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炊火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春寒料峭。
  风雨敲打着围墙,扯落了老樟树的叶子,零星地掉下来,又贴上去,像个魔术师似的变着戏法,我却无心去欣赏。
  在老家的乡里,奶奶一直带着我。这年,奶奶要去长沙处理爸爸的一些事,得一个月时间,她便把我寄养到姑姑家。
  姑姑家的门口有一条河,有很多小鱼小虾的,我去捉,结果捉了一天也没捉到什么,还弄湿了衣服。回来的时候,因没有衣服换,姑爹就拿他的大褂子披在了我身上,让我坐在姑妈的床边。太阳已经沉到土里很久了,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便坐不住了,拖着姑爹的大褂来回地在厨房里走动,看饭做好了没有。
  灶台上点了一盏煤油灯,豆大的燈火一跳一跳的,好像就要跳走了似的。昏暗的屋子,随着灯火的跳跃,朦朦胧胧的。
  表姐在烧火,草被雨水淋湿了,不爱着,冒着浓而白的烟。表姐盖了锅,蹲在灶口不停地吹火。偶有大风过来,便会有烟连同火苗一起从灶里出来,表姐的头发“滋滋”地着了一些。表姐用手撸去许多烧焦的发末,继续蹲下吹火。火光映着她的眼镜一闪一闪的,好像是哭了。表姐十二岁,念小学四年级,秋收后,姑爹便再没让她上学了。
  火依旧不旺,一如刚才的样子。这时门“哐”地开了,一股寒气吹得我直打哆嗦,我立马夹紧两臂。是姑爹来了,他抱了一捆干柴,“嘭”地摔在地上,小油灯颤抖了—下,总算没灭。姑爹走到水缸前,拿着半瓢的水举到嘴边,“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他背着油灯,墙上的影子庞大而有力。我一看也把手伸出来,接近油灯时叉开,一双大手也映在土墙上。我暗自叹气:我要是真有这么一双大手就好了……
  姑爹已把表姐拨到一边,抓了一把柴,握住两头,用膝盖顶着中间,再向后一拉,“喀嚓”一声便折断了。他蹲下来,两臂分开撑着地,偏着头,伸长了脖子,把嘴凑近灶口使劲地吹着。姑爹气粗,经他一阵猛吹,火果然旺了许多。他赶紧把柴架在火上。又一阵大风吹来,姑爹眯着眼吹得正起劲,灶里烟火与他开了个玩笑,“呼”地窜了出来,令姑爹不及防,他向后一退,便倒在了灶后面。
  表姐马上缩了回去,仍抱着膝盖,坐在她刚才坐的小板凳上。姑爹愤愤地低声骂了句什么,吐了口痰,揉搓了一下胡子,调整了一下柴草接着吹。我知道姑爹是极有耐性地做这一切,要在往常,他早已大声骂开了,或者喝斥表姐的不对。今天他没有,或许是因为姑姑病了。
  屋里的烟越积越多,姑爹蹲在灶前,不住地咳嗽,一咳便蜷成一团,胡子一抖抖,略停又伸长了脖子去吹火,忽暗忽明的火映得他的脸膛发亮,厚而裂的嘴唇抿成一条缝,一呼一吸,高高的鼻子便不停地翕动着。
  由于柴着了雨,火仍然不旺,锅里的水仍然动静不大。表姐在旁边不住地咳嗽,脸涨得通红,一停下便抽一下鼻子,这是她已形成的习惯了。
  我嗓子也痒,也跟着咳嗽,三个人的咳嗽交织在一起。姑爹过来摸了摸我的头,让我与表姐去里屋。看来他是与这火较上劲了。
  唉,要是姑姑不病就好了。她总是在下雨之前抱很多的干草回来,烧的饭也格外好吃。我想着,便走进了姑姑的卧室。卧室没有油灯,隐隐看得见姑姑躺在床上,左右地翻着身。
  肚子咕咕响着,却还没有吃饭的迹象,我便爬上了自己的小床,躺了下来。
  雨断续地下,渐渐地,听得出风越来越大,屋里窗户的纸刮得呲呲地响。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中听到姑姑轻轻地和姑爹对话。
  “风好像小了些……”姑姑说。
  “这场雨怕是还得下几天!”姑爹接口道。
  我蜷着身子,抱着的一只枕头,外面的风声和柜上老钟响着,响着,不久我便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姑爹的嗓门终于传进我的耳朵:“饭熟了……”
其他文献
路边的长椅上,躺着一本书。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无精打采地走过来,看见了,坐到长椅上慢慢翻着。渐渐地,他被故事吸引住,从上午一直坐到下午。  书中主人公的遭遇简直跟他一样,名牌大学毕业,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番,可事事不顺,处处碰壁,不是面试受阻,就是竞争失败,好不容易有了份工作,薪水不高,離家又远,还经常加班,可恶的老板竟不给加班费!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地爆发了,和老板大吵一架,辞职走人…… 
期刊
花葫芦是涞阳野三坡一带的大土匪。他姓花,花木兰的花,名字叫啥无人记得。因天生是个秃子,脑袋像一只立了秋的葫芦,人们便送他“花葫芦”的外号。花葫芦枪法准,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他故意把自己那柄短枪的准星锉掉,百米开外打活物儿仍是一撂一个准儿,便又有“神枪花葫芦”之称。  仗着枪法好,花葫芦气候越来越旺,后来又兼并了野三坡一带大小七股土匪,便立地做成了“草头王”,黑白两道都怵他一头。  1937年,八路
