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执着兴教育唯真是求促创新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东瑜,江苏省海门市人,1942年生,中共党员,南京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教科院退休干部。共和国突出贡献专家。共和国求是十大杰出楷模。全国最美劳动英模。荣获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他入选江苏省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及国家科学思想库。2003年2月退休后,他任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他的传记和作品已被《世界文化名人录》《世界大百科全书》《改革开放的领航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理论文选》《中华国学人物志》《中国国学著作家辞海》《红旗谱·永远的丰碑》等典籍收录,被授予“改革之星”“共和国拓荒者”“最具权威的世界学术华人”“中国当代教育科研领航者”“百年中华重要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获“中华民族的榜样”“共和国奠基者”“改革时代奉献人物特殊贡献”等荣誉勋章。
  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陈东瑜度过了他那充满激情的青少年时代。他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陈东瑜8岁才开始上学,不久便戴上了红领巾,之后他参加的第一次活动是捐献飞机大炮,抗美援朝。他把自己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捡到的每一块废钢、废铁都交给老师,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每想到这事,他就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1954年秋季,陈东瑜的父亲特地将他从乡下接到南京读小学五年级,吃住都由机关单位解决。放学后,他就在他父亲的办公室做作业,做完便在机关阅览室看书。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书,这么多杂志和报纸,他什么都想看一看,可以因此忘记时间。在他读过的众多书籍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他的影响最大。在小学五年级的寒假里,他从机关阅览室里无意中借到了这本书。从此,保尔的形象不时地浮现在他脑海里,主人公的那句著名格言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灵深处。凭借着这本书的鼓舞,刚满14岁的陈东瑜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
  不久,陈东瑜凭借优秀的表现被保送到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南京十中,即现在的南京金陵中学。刚上初一的他就被评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和团支部书记,后来学校建立了初中团总支,他兼任书记和初中民兵连连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初三时就出席了南京市第五次团代会,成为学校的骄傲。每到周末,陈东瑜总是认真地复习一个星期以来的功课和预习下周的课文,同时还不忘抽时间和同学谈心,交流思想和学习毛主席著作,写读书笔记。到初中毕业时,他已经把《毛泽东选集》四卷通读了一遍。
  南京十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定期参加校办工厂学工劳动或去伙房帮厨。每年到了收割麦子或稻子的农忙季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下乡支农,与村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次下乡陈东瑜都积极主动地协助老师做好组织工作,圆满完成支农任务。另外,学校组织学生轮流去农场劳动。在那里,从生活管理到下地劳动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和承担。劳动之余,同学们还组织到农场附近的农民家里扫盲,教大伯大妈认字。陈东瑜利用阴雨天为同学们上团课或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并团结了一大批同学共同进步。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因此,他在生活上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不乱花一分钱。胜利电影院离学校很近,但除了学校组织的学生专场之外,他从不去那里。南京的夏天是有名的大火炉,但他连3分钱一支的冰棒也舍不得买。衣服破了,他自己缝补,一双袜子总是补来补去,最后补成了密密麻麻的厚袜底,还舍不得丢。父亲每月给他的有限生活费,除了供给吃住,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他都会省下来购买学习用品、学习资料。他总是想方设法节省每一分钱,来减轻父亲的负担。每年寒暑假回农村老家,他都会主动参加生产队劳动,样样农活抢着干,受到乡亲们的一致赞扬。
  崇尚体育是南京十中的优良传统。在这种优良传统的影响下,他更加自觉地遵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次校运动会他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加者,他曾获得少年男子组百米比赛第3名、200米比赛第2名和少年男子乒乓球单打第3名。在党、团组织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养下,1959年,上高一的陈东瑜担任了校团委副书记,出席了南京市普通中学优秀学生代表会议和南京市第六次团代会。就在高一的寒假,也是他刚满18岁的时候,他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61年6月10日是他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经过中共南京市委批准,他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随后在高中二年级,他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9岁。高中毕业后,陈东瑜考入了南京大学。不久便被选为南大学生会副主席、代理主席。
  1965年,在大学生下部队期间,陈东瑜光荣地出席了6408部队(十二军)全军英模代表会议,并受到6408部队的通令嘉奖。如此多的荣誉,使陈东瑜在大学毕业后毫不费力地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省高等教育局(教委)、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工作。
