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出血转化及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D-二聚体与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出血转化及脑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行溶栓治疗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静脉溶栓后发生超急性期出血转化者29例(发生组)、无出血转化者131例(未发生组);前循环脑梗死者132例,后循环脑梗死者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溶栓后次日晨血清CTRP-3、D-二聚体对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CTRP-3、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的相关性。

结果

发生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灶直径≥5 cm占比、心房颤动占比、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18.6±2.2)比(14.0±2.1)分,69.0%(20/29)比39.7%(52/131),72.4%(21/29)比44.3%(58/131),(3.02±0.31)比(2.24±0.23)mg/L],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251.3±26.9)比(285.7±29.2)μg/L],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4.61±0.43)比(2.96±0.5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2,P<0.01;χ2=8.22,P<0.01;χ2=7.52,P<0.01;t=15.44,P<0.01;t=5.82,P<0.01;t=15.9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69,95%CI:1.02~2.15,P<0.01)、梗死灶直径>5 cm占比(OR=3.73,95%CI:1.96~5.10,P<0.01)、心房颤动(OR=2.14,95%CI:1.25~2.96,P<0.01)、发病至治疗时间(OR=3.44,95%CI:1.85~5.02,P<0.01)、血清D-二聚体(OR=2.37,95%CI:1.56~3.30,P<0.01)、血清CTRP-3(OR=2.90,95%CI:1.91~4.25,P<0.01)均为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以CTRP-3为262.58 μg/L、D-二聚体为2.96 mg/L为界值,对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796,两者联合的AUC为0.823。2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为(18.7±2.1)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为(3.8±0.5)分,13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别为(14.0±1.9)分和(3.2±0.6)分,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CTRP3水平分别为(253.7±28.5)μg/L、(284.9±32.4)μg/L,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1±0.4)mg/L、(2.2±0.3)mg/L,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TRP-3水平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强负相关(r=-0.72,P<0.01),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弱负相关(r=-0.35,P<0.01),与脑损伤mRS评分呈强正相关(r=0.80,P<0.01);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强正相关(r=0.88,P<0.01),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弱正相关(r=0.24,P<0.01),与脑损伤mRS评分呈强负相关(r=-0.76,P<0.01)。

结论

血清CTRP-3、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脑出血转化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震颤是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四大症状之一,由于其他疾病存在相似体征,临床诊断多基于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经验,使得准确识别帕金森病震颤存在一定难度,认识帕金森病震颤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帕金森病。本文综述近十余年关于帕金森病震颤及其他存在相似体征疾病的研究情况,以助于帕金森病震颤的认识及与其他震颤的鉴别。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59例米勒链球菌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59例中男性者103例(64.8%),未成年者(<18岁)19例,年龄(8.1±5.3)岁;中青年者(18~64岁)113例,年龄(45.5±13.1)岁;老年者(≥65岁)27例,年龄(74.7±8.6)岁。致病菌群为咽峡炎链球菌97例(61.0%)、星座链球菌55例(34.6%)、中间链球
目的调查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血管病危险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导致依从性差的原因,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6—10月天津市某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186例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病危险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修订版服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结果被给予他汀类药物处方者占64.0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中相对常见的一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有贫血、骨痛、高钙血症、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表现。起病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又存在其他易混淆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时,易误诊。报道1例以乏力、肺间质病变及心脏浸润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度误诊为多发性肌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最终通过骨髓穿刺确诊。
本文报道左侧锁骨下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动脉端穿出上腔静脉致右侧血胸1例患者资料,经予非手术疗法成功救治并保留左侧锁骨下静脉导管。
报道1例以长期上腹痛、呕吐、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的诊治经过,经追问病史发现其非甾体类抗炎药成瘾,并引起多发消化性溃疡、继发蛋白丢失性肠病、肾间质损害以及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等多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