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公司旬阳分公司,陕西 旬阳 725700;5.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阳 550081)
摘 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云烟97)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且留叶数效应较大,密度和互作效应较小。同一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中密度下,Pn、Gs、Ci、Tr、叶绿素含量随留叶数增加,均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的光、CO2响应曲线类型均相同,但曲线参数存在差异,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Pn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相同密度下,烤烟产量、产值均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上升;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产值先升后降。综合分析,密度16 500株/hm2、留叶23片/株效果最好;理论适宜密度、留叶数范围分别为17 093~
17 665株/hm2、21.3~23.1片/株。
关键词:烤烟;密度;留叶数;光合特性;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S572.05 文章编号:1007-5119(2014)05-0023-06 DOI:10.13496/j.issn.1007-5119.2014.05.005
密度、留叶数是影响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重要栽培措施[1-2];一定条件下,保持单位面积烟株数不变,增加单株留叶数,烟叶的产量可大幅度提高,但超过一定叶数范围,烟叶品质呈几何级
基金项目:陕西省烟草专卖局特色烟叶开发重大科技项目(ZDKJ20122008)
作者简介:张喜峰,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烟草营养生理生态。E-mail:xifengzhang090824@yeah.net。*通信作者,E-mail:zhanglixin@nwsuaf.edu.cn
收稿日期:2013-10-12 修回日期:2014-01-21
数下降,与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3]。合理的群体结构可通过调节密度、留叶数来获得,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4-5]。密度通过影响作物冠层的光截获和光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和群体光合碳同化能力,直至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6]。适当降低密度可以减小叶片Pn下降率,延长同化产物的积累时间[7]。钱华等[8]认为烤烟留叶24片/株,其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的范围较宽,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和强光利用潜力,光合性能充分发挥。有研究表明,质体色素随烤烟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9-10]。适宜的密度、留叶数,烟株个体、群体结构合理,能很好地调节烟田微环境,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11]。可见密度、留叶数的改变均可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密度或留叶数)对烤烟光合作用、光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影响。
本研究则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留叶数处理组合,研究二者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光和CO2响应曲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探索当地适宜烤烟(云烟97)种植密度、留叶数及制定控制株型、优化群体结构的定向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当地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3—11月在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丰家岭村(32.7018°N,109.4536°E,海拔
568 m)进行,供试品种云烟97。试验设密度(D)、留叶数(L)两个因素,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设3个水平,固定行距110 cm,株距67、55、46 cm,对应的密度13 500、16 500、19 500株/hm2,L设3个水平,即15、19、23片/株,分别用13500/15、13500/19、13500/23、16500/15、16500/19、16500/23、19500/15、19500/19、19500/23代替,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种植烤烟30株。试验田管理按当地常规措施进行。
1.2 指标测定
打顶留叶时,每个小区标记6株能代表该小区长势的烟株,用于光合作用及光、CO2响应曲线测定。打顶留叶处理1周后,选择晴朗天气,在9:00—17:00(避开中午12:00—14:00时段)进行测定。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Li-Cor,USA),测定每株烤烟顶部倒数第3片功能叶的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按照高俊凤[12]的方法进行。同时,测定该叶片的光、CO2响应曲线测定;光响应曲线测定:Li-6400-02BLED(Li-Cor,USA)提供红蓝光源,封闭式气路,CO2气体由钢瓶(Li-Cor,USA)提供,CO2浓度设置为400 μmol/mol,叶室温度设定为(30±1)℃,气体流量500 Lmol/s,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设置为1800、1500、1200、1000、800、600、400、200、150、100、50、20、0 μmol/(m2·s),先从1200 μmol/(m2·s)逐渐增加PPFD进行诱导,再按设定的PPFD范围从高往低依次降低进行测定。以PPFD为横坐标,Pn为纵坐标,制作Pn-PPFD光响应曲线,获得最大Pn、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响应曲线测定:Li-6400-02BLED提供红蓝光源,PPFD设为1200 μmol/(m2·s),叶室温度设定为(30±1)℃,气体流量500 Lmol/s,封闭式气路,CO2气体由钢瓶提供,浓度设置为0、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1200、
1500 μmol/mol。以CO2浓度为横坐标,Pn为纵坐标,制作Pn-CO2浓度光响应曲线,获得最大Pn、CO2补偿点、CO2饱和点。 1.3 烤烟主要经济性状
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中上等级烟比例按小区计算,然后折合出最终产量和产值。
1.4 数据分析
采用SAS 8.0进行two-way ANOVA分析、Duncan多重比较和多项式回归分析(RSREG过程)。
2 结 果
2.1 烤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
