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牧区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guog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牧区中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知识渊博的教师,能引起兴趣;运用真情叩击心灵,激发学习兴趣;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利用赏识教育对兴趣激发的意义。
  【关键词】牧区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法
  把握牧区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先导和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好之”就是有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则有了内驱力。。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启动力,兴趣不是天生的、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而需要后天环境的激发和耐心的培养,对语文学习兴趣也是如此。
  古今中外源于兴趣爱好产生的人才数不胜数。可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把牧区学生当成被动接收知识的录音機和书袋,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致力于如何教懂学生,因而采取注入式、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教和学相互脱节。长此以往,牧区学生对学习语文不但不会产生兴趣,而且还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造成被动的学习局面。可见,牧区学生的不学、厌学及学习的惰性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是我们没有把握他们的心理,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发挥不出他们乐学的巨大内在潜力。即便学生愿意学,在那种只把学生当书橱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下,仅通过有限的几本书,有限的几节课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呢?况且他们要学的知识是无限的,重要的是发展潜力,学会学习。
  如何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呢?如何使我们牧区的学生愿学、勤学、乐学语文呢?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1.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能引起兴趣
  要让牧区的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背诵课文是令牧区学生头疼的。自己在讲授《春》时,首先一字不差地背给学生听,这时同学们主动背诵,都想与教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由此自己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教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牧区学生会佩服教师的丰富知识,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教师、喜爱教师,也自然喜欢语文,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崇高的思想水平也能启发牧区学生的兴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时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一个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如,给大家了介绍一些当今科技知识,激发大家的自豪感,一时间,在班里掀起一股学习科技之风。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备一桶水。这就是说绝不能仅有语文知识,还要有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新知识。这样牧区学生被引入五彩缤纷的广阔世界,从而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2.运用真情叩击心灵,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自己进入角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牧区学生,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去影响牧区学生,用真情叩击牧区学生的心灵,用发自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牧区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让牧区学生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再是枯燥的符号;文章中所描绘的人、事、景、物,所流淌的情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教师只有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自己真正动情,才能感染学生,才能使牧区学生真心溶入课堂。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深切的责任感细心呵护每一位牧区学生,着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的感染,沟通心灵,激发兴趣。
  3.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
  培养牧区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培养者的学识、才华、教艺和语言,而且主要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刘勰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披文入情,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在教学中要善于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彼此灵犀相通,引起感情的共鸣,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驾驭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掌握激发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培养牧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应该灵活的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导语就好象磁石一样深深的吸引牧区学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好的导语又好象电光火石,能给牧区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如在教学《论语六则》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的设计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包括牛顿、哥白尼等等,有谁知道在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一说,牧区的学生们学习《论语六则》的兴趣自然就会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语的重要作用。上课之始,一段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
  3.2 设置疑点,诱发思考。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认识到,课堂提问的艺术能充分激起学生高度的热情,使之兴趣倍增。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中反复斟酌,结合牧区学生的特点及课文的教学难点提出富于艺术技巧的问题,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些问题要由问、活问,就能够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使牧区学生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来。
  一堂好的授课是由一串高质量的问题组成的,而授课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思考,引导牧区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教师宜善用启发式,点燃学生的求知的火花,打开牧区学生的思维之门,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牧区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各种分法,自己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大家展开争论,不急于统一意见,让牧区学生在讨论中实现思维交锋。通过讨论式学习有效地提高了牧区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要依据教材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牧区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苏轼《明月几时有》一词,可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故事发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节,都城东京城中,城内月光如水,月亮洁白晶莹,到处是欢声笑语,苏轼一人在月光下舞姿翩翩,他在干什么呢?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图片,接着用《明月几时有》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中,牧区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本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牧区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获得知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表演。
  表演创设情景是21世纪的课堂,应当使牧区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全身心参与,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地让牧区学生说、演。画面、音乐可以创设情境,学习影视文学也可创设情境。比如九年级课本的戏剧单元,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自己就先让他们欣赏了《陈毅市长》电影,《威尼斯商人》电影,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牧区学生的兴趣大增。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取得视觉效果,通过主题音乐及配乐诗朗诵来创设情境,这样创设出浓郁的情景就能使牧区学生自主地调动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3.5 辩论。
  课堂上,教师引导牧区学生进行辩论,既可以锻炼牧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牧区学生还可以在辩论中 自由发挥,展现自己的才华,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3.6 角色换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牧区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给课文中的生字正音,教师就可以牧区让学生到讲台上完成。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教师也可以让牧区学生到讲台上当一回老师,以讲课的形式完成课文学习。这样,牧区学生在“备课——讲课——评议”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4.利用赏识教育对兴趣激发的意义
  在激发牧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赏识教育也是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因为牧区中学生的心理欠成熟,对打击和挫折承受有一定的限度。当代著名的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提出:赏识教育是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教育者的智慧体现在对学习者的百分之十,甚至于百分之一的优点的发现,夸大和赞赏,这样必然使牧区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聪明的感觉。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喝彩,尤其是在年少的时候和他们表现不太如意的时候。
  当然,激发牧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真正理解了语文教学的意义,正确看待语文教学的方式,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同时兼顾考虑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捷径,重视培养、激发牧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做好语文教学绝不是难事,就像一句古话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 中华教育纵横[M].北京:中国物資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作为一个小学的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提高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小学生由
期刊
【摘要】“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体现了对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尊重。游戏要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来安排,不能作为过渡环节或课后休息来安排。老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本文是关于小班“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幼儿通过各类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动作技能、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游戏是幼儿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关
期刊
【摘要】放开幼儿的双手,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宝宝培养成为阳光、自信、博学、善思、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一、转变观念,相信孩子,多给他们机会;二、创造良好的动手环境,精心设计活动;三、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法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
期刊
【摘要】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识字量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更加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呢?一、利用身边熟知的因素,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二、以识字教学的多样性,使识字教学情趣化。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兴趣;提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完美的教学, 它应该是情与理的交响, 真情与智慧的交融, 心灵和心灵的沉吟、感召和唤醒;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领悟、品味,获得喜欢、憎恨、崇敬、向往、同情、启发等情感体验的一种文字理解与与揣摩能力;用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  【关键词】情感;效率;兴趣;素养  语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的发挥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效果,笔者就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物理;探究式教学;三个重要环节  在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实验、观察、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获取和验证真知,更主要的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呢?我认为就是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一、创设情境,渴望学习数学;二、感受数学,领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三、运用数学,帮助数学回到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趣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密切联
期刊
【摘要】语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说”的能力是与“听、读、写”并重的,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未来社会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校、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各种说话场合,营造说的氛围,并能坚持经常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一定会得到很快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能力;培养  语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背诵。背诵在英语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它有利于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及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提高。  【关键词】背诵;输入;输出  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语言,如何学好英语也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在众多的学习英语的好方法中,背诵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英语专家陈琳
期刊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熟练的运算能力,还需要清醒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充分的空间想象能力,更需要敏锐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能力  “应用题”是用于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更新,中考“应用题”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多次变革,最明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