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科的教学,音乐课的教学结构自身追求艺术的设计。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实施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在新课标新教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音乐教学要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给学生插上飞向音乐宫殿的翅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中学音乐 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中学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中学音乐教学就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它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情感、思想、意志、性格等等。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如果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培养的教学,那就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从战略的高度,从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出发,教师需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二、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中学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因此,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在走进我們音乐教室之前,不仅已经接触了大量的音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审美趣味和修养。仅就这一点而言,将音乐课简单的当成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课,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凭着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充分地吸引学生。音乐教师必须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真正深入地和学生对话交流,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在课堂中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存,使他们自始至终地处于发现、探索、创造艺术形象及表现、享受音乐情感的活动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要学为想学,变学会为会学。
四、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教育应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为最高培养目标。教育不是由教师把关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现成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或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人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智力操作技能,而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音乐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三度创作的过程,一度创作是谱面静态的,二度创作是动态的表演,三度创作是欣赏者,课内的说、唱、奏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环境的空间。另外,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旧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音乐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否则,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而受其影响的不仅仅是教育者自身,最大的受害者则是我们的后代,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培养目标,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音乐 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中学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中学音乐教学就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它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情感、思想、意志、性格等等。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如果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培养的教学,那就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从战略的高度,从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出发,教师需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二、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中学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因此,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在走进我們音乐教室之前,不仅已经接触了大量的音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审美趣味和修养。仅就这一点而言,将音乐课简单的当成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课,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凭着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充分地吸引学生。音乐教师必须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真正深入地和学生对话交流,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在课堂中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存,使他们自始至终地处于发现、探索、创造艺术形象及表现、享受音乐情感的活动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要学为想学,变学会为会学。
四、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教育应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为最高培养目标。教育不是由教师把关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现成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或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人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智力操作技能,而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音乐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三度创作的过程,一度创作是谱面静态的,二度创作是动态的表演,三度创作是欣赏者,课内的说、唱、奏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环境的空间。另外,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旧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音乐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否则,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而受其影响的不仅仅是教育者自身,最大的受害者则是我们的后代,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培养目标,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