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京亮 中国香文化研究奠基者,先后出版《中国香道》、《中国香文化》等专著。
道 以各类纯植物为原料通过极为讲究的工序,手工制作的“和香”。
伍科 “三是两听”品牌创始人,香道用品设计师。
道 将传统的物品,以便于现代人使用的设计呈现出来。
斗茶、品香、插花、挂画,自北宋以来就是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和皇室贵族乐道的“四般闲事”;到明朝时,在家中设立香室宴客,更是当时的时髦事儿。可惜在清末时,连年的战乱和衰退的经济让人“雅兴”全无,于是生生不息的“香”火也跟着熄灭了百年。及至近年来国内经济起飞,沉香、香道这些奢侈的玩意儿,方又回复旧观。这些年,香道在日本被发展出一百多个流派,而国内不少爱好品香的人,则说要将这一传统文化的“香”火续上……
来自中国的日本“香道”
东莞自古产香,所产之香被称为“莞香”。明清时期,莞香贸易繁华兴盛,于寮步集散的莞香经寒溪河运到今天的香港,再远销京师、苏杭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寮步也因此获得了“香市”的美誉。东莞的香文化影响深远,但在近代日渐式微,至今已断层160余年。
五月初,东莞寮步镇举行了一场“中日香道文化交流会”,请来了日本志野流派代表峰谷宗,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沉香界代表参加。 国内知名沉香专家石德义先生、张晓武先生和“中华香事”传承人许庭赫先生等也现场为大家重现了宋朝以来的香道文化和礼仪。
知名的志野流香道有500年历史,是日本两大主流香道流派之一,而峰谷宗乃是志野流派第20代家元(“家元”:日语中意为掌门人或继承人)志野宗玄的弟子,也是该流派的第21代家元。交流会上,峰谷宗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日本香道文化历史和香道流程,他说:“寮步这个地方是古代盛产香木,非常有名。在中国,还有海南岛、香港等地,都有香木的产出。我认为我们日本香道的精神都来自于伟大的中国,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活动,把从贵国学回来的一些文化遗产重新归还给中国人民。”他表达了能在东莞设立香道分校的愿望,而寮步镇党委书记何绍田则介绍说,要将寮步“打造成为世界香都”—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来,品香的传统趣味都是“要回来了”。
贵族的游戏
哪怕呼声渐上,香道也不是人人可玩的。即使在古代,它也是皇家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专属游戏。如今名人圈里玩香的还有歌星王菲、时尚摄影师陈漫、名嘴汪涵等人,但商界玩沉香却是盛行—近期有北京富豪举办私人派对,到场名流都会获赠一盒近二万元的线香作为伴手礼,香道在圈中,蔚然成风。北京、上海不少顶级私人俱乐部中,必定见到的除了拉菲红酒,便是沉香。沉香原本主要是用作中药材、手工艺品,但如今被炒得最疯狂的玩法是烧香,而沉香原料因此在近两年以倍数上升,顶级的棋楠沉香,眼下要价每公斤一千万元人民币,烧几克沉香,最低消费便要数万元或以上,按重量算来,比烧钱还贵。
然而,内地最负盛名的香文化研究者傅京亮,对价格上的炒作却不以为然。“因为炒作,如今沉香的需求虽然很大,但眼下有些人花百万、千万元买来的香,其实并不值那么大的价钱。在北京,熏一下牌匾就要耗资两万元,但其实三万元两克的已是绝品,有几个人在烧?人们平常烧的也就几百块一克,达到顶峰也就几千块钱。”
谈话间,傅京亮打开随身的无纺布环保袋,拿出一段“鹤骨龙筋”般的沉香,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中全是似在流动的油脂。傅京亮介绍说这就是古人描述的好沉香之“膏液内足”。“这就是价值数千一克的沉香”,他说罢又从小瓷罐中取出一片貌似沉香的木片放在银片上,点燃香炭后熏起香来。只感觉满屋香气温润,令人神清气爽,神安气定。傅京亮介绍说,这是唐代配方的牙香,是以海南沉香为基料,也是君药,用十几种其他香药炮制和合而成的,这样的香对人体就有了整体的养护作用。
