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用语对高职汉语言教学的影响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用语已成为一种新的语体。高职生是使用网络用语的一个强势群体。本文分析了网络用语对高职汉语言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及规范的必要性。
  关键词:网络用语 汉语 规范
  
  网络语言已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冲击。高职生是使用网络语言的强势群体。在网上,人的语言行为与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变化。这种变化将给高职汉语言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网络用语对高职汉语言教学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用语丰富了汉语词汇和词义
  语言常常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有论者指出,从规范化角度说,任何语言形式的变化都是对现有语言规范形式的一种突破。网络用语的出现也是一种突破,这种突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目前信息传播手段空前发达的情况下。当然,网络用语对现有语言规范形式的突破有有益的,也有无益的。所谓有益突破,是指产生了既合乎现有语言规范,又有利于语言发展的新生的语言形式。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应该加以推广。
  例如网上称年轻漂亮的姑娘为“美眉”,既有情又有亲,既不俗又不浮。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粉黛,美目娥眉之说,诗人李商隐写过许多关于女子美眉的诗句,其《无题》云:“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连八岁的女孩刚懂事就爱美,偷偷对着镜子画眉毛,足见眉毛是女子的特征,美丽的象征。而且“妹妹”与“美眉”相比,稍嫌直露,对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称妹妹,无论如何有点不恰当,而“美眉”则模糊了年龄特征,指代范围更大,这是“妹妹”所不能及的。又如“黑客”一词是hacker的音义译两全的汉译。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原译“骇客”,当时是褒义词,指那些尽力挖掘出计算机程序的最大潜力的精英,但网络的逐渐发展,有人变成了不道德的黑客。他们以破坏为目的,以攻击为乐趣。“千年虫”不是虫子,而是指电脑在过渡到千年时会发生时间判断的混乱。在“千年”后加一个“虫”字指明了它的危害性,同时反映了学生对它的反感心理,不仅具有感情色彩,而且非常形象。如:“大虾”,大侠的尊称,也指长期玩电脑不顾身体健康,弯腰弓背,瘦如大虾者。网络用语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网民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
  “语言总会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网络用语折射出网络时代中人们的审美体验、精神风貌和心理特征,反映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表现了百姓丰富多彩的情感,发挥了人们对语言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是丰富和发展语言的重要动力和途径。”
  (二)网络用语培养了语感
  所谓语感,也就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的丰富的了解能力。网络用语对学生的语境感悟作用甚大。
  现实的环境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必然要导致学生的感性经验与感性材料缺乏。而网络用语所蕴涵的无数信息,无数的图画,无数的文字,无数的音响,无数的生活记录与反映,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为学生获取抽象的语言文字提供了重要的代替的经验。我们知道,语言的核心是思维,是思维的外化与表现,而思维与感知密不可分,是经感知的再抽象提升,因而网络用语把以前的语言文字和图形、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画像等共同完成了语言的交际任务,为获得言语能力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比如学生学习“狮”这一词,以往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狮”,在课堂上我们充其量只能提供一个画片。但现在我们从网络用语中,借助一定的技术可以看到真实而鲜活的“狮”在森林中游走、捕猎、嬉戏,还可以听到它的吼叫,还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狮的差异,如美洲狮与非洲狮。这不仅遵循了从感知到思维的心理规律,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用语创造的情境也有利于搭建感悟语言的桥梁。情境对人有直接刺激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情境是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只是意境不同,情境是客观的,而意境是主观的,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作用。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语言的学习从根本上讲,表现为学生进入语境感悟语言,体会语言中的情思情味,领会语言精妙的表达,进而获得个体的言语的能力并促进心智的发展。而现实语言教学中,一些生字、词、句是蕴涵在课文之中的,教师往往忽视了语境的作用,或者也无法表述语境,通过几遍机械的诵读,硬生生地嵌入学生脑中,再通过听写与默写来进行检测。
  
