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一样,学生对阅读的感受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如何落实这一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把学生当做平等自主的读者,尊重、信任、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敢于超越,保护和培养学生可贵的好奇心和自己的兴趣,承认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在学习上发表的意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独到见解,要适时表扬;对于学生错误见解的评判要讲求策略。只有创设了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投入到阅读实践,使其得到不同的体验。
  二、启发学生有创意的质疑问难
  在阅读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多角度、有意识地去阅读、去质疑问难。如在揭示题目这一环节,可启发学生多角度去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质疑,我们要鼓励,要倡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大胆求异,积极进行思维发散,对学生即使不恰当的发问和意见,也不能嘲讽,要对其胆识和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怎样理解这两个梦呢?我启发学生:在德国“思乡”,这个“乡”指的是哪里?我在德国梦的“花”指的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联系上文“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体验到“我”看到德国临街窗户的花,就想到家乡的山,家乡的花,并结合第一自然段“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爱花的民族也很多”,从而也能在生活上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境界,进一步体会到这句话寄托着坐着的情思——思念祖国、思念家乡,也希望自己的家乡人能像德国人一样有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此时,学生独特的理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三、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在教学《景阳冈》时,通过喝酒、打虎这两件事,表现武松豪爽、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在概括武松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一位学生就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武松勇敢机智、无所畏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不听店小二的劝阻,明知前面有危险,还是要去,这是不可取的。万一山上不止是一只大老虎,而是好几只,那岂不是白白送死?我觉得这点我们不能学他。”对这学生独特的见解我们不应扼杀,而应表扬他讲出自己的不同体验,并赞扬他的看法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如此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就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学生思维就会更加敏捷,感悟语言文字也会大大提高,能更好地培养语文素养。
  四、引领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个性体现和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联想的空间,让他们驰骋于想象的天地。如教学《桥》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位老太太被搀扶着,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儿子。”我让学生想象老太太会怎说?假如你是其中一个村民又会怎么说?个性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层面不同的学生想象出来截然不同。有的说:“老头子,你带走了儿子,你怎么这么忍心丢下我?我无依无靠今后怎么活?”有的说:“老头子、乖儿子,你们放心走吧,我和村民都好好的……”还有的说:“老头子你逞什么能耐?你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要,你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和大伙儿一齐走……”而把自己想象成村民的学生说:“老支书,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刚好老太太的……”还有的说:“您是我们的生命之桥,今后我们会建一座巩固大桥,让任何洪水都冲垮不了……”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把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想象表达出来。对于一些故事文章,我还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编演故事,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奇思妙想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五、享受各自独特的情感体验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相同,因此他们所表达的阅读体验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表演……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后,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体验一定很深,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品味其中的优美词句;有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字词;有的写起来了小诗和同桌交流;有的充当广告员,写起了旅游广告语;有的当上了导游,介绍起美丽的景致……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站在学生中,耐心地倾听,并随时将肯定、赞扬、鼓励的目光和表情送给学生,让他们感受教师的亲和,感受师生之间的融洽。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十分乐意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也非常乐意听别人谈感受,課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的舞台,学生尽情享受各自的独特情感体验。往往一节阅读课下来,学生余意未尽。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不是索取意义,而是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他文献
教育分为三个方面: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才能够保证教育的稳定性和方向性。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大都集中在家庭和学校,社会力量的教育主阵地在家庭和学校之外,渗透进学校和家庭的力量还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中小学表现的更为明显。本文针对家庭和学校(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如何对二者的焦点——学生(孩子)展開教育工作,即家校合作,进行探
期刊
这几年,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学中只重视生字词语,而忽视说话写话的训练。致使许多学生到了三年级仍然连简单的话也写不完整,写不通顺。这样就叫他们写成篇的文章,无疑是一步登天,学生不抓耳挠腮,叫苦连天才怪呢! 其实,写话是小学低年级作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作文的基础和开始,对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对小
期刊
现在初中学生写作文,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明知道要在文章中要写某一件事,某一个物体,某一个人,某一处景物,却展不开来写,写不详细,写不生动、形象。很多九年级的学生写作文,也就只能写到三四百字。叙事,只能写出事情的大概经过;写物,只是简单地描其外形,物的形看起来模糊而呆板;写人,则只会自己去定义人物的性格,而不会通过适当人物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个性;写景,只会堆砌景物,描寫苍白而缺乏灵性。因此,要让学生写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顺應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作精神有重要意义。  一、分配学习小组  首先,人数与座位安排。根据微机室的电脑摆放,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组,每组使用4台电脑,一人一台并排坐。座位和电脑的使用要一个学期,座位和名字输入后提交到总控电脑,方便教学、管理和作业检查。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太大的学
期刊
《共同的底线》这本书给人所带来的是一种理性之美,而它的作者也絕对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因为他的文章中会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不管是在知识的深度还是在广度方面都是我所难以企及的高度,也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才让我有了不少的想法和启发。  一、《共同的底线》内容概述  秦晖先生的这本《共同的底线》并不像是学院派的那种理论建构,在他的前言自述中已经表明了自己明确的利益,那就是要在现在的这种兵荒马乱的言论空间中
期刊
﹝关键词﹞培养 学生 预习 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和质疑的学习措施,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和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生涯,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应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迈向写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培养学生轻松写话的能力首先应该是对写话产生兴趣,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给学生写话的自由权,让儿童的心灵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打开学生的思路,让童言稚
期刊
一、农村教育现状  “我把我的人带到学校了,剩下的就是你们老师的事了,你们要把我的人教好来”。这是早上送孩子来学校的家长对老师说的话,这也是我听过家长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家长为了孩子说的这句话也是让人醉了。姑且不管这位家长说这句话是什么心态,但却涉及到了教育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知识,听老师的话就是教育,其实不然。所谓教育,有分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广义的教育
期刊
一、触发情感,产生共鸣  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就提出了“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这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关键在于教师要去启发、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要使其学会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也就是要让学生“有感而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能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触发学生情感,使其与写作对象产生共鸣,并适当加以方法指导,便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如在进行写景文指导时,就可以利
期刊
当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诵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对朗读的安排并不够到位,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