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把学科育德落在实处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北京市朝阳区教委认识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学科,主阵地在课堂,主力军是教师,将学科育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本质反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抓手,围绕充分发挥学科主渠道育人作用,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课题研究,注重课堂育德落实,强化督导检查和典型引领,构建了业务部门专业引领、主管科室行政推进的队伍建设双轮驱动机制,实现课程育德的功能。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围绕立德树人,朝阳区教委、教研中心高度重视完善德育课程体系,立足国家课程、完善地方课程、指导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和社会大课堂活动,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区教委的统领下,教研中心和各基层学校统筹建构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深入研究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开发各学科教育资源,实现道德认知的形成、情感的升华、实践的落实,做到全科、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在区教研中心主导下,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区开发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读本;为适应现代德育需求,开设了《生命、生活、生态》《中小学礼仪常识》等课程;结合区情,开设了《朝阳》课程。全区各中小学校也广泛行动,探索德育工作课程化、校本化的有效途径,如陈经纶中学分校构建了核心价值取向教育体系,陈经纶中学开发的“人生远足”和樱花园学校开发的“英华品质”德育课程均颇具特色与实效。
  朝阳区教委编制了《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指导手册》,通过督导检查、评优展示、成果物化,推进基层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全区上下通过大力开展综合实践和社会大课堂活动,创新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开展“课程德育”说课展示活动,探索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三种普适性教与学的模式,丰富学校的德育活动内容。教研中心编制了朝阳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手册》《教师工作手册》,指导学校把德育工作课程化,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
  
   加强德育课题研究
  朝阳区教委、教研中心积极发挥课程研究的引领作用,开展学科育德教学途径、方法的研究,开展“问心的道德”教育、“道德两难”教学方式等专项研究,总结出“身体力行,示范感染”“寓德于知,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等学科育德基本方法。
  朝阳区教委、区教研中心、区教科所共同承担了教育部委托北京市教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子项目研究。通过此项研究,揭示了品德的社会规范内化本质,创建了基础道德教育系统的理论、各学段基础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基础道德教育策略体系及方式方法,编写了朝阳区《基础道德教育内容纲要》《教育活动参考目录》《学子规》,研究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职高共计119所学校,评选了68所德育课题先进校。
  我区基层学校申报的“十二五”规划德育、心理课题共36项。区教科所科研员承担国家级、市级课题(含项目)10余项,并用研究成果直接指導学校,作用于课堂,构建学科育德体系,着重把握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发掘课程内容中的育德资源,找准学科育德点,扩展文本内容,开展各种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活动,使学校、教师、学生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我们先后召开了市、区级现场会,得到国家级、市级专家高度认可。
  
   注重课堂育德落实
  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应站在教育的角度处理教学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与落脚点,研究课堂育德中的问题,整体提升教师的楷模意识、课程意识和生成意识。
  楷模意识。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道德行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育德途径。朝阳区教委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包容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质疑、尝试、体验,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课程意识。教学意识更多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课程意识既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更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区教研中心围绕“三维目标”“学科德育”组织专题研讨,明确“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结合新课标学习及落实工作,确定各学科育德的方向与目标,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通过研读《北京市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使学科德育有章可循,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核心价值,把握学科德育的内容和分层递进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德育要素,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准确捕捉育德点,有效实现学科育德。
  生成意识。德育不能脱离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育德模式和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加强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将对德育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在交流中使学生建构自己的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提高育德实效。如人文学科要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展开讨论;自然学科要让学生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和践行所学的学科价值和美德。
  为此,教研中心完善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突出教学的过程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课堂氛围、学科育德等方面的权重,引导教师把学科育德落在实处。出台《朝阳区小学各学科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带领全区小学围绕学科习惯,培养聚焦课堂,提升教师的意识和能力。在教研组建设方面,修订了《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例》,强化了学科育德,引导学校教研组加强学科德育研究。
  通过上述工作,朝阳区涌现出一批学科德育基地学校,一批骨干教师在全国、北京市各种课程德育评优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在“全国文明城区”评选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肯定。
其他文献
本刊讯 1月18日,2009年寒假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首都高等教育科学
我校地处农村,生源处于劣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承受过不少的失败,导致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足,在学习中伴随焦虑和恐惧,很少有积极愉悦的情绪,束缚了他们的正常发展。学习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的子概念,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挑战的态度、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是学习成就的“预测器”。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有助于提升学业成绩,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两年多来,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优势,从声音、色彩、情节等方面为学生的作文教学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
我校有专任教师41名,平均年龄为39岁,大部分集中在36-45岁之间,正是处在成熟期。总体上,教师工作责任感较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搭配比较合理。但是,各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极不均衡,尤其数学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也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检验。所以,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过程中,必须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  我校在发展教师专业能
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队伍中一支十分重要的方面军和生力军。北京共有82所高校,其中有一部分是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或者说集中了全国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最主要力量,其优势特色学科涵盖农林、地矿、化工、冶金、机械、电气、电信、交通、运输、能源、医药、纺织、建筑、计算机、航空航天、工程技术、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外语、新闻、文学、艺术、体育等众多门类。多年来,这些高校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期刊
通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及超共轭效应对丙烯及烯丙基自由基稳定性的分析 ,从理论上解释了丙烯的稳定性及其α-H的活泼性 . The stability of propylene and its α-H activi
摘要当前,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众多大学面临的紧迫问题,构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外国语大学作为一类特色型大学,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既具有一般大学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特色立校”、“保持语言学科优势”、“建设有生命力的新学科”、“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学通,男,汉族,1960年出生,籍贯北京顺义。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学士。现任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5个部
改革开放30年,是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30年。在30年的发展中,高校的党组织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党组织成为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和领航人。    一、以高校党建的理论成果,指导学校的科学发展    事实证明,指导学校科学发展,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组织推动和落实,必须依靠坚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来指引,必须依靠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