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校长提升人格魅力的策略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发生在我身上有这样一件事,2007年的下期第三周我值周,星期一晚上八点已过,我的手机铃声响起,接通后那边传来一位妈妈(我校的一位教师)着急的声音:“王校长,我是XX,请帮我看看我儿子在学校里没有,太晚了……”我听出了电话那头的焦急和信任,我一边安慰她不要太着急,一边走出办公室在校园里巡视,结果在一群小孩堆里找到了贪玩的孩子,然后攥着他的手借助微弱的手机灯光把这孩子送到了前来接他的妈妈手中。到了后来,这位老师由于工作调动离开学校,临行前她跟我这样说:“因为我的家庭突遭变故,你来到我们学校又处于我最关注的位置,最初我对你全是偏见和敌对,可从你能帮我找儿子并把儿子送到我手中那一刻起我对你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一番质朴和真诚的话语,让我的内心为之震动,她的工作在我分管的工作中占有重要部分,其实在后来我也明显的看到了她在工作中的尽心竭力、细致入微,在活动组织跟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出类拔萃。原来一句温和的话语、一抹赞许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善举……会让前面的路豁然开阔,“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此得到验证。基于此,作为学校的一个副职,想就自己所看到的表象肤浅的谈一谈:校长的人格魅力与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谋划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学校办学的关键在于校长的办学理念,成败决定于校长的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可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又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教师经济效益较差,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热情,所以,管理效益不明显。无数实践表明,日常工作中,校长除了应运用常规的行政管理手段以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策略建议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只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校长与教师的这对矛盾中,校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他主导着两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因而作为校长不要因偶有失蹄就畏首畏脚、瞻前顾后、踌躇不前,在跟老师作耐心细致的工作获取信任的同时还是需要继续加强与上级的联系和沟通,希望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理解和支持。除此之外,我认为其人格魅力在他领导的群体中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在日常工作中,建议如下:
  一是当专家型校长,懂管理,善“经营”。校长必须专业知识扎实、管理技巧到位;要能全面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准确把握和指导、引领本校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能够把握工作重心、顾全大局、兼顾群体、注重细节,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尽可能的调动外部和内部的一切力量促进学校工作有序的开展。
  二是面对困难充满信心。校长还应该信心满怀、魄力十足;作为一校之长对你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安排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有利于学校正常工作开展或者符合广大教师群体利益的,哪怕是决断于千里之外也得肯定和执行,如果人云亦云、摇摆不定,那么有可能导致与学校发展的良机失之交臂。
  三是善于学习,谦虚谨慎。学校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对人、财、物、业务等诸多方面,头绪繁多稍有不慎就可能滋生矛盾,所以需要校长心思缜密、耐心细致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同时需要博采众议、集思广益然后提出自己成熟的治校方略。
  四是当好伯乐知人善任。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校长要做到慧眼识才,用人之长把教师的才干与相应的位置配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出成绩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服务于教学。一旦任人唯亲,学校将形成各个团体各自为阵,造成政令不通的局面。校长要襟怀坦荡、亲和力强;作为一所学校前进的舵手,校长需要光明磊落、胸襟开阔,能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加强与下属的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和互信,切忌搞一言堂。
  五要加强实践,勇于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是校长管理理念的拓展,思想有多远眼光才有多远,如果拘泥一格、缩手缩脚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将是一潭死水或陷入僵局。
  六是校长要礼贤下士、关爱他人,知师生冷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群体中能人辈出,作为校长要善于发现群体中个人的优势或特长,能做到尊重其劳动、肯定其成绩,并敢于虚心容纳或接纳来自教师群体中的不同声音。对待同事要如春天般的温暖,真心诚意的排解教师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体谅他们的疾苦,多一份关心和问候,我想这样才能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工作的再发展的。校长要诚实守信、言出必践;这本身是和谐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德,作为校长更应以诚信为本,一旦出尔反尔我想会落得众叛亲离的境地。
  荀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校长一定要公正无私、忍辱负重,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做一个高尚的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感染身边的每一位教师,那么“士为知己者死”的教师群体想必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尊重自己的工作,用一颗极端热忱的心去呵护、教育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就我们数学教师而言,应尽快转变观念,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我们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精于巧“问”之道,为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知识,提供合理简捷的途径,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提高课堂的效益,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课堂提问应是“启而勃发”    只有给学生构建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才能深入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采取分
期刊
摘要 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尽可能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着想,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鼓励和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新农村建設之中,这样才能贴近农民,使广大农民乐意听、喜欢看,这样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分析了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现存的问题,探究了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现存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对策。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
期刊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常常有一些学生在校内外多次发生违反校规校纪、违反社会公德。他们常犯错误,且不服从教育,甚至出现恶
期刊
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但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学业成绩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小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应意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但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如平日沉重的学习压力;对升学或选择就业的失望;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与父母不和产生较大思想波动等常常导致情绪紧
期刊
所谓“留守孩子”指的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其孩子寄留家乡,由爷爷奶奶、亲戚或他人监护教育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子”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地农村普遍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外出务工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在农村学校中,许多留守孩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教师对留守孩子进行教育时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效果
期刊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创新教育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开展和实施创新教育,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国家、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要靠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同时创新教育又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在本学科中开展创新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刻不容缓的,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而教师的
期刊
“教书必须育人”,这是魏书生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教书不是最终目的,育人才是教学的出发和归宿,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应该是一名好的思想教育者。而思想教育中,德育教育又应排在首位,它是其他一切教育无可替代的,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本着“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绩,下面谈几点肤浅的做法。    一、德育渗透于
期刊
“德育课讲的内容太枯燥”、“不喜欢死记硬背的概念条条”、“不喜欢生硬呆板的说教”……这是许多学生在学习德育时的感慨。确实德育课的基本理论抽象而深奥,如果再从概念到概念,以理论理,就事论事,空乏说教,只有抽象的理论,没有具体生动的实际,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就应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变“灌输式”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