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一针一线的信仰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日本几乎没有人穿和服了,因为民间传统纺织工艺早已失传。尽管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法,将一些传统工艺的传承者或其集团认定为“人间国宝”,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传统纺织工艺大师,所掌握的只不过是传统技艺的一部分,并且已经极度商业化。相比之下,在中国贵州,苗族的传统纺织工艺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无论织染还是刺绣,都是苗族妇女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苗族人与纺织,或者说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早已不复存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变革当中,几乎没有人关注苗族的传统纺织工艺,甚至很多人对贵州和苗族都不了解。我的母亲鸟丸贞惠年轻时一直致力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保护,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苗族纺织工艺,她深知保留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于是单枪匹马深入中国西南腹地,只为记录苗族纺织工艺。
  我跟随母亲行走全贵州近20年,愈发领略到苗绣的美,即使路途再险,工作再繁琐,也从未想过放弃。当身体和精神的承受力接近极限时,母亲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为自己鼓劲儿:我们做的工作,现在的人们还不知道有多么重要,可能100年后才会被肯定、被赞扬,因为100年后,这些传统工艺很可能已经失传。
  不能让苗绣就此消失
  我从25岁开始踏上寻找苗绣的漫长旅途,近20年来,探访的苗族村寨超过180个,大部分都已去过多次。可以说,我的青春全部献给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苗寨。
  我与苗绣结缘,要归功于我的母亲鸟丸贞惠,她曾经是一名政府公务员,负责保护日本传统纺织工艺。为了进一步了解日本手工艺与其他国家相关文化的联系,她经常出国,四处走访。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中国贵州,惊叹于这里丰富的纺织工艺与文化:苗族人的服饰、手帕、腰带精美至极,织布、蜡染、刺绣等古老民间手艺也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从那时起,贵州成为了母亲魂牵梦萦的地方,工作之外的时间,她几乎全部用来研究苗族纺织工艺。
  母亲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她担心这些传统手工艺会因社会现代化而日渐消失。
  1985年,母亲正式启动了苗族纺织工艺的田野调查计划,全部由她个人出资。当时贵州还没有飞机可以直达,母亲已过不惑之年,交通闭塞的山路,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翻山越岭找苗寨不是难事,但有时千方百计地进去了,却并没有想看的东西,常常白跑,这很令母亲沮丧。母亲听不懂中文,更不用说苗寨的土语了,直到现在我都难以想象母亲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目睹母亲整日不休不眠地整理苗族纺织工艺资料、绘制草图,敬佩之余,也很担心她的身体。寻访苗族传统织绣是一项大工程,母亲一个人根本完成不了,但是又不可能让她放弃,于是我决心陪她一起研究。
  苗绣背带传递的情感
  纺织、刺绣或蜡染,是苗族人评判妇女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择偶和婚姻生活。于是,苗族的妇女们在女儿“初长成”之时便开始教她们刺绣,一边绣一边给她们讲述成家的幸福和苦恼。
  刺绣的关键是针法,因为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文字资料,我和母亲只能实地考察。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用来记载苗绣的工具,只有纸、笔和一台胶片相机。回到日本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整理照片、笔记,为了确保内容无误,有时还要亲自做试验。
