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数学基础打得牢与不牢,是影响学生成绩好与坏的重要因素。什么是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教学大纲中列出的所有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数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完整、比较严密的,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的来龙去脉与其他知识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知识点构成了数学的知识网络。知识的形成过程,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公式定理的应用都包含着数学的基本技能,数学思想也蕴涵其中。夯实基础并不是只讲简单的问题,不讲复杂的问题,很多重要的知识点的考察是很有深度的,学习时更要作为重要的基础加以重视。
  怎样才能打好基础?在高一、二第一遍教学时,不要过多地减少课时,追求进度,要纠正只记公式、定理,然后就跳进讲题、做题,错了再讲,讲了还错的旋涡中。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讲了好几遍还出错”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毛病?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还未达到要求,只会照猫画虎,比着葫芦画瓢地简单模仿,题目稍微一改变就不会分析和解决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努力使每个孤立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讲题时要注重题目的分析,展现老师的思维过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好每个题目都要将条件和结论进行不同的修改和组合进行变式教学,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规范解题意识和思路,抓好审题的反思,思维定势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充分挖掘每道题的智力价值,变盲目性为自觉性。尽量不要固化题型,固化解法,固化模式,更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技巧。
  另外:加快、加大分层次教学的进度和力度,因材施教;加快、加大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深度等同样对夯实基础起着推动作用。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百分比,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的深度,即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如函数关系及性质,空间线、面关系,坐标方法的运用等内容的考查都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如函数内容在选择题、解答题中都做了重点考查,而且都有一定的深度,显示出重点知识在试卷中的突出位置。
  对能力考核的强化离不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高中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建构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身心状况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数学科高考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排除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不能借口能力考核或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学生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数学命题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前提,也是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而恰恰是因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废所致。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条理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知识的整体性,是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高考命题总是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去考虑问题,以检验学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有效地、灵活地解决问题。
  《数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命题中很重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目的是倡导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单纯机械记忆。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目前,在教学中一般比较关注教科书中那些有形的、有具体文字描述的东西,即具体的知识内容“陈述性知识”,这些具体的知识内容一般都能讲清、讲透、讲活。然而,还应当重视对教科书中那些无形的没有文字描述的东西,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思维过程,即所谓“程序性知识”的讲授。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并非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很多方面。显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条件、办法等等,就需要做多种考虑。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正是这一现象在数学命题中的客观要求。事实上,阐述那些无形的东西比阐述那些有形的东西更重要,也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价值。如果过于强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过于强调对已有结论的记忆,教学前后脱节,不能将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和有机的整体,抓不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相关知识之间相互割裂,就会影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展示给学生的,只是不同观点和结论的碰撞、叠加,而没有多种思想和方法的交锋、交融,学生也就很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
  总之,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唯有不断地多做多练课本中的所有练习题。因为容易做的题直接来自基础知识,中等题的变化也来自基础知识,较难的综合题也是来自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即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通过这样的教与学,学生的基础知识才得以夯实,数学成绩也才会取得进步。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作文教学的一些笔者自己常用方式模式,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改进为主要学习途径。  关键词 自主阅读 自主写作 自主修改  一、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及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视野.  对于教师与家长来讲,学生学得好与差,几乎就只是在分数上才能体现出来,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教师与家长都只喜欢看学生做很多题,而不愿见到学生读故事小说报纸。语言的特点决定了
期刊
伴随着十几年的教学历程,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自已对于高中数学教材的体系把握、教学经验的丰富以及课堂驾驭能力的提高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因为总是利用自己的经验从而导致教学上的疲惫使得在课堂教学总是缺乏活力。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
期刊
提问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提问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合理、科学并且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提问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地提问: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
期刊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它既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拐棍”,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
期刊
摘 要 立体教学法常见的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种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或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新旧知识间的共性与联系。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  小说教学,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在新课程的背
期刊
摘 要 目标教学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通过三年或四年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练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要达到这一总目标,就要从最基本的课堂目标开始,从一节课堂目标的实施,逐渐完成单元目标,达到总目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期刊
摘 要 数学,曾经被称为“算术”,所谓“算术”,就是算的方法和技巧。这个名称从侧面说明了在小学阶段里,不能计算、不会计算,想学好数学是行不通的。理清算理,细心操作,抓住重点,以熟促巧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算理 细心 重点 熟能生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在自我反思时也只是认为计算只需要多做练习就行,不需要什么方法,其结果是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
期刊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与标准》中指出:数感是随着建构数意义和运算技能的水平、认识和运用数之间的关联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的水平的逐级发展而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标准将数感定位为一种感悟,就既包括了感知又包括了领悟,需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