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爆竹”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ianb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间每逢喜庆佳节,为营造热闹气氛,有燃放爆竹的习俗。尤其是过年,更是如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也成了送旧迎新的一种特别方式。
  “爆竹”是个历史很悠久的古语词,而最早的爆竹,爆的就是竹。所以从名称上看,其名实在形成之初原是非常相副的。
  相传为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一则“山臊”故事,说西方的深山里,有一个长得像人一样的鬼怪,身高仅一尺多,只有一条腿,总是裸着身子,以捕食虾蟹为生。见到人也不害怕,而在人入睡之后,却常借着人留下的火堆烤虾蟹吃,甚至还会偷些盐来蘸着吃。人们就“以竹著火中”,把竹子放在火堆里,用竹子燃烧时“爆烞(pò)而出”的爆裂声来吓唬它们,于是“臊皆惊惮”,都被吓跑了。这办法似乎还真有效。
  山臊也叫山魈(xiāo),是一种猿猴类山中精怪,也有认为是一种恶鬼的,鬼是要害人的,所以人们就用竹燃烧时发出的爆烞之声来吓唬它们。有人以为“年”也是一种山鬼,所以后来爆竹就和过年发生了关系。
  民间最初燃放爆竹,只是驱鬼避凶,并无喜庆的意思。“爆竹”的意思就是燃爆竹子,因而也有叫“燎竹”的,如宋人袁文《瓮牖闲评》所说“宗懍云:‘岁旦燎竹于庭。所谓燎竹者,爆竹也。’”这“燎竹”就是爆竹,也就是烧竹。
  大概在唐朝时,人们开始把硝装在竹筒里引爆,这就和现在的爆竹相近了。据说唐代的李畋(tián)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后人就把他尊为爆竹的祖师。到了宋代,为追求更好的声响效果,就开始了使用火药,竹筒也改为纸制的,这就和现在的爆竹一样了。
  “爆竹”自宋以后,就又称为“爆仗”了。按黄侃的说法,是“‘仗’亦‘竹’之转音”的缘故,认为是一种语言的音转现象。“仗”字《说文》未收,《玉篇》释为“器仗”,初义应是刀戟之类兵器的总称,然后引申出仪仗、仪卫,即宫廷御前供奉的意思来。所以,爆竹之转称爆仗,最初也可能是与宋朝的宫廷娱乐活动有关的。
  爆仗生产自宋以后,在材质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黄侃所说的“古制以竹,今制以纸耳”。按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卷七“爆仗”条引顾张思《土风录二》所说:“纸裹硫磺谓之爆仗。除夕岁朝放之。”那就不只是材质上的变化,用途上也由驱鬼避凶转为迎新喜庆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对爆仗的说法是“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的。或许正是因为爆仗声响之震厉,后来便又借用威力巨大的“炮”的名称而称“爆仗”为“炮仗”了。
  如今,“炮仗”又多称为“鞭炮”。《现汉》释义为:“①大小爆竹的统称。②专指成串的小爆竹。”释义②所说的小爆竹,原来也是叫作“鞭爆”的,如鲁迅《野草·好的故事》中“鞭爆的繁響在四近”。旧版《辞源》释义为:“编小爆竹成串,燃而放之,则声络绎。俗谓之鞭爆。”所以“鞭爆”原是专指成串小爆竹而言的。之所以称之为“鞭爆”,应该是其形似鞭的缘故。而如今改称“鞭炮”,并借以统称大小爆竹,或许也是因为其声更为“震厉”的原因吧。
  (摘自《咬文嚼字》2015年第8期,有删改)
其他文献
2017年底,玉树州检察机关实现了全州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全面上线,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电子卷宗系统、统计系统依次运行;流程管理、业务考评、案件评查、统计研判、案件信息公
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和企业财务管理技能要求的差异一直存在,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高校培养的人才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应用能力。鉴于此,笔者提出从课堂教学、实验课程、课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织物后加工》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固有特点,从大幅增加实践课学时、强化染整英语知识传授力度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织物后加工》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在欧美市场需求萎缩、人民币持续升值、人力成本上涨和原材料价格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增长大幅放缓,外贸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早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接的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应用等发展到复杂的内部网(Intmnet)、企业外部网(Ex
环境资源保护关乎千秋万代,检察机关作为监督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生力军,如何保障环境及食品药品安全,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省十三次党代会指出:“青海拥有大江河、大
2型糖尿病(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可导致大血管、微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检察制度是各国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起源于14世纪初法国的国王代理人制度和国王律师制度。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各国对检察制度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了适合各
一、大数据、个人信息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自互联网,但并非单纯指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
人的一生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因此,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