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实现共建新生活的路径研究

来源 :技术与创新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ing_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稿日期:2018-05-16
  基金项目: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7BJR01133);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A014);陕西省社科界2017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7C009);西安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2014SX02)
  作者简介:赵 京(1969-),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提出的新思路。通过分析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以及共建新生活之间的关系,以丹凤县为例,通过对丹凤县近几年扶贫工作进行分析,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困难、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提出了共建新生活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丹凤;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共建新生活
  中图分类号:F 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4-0445-05Research on the Path of Building a New Life together through
  Combi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ZHAO Jing,XU Chi
  (College of Marxism,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a new thought proposed by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which aims to alleviate poverty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overty allevi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 new life building,the paper took Dan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ecent years.In view of the poo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e difficulty of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the poor,and the lack of endogenous motivation,the paper proposed a feasible way to build a new life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development,and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Danfeng;poverty allevi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building a new life together
  0 引 言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共建新生活”作为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最终目的,把脱贫攻坚列为共建新生活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从贫困地区入手,加大脱贫工作力度,坚持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到“十三五”收官之年,要使陕西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于共建新生活,翟绍果(2017)认为共建新生活是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共建新生活的内涵特质包含着民生共享、文化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它的最终目的是是满足人们的各类生活需要。共建新生活需要围绕其时代特征与具体内涵,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多元着手,通过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加以实现[1]。张思锋(2017)结合陕西省的贫困现状,将脱贫攻坚与共建新生活相结合,认为脱贫攻坚与共建新生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2]。万君和张琦(2016)通过分析片区贫困状况,他们认为要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实现精准扶贫与片区的区域发展相融合。提出了要以区域发展为视角、提升片区定位精准度,以多维贫困为视角、提升减贫内涵精准度,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提升脱贫手段精准度,构建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推进的新机制[3]。从已有文献来看,将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实现共建新生活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对丹凤县的相关专题研究尚无人涉及。因此本文以丹凤县为例,在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和共建新生活的一般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陕西丹凤县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的具体实际,探讨丹凤县通过区域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和共建新生活的可行路径。
  1 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和共建新生活的关系分析
  1.1 通过脱贫攻坚实现共建新生活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共建新生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脱贫攻坚,才能让群众生活更自尊[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5]。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任务,把“共建新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明确路径。通过共建新生活标定价值导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融为一体,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需要将脱贫攻坚与共建新生活聯系起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推动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从而实现共建小康新生活。   1.2 通过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辩证统一。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但必须明确,这样做是为了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必须围绕如何减贫来进行,真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6]。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坚持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生态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具体来说,通过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二要精准选择和发展特色产业,破解农村资源闲置、农业发展活力不足、农民致富无门路等难题,实现贫困地区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做到脱贫攻坚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用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三要保护良好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对于集中连片生态脆弱的特困区,依托生态优势,组织和实施好各种生态项目,结合区域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实施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7]。
  1.3 通过区域发展实现共建新生活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引擎,区域产业扶贫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可以提升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没有可持续的特色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就不能真正的脱贫[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勞动来实现。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开发当地资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9]。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破单一的传统农作物种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刺激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调动村民发展主动性,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 丹凤县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共建新生活的现状及原因2.1 成就
  丹凤县辖12个镇办、155个村(社区),总人口3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万人,有89个贫困村、15 344户、50 848名贫困人口[10],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成效。
  一是基础建设有序推进。严格对照户脱贫、村出列的标准要求,按照“保基本”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分类实施。2016年选择了5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17年又全面启动50个贫困村的电、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完成55个贫困村综合整治,建成通村通组道路36条65.5公里。对镇政府驻地村、特色景区周边村和特色景观名胜村等条件较好的贫困村,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标准进行整村改造,从村庄建设、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村庄绿化、道路亮化、环境美化工程,营造了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环境,改善了贫困村落后面貌。