  刺绣不可能瞬间完成,加之苗族分支庞大,对每一种绣法的考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第一次访问某个村寨的时候,会大致了解这里既存的纺织、刺绣技术,然后再寻找技艺好、容易沟通的妇女,询问她们做活的时间,并和她约定下一年再来看整个刺绣过程。因为种种原因,有时一次寻访只能看到其中的几个步骤,只好多次前往,很可能一连持续数年。
  对苗族姑娘来说,初次刺绣是从婴儿用的背带开始的。6年前,我在凯里市附近的翁项村集中调查当地的堆绣,一位姓潘的苗族妇女拿给我一条背带,是她少女时代的作品,绣了整整3年。潘女士跟我讲起结婚那天,当她意识到马上要嫁去10多公里之外的寨子时,忽然像小女孩一样放声大哭起来,她母亲也在一旁默默落泪。人当然还是嫁过去了,一晃几年,孩子早已经满地跑了,可是那条背带还被她仔细地保存着。“为什么不卖掉换钱?”潘女士不停地摆手:“背带是孩子的分身,绝对不能卖掉,如果卖掉的话,孩子的将来就会不幸。”在苗寨,世世代代都是母亲给孩子做衣服,过程很长,母亲们不怕辛苦,而孩子们也知道母亲不容易。苗族人用这种方式来教育下一代尊敬长辈。纺织技艺,也能完成一个民族的道德伦理传承。
  潘女士有一个妹妹,很早就去广东打工了,她想着妹妹总有一天要为人妻、为人母,免不了要绣一条背带作为嫁妆,于是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替妹妹绣起了背带。我在潘女士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学习堆绣,她不到两岁的儿子每天陪着我一起看绣花。潘女士的丈夫非常憨厚、朴实,言语不多,却总是隔三差五地到河里捉来肥美的鱼,他说:“你远道而来,如果我们对你不热情,那么出去打工的妹妹也不会被当地人接受。”后来潘女士也去了广东,留下丈夫和儿子在翁项。我每年都会回去看看那个可爱的小家伙,转眼他已经上小学了,他总说“我有两个妈妈”,而对我来说,能够见到他们一家人,也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苗绣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苗族被称为“将文化穿在身上的民族”,因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利用服装上的图案来传承民族的历史与信仰。这些文化不仅存在于图案中,也存在于整个工艺过程中。从织染到刺绣,整个制衣过程就是一个苗族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过程。他们知道怎样灵活地从大自然取材并尊重一切生物;他们祈祷风调雨顺,懂得心存感恩。
  5年前,我在平寨村认识了一个姓万的苗族姑娘,为了考察苗族织染,与她相处了一段时间。小万曾经在凯里的一个绣花厂打工,但一来工资太低,二来不喜欢现在人们对待苗绣的方式,22岁时便辞掉工作回到家乡,专心绣花。与她同龄的姑娘都已出嫁,小万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在她看来,只要能绣花,生活就是美的。小万每天清晨到寨子里的井口打水,为家人准备三餐,还要喂猪;白天就一边看着自己开的杂货店一边绣花,好像从来不知厌倦。晚上,小万的母亲耕田回来,带回马蓝草,小万便与母亲一起制作染棉布的蓝靛膏。马蓝草需要在水桶中浸泡两三天,然后与石灰水调和,经过沉淀成为蓝靛膏。小万饶有兴趣地跟我分享马蓝草不同种类的分辨方法,还会故作神秘地教我在染制好的棉布上涂蛋清,这样可以使布面闪闪发亮。   我时常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苗绣总是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种美,不完全关乎图案。学习服装设计的人都知道,只追求外观美的作品很难给观者带来感动。苗族妇女用手工的方式来织染布料,她们清楚地知道从种植植物、做线到织染需要耗费多久的时间,因而对布料格外珍惜,不论裁剪还是刺绣都会小心翼翼。作者与织物之间的关系如此美妙,诸多感情通过图案流露出来,自然能够打动观者。
  考察结束时,小万坚持要把她的针线包送给我做纪念,我收下了。针线包是用纸做的,放着针线、绣花的工具和一些半成品的绣片。小万说这个针线包是她奶奶用过的,因此格外珍惜。她想一辈子都绣花,要绣得比奶奶还好。像小万这样的苗族姑娘不多,不少人很早就离开家打工去了,我无力阻挡她们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我始终想给小万这样的姑娘一些支持,却又不知从何做起。
  “手术比你的研究安全多了”
  并不是每一次访问都能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每一次出发前,我和母亲的心情都很复杂,我们无法预知在哪个寨子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也许有令我们惊叹的织绣物件,也许一无所获,甚至可能遭遇险境。
