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蚯蚓一课不同教学方法引发的反思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unfe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科学课“蚯蚓”一课中外教学方式和过程对比中,发现实验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认清这些差距,发现问题并善加改进,可以使实验教学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蚯蚓;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51-02
  1 引言
  最近看到一篇美国教师教授“蚯蚓”一课的案例。教师课上故意将准备好的蚯蚓撒落在地下,让学生满地板地抓,抓到了再进行观察。抓过程中有的学生把蚯蚓放嘴巴里尝,有的将蚯蚓用线穿起来吞下去再拽出来。教师不但没有制止,反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笔者曾将这段故事和同事做了分享,这位教师对此表示不解,满地抓蚯蚓多浪费时间?吞蚯蚓?太危险了,出了问题怎么办?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
  对国外教师的做法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观念。也听过几节我们的教师执教的“蚯蚓”一课。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条蚯蚓,学生小心翼翼地用放大镜观察,怕不小心给弄死。而具体到实际的教学中,可能连蚯蚓都省了,教师照着课本插图讲讲了事。总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但很多时候连起码的实验材料都准备不了,虽然与教学目标背离。国外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方法可以被视作“他山之石”,通过对比发现国内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有益于不断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2 教学理念——如何看待国外实验教学的做法
  国外教师对设计让学生满地抓蚯蚓这一环节的解释
  是:“我认为连蚯蚓都抓不着的话,还研究什么蚯蚓?”仔细品味这句话,就会发现这并非是一种偏执。研究蚯蚓,并不只局限于观察它的构造,其实找寻捕捉蚯蚓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究。在如今遍地都是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要学生抓到野生蚯蚓已非易事,但这位教师还是设计了在课堂上抓蚯蚓的环节。虽然这种方式没办法让学生自己在野外搜寻到蚯蚓所经历的过程相比,但也算是一种对缺失的弥补。
  差别在于国外的实验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倡导的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性学习方式。什么是感性的方式?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类认识事物有理性和感性两种不同的方式。理性的认识方法将认识对象分离为各种要素,借助对要素的认识来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而感性的认识方法却是主客一体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有关“行为”与“体验”的认识方法。认识者只有通过一切努力把自己置于对象内部,与对象融为一体,并随着对象一起搏动、生动,才能获得对对象的完整认识或体验[1]。这堂特别的“蚯蚓”课正是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实践的、感性的、符合小学生特质的活动方式,能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领悟,将记载于课本教材中却失去了生命意义的蚯蚓的知识,重新赋予其鲜活生命。
  反观国内的实验教学方式,显然是理性高于感性,注重的是“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提倡探究式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实验教学的体验性并不是以时间长短来衡量,而更加注重的是内容和形式。用大部分时间去讲实验,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但对学生的体验性要求来说却收效甚微。
  与“蚯蚓”类似的还有“人的消化器官”一课。在欧洲,科学教师让学生亲自触摸或解剖猪的内脏来了解动物的器官,从猪的内脏再联系到人的内脏,在锻炼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生物体的奥妙。国内的教学多是向学生展示人体的塑料解剖模型或挂图,学生看到这样的内脏和骨骼,下意识会害怕,会觉得恶心,从心底里去抵触认识它们。
  相似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实验教学,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第一种可能为学生开启未来通往医学发展的道路,而后者则只能沦为一堂无关痛痒的讲解书本知识的课程。
  3 不同的教材观——出于教材,高于教材
  现行教材的内容只有单纯的几幅图、几行字,似乎留给教师的发挥空间很大。教材显然重要,但更多表现为重点和导向的作用。基于现状的考虑,有些课程的内容在制定时并未对实验方面做出深层次的挖掘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自主挖掘,但是鲜有人挖掘。就如解剖动物内脏的事例,也许有人会说从哪儿弄猪的内脏呢?实际上困难也确实存在,不妨来看日本是怎么做的。日本教师选择带领学生走访超市生鲜加工区,在生鲜加工区的工作间内学生亲自观看工人们对动物进行解剖,直观地了解了动物内脏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工人师傅工作的艰辛,还顺带起到了德育教育的作用[2]。可见,困难并不是没有办法克服,而是取决于我们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理解程度。
  从学科对学生影响的角度来讲,有些实验课本上确实没有,但并不代表不能做。记得自己上小学那时科学还叫作“自然”,其中一课是认识荷花,教材上也只有几幅荷花的图片。老师课上帶着学生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处荷花池采集荷花,学生将荷花拆解成好几部分,有荷花叶、莲蓬、莲子、茎等,老师就站在池塘边进行讲解,她用这种体验式实验教学,上了一堂笔者至今难忘的“科学课”。这种发挥给学生留下的是深切的体验和难忘的知识理解记忆。
  4 课堂评价——突破形式化、套路化
  国内在评价一堂课的时候会不自主地把它拆成几部分,如导课、实验、交流、总结等,然后分开来评价,还要看教师是否对全局有足够的把控。只要是各个环节不缺,且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秩序井然有条,基本就可以称为一堂成功的课。国内很注重所谓的流畅性,所以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都会在脑海里进行一种自我过滤,过滤掉那些可能会影响课堂流畅性的内容,而具体实验内容对知识的挖掘到底达到了什么层次,学生通过这节课能得到些什么,显然很少得到深层次的关注。
  试想一下,如果国内的教师也如美国教师一样执教“蚯蚓”一课会怎样?课堂秩序混乱必然无法被评价者接受,满地抓蚯蚓肯定会被认为不属于教学的重点,属于避重就轻。所谓的流畅性压过了自主探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约束性还是很强的,学生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自由。   一同事在一堂公开课上突然放弃准备许久的教案,给学生上了一堂“概念课”。因自由度的增加而对应的课堂纪律较差,虽然学生的反响很好,但课后评价认为他不按套路出牌,被要求不要再乱来。这里想说的是,真正的教学是没有套路的,一个套路下来的不是教学,而是表演。培养人才是不需要表演性质的教学,课堂评价应该给教师一点儿发挥的空间,不应局限于模式化、套路化,否则可能阻碍教师在专业上的发展和突破。
  5 教学资源设施——与实验教学质量紧密相关
  国外的教学资源丰富到什么程度?美國的课程中有认识鲸鱼的内容,其相应的实验材料是一个制作巨大鲸鱼的材料包。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这个材料包做实验,这条鲸鱼做出来有十几米长。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后,对鲸鱼的长度有了深刻的感知,从而验证自己的想象和假设。实验材料的丰富给了教师实验教学的足够的底气。
  目前的实验材料仅能满足基本需要,拓展性的材料基本没有,为课堂准备器材时多耗时费力,每年发放的科学学具袋是一种额外的补充,但如出现教材改变,学具袋内容没改的情况,实验课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再就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欠缺,专业知识的不足,使得在器材的使用、摆放及维护上不够规范。
