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复习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以及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作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复习课中如何实现良好的复习目标,改变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及题海战术教学,探究式教学成为新的理念,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所谓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用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本文结合本校开展的研究性课题开展,利用两年来在复习课教学中尝试探究式教学取得的成效,通过探究实践的几个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尝试利用课本中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复习教学
  
  研究性课题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新学习方式。在复习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性、专题性和应用性的讨论问题。
  在复习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内容时,笔者就利用研究性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式复习教学。
  要用同样长的两根绳子挂一个物体,如果绳子的最大拉力为F,物体受到重力为G,你能否用向量的知识,分析绳子受到的拉力F1的大小与两绳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
  1.1 建立数学模型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模型,让建立数学模型是探究式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用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衡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推出|F1|=|G|/2cosθ2
  1.2 提出问题
  (1)当θ逐渐增大时,|F1|的大小怎样变化,为什么?
  (2)θ为何值时,|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3)θ为何值时,|F1|=|G|?
  (4)如果|F|=588N,|G|=882N,θ在什么范围时,绳子才不会断?
  (此问思维强度加大,学生需要交流、合作、探索研究,才能得到解决的不等式)|F|=8822cosθ2<588从而cosθ2>882588×2,求得θ范围,复习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3 发散探究
  (1)请学生探究|F|和|G|不同情况下,|F1|和θ的关系?
  (2)θ为何值时,|F|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F|>|G|,变化|F|或θ会不会拉断绳子?
  (4)若两绳长度不相等,情况又会怎样?
  (此三问需要合理猜想,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创造性思维)
  最后要求学生在探究基础上,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反映结果。
  教材的“研究性课题”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解决了复习课单一的模式。
  2 尝试利用课本习题,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索化,是研究性学习在复习课堂教学中的两个特征。立足课本,深入挖掘教材习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
  在高三第二轮复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应用中,选取高中教材中的一道习题:
  2.1 创设情境 如图,有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
  2.2 提出问题 探究1:写出体积V以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求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学生交流合作写出结果:V=(a-2x)2 x,定义域为x|0  探究2:问x为何值时,体积V达到最大?
  科学猜想、定出方案: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凑成和是常数有点难度)
  2.3 变更问题 有一块长为2,宽为1的矩形的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问x为何值时,体积V达到最大?
  学生经过分析讨发现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值遇到了障碍:
  V=x(2-2x)(1-2x)(0  方法发散:能否导数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求出最大值。
  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探索研究,得到求解过程V’=3x2-6x+2=0得x=12-36时有最大值。
  发散思维:能否用上面导数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求出探究2最大值。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因为V=(a-2x)2 x = 4x3-4ax2+a2x,V’=12x2-8ax+a2=0 即x=a6时V达到最大值是2a327 (应用导数是好方法)
  2.4 方法发散 求函数y=x3-3x2+2x+1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和此时x的值。(学生可迎刃而解)
  数学课本上有很多好题,对其进行挖掘、改造和发散,就会得到一些综合性强,符合创新要求的探究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思维水平、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更好的效果。
  
  3 尝试利用生活的实际问题,去探究数学问题
  
  从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中挖掘数学问题,营造一种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圆锥曲线一章中,笔者就创设了一个问题。
  3.1 创设情境 某同学家中,有两种酒杯,一种轴截面近似抛物线,杯口宽4cm,杯深8cm。另一种轴截面近似大半个椭圆,杯口宽4cm, 杯深9cm,中间最宽处局杯底5cm。若将大小不同的玻璃球放入杯中,有些小玻璃球能触及杯底部,大的就不能够触及杯底部。
  3.2 提出问题 请用数学知识探究一下,当玻璃球的半径分别为多大时,玻璃球能触及杯底部?
  发散思维一:怎样建立抛物线与椭圆方程?(建立直角坐标系,待定系数法求处方程。)
  发散思维二:小球圆与抛物线、椭圆的切点几个?切点坐标如何?怎样通过方程去说明?(一个切点,切于原点,利用解方程组的解考虑)
  发散思维三:玻璃球能触及杯底部抛物线、椭圆上的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如何?(距离要大于圆的半径)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学生一起写出过程。对学生来说,此问题是全新的情境问题,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化数学问题,让学生探索到解决的途径。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在复习课中深受学生的欢迎,课堂的学习开始气氛活跃起来,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学生分析,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备课不但改革创新的备好内容,还要备好学生,所以教师在当中也受益非浅。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课堂提问,做到提问适时、目的明确、难易适当,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和教会学生质疑提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是学生在“发现”和“探究”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合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学的使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期刊
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1)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这实际上成了当今教学的主旋律,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2)封闭单调学生生活不适应作文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的要求。现在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生活阅历、学识都较浅薄,他们很难写出具有一定生活厚度的作文来。(3)学生在作文中的
期刊
[摘要]“5E”教学模式由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5个基本教学环节构成,该模式同时关注并促进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以高中《探究安培力》为例,介绍进行的物理探究教学实践,在展示“5E”教学模式的特点的同时,反思探究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5E”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 探究安培力  一、“5E”探究教学模式简介  科学探究是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以此为背景,一些探究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着眼于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从语言文字运用、要点归纳、知识点选择和题型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命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运用比较的方法,先呈现有瑕疵的题目,再举出相对应的好题,展示高考部分真题的瑕与瑜.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要点归纳知识点选择题型设计对比  总体来看,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如同三块美玉,按照考试大纲分别考查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期刊
优化课堂教学,焕发课堂活力。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不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呈现“复习(提几个简单问题)——讲新课——讲练习——讲小结”这样以讲为主的简单的方法和模式,在课堂上既没有设置一些背景来复习引入,也没有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启发式教学运用得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严重。有不少教师缺少对教材
期刊
【摘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这种计算机软硬件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大大促进了中
期刊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统一在教师所教,为学生所喜爱,所愿意接受,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一致。我们从几个学生的反应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受到一定启发。    1 学生的各种反应    1.1 希望老师能与我们平起平坐 笔者发现学生都不太敢向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是老师不允许,相反他们非常提倡,只是他们回答的方式不太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当学生一提出自己的观点时,
期刊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而拙劣的提问却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陷入全然被动的状态。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提问。通过教师的设问或启发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听讲、讨论、反思,最后得出结论,即经历寻疑——质
期刊
冷静审视我们的教育现实,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教育未得到应有重视,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现象相当普遍,整个教育模式向知识技能和应试能力倾斜,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造成了对创新能力的桎梏。因此,改变目前的状况,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和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应该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