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家国情怀是所有人文学科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历史学科中最高的核心素养。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培养相当重要。本篇从家国情怀的基本涵义、必要性、传承的途径(重点)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文化传承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在新课标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习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在当代中国,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发展,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等内容,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超越。它是学科学习的核心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形成开阔的國际视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
  (一)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家的倡导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冲击较大,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各种节日在中国都非常流行。笔者所在城市2015年圣诞节平安夜万人空巷。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大片洋文化遍及神州各角落,消费对象主体主要为青少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符号,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相当必要。在此形势背景下,中央在国家战略层面“四个自信”提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新课改、课标的要求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家国情怀是最高的历史核心价值观,是历史教学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其顺应了新时代培养合格人才必备的人文素养的发展趋势,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导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从事人文社会工作,在历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不辱使命,责无旁贷。
  三、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途径
  (一)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问泉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平时要不断加强学习,要与时俱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身历史学科文化素养不深厚,在教学中学科专业语言就会很干涩,不能更好地去感染学生,更谈不上去传承文化,进行家国情怀培养。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指平时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主要阅读历史专业书籍和综合性人文社会书籍,最好以纸质书籍为主。阅读学科专业书籍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可阅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汤因比《历史研究》、白寿彝《中国通史》等专业书,通过对一些专业书籍阅读,在浩瀚书海中感知人类文化的魅力,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的比较,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现在的学科是交叉学科,综合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多阅读综合性人文社会书籍,如文学、哲学、政治学、美学等方面的书籍,可以拓展自身的思维和视野,在教学中大有裨益。另外平时要多关注一些学术思想、学术理论。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所言,“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溶于党在革命建设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一名教师,平时多看书、多学习,汲取深厚的文化素养,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在日常教学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课堂教学是家国情怀教育最直观、最重要的途径。历史教师要不断挖掘课堂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不断积累、长久坚持。家国情怀的教育,要达到润物无声。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与本课相关史料信息,进行选取、甄别、思考,从教材中去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笔者在讲述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文化部分视频为导入,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在对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扩展性论述时,讲述孔子、孟子,多用其名篇、名段的名句效果更好。孔子,称至圣,核心“仁”,用其名句“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政以德”“苛政猛于虎”“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孟子,称“亚圣”“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无有不善”,通过其名人名句去阐述其思想内核和精神要义,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彻。讲述老庄韩非,则采用成语延伸典故阐述其思想内涵。例如:庄子通过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愉快、惬意的蝴蝶,醒来时是庄子。死离生别,似庄周梦蝶;探寻天地之美,弄清万物之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间。讲述庄子和其思想更具诗意化和哲理化。通过传述经典,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其自身学科素养。最后通过观看一段文化历史视频来分析,从远古夸父逐日,先秦孟子、屈原,到宋明岳飞、文天祥、顾炎武,到近代林则徐、戊戌六君子、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内涵和魅力,进而拓展上升到家国情怀层面,我们有着怎样的传统文化,要更好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堂课下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是震撼、思考。   (三)在课后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我们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華大地上几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遗址。作为后人,要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要努力传承、发扬。笔者所生活城市,属于湘南历史文化名城,是南岳衡山所在地,古代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家乡。它是湖湘文化发源地,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坐落于此,明末清初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筑湘西草堂讲学。近现代红色文化遗址相当丰富。它是罗荣桓元帅的故居,罗帅故居是地方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革命文化基地。有着著名的欧阳海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它是抗战史中衡阳保卫战的发起地,有着南方最大的抗日纪念烈士陵园衡山南岳忠烈祠。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研学旅行,研学主要目的地就是周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目的地。每一次研学要求学生能静心观看、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以达到研学效果。例如: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5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研学前往南岳衡山忠烈祠,作为中国南方最大抗战烈士陵园,来到现场,不由得肃然起敬。陵园里,记载着抗战时期一次次大小战役,每一次伤亡人数,每一个为抗战牺牲的英魂刻在石碑上面,他们名垂青史,永垂不朽。有些孩子看着图片站立许久,有些孩子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有些孩子给墓碑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这些红色文化的因子已经深深嵌在孩子的心里,这比在课堂中效果更好。
