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优化:空间、产业及功能

来源 :技术与创新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解决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模式简单、空间无序与领域扎堆等问题,应用案例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从空间辐射、产业匹配与功能耦合等视角,研究了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研发机构布局密度应与经济承载力相匹配,布局领域应与产业分布相匹配,布局功能应与创新价值链相匹配。结果表明:中小城市研发机构布局,应依据产业体量、财政能力、产业领域及价值功能,按照空间辐射半径合理布局,避免同类研发机构密度过高,充分利用有限研发资源,据此形成区域研发价值链。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资源区域规划与配置能力提供启示。
  关键词: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空间布局;功能耦合
  中图分类号:G 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9)06-0773-06
  Optimization of R&D Institution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Space,Industry and Function——Taking Changzhou as Example
  WANG Bin1,ZHAO Xiang-qin2
  (1.School of Business,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Jiangsu 213001,China;2.Information Center,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Jiangsu 21300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imple layout,spatial disorder and field clustering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taking Chang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from the angle of space radiation,perspectives of industry matching and functional coupling,this paper studie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yout of R&D institution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layout density of R&D institutions should match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the layout area should match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and the layout function should match 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yout of R&D institution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volume,financial capacity,industrial fields and value functions,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sonable spatial radiation radius,avoiding the high density of similar R&D institutions,making full use of limited R&D resources,and forming regional R&D value chain.The research provides an enlightenment for improving the regional planning and allocation capabilities of R&D resource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spatial layout;functional coupling
  0 引 言
  受空間范围、经济规模与产业承载力所限,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较多呈现出模式简单、空间无序与领域扎堆的现象,难以形成创新辐射效应,不利于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创新水平提升。将中小城市视为一个机体,则研发机构在中小城市的布局,类似机体器官的分布,要兼具功能性与合理性。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将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与区域发展实情相结合。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从经济承载力、产业分布及创新价值链等层面出发,剖析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合理布局问题,以期有助于提升中小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既往文献对研发机构建设的讨论,多从内部组织结构、外部支撑环境两个方面展开。关于内部组织结构,多认为应增强人才、资本、技术及设施建设,也提倡资源要素的积累[1-2],其依据是研发机构组织结构存在刚性[3],调整难度较大,而通过合理配置研发资源,可提升研发能力,改善研发绩效[4]。具体研究中,部分学者围绕研发机构改进内部管理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如刘洪民和杨艳东(2016)从功能架构及知识管理流程角度,提出了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的一个理论框架[5];仵凤清等(2017)认为应重视真诚型领导在研发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6];栾进兴等(2017)认为研发组织应搭建平台技术管理体系,完善技术管理的机制与制度[7];余然等(2017)以军工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组织架构及配套绩效考核方法[8];原长弘等(2019)研究发现组织双元能力对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有重要影响[9]。此外,部分学者以新的视角对研发机构的内涵及其模式开展了研究,从而深化了对研发机构的认识。如王瑞琪和原长弘(2017)研究发现企业研发组织的内涵界定及其维度,需要结合企业研发主体的地位予以确定[10],陈光华(2018)对高技术研究机构模式的分类体系开展研究,将其划分为“一体式”、“合同式”、“平台式”[11]。关于外部支撑环境,多认为应加强科技中介[12]、政策扶持[13]及产学研合作[14],甚至可借助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力量[15-16]。在具体研究中,罗嘉文(2018)对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之间的联结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需在二者间建立保障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17];李金惠等(2018)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扶持存在若干突出问题,故其政策扶持模式应区别于体制内科研院所[18];李玲和封峰(2016)认为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性是研发组织建立良好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19];林卓玲等(2016)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研发机构提升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20]。
