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变小”了?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本谁抱跟谁的小丫头,忽然变得认生了,只要妈妈,连爸爸都接不过去;原本挺善于分享的一个小家伙,却突然变得爱护东西了;原本都会自己大小便了,却突然又尿裤子了;原本爱说爱笑的小男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喜欢哭哭啼啼……再问问同龄孩子的家长,大家的困惑都差不多,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变小”了呢?
  情景一
  东东生下来原本是个易养型的小姑娘,整天不哭不闹,在谁怀里都乖得不得了,一点也不黏妈妈,一度让妈妈十分得意。谁知好景不长,到了6个月左右的时候,小家伙的状态就来了“惊天逆转”——除了妈妈,谁也不让抱了,哪怕爸爸也接不过去,小区的邻居见她长可爱,想抱抱她,刚伸出手要接,小家伙就哇的大哭起来,弄得妈妈十分尴尬,心急火燎,产假结束后就要去上班,小家伙这么个黏法,让人怎忍心脱身呢?
  桐妈解析关键词:认生
  东东的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个最明显的“变小”现象——认生。其典型表现是只让妈妈或其他熟悉的人抱,对于陌生人,甚至妈妈以外的人都极度排斥,被迫接近时则会变得非常焦躁不安。这说明孩子已经跟妈妈建立了牢固的依恋关系,智力已经发育到能区分不同人的程度,但由于社会性还没有发展,对陌生人不信任也是正常的。
  应对建议
  孩子到了6~8个月之后,排斥陌生人其实是心理在以正常节奏向前发展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安全感的不断巩固,孩子认生的现象也会逐步缓和乃至消失。所以不要过于焦虑。缓解认生现象,亲子依恋的进一步巩固很重要。这将会让孩子越来越确信妈妈的爱,时刻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情感支撑,那种因为感觉无力面对外部世界而引发的“认生”行为自然就越来越没根基了。那么,在让孩子自然接触陌生人的过程中,如何尽量避免发生孩子被吓着或者让对方难堪的情况呢?不妨在孩子接触陌生人前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比如:
  考虑到孩子尚未建立对陌生人的好感时,往往会戒备心很重,不妨提醒对方不要急于跟孩子有肢体接触,可以先通过夸赞孩子、拿玩具给孩子玩等方式拉近距离,然后再慢慢接近孩子。
  孩子容易害怕特定群体,比如戴着墨镜、蓄着大胡子的人,在跟这些人接触前,可以先提醒对方去除墨镜等“可怕”特征,然后再采用刚才提到的办法循序渐进地跟孩子互动。
  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无论如何努力,孩子都难以接受对方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妨做好解释工作,以便消除对方的挫折感和对孩子的误解。
  情景二
  坤坤现在1岁零7个多月,以前妈妈没空陪他的时候都是他一个人玩,从不会跟在妈妈后面要求抱。最近小家伙却变了,变得极其黏人,总是要妈妈抱,一刻也不能自己玩。为了缓解他的情绪,妈妈不得不尽可能地陪他,同时又有点担心:如果一味纵容他,说抱就抱,要陪就陪,会不会养成他一直黏人的坏习惯?凡事满足他的意愿,会不会让他变得任性?
  桐妈解析关键词:分离焦虑
  坤坤的情况,是1~2岁孩子比较典型的心理现象。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对特定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因而也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便感到不安,恰在此时,孩子的表象开始发展起来,大脑中能保留熟悉事物的表象,即使妈妈不在身边,看见妈妈的东西,也能想起妈妈,出现黏妈妈的行为也很正常。黏人不是坏习惯,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他能够判断自己单独做事与跟妈妈在一起的不同,也有能力做出让自己更快乐的选择——跟妈妈在一起。
  应对建议
  这个年龄的孩子,要黏就让他黏吧,千万不要强行推开,以为那样就可以培养独立性。孩子只有从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情感满足,才会自然地走向独立。当然,把自己交给孩子去“黏”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对他的引导,在放手陪孩子的同时,不妨加强其独立性的培养。
  在亲子游戏时可以逐步让其他家人参与进来,让孩子逐步密切与其他家人的关系,分散孩子的恋母情结。
  妈妈在场的情况下,从交给其他家人几分钟开始,逐步延长时间。