对于傅京亮来说,香道确实是一种奢侈,但奢侈的是文化。“就像有些人买包不是用来装东西的,这种奢侈其实是文化上、精神上的奢侈,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滋养。”在古代,香是道德的标范,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取向的尺度。是人们情操与心性修养的目标与检验标准。正如屈原《离骚》中所说,自己以香草为饰是效法前代大德,"修能"与"内美"并重。他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香又是颐养本性之品,黄庭坚说:“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香还是保健养生的良药,古人说:“感阳气而生者香”,香具有扶正祛邪,通经开窍之功,是养护阳明经的良药。古人玩香,玩的是文化、品味、健康。
香,能调理健康问题。傅京亮有位时尚摄影师朋友,睡不好觉三年了,找不着原因。傅京亮分析她的失眠,“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阳气缺失。思想耗气,气不足,血上不去,心里就虚了。晚上阴气盛了,但人的身子是虚的,所以阴气就乘虚而入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香把阴气熏走。” 后来以香调理,她睡眠果然好了。
两年前,一位韩国企业高管,特意到中国来向傅京亮讨教。为了表达自己对香艺学习的决心,这位异国爱香者欲在傅家旁边买个房子。傅京亮告诉他,品香一事属于功夫在香外,须以文化为基础,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没法深入学习,建议他先用三年时间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所读书籍包括《尚书》、《论语》、《道德经》、《朱子学说》、《本草纲目》,以及唐诗宋词等文集。在傅京亮眼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个整体,其本质就是“道”,即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而制香、闻香的方法只是“技”,与“道”相辅相成。所以,绝不可从整体中独立出来。
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讲学之外,傅京亮以一种最能接着传统文化“地气”的方式生活着:每天晨起后,必燃一炉香静坐片刻。香必是自家手工制作的纯植物和香,制香时必须严格遵循传统的古方规范,包括原料产地、采摘时间、配伍规制、盛放的器皿等,而且配料、和料、出香等操作须按节气、日期、时辰进行。傅京亮近几日所用的“百花至宝香”,便是以百花花瓣为料,以当地三月三日的雪水经窖藏后方能和料成香。此外,还须在沙器中煎枣花蜜、梨汁至百沸无沫为度,而和料须于子时进行。
“我在东盟的会议上总结说中国文化的特质就两句话,第一万古流芳,第二香火永续。这两句话,影响了中国文化。”傅京亮如此总结道。香,无论按那种形式来分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这从香的分类上,即可觑见一斑。
按气味来分,汉代的香磅礴大气,唐代的香华贵典雅,而宋代的香冷峻,到了明清的香就媚俗了;而从功用来分,则有治病的香,有怡情的香,家用的还有祭祀用香—沉香祭天,郁金香根祭地;从形状来分,汉唐宋没有香柱,有香炉,香膏,还有佩戴的香囊。无论是香食,还是建筑用香,每一个都有故事。
香,伴随傅京亮成长。童年便浸淫在香气四布的家庭环境之中的傅京亮,清晰地记得自己还是孩童时,祖父及外公在家中与朋友喝茶谈艺时,空气中时常弥漫着似有似无的香气。一天,五岁小童有了靠近大人的機会,一位客人招其近前闻香,当即扑到香炉旁凑近鼻子,欲将那股似有似无的香气闻个究竟。见此放肆举动,外公用扇子在他后脖颈敲了一记,怒喝道:“没有教养,怎可这样闻香,难道你没有父母教育吗?”。
此后,他发现书房中缸里的许多“烂木头”形状很乖,拿到太阳底下晒了后会有香气。没多久一次趁烧火做饭的机会,又把这种奇怪的木头,放锅灶里烧了现在估计越有数百克的一大块,美滋滋地为自己烧了一回。这次不可饶恕的错误,换来了祖父关于香的第一堂启蒙教育,从此记住了“沉香”。两三年后,家中藏书藏品几乎尽毁于红卫兵之手。“幸亏当时烧了一块。那以后的很多年,我都只能靠记忆来感受美妙香味。”