  信念执着,唯真是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严谨求实;光明正大,以诚为本。这是陈东瑜的人生信念和做事原则。他用30余年的时间,坚持在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第一线,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刻苦钻研,先后承担并主持了多项省部级重大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卓著。多项科研成果(合)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宏观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大奖。他撰写并出版了《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88—2000年)、《成人教育发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丛书:《OEH多媒体优秀课件设计集萃》(主编)、《21世纪数码校园与教育形态》(合编)、《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化社会》(主编之一)、《数字课堂与学习型社区》(主编)及江苏“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迈向21世纪的江苏成人教育》(主编),发表《苏南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91—2000年)、《江苏成人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1998—2010年)、《面向21世纪的江苏成人教育发展改革研究》、《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宏观环境研究》、《小康后苏南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宏观环境研究》、《OEH多媒体网络发展策略研究》等研究成果,同时还撰写并出版了《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数量目标研究》《江苏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等三项专题研究报告。   陈东瑜受江苏省教委指派,参与了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江苏跨世纪发展战略(1996—2020年)”以及由江苏省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和省政府研究室主持的江苏省“九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江苏‘三大战略’与政策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并出版了《江苏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1996—2020年)、《江苏“三大战略”与政策研究》等研究报告和专著(合)。
  陈东瑜退休后依然志在千里,坚持在教育园地里耕耘。在“十五”至“十一五”的10年间,他一直担任着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全国总课题组副组长、江苏课题组组长的工作。他在职期间的所有课题研究工作都是在他承担并圆满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和全省课题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白天忙于管理工作,晚上才能集中精力忙于课题研究,双休日、节假日也不例外。他放弃了全部公休假和探亲假,甚至爱人因交通事故住院期间,他仍然一边看护一边做研究工作。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88—2000年)初稿就是在医院的病床边“爬格子”完成的。
  在研究工作中,他特别注重经济社会等影响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并对其作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特别注重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些重要数据都是在他反复查证的基础上,通过亲自演算得出的。经陈东瑜亲手查证和反复演算整理出来的江苏高教1952—1987年发展的系列统计资料,已作为专著《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88—2000年)的附录正式出版,为江苏高教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江苏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时间跨度达25年(1996—2020年),在没有人手、没有资金、没有相关资料,且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都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陈东瑜仍然坚定地迎难而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独立地完成了《研究报告》,而且没有花费国家一分钱。该报告经江苏省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后,一字未改就获得通过,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被专著《江苏跨世纪发展战略(1996—2020年)》收录出版。如今19年过去了,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在今天看来,该报告仍然具有指导、参考价值。
  在专著《江苏“三大战略”与政策研究》的撰写工作中,作为该书作者之一,陈东瑜独立撰写了“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与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总体效益”等五大块文稿。本书由当时的省委书记陈焕友作序,作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纪念。本书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陈东瑜还参加了江苏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他独立完成了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8)的江苏科研史—改革开放时期的江苏科研工作。陈东瑜先后应邀参加了面向21世纪提高教育质量国际论坛(作为唯一免收费用的特邀代表)、科教兴国专题研讨会、中国发展与领导决策高层论坛、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成人教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苏南现代化研究研讨会、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发展影响研讨会以及第二届中关村电脑节(任专家组成员)等国际和全国性、全省性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交流活动,并作学术发言,讲稿(论文)被相关书刊收录出版。
