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为手段 用情为纽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5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已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能需要美的推动,教学重难点更要以“美”为突破口。
  
  一、选择美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实际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并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因为美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具体感受的,没有儿童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
  有位老师在上三年级《花钟》课时,她给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展,五彩缤纷的鲜花,立即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了美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们听课的老师欣赏后也觉得轻松多了,这位老师通过空间中静的美,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还有位老师在上二年级《“红领巾”真好》课时,在提倡孩子们保护小鸟和爱护大自然这个环节中,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对学生说昨天刘老师收到一封小鸟写来的求救信,现在,老师读给你们听听,伴随着音乐,老师动情地朗读这封信,那凄婉的音乐,老师哀伤的语气大大震撼了小朋友纯真的童心,唤醒了小朋友纯洁的爱心。音乐是时间中流动的美,这位老师通过音乐的伴奏巧妙地传递护鸟的情感,让这堂课熠熠生辉。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学习,孩子生来具有审美需求, 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很难产生愉悦的情绪,教学的主体性就很难形成。
  
  二、运用美的教学语言
  
  数学语言对儿童感觉的活动、思维的活动、情感的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儿童心的琴弦,往往是美的教学语言拨动的,老师语言美与否,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对老师的语言学生可以无动于衷,也可以感动不已;可以味同嚼蜡,也可以如饮甘泉。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位老师首先用《烛光里的妈妈》引入课文内容,然后用激情导入: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浩浩明月,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这节课,我们随着梁晓声走近他的母亲,一同感受其慈母情。这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真思考和学习著作的表达方式,她又用激情延续慈母情“母爱是无声的,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厚重的责任,也许是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简单的叮咛,但这份爱让我们拥有一个世界”。出示《妈妈的爱》诗歌,接着这位老师又深情地说:“母亲就是这样,她没有动人心魄的豪言壮语,她给你的就是那些不经意间的表露,熟睡时掖一下被角,上学前的一句叮咛——路上小心……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快快写下来。
  这位老师在每个重要环节,通过美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那都是要么让学生感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感悟美的语言。
  
  三、表现美的教师仪表
  
  老师在儿童眼里看来是最鲜活的,辐射着美的人物形象,他在连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语言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感觉其美。
  然而,这种仪态并不是刻意装扮的,更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老师心中有爱的自然流露,听着老师美的语言,感受老师美好的情感,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使儿童从中获得一种鲜明而亲和的美感。
  如,老师站在讲台上的站姿优美与否,其感召力是不一样的,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端庄、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站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对课堂的投入程度。
  老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让学生觉得你为人正直,值得信赖;用热情的目光关注专心听讲的学生,表示出老师满意心情;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学生采用冷漠的目光,注视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后再移开,会起到告诫作用,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微笑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像一缕缕灿烂的阳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甘露滋润着学生,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更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真正的微笑应发自内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这种毫无包装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起到师生之间交往的润滑剂的作用,因此,对学生保持微笑,不仅保持了教师的良好形象,更能显示您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科情景课程,通过显现美的教学内容,优选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诸方面,构成的一个多向折射的“审美心理场”,使孩子感受其中,他们的“情与智”才会被激活。儿童作为审美主体,在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中,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素质的全面和谐的主动发展,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八一小学)
  □责任编辑:方 玉
其他文献
摘要:出题习作,囿于限制,感到束手束脚;自由习作,海阔天空,还是难以下笔。作者以校园生活为视角,提倡学生写体验式习作,从身边素材撷取精彩,摈弃成人化标准,让学生的生命自由地表达,忠实于生活,洞开了儿童习作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习作实践 生活体验 校园视角    一、困惑和惊讶    [现象一]“出个题目吧!”——对自由习作的无所适从。  在习作教学中,本以为放手让学生自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责任心和爱心呢?我们可以以少先队家园为主阵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逐渐育开队员的关爱之花。使关爱精神在少先队家园中薪火相传。  关键词:少儿爱心 培养 践行    爱是生命之源,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珍宝,世间唯有充满关爱,人类才能创造和平、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
期刊
阅读教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要把各种书刊(包括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就必须在课堂教会学生“三读”,即速读、精读和朗读。    一、速读——有速度的读    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二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所谓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多的材料,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必须依托作品的语言为根据去充分发挥想象力,所以想象对于文学作品审美感受的重要性在于“有了它才能提供感受的广阔天地”。那么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学生导入“思考的境地”,读出文章的精髓,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感悟教学法,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大胆发现并大胆创设情境,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科林伍德
期刊
摘 要: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整个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通过对广东省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出目前广东省高校的师生关系正处于“冷淡”状态,师生之间愿意交流但交往频率低,交流内容单一。而责任在于教师的修养和教学方式、学生的素质和心态、学校的各项建设制度以及社会风气几个方面。因此,必须从这几方面入手,建立起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研究背景  200
期刊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介绍凡卡。  3.自由读文中信的内容。看看凡卡告诉了爷爷一些什么事,哪件事最能体现他的悲惨命运,让人感受最深。    二、体验凡卡生活之“惨”    1.指导朗读第八段。  A.学习挨打的句子。  ①画出凡卡挨打的动词。抓住动词进行朗读。  ②摸拟动作,感受凡卡的痛,再读。  ③联系实际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有加,与凡卡对比,再读。  B.学习挨饿
期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既刻画了春雨的轻灵,更暗喻了独特的人文思想,这种思想是一种无言的滋润,它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启迪着以“人文教育”为主体思想的音乐课程。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把学生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作为总目标。这里所说的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缩短“写作”和“表达”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做到“轻松写作”“自然写作”,甚至是“原生态写作”呢?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利用班级博客这个网络平台,通过发表、留言、回复、评论等方式交流,让学生张扬的个性、原生态的生活、多元的生命感悟尽情展示出来,从而减轻或消除学生写作的压
期刊
改变僵化的作业模式,变枷锁为钥匙,化负担为快乐。采取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等形式,把死记硬背演绎成兴趣盎然的快乐活动,变索然无味的科学课作业为学生的自主行动。    一、动手做——在亲历中体验快乐    “做中学”,可以使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作业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种、养、制、画等。  1.“种”作业,“养”作业。种植和
期刊
开课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材:湖南文艺出版社  形式: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从旋律、音色等角度,去感受新疆的美,从而更了解新疆。  2.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教学难点:创编舞蹈和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CAI课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