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来看,留叶数效应起主要作用,互作与密度效应相对较小。中密度下各指标整体好于其他密度,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均逐渐升高,而高密度下均先升高后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升高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在中密度下,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提高烤烟的光合性能,其中16500/23效果最好,16500/19次之。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为P<0.05;“**”为P<0.01;“***”为P<0.001,下同。
2.2 烤烟光和CO2响应曲线
2.2.1 光响应曲线 从图1可知,不同处理下光响应曲线的类型均相同,1200 μmol/(m2·s)之前,随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增加,Pn升高速度较快,该点之后则平缓上升,趋于稳定。从决定系数来看,效应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均可代表实际情况(表2)。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Pn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其中16500/23的Pn最大,16500/19次之,19500/23最小。可见16500/23
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的范围较宽,因此该处理烤烟光合性能较强。
2.2.2 烤烟CO2响应曲线 不同处理对烤烟CO2响应曲线影响显著,但不改变曲线的形状,
1000 ?mol/mol之前,随CO2浓度增加,Pn升高速度较快,该点之后则平缓上升,趋于稳定。从决定系数来看,模拟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3)。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Pn逐渐升高,而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16500/23的Pn最大,16500/19次之,19500/15和13500/15较小。16500/23的CO2饱和点最大,16500/19次之,19500/23最小。16500/23的CO2补偿点最小,13500/15的最大。可见,16500/23具有最小的CO2补偿点和最大CO2的饱和点,说明该处理具有较宽的CO2适应范围,能利用较低和较高的CO2浓度,烤烟光合同化能力较强。
2.3 烤烟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4可看出,密度一定时,随留叶数增加,产量显著升高;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表现出上升趋势。相同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产值显著升高;相同留叶数下,密度增大,产值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价,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
Table 2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light respons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n=36)
Fig. 2 Changes of CO2 response cur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大而先升后降;中和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大而逐渐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中上等烟比率,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降低;中、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表现较好的为16500/23、19500/23、13500/23,最差的为13500/15。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率的密度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率的留叶数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互作效应对产量、均价、中上等烟比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可见留叶数效应较大,互作和密度效应较小。说明密度、留叶数并不是单独作用于烤烟的经济性状,还存在互作效应,协同作用于烟叶产、质量。
Table 3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CO2 respons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n=36)
2.4 密度、留叶数与烤烟净光合速率、产量、产值间的回归分析
为了找到当烤烟净光合速率(Pn)、产量、产值均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密度和留叶数,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表5)表明,Pn(Y1)、产量(Y2)、产值(Y3)与密度(D)、留叶数(L)间的关系均可用二元双曲面方程来反映,决定系数显示各效应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能反映实际情况。Pn最大为19.97 ?mol CO2/(m2·s),对应的密度、留叶数为17 093株/hm2、21.3片/株;产量最大为1996.63 kg/hm2,对应的密度、留叶数为17 665株/hm2、23.1片/株;产值最大为32 286.22元/hm2,密度、留叶数为17 613株/hm2、22.5片/株。回归分析与上述分析结果相一致,即中密度下适当提高单株留叶数可提高烤烟的产量、质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烤烟密度、留叶数范围为17 093~17 665株/hm2、21.3~23.1片/株,这样可保证烤烟优质适产。
Table 5 Effect equation of density (D) and number of leaves remained (L)
3 讨 论
光合作用是烟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基础[13-14]。张广富等[15]认为,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烤烟光合作用,以15 100株/hm2群体结构较为合理,Pn最大,光合能力较强。毛家伟等[16]发现,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密度增加,光合有效辐射呈减小趋势;中密度下,烤烟Pn、Gs、Ci均较高。随着密度增加,烤烟叶面积系数增大,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以22 230株/hm2效果最好[17]。本研究结果显示,留叶数效应起主要作用,互作与密度效应相对较小。中密度效果最好,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而高密度下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加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中密度下,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提高烤烟的光合性能,这与前人[9-10,15-16]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其中16500/23效果最好。