  “办公、教育、家庭一体化”多媒体网络应用的开放式研究与实验(简称OEH开放实验)兴起于1995年的江苏大地上,是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科院)和江苏省教委(教育厅)领导的支持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OEH开放实验在江苏这块热土上历经了十年(1995—2005)的茁壮成长,在开创了江苏中小学校数字课堂教学新时代、取得了国内领先世界前沿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还为学校培训了大批主持信息化工作的骨干教师,在江苏全省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信息化领跑者队伍。为确保OEH开放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江苏省教委(教育厅)在10年内先后发出过18个红头文件。陈东瑜就是这18个文件的唯一拟稿人。此外,课题组每年都要召开1~2次全省性百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研讨会,通常还要邀请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江苏省教委(教育厅)有关领导到会作指示。每逢召开这样的大型会议,从会议组织、会议主持、作会议主旨报告,到作会议总结以及会后撰写会议纪要等一系列工作也都由陈东瑜一人承担。自1996年至2001年,陈东瑜代表江苏省教委主持了3次全省教师多媒体优秀课件评选工作(包括小学、中学、职校)、3次全省中学生多媒体软件创新奖评选工作以及2001年5月首次举行的全省中学生网站创新奖评选与小型网站策划能力测试活动。他在工作中坚持公正,组织有序,做到全省参评学校师生和领导都满意。开展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对全省学校数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2000年4月和12月,陈东瑜主持了两次全省学校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又称为“凤凰台会议”),并在第二次凤凰台会议上作了“坚持发展数字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主题报告。2001年11月,陈东瑜主持了江苏省新世纪第一年召开的,并对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江苏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导向作用的前沿性学术会议—21世纪e时代OEH论坛·数字化学习能力与学习社区研讨会,同时他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社区与学习化社会”的主题报告。
  1998年,陈东瑜主编出版的《OEH多媒体优秀课件设计集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丛书,也是江苏省150所OEH实验学校共同开创数字课堂教学新时代的集中体现。陈东瑜执笔的研究报告《OEH多媒体网络发展策略研究》,科学地总结了OEH开放实验在“八五”期间的发展历程,实验成果和主要经验,对全国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中央教科所(中国教科院)组织有关省、市组成考察团并指定陈东瑜担任领队,赴美国考察教育信息化。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长期的终身教育研究中,1999年,陈东瑜创造性地提出了终身教育必须研究的一百个问题。这个终身教育“百问”引起了课题组的关注和思考。1995年开始的OEH开放实验的着眼点始终局限在中小学,这显然是不全面的。2000年,OEH课题组在南京召开了两次全省大型研讨会,正式宣布OEH研究引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反映了OEH理念的升华。21世纪e时代的OEH理念,“O”已经不再仅仅指“办公”,而泛指社会资源,“E”指大教育,“H”指“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数字生态资源的互动整合。21世纪的OEH已经代表着一种终身学习、工作、生活主动、协调、和谐发展的理念。依据这一理念,陈东瑜于2001年5月发表了论文《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立即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经世界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别提名推荐,世界杰出华人专家评审委员会三审论定:“该学术论文独立成文,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科学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具备很高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经严格审核评议,此文被评为特等奖并以重点学术论文入编《世界大百科全书藏典》,全球发行。陈东瑜在众多入编作者中,经严格审核筛选,被授予最具权威的世界学术华人荣誉称号。   令人敬佩的是,陈东瑜一贯保持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OEH开放实验所需经费全靠OEH实验学校自筹。作为OEH课题组副组长(江苏OEH开放实验室常务主任),他一人经手的资金达1200余万元,经审计,没有分文差错。公司老板私下送他4万元现金,他当即上交组织。老板送他高档电脑,他当即拒收并坚决退回。值得一提的是陈东瑜还一贯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一次课题组在苏州召开全省研讨会,陈东瑜会议前夕乘火车抵达苏州时,已是晚上快8点了。按理说,陈东瑜完全可以先去饭店吃饭,然后打的到驻地,但他没有这么做。他匆匆去超市买了个面包,然后就去挤公交车。到达驻地后,他又谢绝了吃晚饭的邀请,他自己倒了杯白开水,一边啃面包,一边开始研究第二天会议的准备工作。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陈东瑜总是千方百计节约开支,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课题组负责人的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作风,确保了OEH开放实验的圆满成功。