  适当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孩子交给其他家人后,逐步延长不在孩子视野里的时间。多次重复出现后,孩子就会知道,妈妈离开了还会回来的。
  如果需要离开,离开前要郑重地对孩子说,妈妈办好事情回来就来陪你。切记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怕自己离开就偷偷溜走,那样孩子会黏妈妈黏得更紧。
  情景三
  两岁多的俊俊,原本是个十分大方的小男生,以前家里来什么客人,小家伙总是很热情地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贡献出来,看到别人玩自己的东西,还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现在却不一样了,哪怕是喜欢的小表姐来找他玩,自己的东西也不允许对方碰一碰,动不动就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弄得小表姐什么都不敢动,看到小表姐只能待在那里发愣,妈妈觉得不好意思,就强行把俊俊的玩具给她,这下可不得了,俊俊一下子狂风暴雨般发作起来,非要表姐把玩具还给他……
  桐妈解析关键词:特定年龄
  无论是原来多么善于分享的孩子,到了两岁左右,都可能经历一个喜欢揽护东西的阶段,变得特别“小气”,不允许别人碰他的东西,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即使他最亲近的爸爸妈妈,都难以从中分一杯羹。事实上,这种现象意味着孩子的心智已经发展到主张自己所有权的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他的所有权意识得到了尊重,没有被强迫分享,长大以后,他就会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应对建议
  很多成人不了解孩子这个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看到孩子揽护自己的东西,就用成人的眼光,从道德意义上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动辄给孩子戴上“小气鬼”、“自私”之类的帽子,这样做不但难以让孩子学会分享,还容易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形成负性的自我评价,不利于自我意识发展。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不跟别人分享东西,会因为面子上抹不开而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从孩子的手里抢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这是非常伤害孩子所有权意识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渐渐获得一种“经验”或意识:即使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能主张自己的所有权,因为这是十分不受欢迎的行为,会遭到别人的斥责和厌弃。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的干涉之下,或许学会了“分享”,但他的所有权意识,没准儿就由此泯灭了,这样的早期经验,甚至会影响到他的成人生活,或许有那么一天,本来该属于自己的利益,他也不再敢于主张。
  情景四
  彤彤妈妈比较重视培养小家伙的自理能力,彤彤两岁多就会自己小便了,可是妈妈的得意还没有持续多久,如今已经3岁的彤彤小便似乎不那么主动了,经常是都快憋不住了才告诉妈妈,有时候妈妈还没有准备好便盆,小家伙就尿到裤子上了,常常弄得妈妈气不打一处来。
  桐妈解析关键词:肛欲期
  2~4岁的孩子,正处于肛欲期,往往会以能自主控制排便为乐,喜欢憋尿,借以体验排便带给他的快乐,这样可能容易偶尔会发生尿裤子的现象,造成麻烦,但只要处理得当,这个时期一般会持续两个月左右。
  应对建议
  其实,孩子尿裤子后,最期望得到的是谅解、宽容和安慰,而不是被迫承担责任,来自成人的理解与宽容不仅不会纵容他们的尿裤子行为,还会让他们更快地学会自我控制。反而,如果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感觉紧张,进而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结束肛欲期,性发展就出现了停滞状态。
  情景五
  大约从4岁半开始,原本活泼开朗、大大咧咧的轩轩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不如愿就会抹眼泪。现在快5岁半了,一点改观都没有,还有更黏人的趋向,还经常说:“妈妈,我好难过,你陪陪我好不好?”还喜欢靠在妈妈身上,跟爸爸也是如此,爸爸一出差,他就难过地哭,哪天爸爸在外不给他打电话,也会不开心……这些变化让妈妈感到非常不解,一个男孩子,怎么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该怎么让他有点男子汉气息呢?
