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为一种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工笔人物画也出现了异彩纷呈、多元共生的局面。站在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视角,分析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所呈现的各种崭新面貌。
【关键词】:现当代工笔人物;艺术语言;时代性
1、工笔人物发展与传承
历代人物画作品中,早期以现代称之为工笔人物画为主。中国画受异域文化影响,最重要的是三国时期佛教的传入,清代传教士进入宫廷绘画,后至对外通商后的上海,影响了海上画派塑造的人物形象。二十世纪初,融合中西法来改造中国画的思潮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出新的光彩,西方绘画的艺术观点和艺术形式大量注入,对后来乃至今的中国绘画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2、当代工笔人物画审美需求的时代性
美并不像任何刺激物那样产生刺激,它致使产生启示,它调动整个心灵,使它自由自在,有生意便美;有灵觉便美;有妙悟便美;有格调便美;有神韵便美;有内光便美。引美入真,可以显露“乾旋坤转”,可以勾画生命之圆,可以高扬躬行践履的理想生存方式。[1]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人们寻幽探胜,对当代审美需求进行品味的时候,也就能领率到一代代妙创、一脉脉情思、一颗颗觉心。被模式、定式和成法所奴役的图式,已经与审美需求不再有任何缘分和关联了。[2]
3、工笔人物画多元风格形成的因素
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所呈现出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风格面貌和发展趋势,包括既秉承传统,又创造性借鉴各种现代画技法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创作观念、创作功能、技法运用上的研究价值是显著的,根据其作品的不同风格样式进行一些归类分析:
3.1写实性工笔人物
充分发挥传统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工致而竭尽精微的优势,同时又渗入西方绘画写实造型的手法,传递出现代人的审美特征。何家英,就是一位以写实见长并受过严格素面造型训练的画家。他画的正如他所说的“我要画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人的形象,不是假的空的,不是我们概念中一个好看的女孩。”[3]
3.2超现实工笔人物
超现实的工笔人物画在融合中国传统和西方古典风格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古典绘画的构图形式,使工笔人物画具有了超现实的风格特征。张见的作品意外地有了一份“后现代”式的意味,而他的笔墨感觉却又那样地传统,从那一丝不苟、千丝万缕的“高古游丝”之间,分明流露这纯粹的中国式诠释。[4]
3.3工笔人物画意象造型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工笔人物画特色和色彩的丰富表现力,从充满装饰意味的图案中吸取营养,引入现代造型的理念发挥综合材料和技法的表现优势。如马小娟的作品力图以清新、自然、纯美的形式表达画家对生活的感悟。
3.4具有构成意识的装饰性工笔人物
具有构成意识的装饰性工笔人物画,融会东西方装饰绘画效果。如丁绍光、蒋铁峰、石虎、胡永凯等人的作品,以很强的绘画技艺创造有新意的造型,使画面达到装饰性与绘画性的统一。
4、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技术突破
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绘画媒材的改革带来更多新的颜料、材质和工具,为现代工笔画创作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色彩语言表现手段的豐富使当代工笔画拥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强的视觉效果。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整体期待而言,其只能是所有能被运用的画材画具中的重要部分,而非全部。技法作为种种生命的驱动,无是非,本身不具独一无二的规范。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厂房、路标、异域风情、现当代人物等景象和形象在画面中平等矗立,寄意自然与心绪的画题。
5、作品内涵与意境创新
实际上,画境并不单单是传统美学范畴和传统绘画范畴,随着创造历程的漫长绵延,随着各个时代艺术家的实践,发生演变,发生更新,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份水平上。它依然存在于当前绘画演变的过程之中。其深层基底就是通过恒久地真诚创造,给众人带来美的愉悦和心的安慰。[5]
毋庸讳言,创作者的情怀与古代画家的襟度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通处在于:真正的艺术家从不自卑或张扬,他们尽情品味时光,仔细咀嚼生命境遇,渴望从那种只关注狭隘自我的境地脱身而去,超越意识形态和功利主义的有限,逐步搭建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屋宅。相异处在于:现当代画家能够从更宽阔的国际文化语境下审度创作行为。不同于古代画家寄情书画的逍遥,创作者们自觉地寻求深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美之传达[6]
注释:
[1][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158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我还是想画工笔》(何家英访谈)。
[4]《怨艾与热切的吟唱:张见工笔画创作中中西绘画资源的取用》,《美术观察》,2006年第4期。
[5]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6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林风眠:《什么是我们的坦途》,见谷流、鹏飞编著:《林风眠谈艺录》,150页,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
[2]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58.
[3]《我还是想画工笔》[R](何家英访谈)
[4]张桐瑀.怨艾与热切的吟唱:张见工笔画创作中中西绘画资源的取用[J].美术观察,2006(4).