“气味能够唤起人们感性的回忆。大脑中负责嗅觉的部分,跟记忆区域十分接近。”作为文化品牌的创始人的伍科,成为“香客”已多年。和大多数人一样,伍科最早接触的香,是祭祀用的。无论是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日本神道教、犹太教等,都有焚香礼拜的习俗。拈香供佛,闻香悟道,香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
“从进化的角度看,嗅觉是最古老的感官。”伍科介绍。香气,能精确、敏捷、有力、持续而固执地不断钻入记忆。香与人之间,存在着非物质的连接关系,“香的变化随着人的心境的变化而变,由心境产生的磁场,不仅对香有影响,也能影响到整个环境。”
一直活跃在文化圈的伍科,从玩香道、瓷器、紫砂、木头、盆景出发,逐渐从香的用家转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推手。他在北京的二环边上设了一个茶室,用来会客,也藏了不少好东西,“我们刚点的香就是王菲的朋友转送我们的。现在玩香的圈子越来越年轻化了,不少时尚圈的人都热衷此道。”
设计界如今潜心研究“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着陆的问题,而伍科讲究的是实用主义地玩香,“一切从简,不玩虚”。因为常常要出差,他为自家的文化品牌“三是两听”设计了便携香筒等小物,纯银的竹节造型,既能保护线香,造型又不失简约现代。这些产品,出乎意料地受到了不少年轻而有闲的用家青睐。“很多设计是因为自己想要,而市面上找不到,才去设计的,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这是传统和传承之间的博弈,传统是对以往的完整继承,但是传承是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留下精髓。我们要做的是传承,时间在流逝,现代生活在变化,于是有了相应的创新。”这大抵是年轻一代用家的玩法。
玩,还是被玩?
“闻味”已不简单,若要做到“玩味”,更可力现内心细致、通彻的程度。伍科用拆字来分析了一下,“你看‘玩’这个字,一个‘王’一个‘元’。首先物质是要达到一定基础才能玩的嘛。”因此,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进入此道,更像是“用香”,或者“品香”。傅京亮与台湾沉香收藏家、廿八田香坊主人黄礼君在“品香”时,更会显露出的“玩”意味。
黄礼君认为,真正懂“玩”的人,应该拥有扎实的香学功底,对于气味的变化极其敏感,却不该拘泥形式。去年夏天,一个在杭州某医学院的学生满头大汗地出现在黄礼君面前,诚恳地说“我想跟您学香!”小伙子爱香多年,参加闻香活动无数,却发现大多是形式大于内容。直到他无意中在闻香类的论坛里,注意到“黄礼君”这个常被众人提及的名字,于是自己找上门来。黄礼君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陌生小伙子,笑呵呵地说:“学香做什么,我们来玩香!”随即便拿出不少好东西,有不同等级的沉檀线香、极珍贵的奇楠,还有各式精妙的香具。黄礼君一一试来,引导着他进入一趟妙曼的感官之旅。临走时,黄礼君又以几款沉檀线香相赠,嘱咐小伙子回去接着“玩”!而谈及自己的各种私家藏品,傅京亮也是一副平常视之的口气:“我认为不管什么物品,它的价值就是为人所用,说它值钱也值钱,但说白了也就是一块香药,是为人所用的。人万万不可为物所累。”当人为物所累,人去养物,或为物服务时,“闲事”不再怡情养性,玩香者必然反被香玩。
眼下,随着沉香因其稀缺性而具有的越来越高的潜在升值空间,沉香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由此引发的攀比式消费,令闻香这件本该充满闲情逸致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本末倒置,要么通过熏烤香木来比较香气变化,令人几欲窒息;要么过度强调表现形式,令雅事变演技;更有甚者竟仿着日本香道,兀自画一个丑陋的瓢。对待物质的态度,往往最能看出其人心胸、气度、性格的真实面,只有当内心趋向“天地与我同在”的格局时,才能真正尊重万物且平等视之。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玩”家。
