫健和凶猛,成为了草原游牧民心中的偶像。红山文化先民把自己和苍鹰联系起来,视它为自己的祖先,作为自己的民族图腾,因而在玉器中大量出现鹰的形象,也就是鸮。
  自古以来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是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而从红山文化玉龙的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猪的形象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例如,“玦”形龙一般又被称为“玉猪龙”,也是红山文化玉龙雕塑作品中最多的一种。
  当代中国红山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雷广臻认为,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反映了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这“四生”情况。可以说,红山文化的每一件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红山文化分布地域大多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因此红山文化里这两种文化并存。在红山文化时期,猪的猎杀和畜养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很大。在屠宰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阶段的胚胎,基于对生殖的崇拜,因而把这个过程神化,又加以艺术创作,最终将其升华为龙的形象。并且考古学研究发现,部分红山文化墓葬主人胸前配饰有“玦”形玉器,而“玦”形玉器玉猪龙就是墓主人的通天信物,显示他们生前身负着重任。这样的墓主人身份特殊,很有可能是部落的首领或者是巫师,死后玉猪龙也随主人长眠于棺冢之中。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原始农业发展和宗教祭祀的必要产物,并由玉器来作为先民沟通神灵、祖先的媒介,由此可见玉在红山先民心中尊贵的地位。
  四、墓葬礼制
  晚期红山文化的礼仪中心是牛河梁遗址,有着大规模的礼仪性建筑群落。红山文化玉器最明显的特征在于人物和动物的造型丰富、形态多样,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动物造型玉器,象征着各种神灵。“以玉敬神”就是通过各种祭祀的形式来向神灵献玉,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红山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墓葬中,玉器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早中期的墓葬大部分伴随着石器与陶器,玉器并不多见。到了中晚期墓葬中陶器与石器接近于绝迹,陪葬品几乎都是玉器。红山文化玉器在墓葬中的大量存在,也说明红山玉器区别于石器和陶器这一类的生活用器具,其超越实用意义而主要是用于祭祀、丧葬这类场合中。
  通过观察红山文化随葬玉器的数量、种类及组合关系的变化,明确反映出不同墓室主人之间的等级差异。这些不同的等级差异也明确了红山文化先人在用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完整的固定制度。红山文化墓葬随葬品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只有玉器的使用能够反映出墓主级别的高低变化,且这种制度划分明确,而石器与陶器并没有形成制度。这也说明在先人们的礼仪观念中,虽然玉器并不作为唯一的礼器,但作用功能远远超越了石器和陶器。
  玉器的使用从史前时期出现以来,历代不衰,在墓葬中大都是作为随葬品的一部分与其他种类的随葬品共存。而红山文化墓葬中把玉器作为近乎唯一的随葬品,这明显是一种特殊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红山文化玉器中多见人与动物神的形象,方圆一体的玉璧和其他神秘造型的器种,同种玉器常成对出现,这些也都表明玉器所具有的神器性质和功能。古书关于“以玉示神”的种种记载,也说明古人是一直把玉器看作是通神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玉器在红山文化所占的比重之大,及“以玉为尊,唯玉为葬”的红山文化思想。
  五、结语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先为一件器物提前设立某些功能,然后开始制作并使用,目的是为了达到心中预期的效果。任何一种器物,都有它的用途。一件物品或器物,不论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还是作为装饰所用的艺术品,它的造型特征、设计与制作,都归源于使用功能,这种功能往往是由它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的玉器,最初主要是作为“礼器”出现的。当玉器经过雕琢加工转化为具有一定作用或某种含义的器物时,便被赋予了新的、可能要超越“礼”的含义而具有更深层面意义的东西。红山文化玉器作为古代礼制活动中的重要器具,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作为红山文化的研究者,应该吸取前人经验,不断探索,从多种角度来探寻神秘的红山文化。
  (内蒙古农业大学)
  作者简介:方田(1994-),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北方游牧民族工艺美术。
  通讯作者:庞大伟
其他文献
创意美术活动能够激发大班幼儿的想象能力,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大班教学中的美术活动,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创新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设计原则,接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幼儿美术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创意美术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使得孩子们真正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对于
期刊
