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认识误区及对策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g1993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间接融资方面的现状
  1.企业间接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主要靠银行;融资方式单一,以贷款为主。2003年8月份,人民银行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的1358家金融机构和2438家中小工业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贷款依然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200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占中小企业国内融资总量的98.7%。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基本上存在融资方式单一,过多依赖贷款的现象。
   2.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程度低,多数企业认为贷款难度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承惠对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江苏两省的调查,2000年,江苏无锡市参加银企合作的20家绩优私营企业中,得到贷款的仅3家,贷款额仅700万元。江苏省经贸委在2001年初对常州武进市(现改为武进区)800家私营企业的调查,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认为贷款难的占45.1%,而那些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贷款难的比例竟高达86.5%。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浙江、江苏尚且如此,其它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地方,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企业融资渠道不稳定,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在本轮宏观调控中,民企又一次首当其冲成了被波及的群体。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3月份,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及个体新增人民币贷款79.9亿元,四月份骤降为29.73亿元。原本民企贷款就难,现在就更加困难了,迫使一部分企业转向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与经营的不确定性。
  
  (二)直接融资现状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资本市场作为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较晚,直接融资只占到间接融资量的10%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而民营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中所占比例就更少了。
  1.“此路不通”的主板市场。我国的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通常被称为主板市场)在成立之初,担负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脱困、改制的历史使命,使得民营企业被排除在外。近年来,管理层摒弃了限制民营企业到主板上市的做法,但毕竟主板扩容压力很大,且门槛较高,只有少数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集团才有可能直接或间接进入“主板市场”,对于广大民营中小企业而言,此路不通。
  2.远水不解近渴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市场(二板)。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有效地降低了准入的门槛(同主板相比),得到了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热捧,但一方面受证券市场低迷的影响,截至2005年6月末,仅有家企业成功上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板设立的宗旨之一是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平台,而我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处于传统行业之中,科技含量较低;再者中小企业板对企业股本的要求(股本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对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仍然过高。因此,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3.缓步前行中的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形成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柜台市场是我国三板市场的雏形。但在1997年末和1998年初,中央政府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下令关闭了绝大多数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柜台市场,其余也多数暂停了股权交易业务。到2000年后,部分地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并以迂回的方式争取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认可。但从规模上无法与沪、深证券交易市场相比,发展相对缓慢,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
  4.“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的企业债券市场。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办法。同时,债券发行办法还对发行企业的净资产有较高的要求及需要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单位作担保。这一系列条件极大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
  
  二、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理解上存在的误区
  
  (一)“所有制歧视”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关键的原因
  此观点认为,国用商业银行在现有机制下,在相同情况下倾向于提供贷款安排给国用或者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企业会受到“所有制歧视”而得不到贷款。这一情况在计划体制下或转轨初期是大量存在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歧视将越来越淡化。根据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2002年上海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比2001年末增长30%,在60家样本中小企业中,民营、股份制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为100%,而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只有78.72%。或许上述事件不能反映全国的一般情况,但至少说明将“所有制歧视”列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关键的因素,并不能完全反应现实情况。
  
  (二)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规模歧视”
   此观点认为,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小额贷款和大宗贷款所需付出的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相差无几,而收益却相差很大。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可定会有某种程度的“规模歧视”。并拿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例子作为佐证,强调“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但这一论点明显忽略了以下几点事实:首先,中国与欧美等国的金融体系不同,美国的大型银行分支机构较少。以美洲银行为例,在美国国内仅有5,800多家零售银行办事处,而作为中国国有的四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可以说是遍布大江南北,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在全国约14,500个分支机构。试问如此庞大的机构都在干吗,基层机构在贷款方面的权利都被上收了吗?其次,既然是“规模歧视”,那么如何理解部分“块头”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也难以得到融资;第三,中小商业银行在现有体制下是否就一定乐于为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服务或者能够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研究》课题组于2004年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三个有代表性省份的20个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他们的研究表明:城市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仍然较差。其业务过分集中于部分国有大企业,贷款集中度很高,从资产风险配置的角度看,远未实现理想水平;各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直接持股比例是24.2%,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通过其他企业或机构间接持股的数量,应该说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仍拥有绝对控制权。由于地方政府在实质上控制了城市商业银行,因此,其信贷取向就倾斜于与地方政府有关系的各类企业。第三,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资本金少,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其贷款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则势必增加其经营风险,甚至可能危机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
  
  (三)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归结为贷款市场利率不能自由浮动
  此观点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为贷款市场利率不能自由浮动,金融机构贷给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面临较大的风险,需要更多的收益作为补偿。只有这样才符合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原则。且以非正规金融动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贷款利率水平为依据,提出通过贷款利率市场化手段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西方学者Stiglitz和Weiss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如果银行靠提高利率来挑选贷款的对象,那么随着利率的上涨,剩下来敢于继续申请贷款的将是平均风险更高的企业。当银行步入利率与风险交替上升的恶性循环时,调增利率给银行带来的好处可能还不足以弥补风险上升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事实上,即使在利率自由化的国家,银行也大多将利差设置在2%—3%左右。因此,通过扩大利差的方式驱动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是缺乏依据的。
  
