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为例,探索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动合作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徒)管理等方面构建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 BIM技能应用型人才 合作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99-03
  现代学徒制是当代发达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员,提升青年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走向改革创新深水区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学徒制具有如下特点:(1)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基础,注重人的个别差异,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共同向学生(徒)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2)是由企业和学校作为“双主体”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的员工;(3)倡导“入学即就业,就业即入学”的理念,是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互相交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构建建筑的数字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真实信息。BIM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应用于建设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受建筑开发、设计、施工等企业的重视,市场的需求呼唤更多的BIM技术人才从事这个蓬勃发展的新行业。但是,我国BIM的应用水平和研发水平并不靠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因此,为进一步加强BIM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2015年住建部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和企业“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相关人员掌握BIM应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建筑类院校,必须紧跟市场导向,积极开设BIM技术相关课程,培养BIM技术高技能应用人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动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各项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培养BIM技能应用型人才、推动BIM技术在广西建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高职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建设思路
  高职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建设紧紧围绕“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重要原则,以专业技术能力和生产经营模式居于行业领先的标杆性合作企业为平台,贯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快速成才的通道,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徒)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素养,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
  (一)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建筑BIM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以提升学生(徒)的BIM技能应用水平为目标,按照“学徒准备期→准学徒→学徒”的一贯式人才培养途径,执行“1+1+1”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即第一学年为学徒准备期,学徒在学校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任务,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第二学年为准学徒期,准学徒在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借助于“校中厂”(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通过“工”与“学”交替,让学生(徒)初步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并完成校内理实一体课程和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徒)掌握专业所需的BIM技术的基本技能;第三学年为学徒期,学徒在“厂中校”(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在岗培养,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通过师傅带徒弟项目工作小组,直接参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实施,学徒最终的学业评价要按照“课程考核+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的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考核,以保障学生(徒)所需的专业技能得到真实评价。
  (二)教学合作模式。建筑BIM技术方向的教学要以建筑BIM技术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坚持以提升学生的BIM技能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因此,校企双方在“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的前提下,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编教材。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应要求专业教师作为理论知识讲授的导师,走进生产一线指导学生(徒)学习理论;另一方面,合作企业要选派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技能传授的导师,在真实工程项目中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因此,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要坚持“学校”“校中厂”“厂中校”的三方联动,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为中心,全面促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实践的融合,进而实现学生(徒)全面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模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师队伍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筑BIM技术方向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专兼结合”为目标,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的制度,提高专兼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一方面,学校专任教师要主动深入企业参加一线的工作,以参与真实工程项目为契机,提升使用建筑BIM技术的水平,以便更高效地讲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讲授知识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自身的實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需要建立高效的考核机制奖励专任教师和师傅。   (四)学徒(生)管理合作模式。学生(徒)因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其教学与实习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因此,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校企要明确各自职责,学校负责学生(徒)在校学习期间的管理与安全,企业、学校共同负责学生(徒)在实习期间的管理与安全。同时,以制度为准绳,加强学生(徒)教学与实习管理工作,企业和学校的管理人员组成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落实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定期对学生(徒)的情况进行沟通反馈。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现代学徒制重点建设内容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建设。校企深度合作是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和企业两个人才培养主体需要通力合作,将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为招生和就业目标,探索和完善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建设。需要强调的是,招生(招工)环节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学校、企业、学生履行相关协议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贯彻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理念,需要从合作协议上明确学徒的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
  为了实现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建设工作,学校事先与合作企业—— 北京互联立方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校企招生与招工方案。同时,以学生(徒)“能就业,就好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生一入学就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书,获得企业员工的身份,随后办理学籍注册手续,获得学校学生的身份,两项工作衔接办结后,学徒就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在招生即招工实施环节,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协同工作,以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一方面,学校应从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及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等多个渠道制订计划,面向的生源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特长生和中职专业对口学生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面向社会招生,也可从企业中选拔符合学历晋升条件的员工,或以同等学历方式进行招生入学。在整个招生(招工)环节,学校和企业必须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规范招生及用工程序,确保学徒在岗培养的岗位和权益保障等。
  (二)现代学徒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按照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要求,校企共同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学校负责安排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企业为学徒提供岗位,在真实项目中指导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二是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要以职业需求导向为基础,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水平中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以“适用,够用”为原则,科学安排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比例,使学生(徒)尽快适应工学交替的教学要求。
