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构建环保教育理念,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很多环境教育的因素,采用多种策略把环境保护的内容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方法。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来实施环保教育:
一、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氮氧化物时,先讲NO、NO2的毒性、性质、致毒原理及形成的危害:NO直接结合血红蛋白引起中毒,NO2则刺激呼吸道引起中毒,NO、NO2相互作用并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再根据NO、NO2的性质,让学生思考如何除去实验室产生的NO、NO2尾气。接着讲述大气中NO、NO2的主要来源,如汽车尾气,再次让学生思考能否用上述方法除去NO、NO2,如果不行,那么还有哪些原理可用,然后介绍汽车尾气中的NO、NO2的除去方法。
又如,在进行硫酸的强氧化性的教学时,讲到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学习了这一知识点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废铜屑制备硫酸铜。大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用铜与浓硫酸直接反应。对于学生的答案,不要急于肯定,也不要急于否定,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上述方法中有何缺点。结合二氧化硫的知识,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尾气会污染环境。继续提问如何改进该实验。学生根据二氧化硫的知识回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再组织学生分析在该反应中硫酸的作用:一是生成硫酸铜,硫酸起到酸的作用;二是生成二氧化硫,硫酸被还原,起到氧化剂的作用。两个硫酸参加反应时,一个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一个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的利用率为50%。再次设问:如何提高硫酸的利用率并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组织学生分析:在该反应中,二氧化硫的生成是由于浓硫酸作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缘故,只要氧化剂不用浓硫酸,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硫。那么选用什么物质作为氧化剂呢?学生会想到很多学过的氧化剂,如KMnO4、Cl2、Na2O2、H2O2、O2等,再提示学生尽量选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毒害作用尽量小的物质作为氧化剂,学生比较得出选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制备的步骤是先加热把铜氧化生成氧化铜,然后加入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铜。第二种方法的优点就体现了环保意识:无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硫酸的利用率高,副产物少。通过巧妙的化学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教材中所描述要完成的化学实验中,有些却存在着现象不明显、药品用量大(浪费资源)、药品或产物有毒、爆炸等不利于环境和安全的因素。因此,在实验课堂中要尽量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新要求:省资源、无污染、多循环、多利用。所以,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上,也应重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1.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通过言传身教,渗透环保思想
社会学家班杜拉指出:“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在观察过程和模仿过程中完善起来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在演示实验时,老师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比如,在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过滤等基本操作过程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的洒落、挥发造成污染。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只有这样才会牢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实验时加强环保思想的培养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教育他们注意实验前后各种有害(毒)物质的取用和处理,以及各种废物的回收,不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中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液、废渣,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对学生直接渗透环境保护的思想。
三、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在习题中了解科技动态,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融合“绿色化学”的习题教学,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能取代系统教学,但必须融合其中,如此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更新观念;二是教师本身要进行终身教育,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总之,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应该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而应当是美化环境的先导。利用化学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构建环保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从小抓起,从自身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生成良好的环保责任感,就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就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氮氧化物时,先讲NO、NO2的毒性、性质、致毒原理及形成的危害:NO直接结合血红蛋白引起中毒,NO2则刺激呼吸道引起中毒,NO、NO2相互作用并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再根据NO、NO2的性质,让学生思考如何除去实验室产生的NO、NO2尾气。接着讲述大气中NO、NO2的主要来源,如汽车尾气,再次让学生思考能否用上述方法除去NO、NO2,如果不行,那么还有哪些原理可用,然后介绍汽车尾气中的NO、NO2的除去方法。
又如,在进行硫酸的强氧化性的教学时,讲到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学习了这一知识点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废铜屑制备硫酸铜。大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用铜与浓硫酸直接反应。对于学生的答案,不要急于肯定,也不要急于否定,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上述方法中有何缺点。结合二氧化硫的知识,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尾气会污染环境。继续提问如何改进该实验。学生根据二氧化硫的知识回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再组织学生分析在该反应中硫酸的作用:一是生成硫酸铜,硫酸起到酸的作用;二是生成二氧化硫,硫酸被还原,起到氧化剂的作用。两个硫酸参加反应时,一个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一个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的利用率为50%。再次设问:如何提高硫酸的利用率并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组织学生分析:在该反应中,二氧化硫的生成是由于浓硫酸作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缘故,只要氧化剂不用浓硫酸,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硫。那么选用什么物质作为氧化剂呢?学生会想到很多学过的氧化剂,如KMnO4、Cl2、Na2O2、H2O2、O2等,再提示学生尽量选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毒害作用尽量小的物质作为氧化剂,学生比较得出选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制备的步骤是先加热把铜氧化生成氧化铜,然后加入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铜。第二种方法的优点就体现了环保意识:无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硫酸的利用率高,副产物少。通过巧妙的化学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教材中所描述要完成的化学实验中,有些却存在着现象不明显、药品用量大(浪费资源)、药品或产物有毒、爆炸等不利于环境和安全的因素。因此,在实验课堂中要尽量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新要求:省资源、无污染、多循环、多利用。所以,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上,也应重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1.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通过言传身教,渗透环保思想
社会学家班杜拉指出:“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在观察过程和模仿过程中完善起来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在演示实验时,老师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比如,在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过滤等基本操作过程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的洒落、挥发造成污染。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只有这样才会牢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实验时加强环保思想的培养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教育他们注意实验前后各种有害(毒)物质的取用和处理,以及各种废物的回收,不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中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液、废渣,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对学生直接渗透环境保护的思想。
三、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在习题中了解科技动态,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融合“绿色化学”的习题教学,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能取代系统教学,但必须融合其中,如此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更新观念;二是教师本身要进行终身教育,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总之,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应该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而应当是美化环境的先导。利用化学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构建环保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从小抓起,从自身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生成良好的环保责任感,就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就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