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咳嗽”救不了心梗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痛发生时,咳嗽自救“偏方”不仅没有益处,而且更可能有害,所谓“心梗时通过两秒一次的用力咳嗽自救”可以休矣。
  近来,有一条自我心肺复苏的“救命贴”在朋友圈热传,大意是说,心梗以后只有十秒自救时间,可以通过每两秒用力咳嗽一次进行自救。
  朋友圈疯狂转载的帖子是这样的:
  独处时,心脏病发作怎样急救?一个人若是心脏不能正常跳动,并且开始感到快要昏过去时,他大概只有10秒钟的时间,然后就会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若是四周没有旁人能帮忙急救,患者要立刻把握这10秒钟的短暂黄金时间自己救自己。
  如何把握10秒钟黄金时间?
  首先不要惊慌,要不停咳嗽,用力的咳,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气,然后,用力地、深深地、长长地、不停地咳,好像要把胸腔深处的痰咳出來一般,每间隔大约两秒钟,要做一次吸、一次咳,一直要做到救护车赶到时,或者已经感到恢复正常,才能休息。
  该热帖还解释了这么做的理由:1.深呼吸,是要把氧气吸进肺部。2.咳嗽,则是要以这个动作压挤心脏,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帮助恢复正常脉搏。 3.如此急救,可以让心脏病发作患者有机会到医院被救!
  上面的“救命帖”可以相信吗?危急时刻按照“救命帖”操作真的能救命吗?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心梗的本质是什么?
  当我们在驾车时突然发现发动机异响、震动、不能提速,是该减速、靠边停车并呼叫道路救援呢,还是听信某个路人说的“在后座上放两块大石头,再大脚轰油门”这种大力出奇迹式的做法呢?在我看来,“心梗以后只有十秒自救时间,可以通过每两秒用力咳嗽一次进行自救”和前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心脏在一生中永不休息地搏动,并通过分布于全身的血管系统将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器官和组织通过摄取动脉血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得以维持运行。而心脏本身怎么获得能量呢?答案是通过走行于心脏表面并最终分支深入心肌中的冠状动脉系统。
  图1. 冠状动脉(引自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如果把心脏看作是人体的发动机,冠状动脉就好比发动机提供燃油的管路,心梗则是由于油路堵塞导致的发动机故障。它的本质是冠脉供血供氧能力严重下降后,心肌对氧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心肌细胞发生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坏死。
  图2. 心梗时(引自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Symptoms Treatment)。
  咳嗽自救“偏方”为何不可信
  回过头来看一下这篇所谓的自救知识所说的“每两秒用力咳嗽一次”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用力咳嗽”是一个需要喉部、胸廓、腹肌和膈肌协同完成的剧烈动作,必然显著增加心脏的负荷。
  您可以自己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自己的基础心率,然后每两秒用力咳嗽一次,持续3~5分钟以后看看心率是否增快(说实话,我怀疑有多少人能坚持3分钟以上)。
  其次,心脏与肺同处于胸腔内,咳嗽时胸腔内压急剧上升,冠状动脉和心肌外部压力增高,使得血液更加难以进入冠脉和心肌内。如果咳嗽一下就可以“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在对成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必须达到5cm以上呢?
  图3. 心脏与肺在胸腔内的毗邻关系(引自http://heart-valve-surgery.com)
  帖子中的这种“自救方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咳嗽CPR”,但是:在不多的几个研究中,这种方法的治疗目的都是心脏停搏前的心律失常,而不是心梗;而且所有此方面的研究都是个案报道或例数极少。
  “咳嗽CPR”作为一种院外急救方法,也从未得到心脏急救领域的权威组织——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认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便很快不被人提起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急性心梗病患,剧烈的疼痛使他们连说话都非常艰难,根本没有力气去完成什么两秒一次的剧烈咳嗽。
  所以说,胸痛发生时,这种咳嗽自救“偏方”不仅没有益处,而且更可能有害,所谓“心梗时通过两秒一次的用力咳嗽自救”可以休矣。
  真的只有“十秒钟”的自救时间吗?
  大部分心梗进展都不会这么迅速,会持续心前区疼痛很久,大部分人不会失去意识。这段时间足够打电话或者让旁人呼救。梗塞得不省人事这叫阿斯综合征,大部分是急性心梗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像10秒中就过去的情况,起码是左主干狭窄95%以上了……就算在医院里发生也是九死一生,也就别想着能自救了。
  正确的自救措施是什么呢?
