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唢呐不发亲”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唢呐,古称琐嘹,又称喇叭,是我国吹管乐器的一种。大约在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今伊朗)、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1300多年的发展,最晚不过16世纪,到明朝中期时,唢呐已经在我国20多个民族中广泛流行。
  我国的唢呐虽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多为木唢呐,即主体部分的杆子是用红木、柏木等木材制作而成。位于四川东部的大竹县出产一种竹唢呐,在材质、造型方便别具一格。大竹民间“没有唢呐不发亲”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也让这里成了“中国竹唢呐艺术之乡”。
  爱吹唢呐的竹乡人
  “川东绿浪接天咏,竹乡唢呐别样红”。在四川省东部和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由西向东呈南北走向平行展布,大洪河、白水河、御临河蜿蜒其间,形成“三山夹两槽”的独特地貌(川东方言将两山之间最低洼部分中简称“槽”)。盛夏的一天,笔者在友人的陪同下,探访住在槽里(山底)的四川省非遗项目——大竹唢呐代表性传承人胡知全。当我说明来意,胡先生为我们娓娓道来……
  大竹县俗称“川东”,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置县,迄今有1300多年历史,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大竹的唢呐据说可溯源到700多年前的金、元时期,那时,槽里的文娱活动除了唱山歌外,就是吹唢呐,打锣鼓。官府每年举办“迎春”、“打春”等时令性节气庆典活动,专门雇请民间吹打乐手演奏,在民间每逢庆丰收、度佳节、祝新婚、庆寿诞或祭祖先、举丧事,人们都要击鼓弄管吹打一番,唢呐匠、鼓乐手等手艺人十分吃香。大竹民间很早就有“没有唢呐不发亲”的传统,并一直沿袭至今。
  清代诗人王渔华就曾在诗中写过大竹的竹子和唢呐:
  竹山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
  铜鼓蛮歌争上月,竹林深处拜三郎。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竹人富而思乐,唢呐、锣鼓简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吹打活动更是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全县50个乡镇,有450个乐队,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唢呐吹奏出其勤劳、朴实、豪放、铿锵、粗犷的风格,正是的大竹人性格之鲜明写照,表达对恶劣自然环境的征服,追求情感奔泻和精神愉悦,显示生命的活力,既调节身心,又消除劳作的疲惫,能促进改造自然,由精神化物质,从而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五声定音的“老杆子”
  罗汉竹生长于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具有竹壁厚实、竹节短、口型差较小、能抵抗湿热高温、不易开裂、音质共鸣等优点。利用这一天然资源,大竹人仿照木制唢呐的形状,用本地罗汉竹潜心研制成竹唢呐。经过700多年的发展,大竹人的竹唢呐制作工艺至臻至美。
  竹唢呐由哨(当地艺人称之为“叫口”)、天心、杆子和喇叭四部分构成,木制唢呐用的“叫口”是芦苇管,而竹唢呐用当地“野麦”杆做成(其杆壁厚薄、老嫩、大小适宜,以春分时采摘为佳)。杆子用罗汉竹制作,以农历九九重阳节后砍伐的罗汉竹为宜,杆子依照长短大小,分为“头膛杆子”、“二膛杆子”、“三膛杆子”。“三膛杆子”是竹唢呐的基础部分,也是重要环节。在杆子前端有个扩音的竹喇叭,是竹唢呐的核心组成部分。竹喇叭系采用当地产黄竹剖竹蔑丝编织成喇叭状,当地人取名为“蔑篓篓”。然后,刮桐油石灰于竹喇叭上,灰干后经打磨上土漆,自然荫干才算定型。竹喇叭套于杆子下端,可活动和拆解。唢呐短者不盈尺,长者可达丈余。1995年10月,胡知全等艺人曾成功研制出长达1丈2尺8的竹唢呐。
  竹唢呐为六孔(均在上面),采用五声(商、宫、角、徵、羽)音阶定音,又名六孔唢呐,或名“老杆子”,区别于七声(1、2、3、4、5、6、7)音阶定音(正面7孔,后面1孔)的木唢呐,当地艺人也称八孔唢呐为“新杆子”。最初,大竹人在给竹管确定孔距时完全凭着感觉,甚至以自己5根手指关节的长短在竹管上比划而定,所以竹唢呐产生之初,发音是不准确的,经过漫长的制作实践和吹奏摸索,最终才准确定位了孔与孔之间距离。
  演奏高手:四支唢呐一齐吹