  有关实验材料的使用,国外的教具是随意放在教室的一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利用,而国内仅有的实验器材在上完课后,学生很难再有机会接触到。每次带领学生去实验器材室搬器材的时候,他们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光亮,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常说要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但这种培养不应该只局限于科学课堂上。又如学校规定科学课教学在课堂时间不允许让每个学生都仔细研究透显微镜的使用,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太强了,以至于教师下课的时候都不想离开,因此便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和学生专门研究显微镜的使用,在教室放了十余台显微镜供小组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比如不能在无光的地方使用显微镜,玻片标本的摆放需要和镜头的孔相对齐,调焦时要慢慢地尝试,等等,实验设施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兴奋实际上表明了我们在器材使用方面的观念差距。
  6 专业成长——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学科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从教人才来带动。台湾地区的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有博士学位,且以学自然科学专业类的为首选。目前我们还停留在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可以转行或者兼任的阶段,有的教师连滴管怎么用都不知道,因为没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难免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误导。因此迫切需要专业人才加入到科学学科教学中,以促进和保障科学及实验课程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学科教师队伍的稳定。小学教师任课变动很大,经常是哪里需要哪里去。科学教学专业性要求科学教师队伍不宜频繁变动,以保证科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诚然,国内的科学学科还在发展的路上,有些国外的经验方法直接照搬来未必有效,但一些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对弥补我们的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正确看待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有利于进一步转变观念,促进学科发展。当然,这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重视科学、支持科学,推动科学学科及实验教学从理念到硬件到师资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这一学科为学生打开通往未来科学之门。■
  参考文献
  [1]胡明根.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盛瑛.国外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1):51-52.
  作者:于鹏有,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峰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2642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分析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从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展开相应的分析与叙述,希望可以为高中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音乐;教学法;素质教育  中圖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117-02  1 前言  作为素质教育所涵盖诸多内
摘 要 以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教学为例,以超星学习通作为主要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学习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平台进行教学,与传统课堂对比,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和通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护理人文修养;网络教学平台  1 前言  疫情期间,为响应国家“
摘 要 針对目前机械振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内容抽象、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教学大纲修订、制定与工程实际发展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问题式导向的教育方法、实践与期终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机械振动基础;教学改革;考核方式;MATLAB
摘 要 借助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机器人巡线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机器人;程序设计;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Scratch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68-03  
(接上期)  4 实验与实践:科学及科学教育发展的基石  实验科学的第一个范例 1600年,一个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1544—1603)出版了《论磁》,该书是科学革命时期的少数几部名著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吉尔伯特是近代磁学的奠基人。吉尔伯特的《论磁》是以当时盛行的自然哲学来进行阐释的,由于书中如此多的为基础物理学学生所熟悉的事实是建立在确定的证据之上的,因此,他的书常常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第一
摘 要 以地理课“地图上的方向”为例,介绍在互动平台上如何设计预习提纲、课堂流程和进行追踪辅导等。  关键词 互动教学平台;地理;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34-03  1 预习提纲  自主学习 运用平台把预习提纲发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并在每个题号前进行标记。如:完全明白的标“√”,有疑问的标“
摘 要 校园网贷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产,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的科学管理、社会的法制完善。通过问卷调查表、访谈、走访高校形式,对校园网贷展开调研,对调研中出现的校园贷款流程问题、校园贷款法律依据问题、社会监管问题、学生贷款动机问题、学校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从学校宣传教育、政府监管、网贷平台审核等方面提出先进性指导建议。提出的建议可以作为网贷平台改进的方向,学校宣传教育工
摘 要 测试采用Lawson科学推理能力测试量表和尤金劳德赛创造力测试量表对宁夏大学2018级学科教学(物理)班38人的科学推理能力和创造力进行测试。通过对试题内容的统计分析、成绩特征值分析及相关系数计算,以期了解大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现状,分析当前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学推理;创造力;物理;试题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摘 要 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提出通过传承创新、产教融合、分工协作的方式,构建适应院校特色、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3-0026-03  1 前
摘 要 为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人才培养上强化产教融合,探索制订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项目 工作室”人才培养,建立多层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 产教融合;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工作室;创新人才;职业学院;虚拟现实;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