[5]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
[6]林风眠.什么是我们的坦途[A].谷流,鹏飞.林风眠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150.
【关键词】:现当代工笔人物;艺术语言;时代性
1、工笔人物发展与传承
历代人物画作品中,早期以现代称之为工笔人物画为主。中国画受异域文化影响,最重要的是三国时期佛教的传入,清代传教士进入宫廷绘画,后至对外通商后的上海,影响了海上画派塑造的人物形象。二十世纪初,融合中西法来改造中国画的思潮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出新的光彩,西方绘画的艺术观点和艺术形式大量注入,对后来乃至今的中国绘画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2、当代工笔人物画审美需求的时代性
美并不像任何刺激物那样产生刺激,它致使产生启示,它调动整个心灵,使它自由自在,有生意便美;有灵觉便美;有妙悟便美;有格调便美;有神韵便美;有内光便美。引美入真,可以显露“乾旋坤转”,可以勾画生命之圆,可以高扬躬行践履的理想生存方式。[1]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人们寻幽探胜,对当代审美需求进行品味的时候,也就能领率到一代代妙创、一脉脉情思、一颗颗觉心。被模式、定式和成法所奴役的图式,已经与审美需求不再有任何缘分和关联了。[2]
3、工笔人物画多元风格形成的因素
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所呈现出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风格面貌和发展趋势,包括既秉承传统,又创造性借鉴各种现代画技法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创作观念、创作功能、技法运用上的研究价值是显著的,根据其作品的不同风格样式进行一些归类分析:
3.1写实性工笔人物
充分发挥传统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工致而竭尽精微的优势,同时又渗入西方绘画写实造型的手法,传递出现代人的审美特征。何家英,就是一位以写实见长并受过严格素面造型训练的画家。他画的正如他所说的“我要画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人的形象,不是假的空的,不是我们概念中一个好看的女孩。”[3]
3.2超现实工笔人物
超现实的工笔人物画在融合中国传统和西方古典风格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古典绘画的构图形式,使工笔人物画具有了超现实的风格特征。张见的作品意外地有了一份“后现代”式的意味,而他的笔墨感觉却又那样地传统,从那一丝不苟、千丝万缕的“高古游丝”之间,分明流露这纯粹的中国式诠释。[4]
3.3工笔人物画意象造型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工笔人物画特色和色彩的丰富表现力,从充满装饰意味的图案中吸取营养,引入现代造型的理念发挥综合材料和技法的表现优势。如马小娟的作品力图以清新、自然、纯美的形式表达画家对生活的感悟。
3.4具有构成意识的装饰性工笔人物
具有构成意识的装饰性工笔人物画,融会东西方装饰绘画效果。如丁绍光、蒋铁峰、石虎、胡永凯等人的作品,以很强的绘画技艺创造有新意的造型,使画面达到装饰性与绘画性的统一。
4、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技术突破
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绘画媒材的改革带来更多新的颜料、材质和工具,为现代工笔画创作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色彩语言表现手段的豐富使当代工笔画拥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强的视觉效果。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整体期待而言,其只能是所有能被运用的画材画具中的重要部分,而非全部。技法作为种种生命的驱动,无是非,本身不具独一无二的规范。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厂房、路标、异域风情、现当代人物等景象和形象在画面中平等矗立,寄意自然与心绪的画题。
5、作品内涵与意境创新
实际上,画境并不单单是传统美学范畴和传统绘画范畴,随着创造历程的漫长绵延,随着各个时代艺术家的实践,发生演变,发生更新,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份水平上。它依然存在于当前绘画演变的过程之中。其深层基底就是通过恒久地真诚创造,给众人带来美的愉悦和心的安慰。[5]
毋庸讳言,创作者的情怀与古代画家的襟度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通处在于:真正的艺术家从不自卑或张扬,他们尽情品味时光,仔细咀嚼生命境遇,渴望从那种只关注狭隘自我的境地脱身而去,超越意识形态和功利主义的有限,逐步搭建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屋宅。相异处在于:现当代画家能够从更宽阔的国际文化语境下审度创作行为。不同于古代画家寄情书画的逍遥,创作者们自觉地寻求深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美之传达[6]
注释:
[1][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158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我还是想画工笔》(何家英访谈)。
[4]《怨艾与热切的吟唱:张见工笔画创作中中西绘画资源的取用》,《美术观察》,2006年第4期。
[5]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6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林风眠:《什么是我们的坦途》,见谷流、鹏飞编著:《林风眠谈艺录》,150页,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
[2]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58.
[3]《我还是想画工笔》[R](何家英访谈)
[4]张桐瑀.怨艾与热切的吟唱:张见工笔画创作中中西绘画资源的取用[J].美术观察,2006(4).
[5]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
[6]林风眠.什么是我们的坦途[A].谷流,鹏飞.林风眠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