  客观而言,既往文献成果为深入探讨研发机构建设问题打下良好基础,但也存在若干突出问题:①在研发机构建设方面,较多局限于对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探讨。这固然利于增强研发机构运行的稳健性,但也只是局限于对个体建设的改良性研究,而忽视了从城市空间规划角度予以整体效率优化分析。如何解决研发机构布局扎堆与空间无序问题,已是新常态下区域研发资源合理配置的当务之急;②在研究视角方面,普适性较多而针对性偏少,如中小城市的研发机构建设路径应与大型城市存在差异,需要结合中小城市空间规模、经济总量及产业承载力等特点而定,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普适大中小各类城市。
  综上,研究结合中小城市发展实情,从经济承载力、产业分布及创新价值链角度,提出与中小城市相匹配的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路径。从研究视角上,是将既往普适性研究进一步聚焦。在研究内容上,是将既往偏于对资源条件、组织结构与政策扶持等要素支撑的探讨,转向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分析。
  1 中小城市研发机构布局效应
  区域内研发机构布局,直接决定了研发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一般而言,中小城市区域面积与经济总量均存在局限,导致其研发机构布局易受到产业承载力与科技扶持力的约束。当中小城市研发机构布局数量过度时,易形成三大效应:竞争效应、拥挤效应与浪费效应。
  其一,竞争效应。一般而言,中小城市研发扶持资源有限,研发机构常需通过项目竞争获取财政扶持。这需要研发机构展示高水平技术成果,从而获得科技管理部门认可。当研发机构之间为争取有限的财政扶持资源,而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将利于促进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然而,竞争效应的充分发挥,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即被扶持研发机构能获取适量资源。若中小城市财政资源薄弱,则在科技扶持中,易出现“象征性扶持”现象,无法弥补研发机构外部化损失,难以激发研发积极性,造成研发扶持的鸡肋现象。
  其二,拥挤效应。中小城市研发机构数量过多而超过产业承载力,导致各研发机构所能获取的研发资源均有限。尤其在人才引进、项目竞标、资本筹措及设施布局上,研发机构之间出现过度竞争现象,將增加研发成本,束缚研发活动,导致区域整体研发成效降低与进度迟缓,形成强烈的区域拥挤效应。本质而言,拥挤效应的根源是区域研发机构的饱和。如何将饱和区域的研发机构引导至非饱和区域,需要中小城市科技规划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测度每个区域研发机构的最大承载区间,设置预警线,及时向其他区域合理分流。
  其三,浪费效应。当中小城市研发机构数量过多而超出产业承载力时,易导致研发功能类型存在雷同,使得研发设施、人才、技术及成果等均存在较高同构性,形成研发过程的重复化。中小城市产业发展往往呈现“专、精、特”特点,产业技术瓶颈具有较强的共性。为此,中小城市研发机构之间往往目标与任务的同向性较高。但各研发机构之间开展重复性研发试验,将造成区域研发资源浪费。这是对中小城市公共扶持资源的极大损耗。
  实践中,上述三种效应并存,只是彼此间强度大小不一。当竞争效应强于拥挤效应和浪费效应时,则区域科技创新往往富有成效,反之则成效低下。当中小城市能根据内部研发机构密度科学制定布局规划,并采取及时分流政策,可有效改变三种效应间的强弱关系,从而提升竞争效应而降低拥挤和浪费效应。
  竞争效应是显性的,而拥挤效应和浪费效应却具有较强的隐性。在中小城市研发机构之间,上述三种效应存在较大关联性。当竞争效应控制在一定程度时,拥挤效应和浪费效应也将受到控制。然而,当竞争效应超过一定限度时,拥挤效应和浪费效应也将显露出来。实践中,中小城市职能部门受限于“科技锦标赛”思维所限,往往只看到研发机构之间的竞争效应,而忽视拥挤效应和浪费效应。
  2 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思路
  2.1 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密度应与经济承载力相匹配
  一般而言,与大型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存在空间局限,且研发机构数量也较为有限。因此,实践中,为避免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过度扎堆,政府机构应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根据区域空间内的产业体量、经济承载力及财政扶持能力合理制定研发机构布局政策,充分发挥区域内研发机构的辐射效应。按照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在区域一定空间半径范围内,布局适量研发机构,确保各空间交叉地带不存在过量重复性研发资源。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根据研发机构的辐射半径和辐射边界,合理划定研发机构的辐射范围,由此确定区域内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的布局数量。不同研发机构的辐射区域相互对接,避免存在较大的重合交叉。其二,根据研发功能差异,合理配置区域内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框架如图1。不同功能类型的研发机构可以共存于同一区域,即功能异质性研发机构的辐射区域可以交叉重叠,而功能同构的研发机构辐射区域应避免重合。在实施中,可以测算区域内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密度,使其与区域经济承载力相匹配。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研发机构布局数量应与区域工业体量相匹配,可以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与“研发机构总数”之比构建测算指标,该指标数值越高,则表明工业体量大而研发机构少,应增加区域内研发机构数量;②研发机构布局密度应与科技扶持强度相匹配,可以用“财政收入”与“研发机构总数”之比构建测度指标,指标值越高,则表明区域内财政收入对研发机构的承载力越强,则可适度增加研发机构数量,直至达到财政扶持力的前沿边界。   研究以江苏常州市为例,测算了该市各辖区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相关强度指标。见表1.