  在急性心梗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减少心肌对氧的需求,也就是减少心脏的负荷,这是可以通过平卧、绝对安静休息马上实现的;其次是在更多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坏死以前,尽快恢复其氧供应/血液供应水平,这可以通过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吸氧)、扩大血管管径(服心脏急救药物,最好是舌下含服)或者人工疏通血管(冠脉支架、心脏搭桥)等措施来实现。
  简单地说,就是平卧、拨打“120”求救、绝对安静休息、有药就吃药(最好是舌下含服)。
  为什么是“平卧”而不是“静坐”呢?因为坐位会让心脏和大脑仍然有高度差,发生心梗时心脏已经无法输出足够的压力把血液泵到大脑,大脑会因缺氧而死亡。平卧能最小化高度差,使得尽量多的含氧血液能流到大脑。平卧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有助于增加心脏输出血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预防或者减小心梗概率。未发现冠心病者应该戒烟戒酒,合理膳食,生活规律,适当锻炼,定期体检;已确诊冠心病者还要在此基础上加上遵医嘱服药。
其他文献
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证实,肠道微生物能改变血小板功能和血凝相关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当吃下营养胆碱(在动物产品如肉和蛋黄中含量丰富)时,肠道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并产生化合物氧化三甲基铵(TMAO),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高TMAO水平与心脏疾病有关。研究表明,血液中TMAO水平与人类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增加相关,即使调整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肾功能、炎症标志物、药物的使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长距离三项全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喝太多水,最终可能导致血钠水平较低。血钠水平较低引起的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危及生命,专家表示。  低钠血症是一个重要的、能够对铁人三项运动员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的症状。专家建议,比赛组织者应该向运动员要求赛前健康信息。同时,现场紧急医生应该进行低钠血症的初步筛选条件和治疗方案。运动员应该严格注意他们的营养需求,确保摄入的饮料含有适量的钠元素。(《健康日
根据一项新研究显示, 女性受由于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带来的颈痛几率是男性的1.38倍.  颈椎退行性变是指颈椎结构的衰变及机能的衰退。年龄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使用过度、修复能力降低是引起颈椎退变的主要原因。  以往的研究发现,女性更可能由于慢性疼痛而去疼痛门诊,很多疼痛状况,如偏头痛、纤维肌痛,在女性群体中更为常见。也已经提出了各种解释,包括激素的差异以及男性可能会不太愿意报告自己的疼痛状况。(《科
据德国的研究报道,一种新的基因检测技术能精确识别处于乳腺癌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是不需要化疗的。  这一检测技术被称为21-基因循环评分(Oncotype DX)。在检测结果指示为不需要化疗的女性中,有94%的患者5年后仍然活着,而且没有癌症的困扰。研究组表示,对于染色体风险较低的患者,化疗是没有必要的。几项研究已经表明,这个技术的性价比很高,因为有了这一技术,化疗就更加个性化,使用频率也会降低。(
为了保持口腔健康,PH值必须是中性的。酸过多会导致口腔蛀牙或其他疾病。口腔中的酸会使牙齿上的细菌产生更多的酸,而酸会使牙齿发生溶解。佛罗里达大学牙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一种新的细菌菌株,可以使致病菌处于其控制之下,并为使用益生菌预防蛀牙铺平道路,就像我们可能采用益生菌方法来促进肠道健康,类似的方法用于口腔可能也是有效的。  研究者说,你可以在一名存在蛀牙风险的健康儿童或成人身上植入这种益生菌。(《
回顾2010年的朝韩关系,很多人会发现它就像一根不断被拉扯的橡皮筋,往往稍有放松,旋即绷紧。  2010年12月20日,朝鲜半岛局势“千钧一发”,亚太主要股市惊慌下挫。韩国决心将11月份未尽的延坪岛火炮射击训练进行到底,而另一头,朝鲜早已多次放出狠话,如果韩国继续实弹演习,将采取“第二次、第三次难以预测的报复措施”。网友言,“《让子弹飞》在中国热映之际,朝韩将联合上演年度重头大戏《让炮弹飞》,而续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可预测一个给定的药物是否具有令人担忧的不良反应。类似的方案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但新的软件需要采用一种“集成方法”来评估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它可以确定已知的会引起其他药物副作用的关键子结构是否存在于药物分子当中。  该团队已经在将近900个药物中针对1385种副作用的数据库进行了新计划测试,证明它超过了早期的软件。该软件可通过计算机筛选来标记潜在问题,能够减
人们等待的是像熬灯油一样的治疗,坚持着医学的所谓的“永不放弃”,有谁能够理解此时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的感受?  现实中,我们宣传太多的是医生的妙手回春、手到病除。但作为一个肿瘤科外科医生,我不得不面对许多终末期癌症病人。许多癌症病人最后是恶病质,极度消瘦,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滴水不进,甚至是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对于这样的病人,延长他们的生命反而带给他巨大的痛苦。但亲属朋友们大都不能接受让病人放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觉得死亡太过残酷,因此我们总是拒绝把它放到关于生命的教育与讨论中去。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大多数成人会认为死亡是一个不适合与孩子讨论、让孩子面对的话题。因此,当我们遭遇亲人的亡故时,我们往往会把孩子隔离开,不让他有丝毫机会去参与整个过程,最多告诉孩子:“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然而,这真的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吗?  小姥舅病重  在二宝睿睿出生前一个月,年仅43岁
张先生在神志清楚的最后一刻,用手指在张太太的手心写下“Dignity”(尊严),表达他最后的诉求。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充满了人们对生命的朴实的向往,对生存的执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应该放弃生命,放弃希望,这是我们传统教育所一贯秉承的。但是,如果到了癌症晚期,选择花钱、受罪,多活几天,还是坦然接受命运,顺其自然而死,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断在拷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