  (四)开展历史专题活动,培养家国情怀
  通过历史节日或历史文化现象开展专题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文化自信培养。一学期活动不能太多,一学期一次即可。笔者曾经每一学期开展过一次活动,确定主题很重要,如五四精神,端午节的由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弘扬等。可以以讲座、辩论等方式,例如:笔者在2019年上学期确定百年五四主题,不设要求,以组为单位,学生自由查找资料、自由发挥,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活动最重要的其实是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了解五四精神背景、内涵、传承。不限形式,有一组学生通过话剧形式再现五四,演员身份各异,有些扮演学生,有些扮演工人,有些扮演商人,有些扮演政府要员和军警,有些扮演外交官。呈现场面方式各异,主要通过视频和现场的方式,首先通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消息的视频,第一幕话剧开始,扮演学生群情激愤,拉着横幅,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口号,义愤填膺,惟妙惟肖。扮演军警的学生持枪把学生扣押了起来。第二幕话剧开始,学生爱国行为遭到政府的镇压,扮演工人的学生罢工,游行示威,商人罢市,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扮演理发师的学生用哑剧表示“国事如此,无心理发,诸君请回”的场面,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最后以视频和现场一起呈现的表演方式,被捕学生释放,卖国贼职务被罢免,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民众欢呼,民族觉醒,延伸新时代五四爱国精神。这一活动过程中,相信参与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学生时代的话剧表演,五四精神得到有效传承。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在不断凸显文化软实力,外来文化不断冲击国人的今天,作为一名历史人文教育工作者,面向广大学子,如何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等家国情怀教育相当重要,让每一个学子的家国情怀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也是笔者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荣幸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梁永华.优化探究[M].宁夏: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习近平.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J]中国政府网,201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政府网,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英语方面能够得到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各项学习能力全面的提升。这是针对于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如,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哑巴式英语”、缺乏必要的英语环境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能力发展,对话式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将主要研究对话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受到新课标的影响,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教师也积极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条件。高中语文中,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对象。在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中,文言文教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入手,进行讨论,分析当
期刊
摘 要:三角函数是高考考查的必考点,也是热点,其中y=Asin(ωx+φ)中的参数ω、φ的取值范圍问题,此类题型常在小题及小题压轴中呈现,有一定难点,本文拟通过用“五点作图法”来探索、归纳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关 键:三角函数,参数ω、φ,取值范围,五点作图法  近几年高考,已知y=Asin(ωx+φ)的单调性、零点、极值点、最值等性质求参数ω的取值范围,该问题比较抽象,解法丰富,主要考查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运用立体引学式教学,立体引导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作用,从传授知识到以引导为主。这充分体现了启发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立体引学式模式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经验,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原则。让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乐学,不仅乐学,还在学中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立体引学式教学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的价值取向,也是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家国情怀教育直接关乎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
期刊
摘 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发展观、世界观、人文观的正确树立有着极强的指引作用。在新课程下,地理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理论新知的传授,也要加强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挖掘,以此来实现学生地理素质和总的能力的良好提升。据此,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做了阐述,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良好发展贡献良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
期刊
摘 要:依据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逐渐增强,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整体的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中,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学
期刊
摘 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要素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将航空航天技术成果与物理教学中试题分析、教学设计环节巧妙结合,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会航天探索的乐趣与科研的艰辛,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严谨求实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航空航天技术  1.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含义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认为教师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讲授书本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感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教育对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对数学教育方式的改革势必也要迎合当代教育的创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实践能力。本文在数学教育的基础上浅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旨在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意见。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在高中教育领域得到深入贯彻落实,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我国提出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议的基础上,名著导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从高考阅读的角度,要正确处理名著导读与高考阅读的关系,发挥名著导读的作用对学生的高考阅读能力加以培养。本文将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与高考阅读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把握新课标影响的前提下对名著导读与高考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