黄礼君的香坊已有三年,四五块高度近1米的沉香木一个个横躺在立柜顶上;一整面玻璃墙上用小块玻璃划分出若干方形格子,未见他用丝绒布为几万元的沉香手串打造豪华单间,绝对的一视同仁;墙上挂着文化大家亲手为他刻的篆字印章;对面书柜里立着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生的剪纸作品,该生同样是拜师未遂,跟着黄礼君“玩”了几回,出国前夕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向黄礼君表达谢意;记者前往拜会黄礼君的当天,他刚接待了越南沉香协会的管理层成员,当高层们吹嘘自家绿奇楠如何好时,黄礼君取出一块长约30厘米的绿奇楠,高层们惊住了,他们只在拍卖行见过此种级别的绿奇楠。事实上,这块宝贝只是“原件”的1/3,另外的2/3被黄礼君一分两半,赠予两位懂香的好朋友。
傅京亮常常就手拿过一只茶碗当香炉,“品香是个行为艺术,透过它,令自己能用‘齐物’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能在岁月中修炼出一颗平常心,便是智慧。聊天时张口便能拈来一句“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薰心热意,人生谓古助情可也”的傅京亮,自言有“三不”:不去银行不存钱不取钱。他的闲钱,大多用来添置笔、墨、纸、茶、书和香,平日里淡饭小菜足矣。这样的生活看似简单,却又经得起推敲。傅京亮和黄礼君的平常心,不止是对“香”,也渗透到了生活之中。兴许,这样的大象无形,才是爱香人从这桩“闲事”中真正的悟道。(李佳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香具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非常久远,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在陕西法门寺的地宫中,出土了两千多件皇家恩赐的器物,其中有银香熏,还有描金沉香山子若干块,这些都一一列出并刻记在地宫出土的记账石碑上。宋元时,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存世器物中均有大量仿古钟鼎的精美香炉。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
傅京亮:香之五道
君子之道 在古代,一言一行展现的是一个人的心境。屈原为什么用香呢,那是警示自己敬君子而远小人,最终达到自己道德的完美。
养生之道 中国人讲养生,讲性命,西方人讲寿命。中国人讲无形的经络、气血。气血不足,實际上是阳气不足。据天地纯阳而生者香,阴者臭。所以为什么说会得病呢,阳缺阴盛就病了。用香就是用无形治无形。
护生之道 人要防病就要养好阳明经,黄帝说:“阳明经虚则病。”它是人体的大经和龙脉。只有香,可以养阳明经。外国人用香水,也是潜意识的养生。
祛病之道 任何香都有舒经活络的作用,比如小孩用药都加的麝香,就是用来辟邪的。
礼仪之道 古人推崇的,常常是让人接近一些看不到的规律。比如“道”,你是看不到的。中国人做事很严谨,遵道而行,又要求人们做事有道德,用香最终目的不在“香”上,而在“礼”上。
日本香道“空薰”
伍科品香,玩法有三种:香拓,线香(或盘香)和空薰。在日本,空薰仪式感很强,表达着日本人对自然的尊崇。空薰适合在冬天的时候,几个朋友围坐一起玩。捧着像暖手炉一样的香炉,相互传递,十分温暖。
事先准备个三五种香材,一种一种烤,对比着能闻出不同的味道:这种辣辣的,那种很甜,也是一种趣味。
备器 空薰器皿 + 空熏道具 + 香灰 + 香炭 + 银叶/云母片 + 喷枪式打火机。
备料 香材(3-5种最好)。
空薰步骤
小香炉一个,投入香灰,香材用银叶盛好备用
用香筷,将香灰搅松。香灰蓬松,更利于香炭充分燃烧。
用喷枪式打火机将香炭点燃(喷枪均匀加热方炭的一面,让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燃烧面)
开一个炭孔,将炭放入炭孔中,将炭埋好。
把香灰整成一个小圆包。
用探针或香筷,在小圆包中间开一个小孔。
把备好的香材置放于灰孔上,让里面的炭为其加热。
现在可以拿起来闻,然后再传给每一个在场的人闻。一圈下来,换另一种香材继续。空薰的好处在于,可以将好多种香材进行比较。产区不同的沉香,味道也不一样。在空薰的时候,更容易体会。
几种香都闻过之后,大家可以相互讨论着做记录,什么香更对谁的味口,哪款香更特别。这个步骤叫“写香笺”,是一个正式的步骤。