  身处苗寨,有时难免会打扰到原住民的生活,他们的迷信、固执也常常令我们却步。记得在一个苗寨考察时,恰好碰上孕妇分娩,新生儿不幸先天身体残缺,一家人顿时愁容满面。村民们一致认为我和母亲是这厄运的源头,不由分说将我们赶出寨子,不许我们再踏入半步。这对我和母亲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真正考验我们的是如何保证生命安全。很多田野调查的研究者在当地故去,这样的意外不可避免。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贵州还没有多少像样的道路,一趟山路走下来,人都快要散架了。那时候,我和母亲通常早上从贵阳出发,搭乘破旧的客车去凯里,几乎要花掉一整天时间。途中每次亲眼目睹货车或客车翻落进山谷,我们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悲凉。贵州六七月雨水很多,有一次我们从毕节地区的赫章出发去一个小村寨,客车在狭窄的土路上不停打滑,司机开得出了一身汗。还没到村寨,就遇到了悬崖塌陷,整个客车险些跌进山谷,后来我们都不敢再坐车,一路步行。走山路时,我和母亲有一个习惯——崎岖处通常会分开前进,这样即使一个人发生意外,另一个人还可以继续进行研究。即便是现在,高速公路也不那么安全,客车行驶途中时常会遇到横冲直撞的耕地车或牛车,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好在我们足够幸运,无数次深入黔地,从未因交通事故受伤。
  其实,每一次去贵州,最担惊受怕的人是我父亲鸟丸芳郎,他对母亲的研究给予了极大支持,却又不得不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不幸。我和母亲一直都特别小心,起码要活着回到父亲身边,否则他一定会后悔让我们去那么艰险的地方。20年前,母亲做摘除子宫的手术时,全家人都在安慰她,父亲说的一句话,让我们都沉默了:“这次的手术比你每次去贵州还要安全,放心吧。”
  Tips
  苗绣的吉祥图案

  苗绣的图案阐释了苗族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例如,黔东南地区石坪的头巾使用了十字挑与挑花双面绣的组合, 头巾的中心是神圣的部位,通常装饰以最重要的符号,如鸡脚印、枫树叶等;外围绣着贵州地区各式各样的花草和昆虫,象征富饶的生活;一些图案源自神话,如“蝴蝶妈妈”,寓意生活幸福安宁。
  探访苗绣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苗绣被公认为最为精美的刺绣艺术。苗族共有100多个支系,服饰也有一千多种。苗族人将服饰看做是一种地域标识,每个村寨的苗民都以其独特的制衣技艺引以为傲。长久以来,苗族人用精湛的织绣技艺来记录民族的历史与信仰、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相比,苗绣被赋予了更深远的内涵和意义,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现存苗族服饰多达200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苗族服饰保存最好的区域,有“苗族服饰博物馆”之称。
  苗族独特的价值很早就引起学术界、美术界关注,20世纪初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曾经有人到贵州搜集苗绣,此后,来自各国的学者、藏家陆续驻扎在贵州“淘宝”。80年代初,当一批专门收购苗绣的外地人出现在施洞的苗寨时,极少数有头脑的施洞人闻风而动,开始将苗绣源源不断地“中转”出去。如今,在施洞、凯里等地散布着大大小小的苗绣集市,摊主一早拖着编织袋,将品相一般的新绣片或者机绣纪念品摆在地上,供游客挑选。不过,在这样的集市上几乎难得看到上好的老绣片,用当地绣娘的话来讲,“好物件都藏在家里,卖一件、少一件”。苗绣的珍稀性让它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一位苗族的朋友十几年前买下的一条百褶裙,当时价格不足百元,现在价值上万。
  苗族刺绣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形成多种技法,有些技法十分独特,罕见于其他民族中。据《苗绣·苗锦》一书记录,苗族绣法大致有平绣、锁绣、双线绣、打籽绣、堆绣等多种绣法,纹样多种多样,题材丰富,造型或夸张或幻想,令人悦目。根据刺绣技艺和纹样类型,可以将苗绣大致归为7种代表类型。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分析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教材内容,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铝的制备,同时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化学史;核心素养;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3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11.