  在进行全省课题管理工作期间,陈东瑜倾注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从江苏“九五”课题指南的草拟,到组织全省课题申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及课题结题鉴定等一系列工作都出自他一人之手,而且涉及全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的教育领域,以及从幼儿园到大学(含部委属高校)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省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其工作的繁杂和艰辛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他利用双休日连续工作,拟就了《江苏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指南》初稿。经江苏省教委批准后,颁发全省执行。江苏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研究的累累硕果,也从侧面验证了陈东瑜草拟的“课题指南”是符合江苏实际的。陈东瑜草拟的《江苏省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经省教委批准后颁发全省执行。此文件反响较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科研动态》1998年第1期在头版位置作了全文刊登并发了编者按语,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为探索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陈东瑜作了长期深入的调研和实践工作,并以规划办名义前后作了四次总结,为最终规范江苏省教育科研课题鉴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东瑜将全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全部建成数据库,这在江苏教育科研管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教育科研的信息化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草拟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教育科研的信息化管理办法,经省教委批准后颁发全省执行,并得到全国规划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除了认真完成本职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陈东瑜还认真完成教育行政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打折扣。1999年的大年三十,陈东瑜接到省教委副主任布置的“家庭作业”:为省教委草拟一份关于开展“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文稿,要求年初八上班交稿。陈东瑜二话没说就投入工作,并准时交稿。春节后没几天,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意见》的红头文件就颁发全省,受到一致好评。17年过去了,该文件至今仍然被一致公认为是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并收录于专著《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首页(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多年来,陈东瑜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论文被《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中国市场经济文论大典》《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文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理论文选》《世界大百科全书》《世界文化名人录》、《中国作家全集》《中国作家薪火相传·散文家志》《改革开放的领航者》《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精选》《共和国65年优秀学术成果选集》《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探索》、辉煌三十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专辑》《中华国学人物志》《中国国学著作家辞海》《国学大典·当代国学名家成名作金榜集》等典籍和辞书收录出版,并荣获“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优秀作品一等奖、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全国评比一等奖、“世界华人优秀创新成果”国际金奖、国学杰出成就奖金奖、国学经典创作大奖、国家文艺大奖金奖、中国作家薪火相传“中山紫金奖”、世界重大学术思想特等奖等。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陈东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题发表了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引起强烈反响。为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陈东瑜的传记和业绩被《中国报道》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力量·百名创业家风采》收录出版,海内外公开发行。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国史委编辑出版大型爱国主义文献《江山多娇》,陈东瑜入选《江山多娇》唯一封面人物。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陈东瑜被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授予“百年中华重要贡献人物”称号。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科技文献《协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陈东瑜有幸被编入此文献,并被聘为该文献编委和唯一封面人物。他撰写的两条获奖人生感悟,已编入大型现代汉语词典类格言工具书《中华名言词典》及《中国老年大智慧》《大国家风·百家名人家风巡礼》等典籍,新华书店全国发行。为推进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陈东瑜接受了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的视频采访。该视频将在相关官方网站进行为期一年的信息发布,使陈东瑜的精神和思想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和明德楷模作用,给社会传递正能量。