  民间有“胡琴三担米,唢呐一早晨”的说法,意思是说唢呐比较好学,一个早晨就可以学好。其实竹唢呐跟其他民族乐器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况且,竹唢呐曲牌数以百计,即使是流传甚广且常用的曲牌也够唢呐手操练三年五载。竹唢呐以天然形状的罗汉竹制作而成,即不可规范也无法精确杆子的长度、厚度等,受这些不利因素制约和影响,杆子的精度、内径、厚薄等都存在差异,由此直接影响并导致音色、音质、音韵等变异。用“麦草”制作的“叫口”,又加大了吹奏者的难度,必须在舌、唇、气的细小技法上进行苦练,要练到技艺娴熟实非一日之功。
  竹唢呐在演奏时独具特色,可齐奏、独奏、重奏、轮奏、联奏,名目繁多,表演中起、承、转、合、轻、重、缓、急配合默契,相映成趣。常见的表演形式是两支竹唢呐主奏,另外三至五人敲响锣鼓进行伴奏。竹唢呐表现形式多样,有祖宗秘传的隐性换气法,还有娴熟多变的指法,再加之气息、嘴劲的控制,都使演奏生动传神。有的竹唢呐高手甚至能一人吹四支唢呐,口吹两支,鼻吹两支。还有的高手有两手握双唢呐吹奏、同时用脚击打锣鼓等特技,就像高难度的杂技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竹唢呐演奏时,队与队之间有相互叫劲之俗,一旦比试起来,那真是各师各教,各有高招。两军对垒时,架势拉开,互补服气,你吹个《金钩钓鱼》,他奏曲《老鸹打架》,你打个《斑鸠闹林》,他敲段《猛虎下山》。就这样昼夜不停、通宵达旦,直到决出胜负、众人尽兴为止。
  曲调多样,魅力十足
  观尽华夏之唢呐,惟大竹县独有竹唢呐,其音色之美,表现在连音的缠绕、吐音的欢快和舌尖的巧用等,能发出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垫音、人声、马鸣等独特的声音。唢呐曲牌根据其内容和表现情绪分为九类:舞乐类、宴乐类、礼乐类、神乐类、喜乐类、悲乐类、军乐类、谱子类、其它类。最常用的是喜乐类和悲乐类,喜乐类轻快欢乐,吹奏时激昂嘹亮,和谐悦耳;悲乐类深沉、低吟、委婉、幽怨。把唢呐调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能模仿出不同人物的角色,如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等等。小小竹唢呐,竟能独自演绎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目前,竹唢呐曲牌数目已达268种,有的是成套曲牌,有的是单支曲牌。从用法上分,有专用曲牌,也有通用曲牌。其音律以五声音阶为主,徵调式、商调式居多,音调有浓浓的川东风味。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曲牌能灵活处理,可以演奏得长一点,也可以演奏得短一些。这些曲牌或欢腾激越(如《满堂红》、《将军令》等),或缠绵婉转(如《吊堂引子》、《小放牛》等),或磅礴雄浑(如《大开门》、《翻天印》,或风趣幽默(如《打耗子》、《小开门》、《带堂引子》),风格多样。曲牌的表演形式也很丰富,由两支唢呐一前一后成问答句式演奏,叫“拆”;一支演奏主旋律,一支演奏长音,局部呈二声部对位形态,叫“旷合”;局部出现两支唢呐一高一低,相距八度同时进行,叫“打尖子”。竹唢呐曲牌多、风格广、演奏形式多样,能自如应对多种场合的需要,在抑扬顿挫里表达喜怒哀乐,在轻重缓急中传播民风民俗。
  1989年以来,竹唢呐先后多次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展示和表演,捧回多项大奖。如,在2005年8月的四川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上,竹唢呐演绎的“凤凰展翅”就获得过银奖。2004年和2007年,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先后两次专程到大竹录制唢呐艺术。而今的竹唢呐正以烂漫的花开之势,鲜艳在巴蜀大地,馨香于华夏故园。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必要性,并简要地概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图书馆 应用  一、引 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不仅仅是进行复杂计算的工具,它已经成为可以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具有智能性和交互性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这使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媒
期刊
和其它民系差不多,客家人也是多神、杂神崇拜者,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之说。客家民间关于神明的信仰五花八门,究其原因,主要是“鬼神”无处不在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也有些是从众效应,人拜我也拜,采取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保险”想法。还有一些,是民间的“神灵”,他们通过某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存在和神通,又通过民众活神活现的代代相传,促使民众保持对他们的记忆和崇敬。笔者的家乡——广东省五华县长布镇栋岭村,就
