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难谁先上?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挫折,孩子遇到困难时,该怎样面对?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孩子遇到困难是一件令他们“伤心”的事,感同身受之下,十之八九会无怨无悔地冲到孩子身前,说一句:“儿子,有我呢!”
  殊不知,当我们为孩子撑起保护伞的同时,也是剥夺了孩子在挫折中成长的权利。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首先,每个孩子生来就有一种战胜他所面对的困难的本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本能成为发展战胜困难的能力的基础,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点,他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相反,如果父母包打天下地替孩子解决了他遇到的所有困难,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就不能得到适当发展。天长日久,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就会在自己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困难时,失去克服困难的自信。
  其次,相对于孩子的能力而言,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可分为两类:一是孩子当前能力无法解决和克服的困难,对于这种困难父母提供适当的帮助是必要的;二是孩子当前能力可以或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对于这样的困难父母可以从态度上给予适当的关照,从克服和解决的方式、方法上加以适当的指导,这是对孩子成长与发展最有利的一种解决方式。
  如果遇到第二类困难还一味替孩子解决,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不仅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与正确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再者,每一个人都要自己面对困难,别人是无法完全替代他解决的。即便是父母,也无法知晓孩子的所有困难,因为孩子成长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孩子自己才能清晰地感知到,其中一些是难以直白地表达出来的。如果父母一味地替孩子解决,有时由于对困难的真实情况不全面了解,反而可能因方式方法不对帮了倒忙。
  所以,父母对孩子面对困难的最好帮助方式,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困难,而是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教会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首先分析这个困难的难度,依据难度大小对孩子给予不同的引导。如果孩子能解决就完全由孩子独自解决,父母在一旁当个拉拉队员就行了;如果孩子还不能解决,也不要成人包办,让孩子完全避开,至少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这一困难,或许孩子丰富的想象能提供成人意想不到的新思路。
  如果是家庭遇到困难,也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去解决。让孩子一起面对家庭困难不仅仅是孩子可以为家庭出主意,想办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家庭的责任感,为家庭分忧。与孩子一起面对家庭困难的方法是:将家庭的困难提出来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比如爸妈中午不能回家,孩子能否自己做午饭或用其他替代方式解决?家里近期经济比较紧,能否在与孩子有关的开支上节省一点?……
  当他人遇到困难时,让孩子思考如何帮助别人。
  让孩子帮助他人思考如何解决困难的主要目的,在于养成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行,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别人,那要看具体困难的情况而定,也许有时能起到不小作用。这种帮助行为能产生多大效果当然也要考虑,但不是最重要的。
  在具体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孩子单纯幼稚,假如家长处处都替他安排得天衣无缝,他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有真正的了解,将来就很可能会碰大钉子。正如鱼儿生下来就要在水中闯荡一样,如果好意为他套上一个救生圈,后果会怎样呢?
  二、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家长提供的捷径孩子未必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安下心来,反而会对没有选择自己设计的路而耿耿于怀。而且,没有过程的结局、没有挫折的成功,就像凭空给了中国足球队一个世界冠军称号,有什么意义呢?
  三、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否则,他就不会珍惜、理解,导致生在福中不知福。
  四、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甘苦。
  五、该说的意见要听他们说。不要事事都把他们的意见排除在外,也许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提出的建议或提醒,会弥补成人的某种局限呢。
  六、该保留的稚气要保留。孩子就是孩子,假如一个孩子过于老成,处处跟大人们想的做的都一样,城府颇深,您不觉得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趣、天真,而有些残酷吗?