摘 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云烟97)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且留叶数效应较大,密度和互作效应较小。同一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中密度下,Pn、Gs、Ci、Tr、叶绿素含量随留叶数增加,均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的光、CO2响应曲线类型均相同,但曲线参数存在差异,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Pn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相同密度下,烤烟产量、产值均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上升;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产值先升后降。综合分析,密度16 500株/hm2、留叶23片/株效果最好;理论适宜密度、留叶数范围分别为17 093~
17 665株/hm2、21.3~23.1片/株。
关键词:烤烟;密度;留叶数;光合特性;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S572.05 文章编号:1007-5119(2014)05-0023-06 DOI:10.13496/j.issn.1007-5119.2014.05.005
密度、留叶数是影响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重要栽培措施[1-2];一定条件下,保持单位面积烟株数不变,增加单株留叶数,烟叶的产量可大幅度提高,但超过一定叶数范围,烟叶品质呈几何级
基金项目:陕西省烟草专卖局特色烟叶开发重大科技项目(ZDKJ20122008)
作者简介:张喜峰,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烟草营养生理生态。E-mail:xifengzhang090824@yeah.net。*通信作者,E-mail:zhanglixin@nwsuaf.edu.cn
收稿日期:2013-10-12 修回日期:2014-01-21
数下降,与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3]。合理的群体结构可通过调节密度、留叶数来获得,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4-5]。密度通过影响作物冠层的光截获和光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和群体光合碳同化能力,直至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6]。适当降低密度可以减小叶片Pn下降率,延长同化产物的积累时间[7]。钱华等[8]认为烤烟留叶24片/株,其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的范围较宽,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和强光利用潜力,光合性能充分发挥。有研究表明,质体色素随烤烟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9-10]。适宜的密度、留叶数,烟株个体、群体结构合理,能很好地调节烟田微环境,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11]。可见密度、留叶数的改变均可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密度或留叶数)对烤烟光合作用、光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影响。
本研究则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留叶数处理组合,研究二者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光和CO2响应曲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探索当地适宜烤烟(云烟97)种植密度、留叶数及制定控制株型、优化群体结构的定向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当地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3—11月在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丰家岭村(32.7018°N,109.4536°E,海拔
568 m)进行,供试品种云烟97。试验设密度(D)、留叶数(L)两个因素,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设3个水平,固定行距110 cm,株距67、55、46 cm,对应的密度13 500、16 500、19 500株/hm2,L设3个水平,即15、19、23片/株,分别用13500/15、13500/19、13500/23、16500/15、16500/19、16500/23、19500/15、19500/19、19500/23代替,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种植烤烟30株。试验田管理按当地常规措施进行。
1.2 指标测定
打顶留叶时,每个小区标记6株能代表该小区长势的烟株,用于光合作用及光、CO2响应曲线测定。打顶留叶处理1周后,选择晴朗天气,在9:00—17:00(避开中午12:00—14:00时段)进行测定。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Li-Cor,USA),测定每株烤烟顶部倒数第3片功能叶的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按照高俊凤[12]的方法进行。同时,测定该叶片的光、CO2响应曲线测定;光响应曲线测定:Li-6400-02BLED(Li-Cor,USA)提供红蓝光源,封闭式气路,CO2气体由钢瓶(Li-Cor,USA)提供,CO2浓度设置为400 μmol/mol,叶室温度设定为(30±1)℃,气体流量500 Lmol/s,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设置为1800、1500、1200、1000、800、600、400、200、150、100、50、20、0 μmol/(m2·s),先从1200 μmol/(m2·s)逐渐增加PPFD进行诱导,再按设定的PPFD范围从高往低依次降低进行测定。以PPFD为横坐标,Pn为纵坐标,制作Pn-PPFD光响应曲线,获得最大Pn、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响应曲线测定:Li-6400-02BLED提供红蓝光源,PPFD设为1200 μmol/(m2·s),叶室温度设定为(30±1)℃,气体流量500 Lmol/s,封闭式气路,CO2气体由钢瓶提供,浓度设置为0、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1200、
1500 μmol/mol。以CO2浓度为横坐标,Pn为纵坐标,制作Pn-CO2浓度光响应曲线,获得最大Pn、CO2补偿点、CO2饱和点。 1.3 烤烟主要经济性状
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中上等级烟比例按小区计算,然后折合出最终产量和产值。
1.4 数据分析
采用SAS 8.0进行two-way ANOVA分析、Duncan多重比较和多项式回归分析(RSREG过程)。
2 结 果
2.1 烤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