  二是搬迁脱贫成效显著。至2017年8个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 691户房建主体竣工,68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同步推进竹林关江北产业园、商棣工业加工区等产业园区建设,把搬迁群众就地转化成产业工人,在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建设中优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让贫困群众致富有保障。不断规范移民后续管理服务,加快贫困人口市民化进程,让贫困户融入城镇,过上幸福新生活。
  三是产业脱贫支撑有力。以园区建设为承载,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肉牛、生猪、中蜂等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和劳务输出、农村电商等三产服务为主的10大产业集群,全县经济合作组织达439个,市以上现代农业园区9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通过联股联营、入股分红等方式,将2.79万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分解落实到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等产业链上,带动农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8 340元增加到2017年的9 116元,实现了脱贫产业发展和吸附带动能力“双提升”,如图1所示。
  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四是“三联三带三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丹凤县积极实行“三联三带三创”精准脱贫模式,让每名县级领导联系包抓一个镇办产业脱贫工作或是联系一个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名科级领导联系包抓一个企业、专业合作社或是大场大户,每名干部至少联系帮扶3户以上贫困户,依托产业增收,让除了社保兜底以外的贫困户都要有致富产业或在产业链上就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能人大户带动、支部带动,让贫困户通过自主创业、联合创业、组织创业等形式实现增收脱贫[11],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得到增强。
  2.2 问题及原因
  丹凤县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全县85%的贫困人口居住在条件差的南北二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等级普遍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而按照脱贫标准,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是产业扶贫能力有限,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缓慢。丹凤县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工业总量小、竞争力弱,旅游三产起步晚、品牌效应不强,附加值不高,三次产业之间尚未形成闭路循环,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弱。加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作用相对有限。   三是“三联三带三创”精准脱贫模式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贫困人口的构成来看,丹凤县伤残五保人员1.22万,基本无劳动能力;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无技术或无资金的人口3.27万,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大场大户发展困难重重。加之贫困村常住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保守,致富内生动力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3 丹凤县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实现共建新生活的可行路径 针对丹凤县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原则,文中提出以下路径建议。
  3.1 做大做强产业,夯实脱贫增收基础
  坚持“园区承载、龙头带动、示范引领、自主创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加大市场主体的培育,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务工、参与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增收致富。
  一要促进三产融合。围绕脱贫兴产业、依托产业促脱贫,实现产业共生和优势互补。在生态农业方面,以10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引领,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核桃、天麻、香菇、蔬菜、生猪、肉鸡等优势农特产品;在循环工业方面,围绕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以石墨为主的现代材料产业、以水泥和保温材料为主的建筑材料产业、以肉鸡、葡萄酒为主的食品加工业,最大程度地吸纳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就业;在旅游三产方面,依托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探索“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景区务工、特色餐饮、精品民宿、商贸服务等多种途径吸纳贫困户在旅游三产就业创业[12]。
  二要培育壮大产业龙头。把龙头企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体,大力推广“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发展相关产业;探索建立产业发展风险共担机制,在项目投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品牌塑造等方面对县域龙头企业进行帮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带资入股、参股经营、人才培训、解决就业等形式吸纳贫困户,把貧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13]。
  三要强化地方特色产品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力度,订单式扩大天麻、猪苓、茯苓等种植规模,链条式提高产业效益。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示促销洽谈活动,提高丹凤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大与各类商场、超市、高校联系,通过农超对接、产销衔接,让更多的丹凤农产品进超市、进校园、进餐桌。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加强对农家超市、淘宝网店等从业人员的扶持,引导拓宽销售渠道,保价销售农特产品,持续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3.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和贫困村建设之中,把贫困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要建好基础设施。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依托国开行贷款项目资金,加快贫困村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分散贫困户全部纳入搬迁范围,做到应搬尽搬,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建设,保障所有贫困村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面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满意度。
  二要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以清理农村“六堆”为内容的综合环境整治行动,确保农村综合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加大危房改造工作力度,通过奖补方式,调动贫困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积极性。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深入挖掘老宅、石板路、古树等方面独具特色的乡村风韵,在民居改造、庭院美化、河流治理等方面凝聚乡村文化记忆,实现“村美人富”目标。
  三要强化公益设施日常管护。全面落实河长制、田长制、环境网格长制,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将有能力的贫困户吸收为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生态护林等公共服务设施管护人员,落实日常管护职责,确保基础设施得到长效管护[14]。
  3.3 推进教育与精神扶贫,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在深入推进扶志扶智“十个一”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措施和鲜活事例,引导群众换旧习、倡新风、勤劳致富奔小康。
  一要加大技能培训。整合县域培训资源,面对面地向贫困人口培训种植、养殖等技术和就业、创业等相关实用技能,让每一户贫困群众至少掌握1~2门实用劳动技能,扶持和帮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
  二要树立示范典型。强化正面引导,探索生产奖补、劳务奖补、以工代赈等机制,培育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典型,采取定期表彰勤劳致富贫困户、脱贫光荣贫困户等措施,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贫困户增强致富信心。
  3.4 加大生态扶贫力度,破解空间资源瓶颈
  依托丹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构筑丹凤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格局。以提升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全面构筑沪陕高速公路和312国道黄金旅游带,重点打造秦岭自然风光生态旅游板块[15],建设商於古道开发项目、丹凤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特色旅游项目,打好“秦岭明珠、丹凤朝阳”品牌,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4 结 语
  丹凤曾是陕南革命根据地中心,也是鄂豫陕苏区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6]。随着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丹凤县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实现共建新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不足。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丹凤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产业扶贫能力有限、“三联三带三创”精准脱贫模式内生动力不足有关。因此,丹凤县应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与精神扶贫、加大生态扶贫力度,通过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奋力追赶超越,实现共建新生活。
  参考文献:
  [1] 翟绍果.共建新生活的时代蕴意、内涵特质与实现路径[J].新西部,2017(09):1819.
