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标:四十中银情 四心惠四方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树标先生的一生是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走过来的人生。小时候因生活艰苦所遭受的锻炼以及在中银集团的基层奋斗,铸就了他一生扎实做事的精神,在实践磨砺中,一步步向前,一步步向上,克己奉公,爱国爱港,为社群及公益事业积极奉献。四十年如一日,累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社会关系,他始终以一个勤勉者来为自己定位,在踏实的作风中,赢得肯定。
  四十年风雨同舟,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的中银生活如线,足以贯穿他的一生。他将人一生中最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黄金时段奉献给了中银集团,他曾说:“中银培育我成长,我为中银献一生。”
  他每时每刻都铭记着那四句座右铭——忠心呈祖国、诚心给社会、恒心供事业、爱心献家庭,并用一生的时间在履行着这四句话,惠泽四方。
  
  烈火炼真金
  陈树标先生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四十年代初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迫使他在小小年纪的时候便不得不与家乡挥别,与父母一起来到了香港,做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
  然而,初到香港,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他的父亲是厂里的普通工人,母亲是学校的校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的他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已经懂得为家里分担一些。陈树标先生从未因为自己贫穷而感到自卑,而是在贫穷中,找寻打破贫穷的机会。
  他是个懂事、优秀、出色的学生,白天学习的机会,他从不舍得放过,成绩优异;晚上,便认真地完成学校交给他的收学费、卖作业薄,刻腊版油印教材、帮助出通告、壁报等各项工作,从不马虎,靠着自己的能力赚取了学费,顺利地完成了中学学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里的压力,而他自己,在课余兼职的刻苦生活中,吸收成长的养分,在逆境中,磨砺着成长的意志。
  中学毕业之后,陈树标先生顺利地考获了香港教育司署高中会考合格证书,同一年,他考取了注册教师资格,踏上了讲台,成为了一位教师。
  也许有时候机会真的会从天而降,只是机会从来都是降临在那些历经磨砺,时刻准备着的人身上。一年的教师生涯之后,香港中银集团属下的新华银行向德才兼备的陈树标先生抛出了橄榄枝,就这样,1961年,他在中银落下脚来,这一落,就是整整四十年,他对中银的生活充满着期待。
  
  四十年中银情——情深意重
  陈树标先生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开始了中银之旅,这是一个幸运的开始,因为中银集团蕴藏着许多机会,可供他挖掘。
  工作中,陈树标先生始终以一个勤勉者来为自己定位,在踏实的作风中,获得了机会的青睐,1965年,陈树标先生迎来了他中银生涯中第一个让人艳羡的机会,他获安排随银行参观学习团到内地的长沙、武汉、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多个名城进行了为期54天的学习,此时,距离他到中银才不过四年的时间。
  自此之后,勤勉上进、通过业余进修和考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积极为银行开拓新的分支行和业务,建立广大的工商关系网,效益卓越。踏实努力的陈树标先生不断地获得银行管理层的肯定和提拔,由普通职员逐步提升至襄理,成为高层管理人员,兼管荃湾、葵涌两大区的支行。1979年,他担任了助理总经理,调回新华银行香港分行工作,主管工商业务部工作,亦成为中银集团的重点培养对象。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分别到港大、中大进修银行实务课程充实自己,他说:“付出总有回报,每一份私下的付出,都会有加倍的收获。”陈树标先生用他的辛勤付出,掀开了他在中银生活的新的篇章。1984—1985年,获中银派往英国实习整整一年,在伦敦Midland Bank的国际银行培训中心学成归来的陈树标先生被提升为副总经理, 1990年,他获委任为新华银行(香港分行)董事;1996年,他被调往国华商业银行担任总经理,同在这一年,陈树标先生获委任为国华商业银行常务董事。在他的管理下,银行业务不断发展,分支机构不断增加,利润不断提高,这样的成绩有助国华商业银行跻身中银集团内的排名,而他对中银的贡献亦让他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一种至上的荣誉是对他所获成绩的肯定。
  除此之外,陈树标先生由学生年代开始,长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贡献良多,获得了不少公益荣誉。如1955年为香港防痨会售旗筹款获颁发“同情疾苦” 奖状,1990年至1995年每年代表新华银行独家赞助香港工业总会举办的”香港青年工业家奖”活动,他作为评判,历年提拔了不少工业界的年青精英 ; 又如1985年,前港督尤德爵士夫人为他颁授了“慈善清洁运动”锦旗;1990年,前港督卫奕信夫人为其颁授了“公益金卓越奖”;1995年,前港督彭定康夫人为他颁发了“公益金筹募奖”等等。
  2001年,是他为中银集团服务四十年的日子,这一年,他从中银集团光荣退休,他与中银集团风雨同舟的这四十年,是他一生中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记录着他从一个最基层的实习生,一步步成长,成为了香港资深的银行家,香港中国银行集团功勋元老之一。他感概地说:“中银培育我成长,我为中银献一生。”这样的感慨让人动容。
  四十年的中银生活如线,足以贯穿他的一生,回看过往,陈树标先生将过去的点滴化作澹然一笑。四十年,曾经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额头上,已有了依稀可见的皱纹;曾经乌黑浓密的头发,如今,已显得稀疏;四十年,他与中银朝夕相伴、风雨同舟,他和那个集体已融为了一体,做到了“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中银”。四十年后,他从中银集团光荣地退休,在中银走过的四十年,成为了历史,然而,这却不是终点,因为一个新的起点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他!
  
