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兴趣:小学低年段教育的起点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inlov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一个人在需要的前提下,对做某一件事的主动认知和主动趋向。我国儿童六周岁入学,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由“玩”到“学”,改变的是对学习的侧重和态度,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何进行“幼小”无缝衔接——既不毁坏儿童爱玩、爱想、爱表现的天性,也不将儿童改造成死读书的机器?教学时进行兴趣培养是解决此问题的可行途径。
  路径一:兴趣包装,将学习变成兴趣游戏
  小学低段的学生,上学前大多是以游戏为主,他们从未尝试过、也不可能会静下心来用一天的时间学习。对六、七岁儿童来说,要求他们坐在教室勤奋学习新知是困难的。对于此,并不是无计可施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用兴趣来精美“包装”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拆兴趣礼物”的同时学习知识。
  在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时,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会出现速度慢、数多、数少的情况。但是,如果教师事先让儿童准备100个豆子来数,正确率则大大增加;如果以竞赛的形式数豆子,看谁最先数完100颗,学生往往还会创造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20个20个数的好办法。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学完了一节课,兴趣浓厚,没有感到学习的苦闷,反而兴致勃勃,并且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也可以将兴趣进行“包装”。小学低段的学生很少回家预习课文,作为教师的我便转换了教学方法。我抓住了儿童对听故事有着浓厚兴趣的特点,提前把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告。如将要学习《称象》时,我会在前一天放学时,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话说古代有一个人叫曹操,他得到了一头大象,他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但是大象太大了,秤太小了,称不动。有人就劝曹操将大象杀了,分成一块一块称,但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不同意。曹冲为什么不同意?难道他有其他的方法能称出大象到底有多重?老师的故事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再接着讲,听说我们的课本中就有这段故事,想知道的孩子可以回家看一看,明天帮老师来讲。”据家长們反映,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开语文书找故事的结局,长此以往,养成习惯,预习课文再也不用老师操心了。
  路径二:兴趣植入,将知识植入生活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生活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往往喜欢以“过家家”式的角色扮演去“游戏”新知,因此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在我执教的班级,孩子喜欢帮助老师擦黑板、发作业本,我便另辟蹊径将任务新奇化——花样筛选学号让孩子承担任务。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我不会直接点学号,而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叫号,比如我想叫18号学生发作业本,我会说:“请42-24号同学帮助老师发作业本。”再比如,我想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我会说:“请学号大于30小于40-8的同学帮助老师擦黑板。”每当我点学号,我班的孩子是最兴奋也是最安静、最认真的。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我也如法炮制——将知识引入生活。课本有一道题,班级里的同学做得并不好,题目是:小象今年8岁,小象妈妈今年32岁,问小象妈妈生小象那年多大。班里的孩子不理解,我讲解之后便布置了兴趣作业——让孩子展开调查,问问自己妈妈的年龄,再算出妈妈生自己时候的年龄。与生活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第二天便将正确答案反馈回来,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学生也不会发愁了。
  枯燥单调的小测试、无味烦闷的作业习题,也可以植入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孩子“喜欢收集”的习惯嫁接到教学中——满分的习作会被盖上花样众多的小印章。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特别喜欢这些小印章,更加有兴趣收集印章,但收集的前提是得到满分,这敦促孩子认真听讲、认真习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路径三:兴趣推荐,将自己的学习兴趣推荐给他人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示范。我向孩子们推荐我的学习兴趣——读诗。当生活中发生的事与所读诗歌不谋而合是一种幸福;当了解到短短的诗句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是一种快乐;当洞悉到诗人写诗时的复杂心态,让今人与古人心意相通更是一种愉悦。
  我抓时机去推荐我的兴趣。春天,下雨了,我带孩子们背诵《春夜喜雨》,让他们理解“春雨贵如油”的含义,一场淋漓的“好雨”是多么“知时节”。雨停后,我带孩子们看风吹雨打下的落花、落叶,让他们理解“花落知多少”。蝉鸣时,我带孩子们观察昆虫,了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真谛。
  渐渐地,我的兴趣推荐给了孩子,我说天热,要多喝水,古代都有哪些诗句写过饮用水?一年级的孩子就立马反馈出来:“葡萄美酒夜光杯”“劝君更尽一杯酒”,甚至对“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泉水可不可以饮用展开了辩论。
  有了教师的榜样,我开始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读书分享,到演讲表演,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分享自己的兴趣。也许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学习兴趣,但班级每名同学都推荐一个学习兴趣,累计起来的学习兴趣就多了,孩子们的可选择性就更大了。
  路径四:兴趣赏识,将学生的玩乐兴趣在教师的赏识下变“无用”为“有用”
  小学低年段学生往往会被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物扰乱学习的心智,儿童对玩乐的兴趣远高于学习。面对玩乐,教师可以适时转化,化劣势为优势。比如,我执教班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玩纸飞机,玩纸飞机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年幼的他们上课精神不集中,又没有自制力,必然会影响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就是修正学生的不足,如园丁修剪掉树木参差不齐的枝桠,枝桠的剔除解决了旁逸斜出的问题,但也往往不会再有繁花似锦的可能。因此,面对学生的玩乐兴趣,我另辟蹊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赏识学生玩纸飞机的兴趣,但帮助学生改正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乱玩的习惯。
  作为教师,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折纸飞机,也让他们教我折。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当他们兴趣阑珊的时候,我开始总结:“我们折纸飞机都希望它能飞得快,飞得高,飞的时间长,但是不论哪位同学,都没有办法阻止飞机落地,除非是真正的飞机,可以自由翱翔天际,可以飞得快、也飞得高。当初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小的时候就像我们班的孩子一样,爱玩纸飞机,长大后,他们把小时候的纸飞机变成了真正的飞机,在空中翱翔。为什么他们的梦想能变成现实?因为知识。他们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最终让自己手里的纸飞机变成了真正的飞机。我们班级的同学空有让飞机飞天的梦想,却不去学习知识,纸飞机永远变不了真正的飞机。今天,我希望大家把自己的飞机梦封存起来,努力加油,我相信经过一些时间,你们最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思维已经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他们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实践证明的确如此,孩子们听懂了我的“飞机理论”,纷纷将纸飞机收起,之后班级再也没有出现纸飞机的影子,他们学习开始变得认真起来。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趣的人。在小学低年段教育过程中,这个道理更加适用。培养出了兴趣,就相当于在儿童的内心埋下了萌发的种子,经过知识的阳光照射后,便会开花、结果。种子萌发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会使儿童学有所得,亦或学有所益。
  (作者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宇峰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公共英语课程的性质促使一大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应运而生并不断推陈出新,面对大量不同层次的生源和日趋开放的教材市场,只有科学务实地研究和选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感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想象、情感与意志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教育工作者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顺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遵循即时施教、量力施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规律完成教育教学。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调教,使教师树立遵循教育规律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不断反思“基于”和“超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
生姜生长前期发生光抑制现象,其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较多;遮荫有利于降低以上指标,防止或降低光抑制现象的发生。
随着课程游戏化在我园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我们提倡要将“教”的策略转化为“学”的策略,在活动中主张“追随”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我们也在不断尝试从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需求出发,寻求孩子们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方式,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无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追随”现象  “追随”兩字看似抽象,却能显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追随孩子
期刊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对每一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教育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教师要善于抓住“最近发展区”,要清楚在什么样年龄段要教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因此,掌握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笔者以低年级学生为例,梳理该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用于指导教育教学。  一、低年段学生的感知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