道 以各类纯植物为原料通过极为讲究的工序,手工制作的“和香”。
伍科 “三是两听”品牌创始人,香道用品设计师。
道 将传统的物品,以便于现代人使用的设计呈现出来。
斗茶、品香、插花、挂画,自北宋以来就是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和皇室贵族乐道的“四般闲事”;到明朝时,在家中设立香室宴客,更是当时的时髦事儿。可惜在清末时,连年的战乱和衰退的经济让人“雅兴”全无,于是生生不息的“香”火也跟着熄灭了百年。及至近年来国内经济起飞,沉香、香道这些奢侈的玩意儿,方又回复旧观。这些年,香道在日本被发展出一百多个流派,而国内不少爱好品香的人,则说要将这一传统文化的“香”火续上……
来自中国的日本“香道”
东莞自古产香,所产之香被称为“莞香”。明清时期,莞香贸易繁华兴盛,于寮步集散的莞香经寒溪河运到今天的香港,再远销京师、苏杭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寮步也因此获得了“香市”的美誉。东莞的香文化影响深远,但在近代日渐式微,至今已断层160余年。
五月初,东莞寮步镇举行了一场“中日香道文化交流会”,请来了日本志野流派代表峰谷宗,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沉香界代表参加。 国内知名沉香专家石德义先生、张晓武先生和“中华香事”传承人许庭赫先生等也现场为大家重现了宋朝以来的香道文化和礼仪。
知名的志野流香道有500年历史,是日本两大主流香道流派之一,而峰谷宗乃是志野流派第20代家元(“家元”:日语中意为掌门人或继承人)志野宗玄的弟子,也是该流派的第21代家元。交流会上,峰谷宗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日本香道文化历史和香道流程,他说:“寮步这个地方是古代盛产香木,非常有名。在中国,还有海南岛、香港等地,都有香木的产出。我认为我们日本香道的精神都来自于伟大的中国,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活动,把从贵国学回来的一些文化遗产重新归还给中国人民。”他表达了能在东莞设立香道分校的愿望,而寮步镇党委书记何绍田则介绍说,要将寮步“打造成为世界香都”—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来,品香的传统趣味都是“要回来了”。
贵族的游戏
哪怕呼声渐上,香道也不是人人可玩的。即使在古代,它也是皇家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专属游戏。如今名人圈里玩香的还有歌星王菲、时尚摄影师陈漫、名嘴汪涵等人,但商界玩沉香却是盛行—近期有北京富豪举办私人派对,到场名流都会获赠一盒近二万元的线香作为伴手礼,香道在圈中,蔚然成风。北京、上海不少顶级私人俱乐部中,必定见到的除了拉菲红酒,便是沉香。沉香原本主要是用作中药材、手工艺品,但如今被炒得最疯狂的玩法是烧香,而沉香原料因此在近两年以倍数上升,顶级的棋楠沉香,眼下要价每公斤一千万元人民币,烧几克沉香,最低消费便要数万元或以上,按重量算来,比烧钱还贵。
然而,内地最负盛名的香文化研究者傅京亮,对价格上的炒作却不以为然。“因为炒作,如今沉香的需求虽然很大,但眼下有些人花百万、千万元买来的香,其实并不值那么大的价钱。在北京,熏一下牌匾就要耗资两万元,但其实三万元两克的已是绝品,有几个人在烧?人们平常烧的也就几百块一克,达到顶峰也就几千块钱。”
谈话间,傅京亮打开随身的无纺布环保袋,拿出一段“鹤骨龙筋”般的沉香,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中全是似在流动的油脂。傅京亮介绍说这就是古人描述的好沉香之“膏液内足”。“这就是价值数千一克的沉香”,他说罢又从小瓷罐中取出一片貌似沉香的木片放在银片上,点燃香炭后熏起香来。只感觉满屋香气温润,令人神清气爽,神安气定。傅京亮介绍说,这是唐代配方的牙香,是以海南沉香为基料,也是君药,用十几种其他香药炮制和合而成的,这样的香对人体就有了整体的养护作用。