  岁月见证着跋涉的足迹。陈东瑜以不懈的奋斗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又闪光的足迹,并在每个足迹上都深深地刻上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八个大字,充分体现了拓荒者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正如国家新闻信息平台人民信息网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聘任陈东瑜为《改革开放的领航者》系列丛书荣誉主编的聘书中所说:“您在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中大显身手,开辟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成功航道。”陈东瑜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点燃起一颗永不陨落的时代之星。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体的电阻”教学采用学生合作探究,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从而达成课堂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合作探究;有效学习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导体的电阻是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六节。本节介绍了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由此提出了探究方案。方案
期刊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教师竞赛项目“‘未来课堂’名师教学优质课展评”决赛,于2015年12月10-13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圆满举行。  所谓“未来课堂”,是指高度整合了先进教学设备和海量教育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下,在“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和支持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建构课堂各要素(人、环境、技术和资源等)之间的和谐关系,高效开展
期刊
“生长”是一个具有理论渊源的概念。杜威早就说过:“教育即生长。”强调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规律。陶行知等现代教育家提出:“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关注儿童的精神,强调教育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服务。  “锡剧校本课程的儿童生长”是基于儿童生长需要文化的刺激与滋养而提出的。其意蕴重在让儿童浸润在优美的锡剧戏曲文化中,不断加深与丰富经验与知识,使自身的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展示和发展。在锡剧校
期刊
手机充电仅需几秒?手机屏幕能折叠弯曲?……这些或许都将因为有“21世纪神奇材料”之称的石墨烯面世而成为可能。  当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国都在谋求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升级突破。中国是石墨资源大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我国科学家和产业人士正将目光聚焦在它身上。  石墨烯到底有多神奇?能否给生产生活领域带来“颠覆性”变化?下面,让我们走近石墨烯一探究竟。  石墨烯:神奇的“新材料
期刊
人体是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它能对系统内外状态的任何的激变、扰动、偏移及时感知,准确调节,使身体各部保持在最佳状态。这些应急反应的完成都是在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中完成的。不仅如此,人类独有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都依赖大脑的精细结构、超大容量和快速处理能力。因此,神经系统的健康活力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发育最快、最先发育完善的系统。以大脑为例,人脑在胎儿3个月时,开始迅
期刊
中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力量,增强整个中学生群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意义重大。为此,大力培养中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基础性工作,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一、中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基本内涵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
期刊
屋顶生态系统  专利号:201410366905.0  专利权人:何志威  专利简介:  目前的房屋建筑都是仅供居住,只有少数装有如太阳能装置、风能装置等节能环保设施,其整体节能效率十分有限。同时房屋建筑还要占用大量生产用地,无法实现既能够“生活”又能“生产”,还具有“生态”的立体的“三生”效果,更无法达到零占地、零排放、零污染、零耗能等环保要求。目前,市面上一系列的鱼菜共生系统,对污水的使用起到
期刊
“爱满天下”这四个大字,是陶行知亲手写下来的一句格言,也可以说是他毕生为人做事的基本精神。他是个教育家,他是个民主战将,他是一代伟人。首先,他有一颗伟大的心,心中充满伟大的爱。他爱孩子,爱青年,爱朋友,爱人民,爱真理,爱民主,爱科学,爱一切新的创造;他爱诗,爱美,爱真,爱善,爱那最进步、最有前途、最光明的一切……  以上是原育才学校党支部书记,长期在陶行知身边工作的缪意林在陶先生逝世后的悼念文章中
期刊
江南水乡的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以她独有的姿态前行在学雷锋的道路上。走进学校,“雷锋在通小,雷锋在我心中”11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雷锋全身塑像在雪松的映衬下格外挺立。一代代师生牵手“雷锋”三十多年,情不变,意相随,学雷锋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  雷锋,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用今天的认识来评价雷锋精神,可以说,雷锋精神充分体现
期刊
作为集科研、生产、学术、外事等诸多责任于一身的化纤专家,她用自己的赤诚与执着推动了我国化纤工业的强势崛起;作为主要开拓者之一,她亲历和见证了我国化纤工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壮丽辉煌的伟大成就;作为共和国培养的科技骄子,她用自己的创新实力与谦逊姿态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尊敬与推崇;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退而不休,她依然满怀激情与梦想,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上下求索……老有所想,老有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