期刊
[摘 要]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以及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民族腾飞的崭新历史时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新形势下继往开来,丰富、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
期刊
过去,农谚有云:“牛(羊)马年,广种田,防备鸡猴饿狗年。”意思是逢农历牛(羊)年、马年里,都会风调雨顺,庄稼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虽然这一说法早已被科学家们所否定,但我国北方有些地区,旱情至今未能完全缓解,各种求雨的习俗也或多或少还保留着。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但老天爷并不总是
期刊
[摘 要]交响乐是一种表现力丰富,样式多种的音乐体裁,对人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此外,交响乐表达的主题鲜明,情感细腻,画面感极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宏伟、壮阔的音乐美。本文主要阐述交响乐的发展历史、演奏方式,对如何欣赏交响乐进行思考。  [关键词]交响乐 演奏方式 欣赏分析  前言  交响乐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又称为交响曲,在希腊语中的解释为“共响”,是一种奏鸣曲的体裁形
期刊
120万字,630页,他用了三年时间,耗资百万,以金箔化粉,不漏一字之差,手抄整部《古兰经》;在工作之余的近万个小时里,寒冬酷暑,长夜伏案,不容一笔不雅,写下对真主如金般的信仰。马千云,这个1950年生于甘肃兰州的回族书法家,于1994至1997年,在朋友马福林等人的资助下,用纯金小楷抄写了汉译《古兰经》,改写了汉字书写史,震惊书法界!也因此在2001年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金书之最”证书,
期刊
海南省文昌南阳地区(原南阳乡,现文昌市文城镇南新村、南联村一带)是著名的“抗日模范乡”,抗日坚决,群众基础牢固,军民一致,堪称典范。除了当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杀敌的好儿郎故事,这里还有3件闻所未闻的“抗日神器”:荔枝炮、箭毒木、毒鱼藤。这3件“神器”颇具海南特色,凝结了南阳人民对日寇锥心剜肉的痛恨和抗日杀敌的智慧。  荔枝炮,现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藏有一尊,是从海南运过去的,在文昌南阳人民革命
期刊
在过去的老关东地区,民间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四大松”,即“耍圈的筐、马腮帮、老娘们的肚皮、大裤裆。”  那么大裤裆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大裤裆,无非是那些老爷们穿的裤子肥肥大大,走路时裤裆来回晃悠着,呼哒呼嗒的。虽说特难看,但是穿着特别得劲,宽宽绰绰的,就是一个舒服。  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老关东的爷们们裤裆整的那么大啊?  我曾经问过许多上了年岁的老人,据他们说,在过去的年代里,清一色的布
期刊
三尺白幕隔开,伴着灯光传来抑扬顿挫的腔调,咿咿呀呀之间,几个小小的影人上场了,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独不见幕后的艺人,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卡通”的皮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  在中国,与陕西等地的皮影相比,广东陆丰皮影戏的名气似乎没有那么“大”,但其实,她同样历史悠久。  和皮影的初次“约会”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影系——潮州影系中唯一仅存的一支,起源于宋朝年间,兴盛于明清时期。2006
期刊
小鱼豆腐锅贴饼,又叫饭菜一锅煮,是安徽五河著名的风味小吃。据说这个小吃还挺有来头的,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呢。  相传,朱元璋幼年时,常到五河放牛,与逮鱼的、摸虾的、讨饭的一帮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就将各人所获的食物凑起来,送到附近豆腐坊,求东家添些豆腐和小鱼一起在锅里煮。同时把讨来的杂面(也称“百家面”),添些水和好了,在鱼锅边贴饼,便是下饭之物了。那年代虽缺油少盐,但做出来的小鱼豆腐锅贴饼,却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