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需求与大国风范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主权和责任是21世纪中国外交的三项基本需求,它们将共同决定中国外交的风格和前景。
  王逸舟博士是国际政治学界才俊,著述颇丰。其2003年出版的新著《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为中国在21世纪实现内政与外交的完美结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中国崛起,既需要自强,又需要一种具有大国风范的外交。而确定中国外交的路向,就必须以全球化为参照系,首先明确中国外交的基本需求。王逸舟提出,发展、主权和责任是21世纪中国外交的三项基本需求,它们将共同决定中国外交的风格和前景。
  发展需求是中国实现兴盛的基石。“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既是邓小平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发展需求”的简明表述。外交政策折射的是一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无庸讳言,只有国力强大了,外交工作才会“理直气壮”。王逸舟认为,“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不是外敌的入侵或其他战争,而是中国能否继续改革开放事业,自身能否保持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
  而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又必须有一个良好、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促进中国发展又是中国外交的落脚点和指示器。王逸舟在书中写道,“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利于改革开放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是发展需求对中国外交的客观要求,也是衡量中国外交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尺。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发展,既是中国内政的任务,也是中国外交的使命。
  主权需求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传统安全命题。主权独立和完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制约中国的重要忧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统一,依旧是中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战略家时刻不可掉以轻心的核心战略目标。王逸舟写到,“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国家统一”,是主权需求对中国外交的客观要求。能否为解决台湾问题营造有利的国际氛围,将成为检验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全球化凸显了金融危机、恐怖袭击、“非典”肆虐、生态恶化等新型非传统安全威胁。然而,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现时代,国家生存和主权完整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先天之忧。中国尤其如此,中国外交责无旁贷。
  责任需求是中国大国地位和大国风范的体现。同发展需求和主权需求相比,责任需求弹性较大,不易界定,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改善,责任需求在中国整体对外战略中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要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主权需求,要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就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担当起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责任,表现出大国应有的风范。
  回报往往与责任成正比。中国外交要收取更多的回报,就必须负起更多的责任。时代不仅要求中国避免过分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和“撞击反射”式的反应外交,还要有更加高瞻远瞩的眼光、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和更有全球性质的战略,一句话,外交更有大国风范。王逸舟强调,大国风范不是美国单边独霸式的嚣张,而是一种多边协商基础上的高风气度,是建立在充分自信心基础上的、内在实力与外在声望实现完美互动的一种外交风格。
  中国外交能否培养出大国风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责任需求和中国外交本身的绩效,还间接关系到中国外交的发展需求和主权需求。王逸舟强调,发展需求、主权需求和责任需求并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存在着一个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缓急不均的排序。三者将共同构成21世纪中国外交的风向标。但是,要让中国外交之船沿着正确航线前进,中国就必须有一种“走向世界大国的自觉”。
其他文献
对于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发展,许多战略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如“文明的冲突”、“历史的终结”、“一超多强”、“又一个美国世纪”、“全球化时代”等,不同的视角及其理论大多具有独到的解释能力,其中不乏精彩之处。然而,如果尝试将不同的观点进行联系和综合,又难免有杂乱无章的感觉。这种感觉长期无法消除,到后来才猛然意识到,也许杂乱无章本身所体现的某种复杂逻辑就是认识国际局势一条非常有益的途径。  
期刊
3月16日,距离伊拉克战争爆发两周年的日子只有四天。巴格达戒备森严。在被称为“小美国”的绿区,伊拉克50年来第一次通过民选产生的国民议会举行首次会议。然而,伊拉克政坛真正的主角迟迟没有出场。  尽快诞生一个政府,是人们对国民议会的期待。但前提是什叶派联盟和库尔德联盟联合起来,才可能获得推举总统所需要的票数。但恰恰是相互做出政治妥协这一点,对于远离伊拉克政治生活很久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来说,并不容易。
期刊
印度国大党于今年5月赢得大选胜利,曼莫汉·辛格出任印度总理,并组织了新政府。中印双方都希望印度新政府能加快中印关系的改善。今年6月4日,我们对中印关系未来三个月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见第12期)。现在我们对此次预测的准确性进行简单的评估。     一、2004年6-8月中印关系的基本事件及走势    6月,中印关系保持不变,该月较重要的正面事件是:6月21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青岛分别会见了前
期刊
沙龙是铁定了心要将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撤离所占领土,这对于大部分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并非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这么想,也并非所有巴勒斯坦人都这么想。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以色列单方面将要从加沙地带撤离其定居点的消息不时传出。先是今年7月26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在面对本国群众大规模示威活动和政党压力的情势下,仍然信誓旦旦地宣称,他将把从加沙撤出犹太人定居点的“单边行动计划”进行
期刊
为摆脱朝鲜半岛冷战格局失衡状态下的安全与战略困境,朝鲜一方面采取日趋灵活的积极姿态谋求朝美协商,另一方面则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开发核武器向美国施压。由于前者的效果不佳,所以后者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今天整个世界都已进入到后冷战时代,只有朝鲜半岛上的冷战阴影仍挥之不去。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时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在半个世纪里一直维系着朝鲜半岛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局面。但是,这种停战
期刊
BBC来到中国,带来的不仅是节目,还有其所宣扬的独立、公正、诚实的传媒理念,冷静、稳妥、坚定的报道作风,在纷纷扬扬的商业化大潮中,值得我们品评。    来到中国    今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上海举办了旨在全方位地集中报道中国事务以及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其它地区影响的“中国周”。参与栏目除了具有26年历史的强档电视时政节目《问与答》外,还包括《展望》、《世界商业报道》、《新闻之夜》等一系列名
期刊
“遏制”已成历史,顺势最为明智    美国独领世界风骚几十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冷静下来照照镜子,审视自己、定位自己,以至于总是以老旧的眼光看待世界、制定对外政策,试图以传统的思维去改造世界。  布什的欧洲之行,可谓硕果累累。但美中不足之处是他并未说服欧洲各国放弃对华军售解禁,新一次“遏制”中国的行动宣告失败。  众所周知,美国一次次地欲对中国实行“遏制”。可是时代变了,美国的地位也有了相应的改
期刊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通过美政府审查    在经历70天的波折之后,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部的计划,终于在3月9日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绿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前完成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审查,双方整合工作将按原计划进行。  现任联想首席执行官、候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说,“审查结果保障了新联想的合法权益和竞争力”。他同时表示,此次审查让联想对国际法律法规
期刊
新闻媒体与伊拉克:文明的冲突    Philip Seib(美国马克特大学新闻学教授)  《潮流》2005年2月刊  美国海伦·德怀特·里德教育基金会出版  冷战时期,很多新闻机构以“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塑造其报道。冷战结束后,一些新闻媒体开始寻找新的报道方式。1993年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后,有关该理论的争论便一直在继续。亨氏理论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原因之一是决策者、新闻媒体及其他人无法把握后冷
期刊
尤先科整容还原英俊面容    饱受二恶英毒害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正在寻求一家能有效恢复他原来容貌的美容院。不久前,尤先科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说:“4800万乌克兰人民和我自己都不能适应现在这个面容。”但同时强调:“男人不应当在意自己的伤疤。”  据尤先科的私人医生称,尤先科中毒后严重变形的面部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开始恢复正常,重现其英俊面貌。而要想完全恢复,从理论上说,需要五~七年。与此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