对于傅京亮来说,香道确实是一种奢侈,但奢侈的是文化。“就像有些人买包不是用来装东西的,这种奢侈其实是文化上、精神上的奢侈,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滋养。”在古代,香是道德的标范,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取向的尺度。是人们情操与心性修养的目标与检验标准。正如屈原《离骚》中所说,自己以香草为饰是效法前代大德,"修能"与"内美"并重。他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香又是颐养本性之品,黄庭坚说:“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香还是保健养生的良药,古人说:“感阳气而生者香”,香具有扶正祛邪,通经开窍之功,是养护阳明经的良药。古人玩香,玩的是文化、品味、健康。
香,能调理健康问题。傅京亮有位时尚摄影师朋友,睡不好觉三年了,找不着原因。傅京亮分析她的失眠,“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阳气缺失。思想耗气,气不足,血上不去,心里就虚了。晚上阴气盛了,但人的身子是虚的,所以阴气就乘虚而入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香把阴气熏走。” 后来以香调理,她睡眠果然好了。
两年前,一位韩国企业高管,特意到中国来向傅京亮讨教。为了表达自己对香艺学习的决心,这位异国爱香者欲在傅家旁边买个房子。傅京亮告诉他,品香一事属于功夫在香外,须以文化为基础,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没法深入学习,建议他先用三年时间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所读书籍包括《尚书》、《论语》、《道德经》、《朱子学说》、《本草纲目》,以及唐诗宋词等文集。在傅京亮眼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个整体,其本质就是“道”,即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而制香、闻香的方法只是“技”,与“道”相辅相成。所以,绝不可从整体中独立出来。
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讲学之外,傅京亮以一种最能接着传统文化“地气”的方式生活着:每天晨起后,必燃一炉香静坐片刻。香必是自家手工制作的纯植物和香,制香时必须严格遵循传统的古方规范,包括原料产地、采摘时间、配伍规制、盛放的器皿等,而且配料、和料、出香等操作须按节气、日期、时辰进行。傅京亮近几日所用的“百花至宝香”,便是以百花花瓣为料,以当地三月三日的雪水经窖藏后方能和料成香。此外,还须在沙器中煎枣花蜜、梨汁至百沸无沫为度,而和料须于子时进行。
“我在东盟的会议上总结说中国文化的特质就两句话,第一万古流芳,第二香火永续。这两句话,影响了中国文化。”傅京亮如此总结道。香,无论按那种形式来分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这从香的分类上,即可觑见一斑。
按气味来分,汉代的香磅礴大气,唐代的香华贵典雅,而宋代的香冷峻,到了明清的香就媚俗了;而从功用来分,则有治病的香,有怡情的香,家用的还有祭祀用香—沉香祭天,郁金香根祭地;从形状来分,汉唐宋没有香柱,有香炉,香膏,还有佩戴的香囊。无论是香食,还是建筑用香,每一个都有故事。
香,伴随傅京亮成长。童年便浸淫在香气四布的家庭环境之中的傅京亮,清晰地记得自己还是孩童时,祖父及外公在家中与朋友喝茶谈艺时,空气中时常弥漫着似有似无的香气。一天,五岁小童有了靠近大人的機会,一位客人招其近前闻香,当即扑到香炉旁凑近鼻子,欲将那股似有似无的香气闻个究竟。见此放肆举动,外公用扇子在他后脖颈敲了一记,怒喝道:“没有教养,怎可这样闻香,难道你没有父母教育吗?”。
此后,他发现书房中缸里的许多“烂木头”形状很乖,拿到太阳底下晒了后会有香气。没多久一次趁烧火做饭的机会,又把这种奇怪的木头,放锅灶里烧了现在估计越有数百克的一大块,美滋滋地为自己烧了一回。这次不可饶恕的错误,换来了祖父关于香的第一堂启蒙教育,从此记住了“沉香”。两三年后,家中藏书藏品几乎尽毁于红卫兵之手。“幸亏当时烧了一块。那以后的很多年,我都只能靠记忆来感受美妙香味。”