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来看,留叶数效应起主要作用,互作与密度效应相对较小。中密度下各指标整体好于其他密度,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均逐渐升高,而高密度下均先升高后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升高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在中密度下,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提高烤烟的光合性能,其中16500/23效果最好,16500/19次之。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为P<0.05;“**”为P<0.01;“***”为P<0.001,下同。
2.2 烤烟光和CO2响应曲线
2.2.1 光响应曲线 从图1可知,不同处理下光响应曲线的类型均相同,1200 μmol/(m2·s)之前,随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增加,Pn升高速度较快,该点之后则平缓上升,趋于稳定。从决定系数来看,效应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均可代表实际情况(表2)。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Pn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其中16500/23的Pn最大,16500/19次之,19500/23最小。可见16500/23
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的范围较宽,因此该处理烤烟光合性能较强。
2.2.2 烤烟CO2响应曲线 不同处理对烤烟CO2响应曲线影响显著,但不改变曲线的形状,
1000 ?mol/mol之前,随CO2浓度增加,Pn升高速度较快,该点之后则平缓上升,趋于稳定。从决定系数来看,模拟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3)。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Pn逐渐升高,而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16500/23的Pn最大,16500/19次之,19500/15和13500/15较小。16500/23的CO2饱和点最大,16500/19次之,19500/23最小。16500/23的CO2补偿点最小,13500/15的最大。可见,16500/23具有最小的CO2补偿点和最大CO2的饱和点,说明该处理具有较宽的CO2适应范围,能利用较低和较高的CO2浓度,烤烟光合同化能力较强。
2.3 烤烟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4可看出,密度一定时,随留叶数增加,产量显著升高;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表现出上升趋势。相同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产值显著升高;相同留叶数下,密度增大,产值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价,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
Table 2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light respons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n=36)
Fig. 2 Changes of CO2 response cur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大而先升后降;中和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大而逐渐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中上等烟比率,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降低;中、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表现较好的为16500/23、19500/23、13500/23,最差的为13500/15。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率的密度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率的留叶数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互作效应对产量、均价、中上等烟比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可见留叶数效应较大,互作和密度效应较小。说明密度、留叶数并不是单独作用于烤烟的经济性状,还存在互作效应,协同作用于烟叶产、质量。
Table 3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CO2 respons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n=36)
2.4 密度、留叶数与烤烟净光合速率、产量、产值间的回归分析
为了找到当烤烟净光合速率(Pn)、产量、产值均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密度和留叶数,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表5)表明,Pn(Y1)、产量(Y2)、产值(Y3)与密度(D)、留叶数(L)间的关系均可用二元双曲面方程来反映,决定系数显示各效应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能反映实际情况。Pn最大为19.97 ?mol CO2/(m2·s),对应的密度、留叶数为17 093株/hm2、21.3片/株;产量最大为1996.63 kg/hm2,对应的密度、留叶数为17 665株/hm2、23.1片/株;产值最大为32 286.22元/hm2,密度、留叶数为17 613株/hm2、22.5片/株。回归分析与上述分析结果相一致,即中密度下适当提高单株留叶数可提高烤烟的产量、质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烤烟密度、留叶数范围为17 093~17 665株/hm2、21.3~23.1片/株,这样可保证烤烟优质适产。
Table 5 Effect equation of density (D) and number of leaves remained (L)
3 讨 论
光合作用是烟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基础[13-14]。张广富等[15]认为,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烤烟光合作用,以15 100株/hm2群体结构较为合理,Pn最大,光合能力较强。毛家伟等[16]发现,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密度增加,光合有效辐射呈减小趋势;中密度下,烤烟Pn、Gs、Ci均较高。随着密度增加,烤烟叶面积系数增大,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以22 230株/hm2效果最好[17]。本研究结果显示,留叶数效应起主要作用,互作与密度效应相对较小。中密度效果最好,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而高密度下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加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中密度下,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提高烤烟的光合性能,这与前人[9-10,15-16]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其中16500/23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