  2.1.1 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数量应与区域工业体量相匹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研发机构总数”指标值越高,则表明工业体量大而研发机构少。表1可见,金坛和溧阳两辖区研发机构布局数量偏少,需要进一步增加研发机构布局量;新北区可小幅提升研发机构布局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研发机构总数”指标值越高,则表明企业较多而研发机构相对较少。表1可见,金坛区研发机构缺口较大,平均9家企业对应1个研发机构,需要加大研发机构布局量,缓解区域研发压力;溧阳和新北研发机构也存在一定缺口,平均7家企业对应1个研发机构,需要增加研发机构布局量。
  总之,从辖区工业体量而言,常州各辖区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缺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金坛区、溧阳市、新北区、武进区、钟楼区、天宁区。
  2.1.2 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密度应与科技扶持强度相匹配
  高密度的研发机构布局量,需要较强的科技财政实力相匹配,即财政对研发的承载力。
  “财政收入/研发机构总数”指标值越高,则表明辖区财政收入对研发机构的承载力越强。表1可见,溧阳和金坛的财政对研发机构的承载力较强,可供承载的研发机构尚有较大空间;武进和新北的财政盘子,对研发机构仍有一定承载力空间;钟楼和天宁两区,财政对研发机构的承载力相对紧张。
  “科技财政支出/研发机构总数”指标值越高,则表明区域内的研发机构能获取较高的财政扶持。表1可见,溧阳和新北的研发机构,所能获取的财政科技扶持程度相对较高,同时也表明两个区域增加研发机构布局量的财政压力较小,金坛相对次之;武进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区域,需要优化财政预算结构,进一步增加科技支出额度,缓解科技扶持压力;钟楼和天宁两区,研发机构所能获取的科技财政扶持相对较弱,两区的科技扶持压力相对较大,可考虑优化研发机构布局结构,适当分流与产业发展相偏离的研发机构。
  总之,从辖区财政扶持能力而言,常州各辖区战略新兴产业科技财政扶持空间,从高到低依次为:溧阳市、新北区、金坛区、武进区、钟楼区、天宁区。
  2.2 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领域应与产业分布相匹配
  与大型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产业类型相对简单,产业链相对短小。优点是产业领域更为聚焦,专业化更加凸显,价值模块特色化明显。因此,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要围绕产业链布局研发链,充分利用有限研发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其一,应围绕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链合理布局研发机构,满足中小城市产业发展需求。研发机构业务方向不能脱离区域产业链,避免造成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两张皮。因此,应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布局适量匹配性研发机构,形成产学研协同效应。
  2016年常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中,高端装备领域有14家,节能环保有3家,生物医药6家,物联网和云计算1家,新材料11家,新能源9家,智能电网2家。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三个领域外,其他领域的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缺口较大,与常州现有的产业发展体量不匹配;智能制造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發平台基本缺失,这与常州十大产业链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建设有一定差距。 以常州十大产业链为服务对象,强化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提升建成率。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通过引进、合作、新设等多种方式,重点建设智能高端装备研发机构,如智能设备、智能物料、智能物流、智能工具、智能工装;②重点围绕生产制造环节,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如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③以现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为龙头,吸纳产学研多方力量,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独立性研究机构。可按模块化思路开展建设,研究机构内部存在众多研发模块,每一模块均由一个研究团队负责,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人事和研发部门。
  其二,应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合理布局研发机构,增强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一般而言,在中小城市产业发展中,往往存在三类产业:高精尖类产业、特色优势类产业与培育类产业。高精尖类产业是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具有引领性与突破性。此类产业较为重视技术创新突破,故应配置较多注重技术突破的研发机构。特色优势类产业是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的成熟性产业,具有支柱性与基础性。此类产业重在增强产业化优势,应配置较多注重技术产业化的研发机构。培育类产业是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的成长性产业,具有中继性和发展性。此类产业重在形成技术产品能力,应配置较多注重技术成果产品化的研发机构。
  基于上述分析,对常州市各类产业进行划分,以此布局相应研发机构,见表2.