  七、该讲清的道理要讲清。有些事该正面解释的就应明确答复,免得让孩子胡乱猜测,含混不清,以致误入歧途,甚至酿成大祸。
  正如某位老师说的: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品尝寒冷,他们就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是过多的爱和关注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要让孩子坚强,首先要教给他们如何面对困难”。
其他文献
文中国创造教育专家罗玲玲    孩子一边玩布娃娃,一边自言自语:“小宝宝你别淘气,要不我就不和你玩了!”还有一个孩子做拼图游戏的时候碰到了难点,他一边拆,一边在自言自语:“耳朵这地方怎么少了一块?哪去了,哪去了,怎能么找不到呢?呀!你躲到这里了,让我给拼错地方了,这回就拼好了。”  家长对孩子三岁时的自言自语还能容忍,到了五六岁,还要自言自语,就要干涉了。“别叨叨咕咕的,真让人讨厌。”或者说“别
摘 要:真空铃实验是初中物理必做实验,但常规器材笨重不易操作,而当下不少教师的改进实验过程中采用软质真空袋,存在声音反射造成响度减小的科学性问题.为此作者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真空罩,增加可视性,让学生在无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体验科学道理.  关键词:真空铃;反射;真空罩;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2-0018-03  作者简介:姚慧
如今的很多女性总是喜欢在工作中把希望寄于别人,苦等领导提拔,期待自己能平步青云。职业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为“职场灰姑娘”症候群,而灰姑娘苦等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空,希望女性们不要做“职场灰姑娘”。    案例    COCO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实力雄厚的外企做经理秘书,她的直接领导是一个典型的金牌王老五。这位领导总习惯性地说“你这么能干,相貌又出众,将来肯定能接我的班。”那时的COCO懵懵懂懂,真
她拥有白皙晶莹的皮肤,黑亮清爽的秀发,浓眉漆目,笑容温和,气质优雅,可以说她将健康与美融为一体;她在比赛中不管输赢,只要打得不错,就会把笑容挂在脸上;她是邓亚萍退役后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第二个“大满冠”的选手;在小队员眼中,她是不惜大把大把洒汗水的小大姐;在教练眼中,她仍是谦虚好学、苛求自己的好选手;在球迷眼中,她仍是无论输球赢球,都面带微笑的女孩;面对曾经辉煌的荣誉,她心静如水,置身于金牌光辉里
摘 要:区域性学科组集体教研,是教师培训的一种新型方式.如何围绕主题展开教研?怎样才能产生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本文通过实践介绍无锡市梁溪区物理中心组的“深度教研”——“梁溪范式”:围绕“指向思维”这个教研主题,通过制定“想得透”的学习目标、确定“学得进”的学习任务、设计“用得出”的学习评价来展开教研,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深度教研,来成就学生“学得进——想得透——用得出”
哪些工作情绪需要被关注?  陈君明    每个人的心态都是随时改变的,这个题目需要你以当下的联想作为基础测试。你把自己想象成在荒野里迷路的小女孩,你深陷丛林找不到出路,天色已晚,你饥渴交加。这时,你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小屋。小屋里独自居住着一位老妇人。她把你带去一间大屋。当晚,你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是为什么?   A、你梦见别人怒视着你;  B、你被房间外面的噪音吵醒;  C、你的床吱吱嘎嘎摇晃得心烦;
摘 要: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形式探究、浅层探究等问题提出三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案例从问题的引领、方案的改进、证据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阐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促进思维进阶的策略.  关键词:实验教学;思维引领;深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4-0005-03    作者简介:陈培凤(1979-),女,江苏扬州人,本科,中学高
吃喝打嗝真烦人  王福先    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它是由于某种刺激引起膈神经过度兴奋,膈肌痉挛所引发的。在吸气同时,筋肉突然收缩,使喉咙禁闭,由于这种活动而产生奇怪的声音。呃逆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如胃癌、胃溃疡、胆结石、腹膜炎、肝脏病等引起的打嗝。除上述疾病引起的打嗝外,打嗝多是因为在吃喝时不注意引起的。如今饭桌上聊天谈生意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其实,在吃饭、喝水的时候说话,就很容易让大量
[病例介绍]  患者:女 23岁。已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她自幼即有咬指甲习惯,当时父母批评,甚至打骂,她说:“这种办法使得自己出现逆反心理,咬的更加频繁。”来就诊时,她说控制不住自己咬指甲的习惯。当时检查手指甲全是甲床上一半,前部甲床无指甲覆盖,她自己也很痛苦,非常希望能够治好。    [讨论]  著名小说《飘》曾描写过白瑞德向别人请教女儿美蓝常常吮吸大拇指的头痛问题。如今不少家长也在为孩子爱咬指甲
在酷辣美眉尽舞亲密床笫的“open”时,衡量女人魅力性感的指向,被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游刃有余的空前新鲜感短暂代替。但最终吸引人的还是“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古典情结带来的久远余香,被男人们视为心中永恒的经典。在上个世纪,大多数中国男人喜欢开放型的女人,因为物以稀为贵。而在崇尚真性情的本世纪,中国男人的胃口又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怀念举止含蓄的传统女人。  事实上,如今让一个都市女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