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女人可以娶老婆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可以‘娶老婆’?”你听说过这样奇怪的事情吗?在苏丹南部的克雷亚地区,有一个以牧牛为生的努尔族,他们至今保留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异风俗——女人“娶老婆”。
  女人“娶妻”
  努尔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呢?按照努尔人的习惯,如果某个家庭所有男性成员都不幸去世,只留下一名女性成员,则不论她是守寡的媳妇,还是死者未婚的姐妹、女儿,都有权“娶妻”,以便继承家产。婚礼由族中长辈主持,所娶的“妻子”必须称呼这名女性为“丈夫”,并像对待真正丈夫那样对待她。由于女“丈夫”无法和妻子生儿育女,在婚礼上还要被指定与一名合适的男性亲属配对生活,直到生下儿子为止。所生的儿子从小就必须呼女“丈夫”为“爸爸”,姓“爸爸”的姓氏,长大后继承“爸爸”家族的一切财产、地位和义务。这些复杂奇怪的规定记载在努尔人习惯法中,数千年来奉行不变。
  举办婚礼
  对于努尔人来说,女人“娶妻”的婚礼和我们现在男人娶妻的婚礼差不多。当女人“娶妻”时,全村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在非洲特有的达姆鼓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纵情地载歌载舞;家家户户杀羊宰牛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新人”,身上均裹着鲜艳的婚纱,头上罩着绚丽的面纱。她们分别侧身坐在两头毛驴身上。毛驴披红挂绿,颈脖上的颗颗铃铛清脆作响,一前一后在众多亲友的簇拥下,浩浩荡荡步行来到“新郎”家……
  繁衍后代
  很多人对努尔人娶妻的做法都感到很好奇。原来,对于努尔人来说,一个家庭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才是家族强盛的标志。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正常的男婚女嫁外,同时还允许女人“娶妻”。不过,并非所有的女人都有资格“娶妻”。部落严格规定,她必须具备特殊条件才能享有此权:即必须是不能生育且又离了婚的人;或是因种种意外事故而成了家中惟一的幸存者,如守寡的媳妇、死者未婚的姐妹或女儿。只有这样,大伙才把她看成是“男人”,可以“娶妻”。这种“丈夫”除性别与男人不同外,在家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与真正的丈夫是一样的。她“娶妻”的目的也是为了繁衍后代,以便后继有人。
  在生育方面,努尔族人不太介意血缘关系。因此,她要邀请一位男性亲属与她的妻子生儿育女。也就是说,她是“名义丈夫”,而其妻所生子女都是“婚外情”的结晶。虽是“私生子”,但孩子们都取她的姓,并称其为“爸爸”。这样后代就名正言顺地纳入“父系”门庭之中,以延续“香火”。孩子们也都像尊重男性父亲那样尊重她,因为她是这个家庭的主宰。
其他文献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卜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宋·丁渭《刺桐花》  王佐(1420-1505),字汝学,海南明代四大才子,而以诗文见长,世称“吟绝”。因家乡盛产刺桐,世人尊称其为“桐乡”,故又名王桐乡。王佐12岁即中举,后入仕,在粤、闽、赣三省为官20余年,与邱睿、海瑞、王弘诲并称为明代“海南四大才子”。任官期间,于家乡建“慈训堂”,以谢慈母教诲之恩。晚年辞官归里
期刊
《康熙临高县志·卷三》记载:“龙潭坛,县城西三十里之龙潭侧,宋建为旱雩之所。元延祐二年,县尹牛那海重建”。  旱雩,古代一种特别的雨祭仪式。古代雨祭分为两类:一类是常雩,就是每年在规定的日子都要行祭祀之礼,不管是否有旱灾发生,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另一类是旱雩,即在大旱之年临时举行的特别为祈雨而祀的仪式。周礼春官司巫职云:“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如果雩而无雨,则反复雩,乃至焚巫
期刊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
期刊
走进他的家,犹如走入了光彩斑斓的“蛋”的世界。客厅的柜子、桌子、金鱼缸柜子……家里凡是空着的地方都被蛋雕作品“占领”了,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工作台挪到阳台去。从最小的鹌鹑蛋,到鸡蛋、鸭蛋、鸵鸟蛋、澳大利亚鸸鹋蛋,一排排的玻璃盒子里面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大大小小的蛋雕作品:孔子、毛泽东、齐白石、已故南非总统曼德拉等名人肖像栩栩如生,梅、兰、竹、菊等自然景致枝叶清晰可见;镂空的窗花、花纹等,连接之处,让人惊叹
期刊
张姓是中国最大的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43个望族,在所有姓氏中难以有与之匹敌的。  张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
期刊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李将军在与笔者谈及书法的结构和章法时,他讲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命题,那就是“事不同,理相通”。他说指挥一支军队需要决心果断,把握关节;书写一篇作品,也需要照顾到各个环节,做到虚实并用,错落有致,随机应变,从容应对。这就是理相通之意。  一部《三国演义》,把张飞打造成了有勇无谋的粗人,殊不知,张飞不但武艺高强,还是个文才武略兼备的上将军。张飞其实还是个草书大家,他在书
期刊
我想几乎所有的人认识寒山寺,都是从那首《枫桥夜泊》开始的吧。  经过两天的颠簸,我终于来到了寒山寺。尽管因大门正在装修,显得有些破败,游客还是纷纷在门前合影留念。枫桥离寺并不远,是一座月牙形的单拱石桥。桥下小河并不宽,却也别有一番风味,或许,只有这样的小桥流水,才能激起张继的悠悠情思吧。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寒山寺实际上是个小寺庙,但却秉承了江南独有的精致秀美。进门正中的大雄宝殿,殿后左右的长廊
期刊
在海南的西北部,有一个族群,他们因操“临高话”而被称为“临高人”。其约有百万之众,其人,既不知何时来,又不知来自何处;其语,自称“村话”,俗称“临高话”,亦不知何属;其俗,既存南方少数民族之遗俗,又有东南沿海各地汉族之遗风。族源、族属、语言和民俗皆似谜,吸引着无数人,尤是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者、语言学家、社会学者和艺术家,更是趋之若过江之鲤,纷踏而至。  究临高人之由来,临高人多认
期刊
在山明水秀的中缅边境,有一个口岸重镇“打洛”,清澈的江水从镇上穿流而过。中国、缅甸两国此地以江为界,居民沿江而居,当地傣族人叫它“南览河”,意思是“美丽的河”。在河流一侧,有一座中国边境村寨——勐景来,人称“中缅第一寨”,与那条河流的名字一样,寨子以它的美丽、清新、自然而闻名遐迩。  “勐景来”的由来  打洛镇是毗邻中缅边境的一座安静小镇,距缅甸东部的第四特区——勐拉只有4公里,距泰国的清迈也只有
期刊
年轻时,不识愁滋味,五花马,千金裘,听雨上歌楼。颇有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味。  十年前,也是漆黑的夜,窗外有犬吠声,星子亮得耀眼。一个人读到诗鬼李贺的《苦昼短》: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十年后,凭着记忆,也只记得苍凉沉郁的“煎人寿”三个字。早岁那知世事艰,凭着记忆翻出原词,手捧古卷更凄然。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之口两次提到“不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