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螺杆菌感染BALB/cCr小鼠诱导慢性肝损伤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肝螺杆菌在雄性和雌性BALB/cCr小鼠肝脏的定植状况及肝脏的病理特征。

方法

选取证实无肝螺杆菌感染的SPF级雌性和雄性BALB/cCr小鼠各25只,口服灌饲肝螺杆菌标准菌株ATCC 51450菌液0.2 mL(1×108CUF/mL),连续3次,每次间隔48 h;对照组(雌、雄各25只)灌饲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于末次接种肝螺杆菌后第1,3,6,9和12个月时,禁食12 h后处死小鼠,每组5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肝螺杆菌-IgG抗体水平;取小鼠肝脏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微需氧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t检验进行不同时间点和各组间肝螺杆菌-IgG抗体水平和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

结果

雄性BALB/cCr小鼠血清肝螺杆菌-IgG抗体均为阳性,在感染后6个月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感染后3~12个月时的抗体水平高于感染后1个月(t=2.828,4.300,3.536和4.500,P<0.05);雌性BALB/cCr小鼠在感染后第9、12个月时各有一只小鼠肝螺杆菌-IgG抗体为阳性。雄性BALB/cCr小鼠肝螺杆菌感染后3个月时在肝组织中发现有肝螺杆菌定植,而雌性BALB/cCr小鼠肝组织中未发现肝螺杆菌定植。肝螺杆菌感染的雄性BALB/cCr小鼠各时间点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雌性BALB/cCr小鼠(t=2.598,7.770,7.987,10.850和12.260,P<0.05或P<0.01),且雄性BALB/cCr小鼠肝螺杆菌感染后6个月内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逐渐增加(t=4.949,P<0.01),6至12个月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有加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雄性BALB/cCr小鼠肝螺杆菌感染后肝脏定植率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均较雌性BALB/cCr小鼠更为明显,且病理组织学改变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烟曲霉、白假丝酵母菌的不同菌体形态对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自然杀伤(NK)细胞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K细胞与真菌(烟曲霉孢子或菌丝、白假丝酵母菌孢子或菌丝)按10∶1的比例直接混合或隔离培养分为若干实验组,另设一个NK细胞空白对照组。培养6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或SNK-q检验比较各组间IFN
目的 比较基线及动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MELD-Na)在评价肝衰竭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2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的资料,计算患者确诊时和一周后的MELD、MELD-Na评分,并计算ΔMELD、ΔMELD-Na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同时绘制Kaplan-Mei
目的 探讨浙江省金华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至12月浙江省金华地区7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运用全自动化仪器及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临床分离非重复菌株22 83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 637株,占7
期刊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强阳性者异烟肼预防用药后随访5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03年1至12月三类不同人群共12 598人,其中高校学生8 896人,进城农民工2 496人,有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 206人。将TST强阳性且肺部无异常的人群按1∶1的比例分为异烟肼预防用药组(服用10个月)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预防治疗),两组均密切跟踪随访5年,分别记录第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病原的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1 539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11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不同类别患儿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种呼吸道病原体中,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感染550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