期刊
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  老潍县这个地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货物多聚集于此。其间有一九曲巷,货栈比栉,最为有名。  九曲巷里有一物件,曰老蹒。它昼伏夜出,或蹒跚而行,或蠢然而卧,体大如盎,有毛似刺,不伤人,不为祟。要说老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还真没人说得明白,或许它根本就不是什么东西。  几百年来,有多少次汪洋大盗,强军流寇来这里明抢暗夺,入巷则迷
期刊
八月十六,方善金从噩梦中惊醒,发现太阳都打在脸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做生意更讲究早晨的光景。方善金跳下床,后悔昨晚喝了二两酒,荒了一大早晨。  急忙打开布庄门板,方善金却见大街上冷清清的,不由一笑,也是啊,八月十五,热闹了一天和大半夜的小城,自然累了,累了自然就醒得晚。方善金不再那么急,拿起鸡毛掸掸拭布匹,又拿抹布擦拭柜台。柜台上大瓷缸里昨晚泡的粗茶还一口没喝,上面生了油亮亮的一层茶膜,方善金
期刊
渐行渐近的夕阳,透过田字格的窗,播洒了半地隐约的金黄。她用手抚摸着床头的木雕孔雀,幽幽地说:孔雀开屏,是世间最美的画!声音忧伤而恍然。  夕阳挥窗而去,隐退在青砖绿瓦间。特属于秋天的寒气,“呼啦”一声遮住了天地,却遮不住她思绪的川流。  那年,二八芳龄的她面若桃花,长发如瀑。每迈一步都洋溢着青春的风情。因为家道殷实,她缠着父亲送她进了新学堂。学校里的骨干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宣传进步思想与爱国
期刊
柳笛是个剑客。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个木匠。  柳笛每天练完剑,就专心做木工。可是,他连个小板凳都做不好。  ——因此,柳笛很苦恼。  柳笛的剑法很好,击败过很多对手,江湖里有点名气,人送外号:风吹杨柳。意思是说柳笛出剑快。柳笛经常行走江湖,身为剑客,不行走江湖,能叫剑客吗?  认识柳笛的人对柳笛都很佩服。不认识的,交过手后,也就佩服了。  但柳笛并不太開心。他一心一意想当个木匠。  大嵩卫城有好几个木
期刊
东坡出门前对我说,今天有重要的事要办。我问,是什么呢?东坡只朝我眨眨眼。看他可爱的样子,我笑了。他不想现在说,我必不现在问,尽管我心里痒痒。  我千里迢迢随东坡来黄州时,东坡还不叫东坡。我知道,他是爱极那片我们一起开垦的荒地,才在那天我们从井里汲水浇地时,擦一把满头汗珠喜不自胜地说,从此,我叫东坡居士,你意下如何?我放下水瓢拍手笑道,我喜欢。我顺着东坡上吹来的一阵风唤道,东坡东坡。东坡将一木桶水浇
期刊
李老盖原来不叫李老盖,李老盖是他的绰号。李老盖生性好强,凡事都要争强好胜,盖过别人,人们就当面叫他李老盖,他也不以为侮,答应得挺骄傲,渐渐的他的真名倒不被人们记起了,后来,他干脆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老盖。  李老盖的儿子志贵和邻居张二蔫的儿子卫国一起参军,几年后都提干当了排长。一天晚上,人们在外边歇凉,人们就问李老盖说:“李老盖,听说你家志贵当官儿了?”  “嗯,当官儿了。”李老盖骄傲地回答。 
期刊
那年,村里来了一位卖菜刀的男人。  男人的菜刀确实好,用嘴对刀刃吹一下,隐隐的嗡嗡声。  刀虽好,却没人买。  那时,一把菜刀不过两块钱,可两块钱能办好多事啊!你想啊,火柴2分钱一盒,糖块一分钱一块,羊肉5毛钱一斤。  见男人的菜刀无人问津,王大爷就问:“敢把刀赊给我们不?”  男人犹豫不决。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王大爷自言自语:“这几年闹灾荒,大家手里没闲钱,等年头好了,买把菜刀算不了啥。” 
期刊
一个难得的晴好日子,宋太祖皇帝一时兴起,穿了便衣,独自一人走进皇宫的后花园散步。  后花园里,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好不赏心悦目。皇帝闲逛一阵,看到树上不少鸟雀在欢快地叫着,更有一些鸟儿在地上一蹦一跳地找食吃,忽然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弹弓打鸟雀的趣事来,童心大发,让人给他找来一个弹弓。  皇帝瞄准了一只正在地上低头找食的鸟儿,正要弹射,一名近身太监急冲冲地来到皇帝面前报:“皇上,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