“气味能够唤起人们感性的回忆。大脑中负责嗅觉的部分,跟记忆区域十分接近。”作为文化品牌的创始人的伍科,成为“香客”已多年。和大多数人一样,伍科最早接触的香,是祭祀用的。无论是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日本神道教、犹太教等,都有焚香礼拜的习俗。拈香供佛,闻香悟道,香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
“从进化的角度看,嗅觉是最古老的感官。”伍科介绍。香气,能精确、敏捷、有力、持续而固执地不断钻入记忆。香与人之间,存在着非物质的连接关系,“香的变化随着人的心境的变化而变,由心境产生的磁场,不仅对香有影响,也能影响到整个环境。”
一直活跃在文化圈的伍科,从玩香道、瓷器、紫砂、木头、盆景出发,逐渐从香的用家转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推手。他在北京的二环边上设了一个茶室,用来会客,也藏了不少好东西,“我们刚点的香就是王菲的朋友转送我们的。现在玩香的圈子越来越年轻化了,不少时尚圈的人都热衷此道。”
设计界如今潜心研究“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着陆的问题,而伍科讲究的是实用主义地玩香,“一切从简,不玩虚”。因为常常要出差,他为自家的文化品牌“三是两听”设计了便携香筒等小物,纯银的竹节造型,既能保护线香,造型又不失简约现代。这些产品,出乎意料地受到了不少年轻而有闲的用家青睐。“很多设计是因为自己想要,而市面上找不到,才去设计的,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这是传统和传承之间的博弈,传统是对以往的完整继承,但是传承是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留下精髓。我们要做的是传承,时间在流逝,现代生活在变化,于是有了相应的创新。”这大抵是年轻一代用家的玩法。
玩,还是被玩?
“闻味”已不简单,若要做到“玩味”,更可力现内心细致、通彻的程度。伍科用拆字来分析了一下,“你看‘玩’这个字,一个‘王’一个‘元’。首先物质是要达到一定基础才能玩的嘛。”因此,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进入此道,更像是“用香”,或者“品香”。傅京亮与台湾沉香收藏家、廿八田香坊主人黄礼君在“品香”时,更会显露出的“玩”意味。
黄礼君认为,真正懂“玩”的人,应该拥有扎实的香学功底,对于气味的变化极其敏感,却不该拘泥形式。去年夏天,一个在杭州某医学院的学生满头大汗地出现在黄礼君面前,诚恳地说“我想跟您学香!”小伙子爱香多年,参加闻香活动无数,却发现大多是形式大于内容。直到他无意中在闻香类的论坛里,注意到“黄礼君”这个常被众人提及的名字,于是自己找上门来。黄礼君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陌生小伙子,笑呵呵地说:“学香做什么,我们来玩香!”随即便拿出不少好东西,有不同等级的沉檀线香、极珍贵的奇楠,还有各式精妙的香具。黄礼君一一试来,引导着他进入一趟妙曼的感官之旅。临走时,黄礼君又以几款沉檀线香相赠,嘱咐小伙子回去接着“玩”!而谈及自己的各种私家藏品,傅京亮也是一副平常视之的口气:“我认为不管什么物品,它的价值就是为人所用,说它值钱也值钱,但说白了也就是一块香药,是为人所用的。人万万不可为物所累。”当人为物所累,人去养物,或为物服务时,“闲事”不再怡情养性,玩香者必然反被香玩。
眼下,随着沉香因其稀缺性而具有的越来越高的潜在升值空间,沉香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由此引发的攀比式消费,令闻香这件本该充满闲情逸致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本末倒置,要么通过熏烤香木来比较香气变化,令人几欲窒息;要么过度强调表现形式,令雅事变演技;更有甚者竟仿着日本香道,兀自画一个丑陋的瓢。对待物质的态度,往往最能看出其人心胸、气度、性格的真实面,只有当内心趋向“天地与我同在”的格局时,才能真正尊重万物且平等视之。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玩”家。