  桐妈解析关键词:敏感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流派的敏感期理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突然对成人的态度变得敏感、脆弱,对妈妈变得依恋,容易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哭哭啼啼,原来绝对不会引发他哭啼的事情,现在也会让他委屈和哭泣了,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来了。
  应对建议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多给他们关爱和情感的满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家长的传统观念里,女孩子这个样子常常是可以接受的,男孩子一出现这种变化,就容易偏离父母的角色期待,给父母造成困扰。其实,和女孩子一样,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经历这个阶段,他们也有哭泣和寻求情感支撑的权利,父母最好不要在这个时期过多地用男孩子要坚强、勇敢之类的应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走向独立。孩子只有在情感得到充分释放与满足后,才会获得内心的平静,展示自己本来的样子。
  房欲飞
  桐桐妈,教育学博士,在职博士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早期阅读推广人。著有《爱出一个好宝贝》《从“零”开始做父母》和《“小书虫”是怎样炼成的》等书。
其他文献
妞妞比其他的小朋友都要瘦,每次带出去,热心的妈妈都会问:“这孩子是不是胃口不好?你给她调调!”还给提供了很多种开胃的食谱。  红糖水冲鸡蛋取一个鸡蛋打入碗中,搅碎。在小锅里放半碗水、2~3片生姜、小半勺红糖,烧开5分钟后,用滚烫的生姜红糖水冲鸡蛋,冲成鸡蛋花,每天早晨起床后让孩子空腹喝上一小碗。红糖水冲鸡蛋适合胃寒虚弱的孩子。生姜、红糖水可以祛寒暖胃,鸡蛋花覆盖在胃肠黏膜上,可以营养黏膜、保护黏膜
这个月,小家伙长了哪些本事  会转头  趴着时,宝宝能将下巴抬起片刻;他会慢慢转动头部,把头扭向一侧。  会看  新生宝宝不但能看,而且还能记住所看到的东西。睡醒时,宝宝会慢慢睁开双眼环视周围,对不远处色彩鲜艳的物体会注视片刻,对人脸感兴趣。  会抓  有东西碰到他的手心时,他会抓住。  能听  听到妈妈的心跳声会安静下来。身边10~15厘米处的响声会引起他的警觉,有时头会转向发声的地方。刚出生的
特邀主持专家  龙迪  资深家庭治疗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曾参加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方向)培训。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设“非暴力沟通与家庭生活”等体验式工作坊。  关于这个栏目  成为父母,婚姻不仅关乎两个人,更是孩子成长的“背景音乐”。所以,锻造婚姻,成为新手父母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栏目由资深家庭治疗师龙迪老师主持。每期她将回应一个从读者中
瘦双肩操功效  缓解因长期哺乳抱宝宝而易引发肩颈紧张,美化柔和双肩曲线。  什么时间开始练习?  顺产妈妈:生产30~42天后,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剖宫产妈妈:3 个月后可根据恢复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进行练习,特别是要关注运动过程中对伤口的拉伸,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以自己感受舒服为主 。  练习准备  衣着要宽松,有弹性,尽可能是棉质的衣服。  辅
在过去的10多年里,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 tin Seligman)为一向忧郁的心理学带来了一股轻松而幸福的空气,他将传统心理学注重的“如何减轻人们的痛苦”引向另一条道路: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并且让幸福感持续下去。马丁·塞利格曼和他的积极心理学的贡献,或许并不在于开创了多么了不起、多么深奥的新理论,而是在改变大众思维的一种模式。  不知道积极心理学对于构建和谐、幸福人生将会
这个月的宝宝什么样?  宝宝满月了!这个月龄的宝宝仍然长得很快,让你觉得他真是一天一个样儿,这种进步太让人欣喜了,怎么看都看不够。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宝宝满2个月时,身长和体重进步了多少:  男宝宝,体重在4.3~7.1千克,身长在54.4~62.4厘米。女宝宝,体重在3.9~6.6千克,身长在53.0~61.1厘米。  这个月,宝宝长了哪些本事?  他的眼睛能追着东西看了:当玩具或物品出现在宝宝的
4月,有个重要的日子——世界阅读日,一个充满智慧与感性的日子。不由地,想提一下这样几个数字:  418期,《父母必读》杂志至今已出版的期数。每一年,杂志都会有栏目与板块的调整,但“共读时光”“睡前故事”栏目却一年又一年被保留,并始终小心地被放在同样的位置——杂志最后的几页,你总能很快地找到它。  9年,《父母必读》杂志推出中国自己媒体童书排行榜的年头。  9个亲子阅读推广主题,“为孩子打下精神底色
当新式育儿法层出不穷,当指导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沉静一下,回归初心。于是,我们发现,无论成就有多大,内心多坚强,在孩子面前依然有措手不及的那一刻。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妈妈!但我们或暴露或潜伏的好妈妈基因,随时被激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  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  及咨询工作。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说,女性天生都是有母爱的。不过也有
确实,从0到1,是最艰难的一步,但也是充满着质变和惊喜的一步,母乳喂养也不例外。只要实现了这一步,从1到100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  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了解母乳卓越及“聪明”的营养配比,以及母乳喂养于亲子关系的“超能力”,因此准备成为坚定的母乳喂养者。但是,在宝宝出生的前几天里,这件事经常会成为新妈妈的最大的担心:我能顺利地进行母乳喂养吗?宝宝的吸吮会不会让我痛?我没听到他的吞咽声,是不是他根
专栏作者  刘丹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参加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  “孩子经常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自己当作故事的主角。这很有利于沟通,是我们了解孩子、进入孩子世界的最好机会。”  豆豆不到 4 岁,是我朋友的孩子。他妈妈说,儿子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听故事。爸爸妈妈每天要轮流讲故事,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