  (四)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这似乎是一种很习惯的思维,有问题国家包。更有学者拿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例子,以证明这已经是国际惯例了,中国也不能例外。不过这一观点忽略了一点,即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属于完备市场经济下的金融市场失灵,属于拾遗补缺的类型,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介入中小企业融资并不深。以美国为例:1980—1998年,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的28万笔担保贷款,总额也只有410亿美元,只是这期间中小企业融资总量极小的一部分,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极为有限。而中国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多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这又加剧了经济社会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现阶段,首要的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同时打开金融系统封闭的闸门,让民间资本充分迸发活力,而不是急于通过政府设立相关机构来弥补市场经济的漏洞。
  
  (五)非正规金融是金融安全的大敌
  长久以来,提到非正规金融总让人们与“高利贷”“倒会”“卷款潜逃”等现象联系在一起。加之长时间的不被认同,决定了其处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灰色地带,甚至很容易与“黑色”产生某种联系,于是被认为是国家金融安全的大敌。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非正规金融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筹资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在部分地区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这是由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依靠的是“软信息”,只有便于获取并处理“软信息”的金融主体才能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因此,合理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或许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正解。
  
  三、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总的来说,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应该遵循“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方式。
  
  (一)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激活企业债券市场;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与辅导体系,适时启动创业板市场;在尊重历史与现状的前提下,整合现有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并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形成覆盖全国的交易体系。通过形成梯度化的融资体系,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积极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与业务创新
  1.体制改革方面。通过建立与落实各项激励措施与监管措施,逐步使各国有商业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调动和激发各个基层机构的活力,促使其从吸收存款的机构向小型商业银行的转变。
  2.业务创新方面。在满足银行体系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大胆的业务创新,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如在国外经常采用的仓单质押业务、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出口退税业务、保理业务等。
  
  (三)打开金融体制封闭的闸门,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系统
  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很难形成充分的竞争。打开金融体制封闭的闸门,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系统,借助民营资本天生的逐利性,推动金融系统内的良性竞争,形成金融体系内的“鲶鱼效应”。最终摒弃大小客户之分,而以优劣为贷款标准。
  
   (四)重视并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非正规金融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融资需求。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贷款数目较大、时间紧、期限短的特点。正规金融的投资手续往往不能适应这种需求,而民间信用的手续极其简单,能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因此,要正视民间融资社会需求的客观性和迫切性,对非正规金融进行合理的引导。如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互助基金等。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其合法性。(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一、小西部、大西部与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梯    改革开放后,国家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实行梯度推移战略。当时的西部由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0个省、市、自治区组成,权称“小西部”。西部大开发后,国家把中部的内蒙古和东部的广西两个自治区纳入西部,使西部扩大为12个省、市、自治区,其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近70%,堪称“大西部”。  东、中
在当前形势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价格战、广告战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的销量,强化企业的市场地位。但从长期来看,价格战、广告战是把双刃剑,在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削弱了自身的竞争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成功的经验表明,现代营销应树立品牌,开展品牌营销。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讲,从实际出发,关注产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7年国家提出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但是,当我们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许多学者也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但每种模式目前都不能在全国推行,似乎条件还不具备。那么,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本文在对大量的文献所提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去探究和分析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所需条件,并阐明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将本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分为供外国投资者购买的外资股和本国投资者购买的内资股。对于一家既发行外资股又发行
我国是煤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做了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资源无偿的批复是煤矿安全事故背后腐败的根源,而矿难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非常严重的管理问题,并强调“安全生产必须要用重典来治理乱局”(李毅中,2006)。国家现有矿山资源的矿产权不清晰导致矿难频发(张维迎,2005)。单一的委托代理关系使煤炭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中
内蒙古小肥羊成立于1999年,依托内蒙古的传统餐饮文化和绿色食品资源,独具匠心地推出了“不蘸小料涮羊肉”的精美吃法,独特配方的火锅汤料与精选羊肉的完美结合,很快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借助社会资本,采用连锁经营,短短几年时间,在全国发展了近700家直营店和连锁店,2001及2002年度连续被评为全国餐饮百强企业第二名,2003年营业额达到35.3亿元,稳居国内餐饮连锁第一的位置。“小肥羊”的名气越来
英国《金融时报)杰夫代尔(Geoff Dyer)上海报道:中国股市散户投资者上周再度蜂拥进入国内股市,希望能从新股重发和飙升的股价中获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同时,农业又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一方面,农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自身资金积累能力差;另一方面,农业利润较低,经营风险较大,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吸纳能力。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国家财力支持不仅是责无旁贷的,而且应当说支持甚至保护农业的发展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融入世界农业体系,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尤
一、深刻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来看,“十一五”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    (一)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保持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后编制的中长期规划。2006-2010年,绝非平平常常的五年,而是我区必须大有作为的五年。“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将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