落日时分的颐和园,是个漫步的地方,也是个想事的地方。两百多年前建这儿的时候,是康乾盛世。可以想见当时的心气、兴致和品位都很高。可后来这地方让外国人烧了,烧了再修,心情肯定是不一样了。就是这样,当时重修颐和园还是挪用了原本用来造军舰的钱,好像不知道烧颐和园的外国人是从海上来的,足以看出当时对外国人没有感觉。其实从国家财政来说,就是原来计划的钱用到别处了,也不会真就没了造军舰的钱,关键看是不是真想造,
摘要:模型与建模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而“模型认知”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要求。文章通过探讨模型与建模教学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模型建构的一般过程,提升了学生把握化学现象本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化学情境;要素;化学模型;建模思想;原电池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1)01-0006-0
摘要:学科知识只有转变为自觉主动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思路才能转化为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最基本的认识活动之一,只有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路和方法,才能实现能力进阶。文章以“钠”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外显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和推理机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钠;实验探究;模型认知;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2-0068-
华欣可以说是泰国人心目中最著名的度假地,早在19世纪,拉玛四世,也就是《安娜与国王》里那位国王,就在华欣的考旺山顶建起了考旺行宫,每年3月到5月,都到这里来“避暑”。  抵达曼谷的时机说起来不算太好,泰国水灾大患,曼谷的街头巷尾处处可以看到堆起的沙袋用以抵挡不知何时来袭的洪水。真到了曼谷,才发现一如我所料:虽然天天播报洪峰即将袭击曼谷,但泰国人一向乐天知命,并没有人心惶惶的迹象,街头的小吃摊生意仍
和朋友们说我要到不丹旅行,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啊,那个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语气中充满羡慕,似乎去了不丹之后,会找到很多人生的答案,从此幸福快乐下去。  长期与世隔绝的不丹,形成了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丹最为人传颂的无疑就是所谓的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幸福和快乐似乎已经成了这个喜马拉雅小国的专属形容词。在全球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提高人均所得奋不顾身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中国的乡土社会,自有一套礼治秩序,而且人们由于保持着“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拥有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在百里杜鹃各处行走时,我对这两点感触尤深。  抱着寻找古镇或是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寨的想法来到百里杜鹃,估计会感到失落。这里具有历史味道的古建筑数量有限
旅行秦岭,无论从哪里出发、待多长时间,永远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也没有这个必要,慢慢走、慢慢品,才是休闲的本意。捕捉一些有秦岭特色的有趣主题,可以在短时间内玩得更加深入。  徒步穿越 行走在龙脊  在秦岭的户外运动中,徒步穿越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秦岭的穿越路线,大致可分为南北穿越、东西穿越两种,其中南北穿越路线较多、难度一般;东西穿越集中在秦岭北部,难度较大,风光也最为壮丽。尤其是鳌太线穿越,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公开教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  一、问题背景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课程倡导将化学知识学习成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元素周期律”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直接让学生寻找短周期元素(3~18号)的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笔者认为,在缺乏背景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
南京是一座承载了过多历史的城市,十朝古都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烙印,让南京在同质化的城市之间显得卓尔不群,虽然它会偶尔马失前蹄稍显狼狈,但骨子里一直保持着处变不惊的优雅。  《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将沉寂多时的南京又推入风口浪尖。然而,公众关注的不是现在的南京,而是他们臆想的金陵:大明的王朝旧事,民国的韵事风情,秦淮河畔的名妓,夫子庙赶考的秀才,《红楼梦》中优雅的仕女……  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