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践成为语文教学驰骋的空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言的产生根源来看,语言是离不开实践的。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惟一正确的解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下面就以语文教学的几个方面来谈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读书交流,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学生的读书实践。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以,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读为主,讨论交流”,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应是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的时间,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对读的作用最好的诠释。在美国小学里语文分为阅读、文法、串字、写作和会话,其中阅读尤为重要,主要有为学习阅读技能的发展性阅读、旨在获得知识的功能性阅读和为培养情趣及欣赏能力的娱乐性阅读三种类型。因此,学生的读书活动绝不是简单地去读书。教师应作为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有层次地安排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对话式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序、有质地推进。
  
  二、情境创设,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再以写作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写作教学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明确指出: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意思,要根据生活需要来写作。可怕的是,学生写的往往是《优秀作文选》上背下来的。当学生写自己真实的内容和想法时,老师们却全盘否定,“唯师是从”,“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有些老师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写《我尊敬的一个人》,学生只会写老师、爸妈,老师总是春蚕或蜡烛,爸妈总是送我上医院;写《家乡巨变》,学生总是爷爷奶奶先诉苦,然后是我们思甜,或者道路变宽了,房子变大了等等。写景,只能是校园新貌或我家的小院;写物,只能是物的特点和我的喜爱;写事,只能写有“意义”的事;写人,只能写“心灵美”的人……如此下去,语文还能体现其工具性吗?因此,应该让学生写自己的事,写自己想写的事。
  例如,“写留言条”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练习四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其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留言条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留言条的写法,并能根据提供的内容学写留言条。还没上课,就听周围的老师说,写留言条是一个难点,小朋友经常搞不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高效优质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呢?首先,根据内容设置情境:我请数学老师借给班中一个小朋友一本书,并且要求数学老师要那个小朋友第二天还,而第二天数学老师外出听课。其次,根据需要练写留言条:到了还书的那一天,那位学生要还书,却找不到数学老师,不知该怎么办?我顺水推舟,让大家来帮助他出主意。小朋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让我帮他还,有的说写张留言条放在办公桌上,还有的说明天再还。比较下来,大家都觉得写留言条的方法最好。于是,我要求每人写一张留言条,谁写得好就把谁写的留言条放到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上。学生兴致勃勃,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写留言条的教学任务。
  
  三、课外延伸,广阔的实践天地
  
  大家知道,语文教育是母语课程,它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虽然课堂教学仍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但是我们还是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这就是要我们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课外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可以加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使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它的形式包括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和其他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参观访问:远足旅游、调查考察、社会服务等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方式来展开活动,能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生刚刚识字的时候。我让学生收集商标、广告、旅游门票等,自制识字卡,经常在班中交流,进行“识字大王”的评选,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长,例如,他们能从“达能饼干”学到“到达”的“达”、“保质期”,能从宣传单上认识“太阳能”、“吉林雾凇”等等。识字量的增长带动了阅读能力的加大。课外读物成为孩子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每教完一篇课文。我总是安排一个发展练习来扩大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积累。例如,学了《母亲的恩情》这一课后,我让学生跟妈妈学钉纽扣,亲身体验一下母亲那一针针一线线的辛苦与深情,并动手写一写学习的过程。学了《蚕姑娘》这篇课文后,在自然课老师的指导下开设了一个生物角,有专人负责写好观察日记,亲眼目睹蚕那有趣而神奇的变幻。
  在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中,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应多给孩子们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孩子的学习个性有张扬的空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驰骋的空间。正是因为有了实践这样一个广阔无限的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学才富有生命活力,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文章辞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显现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在读中感知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一、在读中感悟景象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深受学生的喜爱。当前虽然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別还很大,但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近几年加强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得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如何搞好这门课教学至关重要。这几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那么,如何让语文与生活“链接”起来呢?    一、营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
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所有的创新都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不可忽视。    一、动情诵读,浮华汰尽显本色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如《望庐山瀑布》教学始,学生齐读课题时没有轻重缓急,教师巧妙点拨:“小朋友
“今天,我们要背诵的古诗题目是……”  ——“老师,我已经把这首诗背出来了!”  ——“老师,我也背出来了!”  临近放学时,家庭作业还没等我布置完毕,班上已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他们古诗背诵的情况。听到学生这样的声音,令我欣喜不已,我为班上学生的努力学习感到高兴。这是半年多来学生背诵古诗所养成的良好习惯的最好的印证。回想起一年级下学期刚接触《古诗文》这本书时。我让学生每天回家背一首古诗,第
有人戏称,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正悄悄演变为“寄生教育”,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六年,但我国小学教学仍被部分地异化为简单的社会规训: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取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寄生教育”中,孩子的思考力从何而来呢?  思考力是直达心智与头脑的思维过程,它不是没有灵魂的认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身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怎样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此结合《圆的周长》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和感想。  不同的教学设想是依靠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施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又使学生成为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情
前不久,我在市“百节好课”展评活动中,有幸听到了省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神奇的打击乐》。这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是课的切入点、构思、结尾还是流程都非常新颖、完美!但是有一个细节在我的心里烙下深深地痕迹——这节课请所有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全部用食指“指”着学生。当时的评课者也忽略了这个细节,然而它却像一把隐形的刀刺痛我的心:也许这是无意识的动作、或者是习惯性动作,尽管“兰花指”很美,但
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现在,多元性的社会文化和多样性的艺术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呢?我园对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多样性、欣赏形式的多途径、幼儿欣赏过程的多感官参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欣赏内容多样化——美术欣赏教育的基础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欣赏的内容便不能对学生开展欣赏教育,因此欣赏内容是基础。幼儿的思维是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深厚的宗教艺术传统,其中纺织绣品是俄罗斯民间艺术之一。  俄罗斯绣品的特点是将实用性与外形美相结合,每件绣品不仅用起来方便、合理,而且装饰了人、兽、鸟等各种图案,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绣品上的图案一般呈几何形,绣品的边缘绣出各种花边,中间主要部分绣情节结构较为复杂的花纹,比如人物、树木花草、马和鸟等。而这些事物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