  二、网络用语对高职汉语言教学的负面影响
  
  网络用语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它有着对语言规范的无益突破,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已经影响到了现代汉语的纯洁。
  (一)语言规则的失范
  1.词语的畸型变异
  由于上网时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寥寥无几,网民普遍使用全拼输入,为了缩短时间,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例如“幽香”乃“邮箱”;网民打招呼的时候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现在已经进化为“来乐”“我要去吃饭乐”等,甚至还有“气死我乐”;又有如“偶”代表“我”,“酱紫”就是“这样子”,“在哪?”往往被写成“在那?”;还有些莫名其妙的音译词让人难以会意,如:“瘟酒吧”(window98)、“屁兔”(奔腾处理器芯片第二代PII),这样的词语增加了信息的噪声,在使用时,既不经济,修辞效果也不好,实在是随意所为。
  2.对传统语法的背叛
  “别忘了伊妹儿我!”“你雅虎了吗?”等句中汉语名词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能带宾语。又如“非常苹果”这一短语,我们且不说“非常”作为副词极少修饰名词,单就该短语本身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叫人费尽心机、难以琢磨。又如“有事短我”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有事给我发短信息”,它是“有事e我”(有事给我发e-mail)的最新翻版。在这里,形容词“短”和字母“e”都充当了动词。“jokingde”这个极具洋泾浜色彩的短语,意思是“开玩笑的”,“开玩笑”用了英语单词“joke”的现在分词形式“joking”,而助词“的”又用了汉语拼音,实在不伦不类。网络用语在句式的选择上也常常冒传统语言学之大不韪。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像“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早上(早上好)”等;还在句末常用“喔、噢、的噢”等语气词作语缀,如“要记着去捧场噢”“慌乱是会出错的噢”等。这些网络用语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破坏了汉语的纯洁。
  (二)语言内容的失范
  在网络虚拟世界,网民往往以隐匿的身份出现在聊天室或BBS里,匿名身份使网民拥有了充分自主的“话语权”和释放社会压力的机会,而且对自己说过的话不用承担责任,这无形中给一些素质不高的网民以可乘之机,一些网民在网上借机发泄内心对他人的仇视和不满,一时网上脏字满眼飞,国骂,不伦不类的口语、方言,令人不忍目睹。有人曾通过雅虎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包含“狗屁”字眼的中文网页有1359个,而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的“他妈的”则高达3305个之多,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还有:“WBD”(王八蛋)、“NQS”(你去死)、“蛋白质”(笨蛋加白痴加神经质)等。青少年喜欢赶时髦,缺乏判断能力,也跟着人云亦云。如:“谢谢你送给我有屎以来最有粪量的礼物”“你我是屎党!所以臭味相投。”李老师告诉笔者,他是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开学后,他看到班上很多同学都在交换着贺卡上写的话,一名学生写道:“猪你新年快乐!”另一名学生写道:“你在我心中的呕像地位越来越高。”学生刻意模仿网络用语(有些甚至有语言暴力倾向),以为这样会让老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殊不知读起来让人起鸡皮疙瘩,作呕不已。
  (三)语言的西化倾向
  学生作文西化倾向指的是学生在作文表达时由于受英语的影响,背离了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或译文体式语言,或中英杂糅,或生造词语,致使语言表达不伦不类,令人费解。如:f2f(面对面,face to face),IDK(我不知道,I don’t know),I服了You(我服了你),我将给你a bit color(我将给你点颜色看看),You狠(你了不起),AFAIK(as far as I know。就我所知。)。
  在一些学生作文中,西化倾向还表现为过分追求延长修饰成分,增加倒装句,中西杂糅,或依照英语的前缀,后缀随意生造词语。有位学生的作文这样写道:
  “在春雨绵绵得让我的心都发霉的日子里,我漫步在楼梯上,还有两级子就到四楼走廊了,铃声们未响起。我撩撩凌凌乱乱的头发们深呼一口气,心中竟有些得意。嘿,他还在三楼呢。谁知over joy leads to sadness(乐极生悲),一不小心,鞋子们滑落了。该死的shoes(鞋子)竟不偏不倚地掉在男生捧着的 book(书)上,惨了,MY GOD(我的天)!”
  面对这些网络化、粗俗化、西化的另类作文,老师们常感叹:越来越看不懂学生的作文。一些有识之士对学生作文遭到网络入侵深感忧虑。网络流行的故意写错字或歪曲字词的本意,非语法化现象,已日渐影响到语言教学,影响学生对规范汉语的学习。
  