  无私的服务
  ——生命中新的起点
  2001年,荣休后,他写下了一首诗:“四十春秋勇驰疆,金融战歌已停唱。峥嵘岁月难忘记,休闲续谱新篇章。”以诗明志。
  陈树标先生常常感觉有一些期待的目光在注视着他,总感觉有一种激情在支撑着他,为了让中银员工在退休后依旧能够有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2005年,陈树标先生以“增强荣休职工的联谊,发扬爱国爱行优良传统;组织有益身心康乐活动,促进荣休职工团结凝聚”为宗旨,在中银香港的支持下,策划和筹组了中银香港荣休同仁联谊会。担任了首两届理事长,他又为中银、为曾经见证过中银发展壮大、荣休后依旧情系中银的同事们做了一件好事,尽了一份心意。无论置身于中银内或外,陈树标先生都将中银集团当做他心灵的落脚点。
  正所谓心诚则灵,中银香港荣休同仁联谊会发展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位会员,他们团结凝聚、携手共创人生新里程。
  目前、除了中银香港荣休同仁联谊会荣誉会长这一公职,陈树标先生还兼任诸多社会公职,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便以舞蹈为契机,加入了香港华人革新协会舞蹈组,如今,脱去事业忙碌的外衣,他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社会服务上,社会服务成为他事业之外、人生之中的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
  香港华人革新协会成立于1949年,以“爱国爱港”为路线,以“为市民谋福祉”为目标,参与救灾,早期设立华革会平民医疗所,近十年发动会员及社会热心人士在内地贫困山区捐建学校、赠送医疗车、建立医疗卫生所等工作,举办粤曲、歌咏、舞蹈、武术、摄影等有益身心、丰富生活的班组活动,关注民生,服务社群。1998年,陈树标先生出任香港华人革新协会名誉顾问,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华革会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喜之年,德高望重的陈树标先生在众望所归之下,担任主席一职,在华革会成立六十周年庆典上,陈树标先生说:“华革会会员要秉承前辈的教益,薪火相传,关心社群,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稳定繁荣,为‘宣传、认识、活跃、凝聚华革’而努力。”这是他的心声,亦是他的目标。
  陈树标先生一生待人以诚,对社会充满着爱心,除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助医外,尤其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是东莞同乡会方树泉学校校董、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校董,为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以至成为香港乃至祖国的栋梁之才而贡献心力。源于服务金融银行界、服务社群的突出贡献,陈树标先生于2009年获加拿大特许管理学院暨林肯大学颁授院士荣衔。
  他的人生中曾有过艰辛,但一生勤勉,积极向上,收获点滴;他一生无愧,“忠心呈祖国、诚心给社会、恒心供事业、爱心献家庭”是他的座右铭,他时刻用它们鞭策着自己,并用一生的时间履行着四句话,惠泽四方;他执着于金融行业,执着于社会服务,使生命尽显光热,他从不在乎付出了多少,亦从不在乎会得到多少,存留于心的是责任,亦是义务,是满足,亦是富足。
  
  【人物简介】
  陈树标先生,琼标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原中银集团香港国华商业银行常董、总经理,现任中银香港荣休同仁联谊会荣誉会长、中银香港荣休同仁联谊会第一、二届理事长、香港华人革新协会主席、香港东莞同乡总会副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东莞市海外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金融业志同会执行委员、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执行委员、香港汉华中学校友会永远名誉会长、东莞同乡会方树泉学校校董、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校董、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1996-2006) 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等、2009年获加拿大特许管理学院暨林肯大学颁授院士荣衔。
  