  [2] 张思锋.打赢脱贫攻坚战 努力共建新生活[J].新西部,2017(19):1617.   [3] 万 君,张 琦.区域发展视角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及脱贫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3645.
  [4] 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陕西日报,2017-05-15(01).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J].中国纪检监察,2017(03):67.
  [6]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7(09):49.
  [7] 欣丝路.脱贫攻坚要和区域发展相结合[N].西安日报,2017-05-17(01).
  [8] 陈秋衡.产业“造血”激发脱贫内生动力[J].西安日报,2016(10):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2020905.htm.
  [10]丹凤县人民政府.2015丹凤县年鉴 [EB/OL].http://www.danfeng.gov.cn/zjdf/dfnj/14850.htm.
  [11]王 舒,樊利仁,冯永发.丹凤:“三联三带三创”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EB/OL].http://sn.ifeng.com/a/20161212/5225078_0.shtml,2016-12-12.
  [12]梁瑞华.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推进建议[J].中州学刊,2018(03):5155.
  [13]賈鹏里,王 英,沈加华.产业精准脱贫的商洛实践创新[N].商洛日报,2016-07-25(03).
  [14] 沙拜次力.抓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J].发展论坛,2013(05):2425.
  [15]贾长安,李丹霞.陕南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区域战略定位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09):182184.
  [16]丹凤县人民政府.县情概况[EB/OL].http://www.danfeng.gov.cn/info/iIndex.jsp?cat_id=10124,2017-06-13.
  (责任编辑:王 强)
其他文献
摘 要: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中旨在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创建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的途径和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背景和现状,然后提出了 “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安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思路,最后论述了西安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方面的具体路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决大规模协作模式下产品动态连续创新决策问题,首先结合大数据、产品动态连续创新理论分析了大数据的驱动作用;然后,从诊断界面、创意界面、行为界面、选择界面4个层面对创新界面系统进行分类辨识,并分析了每类界面中的信息需求以及各类参与主体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系统、管理决策等理论,分别针对4类界面构建了相应的决策信息提取机理;最后,通过借鉴信息融合、多目标规划等理论构建了各类创新界
期刊
摘要:为研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选取2014—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信息技术上市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样本进行企业性质与所在地区发达程度进行分组。研究发现:我国信息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国际化程度与技术创新投入的交互
期刊
摘要:本文创造性地运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从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发展潜力与环境支持能力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熵值修正G1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对2011—2016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6年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波动较大。具体而言,投入能力、产出能力逐步提升;发展潜力有所波动,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发
期刊
摘要:应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研究了上海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上海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反哺”效应。其中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因素为本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仅第三产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高达88.5%,加入更多指标变量后,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高达54.3%;而上海第三产业的单变量指标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作用略大于1,加入完整指标变量后,上海第三产业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
期刊
摘要:中兴事件始于美国制裁,源于芯片技术高度依赖进口,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打击是致命的。芯片是信息时代的“基石”,芯片产业则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各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兴事件警示,即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要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在核心技术领域拥有“话语权”。没有芯片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国要振兴芯片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换道超车”,跟跑
期刊
摘要:在组织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团队冲突理论,研究TMT冲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引入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通过对76家科技型企业276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表明:TMT情感冲突与企业创新绩效负相关,且环境不确定性削弱了TMT情感冲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TMT认知冲突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且环境不确定性对TMT认知冲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缓和作用,使得与环境不确定性
期刊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了公司管理者综合权力以及管理者权力的不同维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此深入解析管理者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综合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管理者权力越大越会抑制企业风险承担行为;不同于管理者权力其他维度的权力,管理者组织权力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管理者两职兼任的企业风险承担行为更多;管理者所有权权力,专家权力,声誉
期刊
摘 要:通过测算得到上海市社会整体使用纯电动汽车可节约成本与获得虚拟收益之和,得出发展纯电动汽车可为社会带来巨大收益的结论。方法:针对上海市政府、公共交通部门、私人交通这3个主体,以年为单位,运用虚拟数据定量分析法,估算社会使用纯电动汽车为政府减排所节约的空气治理成本(即虚拟收益)、公交公司与个人消费者在碳排放市场通过减排碳交易所获得的虚拟收益。同时,运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分别对比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
期刊
摘 要: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前提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升级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一国的比较优势变迁决定了一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同地区由于其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不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也会不同。同时,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文中正是基于以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空间理论的视角,研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7大产业的生产能力及各产业间的联系。通过产品空间相关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