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职场视阈下的学生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职场认知上的缺失以及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与职场对接上出现的问题。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准职场”特色文化建设与卓越技师培养的融合路径,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关 键 词] 准职场;文化;卓越技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57-0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指出: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精神培育,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将职业精神职场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问题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后,一方面由于认知缺失很难适应职场环境,另一方面很难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知识技能与现实的岗位要求无法有效对接,导致即使有些在校时很好的学生真正面对职场时都会表现得无所适从,缺乏职业生命力。针对以上问题,近几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卓越技师学生培养中有效引入了“准职场”特色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特色文化创新两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职场视阈下的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毕业生步入职场后,无论是心态还是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毕业生由于不适应这种转变导致从校园到职场不能平稳“着陆”,甚至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在校学生而言,每天享受象牙塔中的学习生活,对毕业后将要面临的职场环境根本没有认知更不必说有意识地去培养相关能力。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进行了职场视阈下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业人在知识、能力、环境等方面的对比。我们发现,在课程设置和知识传授上,学校更加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知识,而企业更加侧重职业人能不能切实掌握胜任岗位要求的知识。在能力培养上,学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企业更加看重吃苦耐劳、沟通协作、解决问题、思考创新等职业能力。在环境上,学校侧重的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在校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企业则更多地通过制度环境、管理环境对职业人进行规范。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学校与职场、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想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使在校学生能够顺利地转变成职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引
入企业文化,将“准职场”特色文化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
二、“准职场”特色文化建设与卓越技师培养的融合路径
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深入进行校企融合,遵循职业教学规律,从“课程、活动、环境、职场”四个维度开展卓越技师培养工作,通过课程引领、活动拓展、环境浸润、职场导航的方式,搭建“认知、养成、提升、助行”学生培养链条,探索出一条“四维一体、四阶递进”的“准职场”特色文化建设与卓越技师培养的融合路径。
(一)课程引领
将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场需求、课程内容对接岗位
要求,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将教育与实践融合、校园生活与职场体验融合,按照“认知、养成、提升、助行”阶梯递进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序列。“认知”阶段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融入职场提供思想先导;“养成”阶段加强人文修养培养,为职场发展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学习生活习惯;“提升”阶段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引导学生进入“准职业人”状态,为职场发展提供正确就业观和心理支撑;“助行”阶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创业指导,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今后的高质量就业、成功创业打下基础。
(二)活动拓展
以“立人为本、活动育人”为理念,融合职场文化。一是搭建“主题月+第二课堂”的活动模式。采用“微信平台线上推送、学习活动线下开展”的方式设计“主题月”活动;二是形成“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职场文化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职场体验,学術科技与创新创业”四模块相融合的“第二课堂”,与“主题月”活动互为补充,综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环境浸润
将企业制度与校园制度、企业管理与校园管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职场环境与学习环境四方面进行对接,营造以“制度”为基石,以“管理”为保障,以“文化”为途径,以“职场”为目标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的长期熏陶,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职场导航
实施以职场为核心的“看、感、试、践”四步骤路径,逐步提升职场适应能力。“看”是让学生到用人单位和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聆听行业企业专家讲座,使学生对职场文化与环境等初步认知。“感”是将企业文化和具体项目引入学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职场角色,在课堂学习中向学生灌输职业思想,将“准职场”特色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试”是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内工厂、校外企业等实践平台,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基本素养。“践”是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提升职业道德,养成敬业、团结、诚实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
[关 键 词] 准职场;文化;卓越技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57-0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指出: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精神培育,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将职业精神职场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问题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后,一方面由于认知缺失很难适应职场环境,另一方面很难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知识技能与现实的岗位要求无法有效对接,导致即使有些在校时很好的学生真正面对职场时都会表现得无所适从,缺乏职业生命力。针对以上问题,近几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卓越技师学生培养中有效引入了“准职场”特色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特色文化创新两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职场视阈下的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毕业生步入职场后,无论是心态还是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毕业生由于不适应这种转变导致从校园到职场不能平稳“着陆”,甚至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在校学生而言,每天享受象牙塔中的学习生活,对毕业后将要面临的职场环境根本没有认知更不必说有意识地去培养相关能力。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进行了职场视阈下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业人在知识、能力、环境等方面的对比。我们发现,在课程设置和知识传授上,学校更加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知识,而企业更加侧重职业人能不能切实掌握胜任岗位要求的知识。在能力培养上,学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企业更加看重吃苦耐劳、沟通协作、解决问题、思考创新等职业能力。在环境上,学校侧重的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在校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企业则更多地通过制度环境、管理环境对职业人进行规范。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学校与职场、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想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使在校学生能够顺利地转变成职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引
入企业文化,将“准职场”特色文化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
二、“准职场”特色文化建设与卓越技师培养的融合路径
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深入进行校企融合,遵循职业教学规律,从“课程、活动、环境、职场”四个维度开展卓越技师培养工作,通过课程引领、活动拓展、环境浸润、职场导航的方式,搭建“认知、养成、提升、助行”学生培养链条,探索出一条“四维一体、四阶递进”的“准职场”特色文化建设与卓越技师培养的融合路径。
(一)课程引领
将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场需求、课程内容对接岗位
要求,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将教育与实践融合、校园生活与职场体验融合,按照“认知、养成、提升、助行”阶梯递进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序列。“认知”阶段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融入职场提供思想先导;“养成”阶段加强人文修养培养,为职场发展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学习生活习惯;“提升”阶段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引导学生进入“准职业人”状态,为职场发展提供正确就业观和心理支撑;“助行”阶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创业指导,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今后的高质量就业、成功创业打下基础。
(二)活动拓展
以“立人为本、活动育人”为理念,融合职场文化。一是搭建“主题月+第二课堂”的活动模式。采用“微信平台线上推送、学习活动线下开展”的方式设计“主题月”活动;二是形成“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职场文化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职场体验,学術科技与创新创业”四模块相融合的“第二课堂”,与“主题月”活动互为补充,综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环境浸润
将企业制度与校园制度、企业管理与校园管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职场环境与学习环境四方面进行对接,营造以“制度”为基石,以“管理”为保障,以“文化”为途径,以“职场”为目标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的长期熏陶,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职场导航
实施以职场为核心的“看、感、试、践”四步骤路径,逐步提升职场适应能力。“看”是让学生到用人单位和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聆听行业企业专家讲座,使学生对职场文化与环境等初步认知。“感”是将企业文化和具体项目引入学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职场角色,在课堂学习中向学生灌输职业思想,将“准职场”特色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试”是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内工厂、校外企业等实践平台,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基本素养。“践”是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提升职业道德,养成敬业、团结、诚实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