其他文献
在香港书画界,认识曾梦丽女士的人,或许都曾叹服其在书画艺术上的出色成就,以“笔生妙韵”、“神传丹青”等评价之。但同时,又不得不佩服其在武术领域展现的才能,匡扶后学,积极弘扬武术精神,是位出色的书画艺术家,也是一个能歌善武的巾帼。  书画和武术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却同属中华国粹,都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正己立德。曾梦丽女士以文会友,也以武立德,以弘扬中华国粹为己任,因此广结“艺缘”。而她温柔大
期刊
寻常街市却内藏锦绣,平价卤味却美味惊人。彼时的门可罗雀,今日的踏破门庭,黎先生的小吃店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好似一部教科书,饱含他多年钻研的心血和结晶,令人捧阅后,爱不释手,深受感动。  跻身饮食业三十载,从学徒到主厨,从知名食肆职员到无名小店老板,起承转合的经历已被传唱千百遍,现今的他既荣膺“摘星厨神”,又被冠以“卤水饮食天王”,却一如继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美食、服务、人情样样兼顾,难怪
期刊
香港潮州商会是一个拥有90年历史的传统社团,作为年轻一代的副会长胡剑江先生,在会长等经验丰富的前辈的支持下,将传统会务融入最新的网络技术平台,紧跟时代潮流,使商会精神与商会名誉传播到更广泛的社群与地域,这在香港社团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接过家族事业的重担,胡剑江先生自言守业也是再创业,与时俱进的他,在创新中带领家族事业走向多元化,并实现多领域内的开花结果。事业做得成功,难能可贵的是那颗真诚的奉献之
期刊
服务对梁宝卿女士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就像钱包里的钱一样,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就是了,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从不计算,从不计较,既是因为顾不上,更因为生活本就不应计较得失,方能活得自在、潇洒。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时间的流逝没有将她那份服务的热情和爱心带走,反而在时间的沉淀中,更加坚定不移。    励志刻苦学医入社团为侨胞  梁宝卿女士是美国华侨,她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值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也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涉及的行业广,装修、建材、装饰、装潢等等。近期,随着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国家陆续出台相关调控政策,对房价多少有压制作用,从而也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但究其前景,定有深远的发展。黎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产业、兼营建筑室内装修装潢的公司,历经三十年的风雨,如今公司业务已从澳门拓展至香港、国内、台湾等地。  公司现任董事总
期刊
高绮卿女士家世温良,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但她爱人如己,从不恃宠而骄。1990年涉足公益事业,从此以之为生活重心,笃定地执着。  她待人接物如和风,慈悲为怀如细雨。她抛却私念,始终心系疾苦。社团服务二十年,从未吝啬付出。坚持源于信念,她说,“施比受更有福”。    良好家风塑造善之品格  高绮卿女士祖籍广东中山,1981年移民加拿大温哥华,1990年回到香港,2003年进入北京清华大学攻读工商管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5月5日—9日,应陕西省渭南市政府邀请,香港澳门企业家渭南市经济文化联合考察团前往陕西省渭南市,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投资考察和文化交流活动。  考察团成员主要考察了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渭南市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城市综合项目。听取了当地领导的资源和投资情况的介绍。与白水县、富平县政府进行了专题经贸座谈会。并参观、拜谒了中华人文始祖,汉字的创造者仓颉的墓园。瞻仰了富平习仲勋陵园并敬献
期刊
叶绍文先生是澳门工商界、文化界一位活跃的人士。他领导的宏基行有限公司三十五年来享誉中外;他发起创办了澳门出版产业商会,立志将澳门的出版产业做出成绩。他白手起家,始终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点滴的付出,换来了满仓收获;他做事睿智果断,短短一年的时间便由一个公司项目的参与者成为了公司项目的策划者和决策者,带领公司攻破了一个个难题;他待人诚恳、讲究信誉,凭借着踏实的作风与良好的道德吸引了一大批忠诚的合作伙伴
期刊
澳门,一个最能见证数百年来中、西方文化交融并汇,和谐共存的地方,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一个最重要的桥头堡。  几百年来,各种文化在澳门这块土地上互相碰撞、对话,形成了今天澳门独特的文化氛围;大量保留下来丰富的欧陆文明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建筑、宗教、文化、风俗、美食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证明了中国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中西方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2005年7月15
期刊
努力钻研,不断挑战  血液肿瘤的疾病,已是引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人们对肿瘤的恐惧并没有因时代、医疗的发展而减少。诚然,肿瘤的发病机理仍未清晰明了,而它所牵涉的身体各系统却众多,全身所有器官都可受影响。基于肿瘤复杂,不明了的病因,以致它的治疗更是千变万化,中西医生仍努力钻研,务求找出一条可行的治疗道路。陈乃志医生自1995年成为血液肿瘤科专科医生以来,在此崎岖的医学的道路上,努力钻研,不断接受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