黄礼君的香坊已有三年,四五块高度近1米的沉香木一个个横躺在立柜顶上;一整面玻璃墙上用小块玻璃划分出若干方形格子,未见他用丝绒布为几万元的沉香手串打造豪华单间,绝对的一视同仁;墙上挂着文化大家亲手为他刻的篆字印章;对面书柜里立着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生的剪纸作品,该生同样是拜师未遂,跟着黄礼君“玩”了几回,出国前夕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向黄礼君表达谢意;记者前往拜会黄礼君的当天,他刚接待了越南沉香协会的管理层成员,当高层们吹嘘自家绿奇楠如何好时,黄礼君取出一块长约30厘米的绿奇楠,高层们惊住了,他们只在拍卖行见过此种级别的绿奇楠。事实上,这块宝贝只是“原件”的1/3,另外的2/3被黄礼君一分两半,赠予两位懂香的好朋友。
傅京亮常常就手拿过一只茶碗当香炉,“品香是个行为艺术,透过它,令自己能用‘齐物’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能在岁月中修炼出一颗平常心,便是智慧。聊天时张口便能拈来一句“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薰心热意,人生谓古助情可也”的傅京亮,自言有“三不”:不去银行不存钱不取钱。他的闲钱,大多用来添置笔、墨、纸、茶、书和香,平日里淡饭小菜足矣。这样的生活看似简单,却又经得起推敲。傅京亮和黄礼君的平常心,不止是对“香”,也渗透到了生活之中。兴许,这样的大象无形,才是爱香人从这桩“闲事”中真正的悟道。(李佳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香具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非常久远,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在陕西法门寺的地宫中,出土了两千多件皇家恩赐的器物,其中有银香熏,还有描金沉香山子若干块,这些都一一列出并刻记在地宫出土的记账石碑上。宋元时,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存世器物中均有大量仿古钟鼎的精美香炉。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
傅京亮:香之五道
君子之道 在古代,一言一行展现的是一个人的心境。屈原为什么用香呢,那是警示自己敬君子而远小人,最终达到自己道德的完美。
养生之道 中国人讲养生,讲性命,西方人讲寿命。中国人讲无形的经络、气血。气血不足,實际上是阳气不足。据天地纯阳而生者香,阴者臭。所以为什么说会得病呢,阳缺阴盛就病了。用香就是用无形治无形。
护生之道 人要防病就要养好阳明经,黄帝说:“阳明经虚则病。”它是人体的大经和龙脉。只有香,可以养阳明经。外国人用香水,也是潜意识的养生。
祛病之道 任何香都有舒经活络的作用,比如小孩用药都加的麝香,就是用来辟邪的。
礼仪之道 古人推崇的,常常是让人接近一些看不到的规律。比如“道”,你是看不到的。中国人做事很严谨,遵道而行,又要求人们做事有道德,用香最终目的不在“香”上,而在“礼”上。
日本香道“空薰”
伍科品香,玩法有三种:香拓,线香(或盘香)和空薰。在日本,空薰仪式感很强,表达着日本人对自然的尊崇。空薰适合在冬天的时候,几个朋友围坐一起玩。捧着像暖手炉一样的香炉,相互传递,十分温暖。
事先准备个三五种香材,一种一种烤,对比着能闻出不同的味道:这种辣辣的,那种很甜,也是一种趣味。
备器 空薰器皿 + 空熏道具 + 香灰 + 香炭 + 银叶/云母片 + 喷枪式打火机。
备料 香材(3-5种最好)。
空薰步骤
小香炉一个,投入香灰,香材用银叶盛好备用
用香筷,将香灰搅松。香灰蓬松,更利于香炭充分燃烧。
用喷枪式打火机将香炭点燃(喷枪均匀加热方炭的一面,让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燃烧面)
开一个炭孔,将炭放入炭孔中,将炭埋好。
把香灰整成一个小圆包。
用探针或香筷,在小圆包中间开一个小孔。
把备好的香材置放于灰孔上,让里面的炭为其加热。
现在可以拿起来闻,然后再传给每一个在场的人闻。一圈下来,换另一种香材继续。空薰的好处在于,可以将好多种香材进行比较。产区不同的沉香,味道也不一样。在空薰的时候,更容易体会。
几种香都闻过之后,大家可以相互讨论着做记录,什么香更对谁的味口,哪款香更特别。这个步骤叫“写香笺”,是一个正式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