  三、高职汉语言教学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用语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而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不加限制地盲目学习或运用网络用语,势必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影响对规范语法的理解,影响对母语的掌握。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承载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的语言有着内在的逻辑与美感,而语言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人文底蕴。汉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始终努力遵守着社会全体成员所能够接受的规范与准则。即使是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战国时代,虽秦楚燕赵诸国文字差异较大,但各国之间仍是大同小异,保持一定的规范,一国之内或一个地区之内,则仍保持相对的统一,并不允许书写者任意为之、随便乱写。从秦始皇以秦文字为基础、统一文字于小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到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发展、感情的凝聚、共同行为的产生,无不体现出规范的语言文字在国家统一与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应该说,规范的语言文字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语言文字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用语的使用,势必影响对传统语言的学习,会导致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下降。由于网络用语是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变异了的语言样式,在话语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上相对比较自由,不少新词新语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一些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也在网上活跃,大量的网上用词不够规范,网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主编于根元教授说:“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语言在发展,语言也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网络用语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受到语言规范、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语言,一种语言如果不能发展,那是最大的不规范。”谁最能担当对网络用语的智能导航,使其“自由”受到应有的约束呢?规范严谨并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语言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语言教学对网络用语中的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进行反馈、纠错和矫正,通过正面引导,形成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文明上网的风气。
  
  参考文献:
  [1]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用语[J].语言与翻译,2003,(3).
  [2]李坚.肮脏语言应避免,网上文明建设刻不容缓[N].新民晚报,2000-4-30.
  [3]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4]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周洪波.网络语言的位置[N].光明日报(文化周刊),2001-8-22.
  [6]朱萍.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语境[J].修辞学习,2002,(4).
  [7]张建冲.论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8]林宁宁.论网络语言的特征[J].电脑与网络,2003,(7).
  [9]刘峰.略论网络文学的语言运用特点[J].当代文坛,2004,(1).
  [10]宋佐东.网络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探析[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龙升芳,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以三聚氰胺(MEL)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Fe3O4@SiO2磁性材料为载体,制备得到三聚氰胺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E
建立了基于分子络合的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方法,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以甲醇为分散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了环境水样中麦草畏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酸)2种苯氧羧酸类除
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南临湘市城关镇方言中的重叠式。内容包括:各种重叠式的类型以及对其结构特点的分析。
以八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为原料通过溴代,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多羟基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并对产物进行了FTIR表征。采用该产物改性环氧树脂,并通过热失重分
采用改良Stober法制备420nm亚微米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采用C18硅烷化修饰后装填成毛细管色谱柱。采用该色谱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成功地实现了3对手性三唑类农药烯效
1.概说  所谓歧义,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一种“语富”现象。“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歧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误解的麻烦,也为文学作品的魅力增添了奇妙的一笔,所以我们要了解歧义,掌握它的结构类型、产生原因、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规律,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2.歧义的类型和原因分析  歧义的类型在汉语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赵元任《汉语中的歧义
期刊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型,其特殊之处主要在于对动词的严格要求。“把”字句中的动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句子的语义看,“把”字句中的动词具有处置性    “把”字句强调动作对引进的受事给予积极的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由于其本身的语义特征,“把”字句中的动词一定要具有处置性。  (1)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强调对受事的处置。  动词“看”表
一、引言    在言语交际中,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分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层次。字面意义是言语符号脱离具体语境时具有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命题意义;语境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意义,包括语境真实意义和语境联想意义;语用意义是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运用特定言语的用意,包括逻辑用意和情境用意。  语境真实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代表的真实意义,它同字面的概念或命题意义有时基本一致,有时大
当物体作匀变速运动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用“合成法”,也可以用“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