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流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让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流淌,我想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走进生活,释放童心,感受真情
  
  人们说:童年是一首奇丽的诗,是一幅多彩的画。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蓝天中,小鸟在欢乐地歌唱;草尖上,露珠儿做着甜美的梦;清风里,小河泛起微微的波……让孩子们走进这可爱的大自然,和星星嬉戏,和青蛙谈天,用幼稚的心去触摸大自然的心,用奇异的情去编织美好的梦,释放的童心会在春风中绽放。同样,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彩的,学校、家庭、社会、亲情、友情……有多少人和事会令人感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体验活动是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如做一次环保调查,搞一次小记者采访,当一回小交警,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都将引领孩子们走进生活,感受时代脉搏,体验时代潮流,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和情感。
  
  二、运用真情,敞开童心,拨动“情”弦
  
  作文教学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写作,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要求,如何让孩子的真情流于笔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包容的微笑,一次激动的落泪……这点点滴滴的情感都会渗入到教学中,化作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老师的真情演绎,不仅要表现在作文辅导当中,而且,应贯穿在阅读教学中。《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母亲那伟大、深沉而无私的爱,作者当时没有感受到,而是母亲逝后“他”才领悟。生活中这样的细节很多。学生却很难捕捉到,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把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链接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呢?在教学中,我深情地讲叙起自己的母亲:每次家里炖鸡吃时,母亲总给我们端来大块的鸡肉。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完,当问起她时,她总说先在厨房吃饱了。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闯进厨房才发现母亲在啃鸡爪、鸡头……讲着讲着,我不禁潸然泪下。教室里一片静穆之后,我拟题“爱,无处不在”,这次作文就非常成功,我班的少军同学在写他的姑姑生前是如何教育他时,不禁哭泣起来。可见,运用真情,让孩子们敞开心灵,把童真的记忆、可亲的人们、美好的情感变成一段段真情的文字,包容在童稚的爱心之中。作为老师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三、巧设情境,表露童心,流露真情
  
  成功的作文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性写作。而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实践证明,老师巧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孩子们日常生活难以接触到的情境,多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创设情境中,我们应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作文,与实际接触,老师可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机遇。让“灵动”在习作中绽放光彩。如我在教学“我的朋友”时。采用了“先写后猜”的形式,读孩子的习作,大家猜,猜中的人越多,就说明人物特点表现得越突出,在写与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又培养了习作能力,类似的教学还有许多,如演写结合、看写结合、做写结合、读写结合等。学习之余,同学们爱做游戏,一瓶肥皂水能吹出满天的五彩气泡,一团团雪球上荡漾着欢声笑语……这些亲身经历都将成为孩子们成功的习作。
  
  四、解脱束缚,放飞童心,追逐真情
  
  细心的老师会不难,孩子们的周记生动优美。而习作往往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这是什么原因?推究一下不难发现,周记完全抛开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基本上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作文呢?因为考虑到评分,要算成绩,所以条条框框就出现了,让我们减少孩子们的束缚,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以口读心、以笔写口,真情抒写。童年是个做梦的季节。在孩子们心中,到处是神奇的童话,到处是迷离的梦,花间蜜蜂的话语他们听得懂,蒲公英会向他们诉说永不疲倦的旅行,乌龟和兔子会演绎100次赛跑的美妙故事。让孩子们的习作也插上梦的翅膀。你会发现童心像星星一样晶莹,鼓励孩子大胆想像。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真正做到“我写我眼,我写我想,我写我心”。为了以上作文宗旨能得以实现,于是便有了许多开放性作文题,如作文题“变”,一个字让孩子们放开思维,人变了,事变了,环境变了,他变了。我变了,变好了,变坏了……学生的习作可谓五彩缤纷。在教学中,我还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上台念优秀习作,在班上集办一个《周刊》,把孩子们的佳作编订成册,用录音收集办法录下习作,鼓励投稿,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孩子们找到了习作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如能成功有效地渗入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作,在习作中流露真情。作文教学定会步入一个全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的浮力的认识。水的浮力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但能感知到的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探究其内在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感知,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积极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充分感知,建立概念    建立“水的浮力”概念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害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博夫的胸怀,宽容地对待学生、工作、生活、社会、世界。    情境1:    淘气贪玩的成阳又没有完成作业,看着他着急地翻找本子的情境,我既生气又觉得好笑。这个小伎俩他
一、如蜂采蜜,每天多一点收获    教师的成长如同蜜蜂采蜜一样,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博览群书,像蜜蜂采蜜一样辛勤劳作,酿造甜美的教学“蜂蜜”,才能创造出幸福快乐的教学生活。正所谓从教不息,学习不止。  1.勤于读书,善于思考。  刚刚踏上讲台的教师,由于理论功底浅,教学水平有限,必须善于读书思考,汲取各种营养。读书,不仅要认认真真反复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树立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近执教了一堂公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
近来,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有因评不上班干部后,成绩一落千丈并拒绝上学的陕西宝鸡的女中学生;有洪泽县东二街居民孙学峰家的小龙,因打游戏被爸爸训斥了几句,结果小龙趁父母不在家时上吊自杀,结束了年仅12岁的生命;有因考试作弊被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的……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学生究竟怎么了?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    一、原因论述    1.错误的家教方式与不当的学校教育  溺爱娇惯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    一、在比较中反思,优化策略    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往往只满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这是学生思维缺乏
语文是一门涉及方面多,综合性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
要想将学生学习到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造句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造句可以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锻炼提高学生词句的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扎实的词句表达基础。  但同时,造句又是一项思维技巧颇高的心智活动——要想让学生说出完整流畅的话语,且将刚学的词语恰当得体地“嵌”入句子,对生活经验贫乏、语言表达水平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也绝非易事。从教学的角度看,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造句时大多存在
让小学生学会欣赏、创作儿童诗,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增强他们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其心灵也会因为受到诗意的熏陶而变得更加清纯美好。  两年来,我对学生进行了童诗欣赏与创作训练。学生读诗、写诗,创作气氛浓郁,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近二十首儿童诗,童诗集《种豆子》中收录到的班级学生创作的童诗二百多首。学生们通过欣赏童诗与创作童诗,语言表达能
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看其是否将课标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落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前段时间,我们集中听完一轮我校一至五年级的语文课,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做到了这一点。现仅以二年级《葡萄沟》课堂教学片断作为范例说说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应该说,这是一堂较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课例,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 整体把握  片断一:  师:我们上节课已初读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