  1.建筑BIM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筑BIM技术方向人才的培养按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依据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行业标准,科学合理分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实现实践课程考核与岗位资格考核深度对接,进而培养具有基本的工程能力+BIM技能+管理协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出BIM技术应有的工程价值与社会效益。依此人才培养目标,建筑BIM技术方向学生(徒)经过一系列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之后,学生(徒)熟练操作BIM相关专业软件,能综合使用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中产生的技术信息,制作可用于工程设计、施工和后续应用所需的二维、三维的图形、模型和文檔,并高效率地使用这些成果文件对工程项目开展全方位协同管理。
  2.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在“校企联合培养”BIM技术应用方向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对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等级的建筑工程单位的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形成岗位知识与能力报告,并结合BIM技术相关研究学者的建议,我们搭建如图2所示的建筑BIM技术方向岗位(职业)体系,BIM技能人才成长的路径为BIM建模工程师BIM信息应用工程师BIM项目经理,各个岗位能力需求为:
  (1)BIM建模工程师。该岗位要求具备基本的专业识图能力,建筑专业的力学、构造、结构、设备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将传统的工程图纸进行翻模,并能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构件模型库,进而建立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建、结构、设备等专业所需要的各类BIM 模型。
  (2)BIM信息应用工程师。该岗位要求掌握BIM的技术前沿,视野较宽广,基本功扎实,具备较强的学习拓展能力,能独立解决项目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利用建好的BIM模型对具体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能及时对工程项目实施中遇见的问题进行优化,确保高效率、低成本、优质量地交付工程项目。
  (3)BIM项目经理。该岗位需要拥有丰富的BIM综合知识及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协调协作能力,能够掌控工程项目的整体流程;能从整体上把控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各个关键的技术环节,整合多方优质资料解决项目实施中遇见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最大化实现BIM技术应用的效益。
  3.培养途径。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环节,以BIM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线,按照学徒准备期、准学徒期、学徒期等三个阶段的先后逻辑关系,详细设计相应阶段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培养途径上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教学手段要强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建设。基于BIM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要求,BIM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以工程真实项目引导为主,深入推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加强工学项目选择、工学内容的设计和任务驱动设计等环节的建设。
  (2)教学进度模式要全面落实全周期过程建设。根据接受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发展性学习三阶段学习认知规律,结合BIM技术专业与工作岗位任务密切对接,对教学周期进行全过程设计,即形成全周期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进度模式的构建。   (3)单学期教学组织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单学期的相关专业学习一方面要以完成一个核心任务为目标,另一方面在时间上要求单学期实训教学把每学期分为两个递进阶段,即理实一体项目全过程综合实训阶段和结合真实项目进行的BIM专项技能强化实训阶段,并将岗位核心技术课程、专门技能课程和综合拓展课程实现深度融合。
  当然,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除充分了解岗位的能力需求外,还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人才评价标准。本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校企联合培养”BIM技术应用方向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编制BIM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BIM方向的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和职业素质考核标准,建立技能人才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四、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与实施过程中要构建人才培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徒)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强调以合作企业生产部门岗位需求作为教学重点,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的内涵建设为建设主导,突出现代学徒制中师傅的重要引导作用;要明确企业各岗位特征、工作内容和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项目的探索与实施过程表明,学生(徒)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下完成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程的BIM项目中,这为培养建设领域急需的BIM技术高技能应用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現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
  [2]曾范永,陶红林.建筑类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9)
  [3]何关培.建立企业级BIM生产力需要哪些BIM专业应用人才?[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2011C0201);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施——以建筑BIM 技术应用方向技术人才培养为例”(GXGZJG2016A019)
  【作者简介】姚 琦(1968— ),女,广东乐昌人,教授,高级工程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李朝阳(1985— ),男,广西天等人,讲师,工程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助理。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对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 理论课程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65-02  一、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在艺术专业中的作用  构成基础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基础课程,它是现代艺术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基于这一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对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广西交通行业 职业教育集团 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99-02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的职业教育领域也因此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变迁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在大力倡导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完善,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与生态伦理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45-02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积极心理的视角,从教材、教法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心理 高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3-02  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但在进行课程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选修课课程建设滞后,文科类和实践类选修课偏少,课程不够系统、稳定,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对此,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选修课,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构建选修课体系,加强选修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选修课的质量监控,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选修课 课程设置 教学质量 调查分析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阐述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境 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09-03  文化遗产与民族历史发展密切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不只是传统的技艺和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排队管理”教学为例,探讨餐饮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并在桂林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引入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模式中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餐饮管理 排队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洛桑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5-02  一、餐饮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实践教学是通过一系列有目
期刊
【摘 要】本文概述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空间布局改造的起因,结合信息化建设与空间布局改造的实践,对智能图书馆子系统组成与功能,以及空间布局改造内容与资源、技术设备、服务之间的优化配置进行介绍。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布局 智能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26-0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资源成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了CLIL形成的理论根源,CLIL作为一种强式的交际教学法,以学科为基础的课堂任务设置实现了外语教学中“形式”和“意义”的平衡,为我国当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强式交际教学法 形式聚焦 意义聚焦 平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57-03  一、CLIL教学法在欧洲的提出  内容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以不同专业所有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医药文化传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情况还存在差异和不足。对此,应深入剖析原因并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模式。  【關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医学院校 中医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