  1)对于高新精尖类产业,重点在技术化环节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如常州十大产业链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及生物技术等产业,可以加强对其技术形成能力的研发扶持力度。
  2)对于特色优势类产业,重点在产业化环节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如常州已形成优势的光伏产业、石墨烯产业与轨道交通产业等,可以加强对其产业化能力的研发扶持力度。
  3)对于成长培育类产业,重点在产品化环节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如常州十大产业链中的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等,可以加强对其技术成果产品化能力的研发扶持力度。
  2.3 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功能应与创新价值链相匹配
  按照创新价值链理论,研发过程可细化为若干研发环节。每个研发环节均布局合理数量的研发机构,做到限额管理。若超过一定上限,则合理分流至密度不饱和区域。当每个价值环节均能布局适量研发机构,将形成强烈的竞争效应,同时合理控制拥挤和浪费效应。若要有效避免三种效应同时上升,可采取“差异化定位、分型分类布局”策略,这样研发机构之间将形成耦合联结,使研发资源之间相互衔接,技术成果之间相互对接,形成完整的区域研发价值链。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了公司管理者综合权力以及管理者权力的不同维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此深入解析管理者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综合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管理者权力越大越会抑制企业风险承担行为;不同于管理者权力其他维度的权力,管理者组织权力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管理者两职兼任的企业风险承担行为更多;管理者所有权权力,专家权力,声誉
期刊
摘 要:通过测算得到上海市社会整体使用纯电动汽车可节约成本与获得虚拟收益之和,得出发展纯电动汽车可为社会带来巨大收益的结论。方法:针对上海市政府、公共交通部门、私人交通这3个主体,以年为单位,运用虚拟数据定量分析法,估算社会使用纯电动汽车为政府减排所节约的空气治理成本(即虚拟收益)、公交公司与个人消费者在碳排放市场通过减排碳交易所获得的虚拟收益。同时,运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分别对比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
期刊
摘 要: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前提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升级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一国的比较优势变迁决定了一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同地区由于其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不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也会不同。同时,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文中正是基于以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空间理论的视角,研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7大产业的生产能力及各产业间的联系。通过产品空间相关模
期刊
收稿日期:2018-05-16  基金项目: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7BJR01133);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A014);陕西省社科界2017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7C009);西安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2014SX02)  作者简介:赵 京(1969-),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
期刊
摘 要:企业的创新活动由于其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等原因常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约束,然而,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基于代理理论和超产权理论,文中探索了合理避税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独立董事监督和产品市场竞争的“护城河效应”。文中以20082016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合理避税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独立董事监督越强,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合理避
期刊
摘 要:商品期货收益率序列存在明显的厚尾现象,将扰动项设定为厚尾分布的波动率模型要优于普通Gaussian分布以及t分布模型。以7种损失函数作为评价准则,在扰动项分别服从偏t分布以及广义双曲线偏t分布时比较了波动率RV、二次幂变差BV以及medRV3种不同已实现测度下Realized GARCH模型对商品期货的波动性预测能力。最后得到扰动项服从ghst分布的Realized GARCH模型具有更优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輪的工业革命浪潮下,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传统制造业变革的主导力量,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博世“慧联制造”和谷歌“Google for work”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典型案例是以制造业、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双中心”结构。文中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性分析和差异对比,旨在总结出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特点与路径。结果表明: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融合
期刊
摘要:現有文献表明,拼凑能够帮助资源约束的企业构建资源,但中小企业情景下拼凑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晰。为此,结合动态能力理论,探究中小企业情景下拼凑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和浙江2省共321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实证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的拼凑对新产品绩效和新产品优势(新产品新颖性,新产品开发速度)均具有促进作用;  新产品新颖性与新产品开发速度在拼凑与中小企业
期刊
摘 要:在“互聯网+”时代,通过网络互联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煤矿数据的计算、挖掘和预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煤炭安全生产与成本管理的矛盾日趋突出,不仅需要对煤炭企业在井下的生产数据进行监控预测,更要解决煤炭环境资源、设备资源与人员资源等多要素、多参数、多目标的综合管理问题。首先,分析了煤矿“环境-设备-人员”三者缺一不可的系统特性;研究了大数据在煤炭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安全生产的环境数
期刊
摘 要:知识和技术是创新活动的来源,通过技术并购获得知识和技术对于组织实现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2008—2014年中小型制造企业技术并购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构建中小型制造企业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同时首次探讨制度环境和行业竞争互动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制造企业技术并购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在制度环境调节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