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方法 激活新课堂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变“教本”为“学本”,它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以充分发挥“两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对新形势、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新理念,探究新方法,激活新课堂。然而新教材新颖活泼的语言风格,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事材料,有话可说的讨论话题,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等,已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之会学。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利用资源,丰富活动,质疑设疑,鼓励参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有趣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配合。新课导入得好,能迅速活跃课堂,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情景的创设,新课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如歌曲欣赏导入、讲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实物观察导入、角色扮演导入、自绘图表导入等。其中故事引入就是常用的办法。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一种意味深长的情景体验中。在进行《欢快的青春节拍》教学时,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每天清晨,羚羊睁开双眼就会想到,今天我必须跑在速度最快的狮子的前面,否则我就会成为狮子的美餐。几乎同时,狮子醒来也在想,我得赶上速度最慢的羚羊,否则我就会饿死。于是,羚羊和狮子同时出发,草原上新的一天就拉开了帷幕。它们不停地奔跑,使得草原充满了生机,格外美丽。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一下子对青春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畅想。A同学说:每个有志少年,都应该像草原上的羚羊和狮子那样,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洒在无尽的跑道上,做一个奋斗不息的勇士。当清晨驱赶睡意的时候,请对自己说一声,每天你都要奔跑着。B同学说: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唤发出巨大的能量。很自然,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明白了青春的含义,从而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资源,丰富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程资源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是一组数据,漫画、音像、材料、小品……,特别是新教材,它是较为完美的教学资源,图文并茂,既言简意明,又留有可探究的空间。怎样巧用教材资源,丰富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能力呢?
  其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如在讲“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时,列举了课文中深圳改革前与改革后对比的例子:“昔日的深圳,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2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街道狭窄,房屋简陋,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如今它已经成为有30多万人口和1万多家工业企业的现代城市,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纵横交错,平坦畅通。十多年来,深圳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1990 年与办特区前的 1979 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7.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 263.4 倍 , 出口贸易总额增长 311.8 倍,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然后问学生:深圳在短短的十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深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回答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实际,合乎时代潮流,顺乎中国民心,解放了生产力,是我国社会广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因此,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经过这样的巧用教材资源,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其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实效。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网络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更广阔的场景,更多、更深、更具体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为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如同样是《诚信到永远》的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快乐、幽默、风趣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又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断,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其三,利用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在进行《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课前,我让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教室四周,中间突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颁发“公关小组”或“公关帅哥”奖,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1、每位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2、欢迎其它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们的礼仪水平;3、由同学们推选出3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双方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好多同学在听完比赛规则后早已跃跃欲试,3位评委也一本正经地坐到了主席台上等待参赛者的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度过,最后谁获最佳奖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极大地锻炼了快速反应能力,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质疑设疑,鼓励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合作者。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是否能主动参与教学、主动获取新知,关键是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想学、要学、学什么?应该质疑,即问题,疑是诱发思维的直接原因,有疑要问,有疑要解,途径应该是合作研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笔者认为,质疑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借助教材资源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质疑的习惯,激发创造动机,发挥主体作用,设疑就是教师根据所创设的情景或具体的学情恰当地、适时地提出问题,目的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创设解疑的氛围,解疑的过程是学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过程。是设疑不是设问,通过设疑,引爆探究“战火”,这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自由探究、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中,老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如:在教《学会拒绝》时,教师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示,1、身边的诱惑有哪些?2、生活中的诱惑都要抵制吗?为什么?3、你羡慕什么样的诱惑?为什么?4、怎样帮助同学抵制不良诱惑?关键是什么?这种迂回式的提问,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等都得到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展示了才华,更重要的是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学会了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途径来激活教材,确实收到了显著成效: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得到培养。然而,“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教师在新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地实践、探索、创新,使自己的教学逐步走向新课程所倡导的理想境界,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441200湖北省枣阳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是近年来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面对逐年增多的“问题学生”,德育工作者们心力交瘁,他们苦苦思索着德育实效性的出路问题,逐渐把目光盯向了心理健康教育 ,也由此找到了实现德育实效性的突破口。    一、必须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整合起来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相互联系的一面来看,首先,当前中学生中诸如厌学、追星、沉湎网吧、团伙犯罪、校园恶势力
期刊
个性,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和人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适应不良,是学生在个性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它表现为:极端的自我为中心,任一时的冲动去获得欲望的满足,不考虑对别人是否有伤害,也不估计行为的后果。对人缺乏正常的感情,既无同情心,也无道义感,有的甚至冷酷,对事不负责任;犯了错误,既不感到愧疚,也不觉得应受道德的谴责,乃至责怪他人,不能从中吸取教训。  学生产生个性适应不良
期刊
我们学校是一所完全高级中学,是一所民汉合校。这所学校里民语部的汉语教学工作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和校史一样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语部使用的汉语教材更加规范和科学,所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不仅为教师增加了教好汉语的积极性,而且也为民语学生学好汉语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在民语部的汉语教学工作中,根据我的亲身体验,我总结如下三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我所任的民语班级中有维、哈、柯、回
期刊
本人反复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三个代表”的精神,认识到: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人民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心和爱护贫困学生以及后进生!其次人民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关键的是要育好人,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这才是当教师的天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是为国家民族。国民要提高素质,科技的发达取决
期刊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多抽象思维的科学,学生要学好数学不仅仅依靠一定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有强烈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等。笔者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求教于
期刊
将手工劳动列入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它同其它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本课程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该课程趣味性较强,并且小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很多,这正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个性特征,这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玩一玩,做一做很接近,这样就能在玩中学到知识与制作技能,使小学生的心情变得轻松而又愉
期刊
当代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主体成分的地位。这种理念的建立与实践,既解放了教师,也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自由空间,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如果导向导法有误,就会使主体受到伤害。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一面抓素质教育,一面却下大力气抓应试教育。为了使自己单位的成绩领先,单位领导绞尽脑汁,抛出各种花样的评比和奖惩办法以激励下级领导和教师不断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真正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积极地探求适合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课堂标准教科书数学》这套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的实验教材,给中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推开了一扇七彩的窗户。它的基本理论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突出地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期刊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教育战线上,我已走过了十一个春秋。蓦然回首,教育路上一桩桩平凡的往事,就象刚刚发生过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时令我激动,催我奋进,教我自新。  在我的班上曾有一位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的孩子,人见人爱。可是语文课上,有几次,她都伏在课桌上打瞌睡,我想以提问的方式狠狠地整她一顿,当她站起来回答老师刚刚讲过的问题时,却能对答如流。我很惊讶!她竞有如此
期刊
多年来,众多的语文教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本人认为,下列做法效果明显。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理,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让他们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思想美,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学生对《西游记》中的情节兴趣浓厚,教师可以这样说:“你们看到的电视虽然很精彩,但还不够逼真。”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专心地阅读《西游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