法国启蒙运动是18世纪的法国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中公认的导师和领袖。他比中国的儒学创始人孔子晚出生近两千年,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不谋而合,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和文艺之上,将其和孔子的思想进行对比,对研究中西方政治和哲学发展有推动作用,也对中西方文艺思想溯源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法国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后续活动,同样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文艺复兴是西方的新兴资产阶级面
期刊
在全国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笔者重温灾难题材电视连续剧《浴火危城》(原名《大鼠疫1910》,2012),心中别有一番滋味。该剧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防疫事业先驱伍连德率众战胜肆虐东北三省特大鼠疫、粉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东北阴险图谋的英勇事迹。在晚清末年列强环伺、内政不修、医学条件极度恶劣的严峻情况之下,能够处理好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实属不易。  伍连德(1879—1960)是中国近现代医学先驱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助手,从整体上提高了美术专业教学水平。美术专业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质量,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创作学习,实现认知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简要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伴随高职美术专业教育模式的不断
期刊
库切作品中频繁出现有关动物的描写,但他并未刻意地将动物拟人化,没有把人与动物进行类比,也未对立化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其代表作《耻》中,库切塑造了一种人与动物的共存状态,描述了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的微妙情感,揭示出人性与动物性之间存在的统一性,即勾勒出了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统一性。本文就《耻》中的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统一性展开剖析,领悟作品中所折射出的诗意情愫,同时深化对库切构建的和谐生态观的认知。 
期刊
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无数的文艺青年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渐渐梳理出审美的思绪,回顾中华五千年的美学历程,可谓百花齐放。其中,频繁出现的六个词不断影响着我的美学视角:境界、俗、节奏、道法自然、儒家思想和天人合一。  第一个词,境界。境界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创造精神,我们骨子里习惯于如“悟性”思考、“境界”环境、“生命”精神这样的美学范畴。其中,境界在我国古代的园林、雕像、绘画、陶瓷中都有着极致的展现。如北京
期刊
全世界现有70亿人口,分属2 000多个不同的民族。目前世界民族统计显示,人口数量的增长,而民族总体数目却呈下降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渐趋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人口数量骤减,大民族人口数量趋多。这种现象,在中国同样存在并不断蔓延。法国人类学教授于硕、人类学研究者赵式庆编写的《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为读者了解中国北方小民族鄂伦春族提供了一次不同意义的分享与田野体验。  目前学界口述史大多通过
期刊
许慎《说文解字》曰:“易,蜥蜴,守宫也,象形。”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蜥蜴:“身无恒色,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易见于花也,是为知常达变,象出于天,易而道动。  世阿弥《风姿花传》曰:“山谷明月光,流萤皆彷徨。”皆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矣。彼日薄雾垣根,父着旧时素淄长袍于身,竟化一赤焰花象,恍然炫目之至、华灿生姿。众人尽迷,遍寻亦无得其踪。后有二垂髫小儿缘城东通海镜湖戏,霎时野马尘埃气息相吹
期刊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的自由意志一词在其道德哲学思想中构成了其非常核心的概念。围绕意志与自由,康德对于道德、至善和法则有许多关键性的论述,构成了其实践理性的主体内容,通过对意志的界定,对法则的定义,澄清了自由意志与自由意志的自律的特点,进而初步窥探康德视角下的理性的崇高性。  在《实践理性批判》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两书中,康德对于何为自由与自由意志展开了详细的论证。可以说,围绕“自由”与“自由
期刊
作为中华文化发祥地的河南,其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在赵宋以前,河南在政坛、文坛等各界的领军人物层出不穷。但是自赵宋以后,随着政治中心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变迁,河南文化逐步走向没落,风光不再。因此,在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与思考是目前河南文学走出困境、走向复兴发展的需要。  河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夏朝到宋朝,河南一直被作为中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