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上半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工作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为工作主线,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为工作布局,努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
1.落实创设政策。高效实施初加工补助政策,将家庭农场增加为补助政策实施对象,根据产业发展现状提高设施规格和补贴上限,明确补助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突出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要求将补助资金折股量化给其成员。组织开展补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对2015年补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督察,对20个省385个县582个建设主体进行电话回访,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各省核查、整改。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修订并以农业部文件发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召开研发体系2016年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工作委员会职能,完成50家分中心整改工作。组织专家对征集的“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技术需求和成果进行论证,提出“十三五”农产品加工先行先试和推广建议。参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一条龙”联盟建设相关工作,提出建设稻米加工、薯类主食加工、果蔬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5个农产品加工领域科技创新联盟方案。加强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筛选成熟的产业技术模式,推广各地试点经验,推动试点活动深入开展。
3.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印发《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的通知》,跟踪了解各地工作进展在研发体系企业分中心中遴选出14家质量品牌领先企业。召开农产品加工标委会年会,部署2016年工作,梳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举办农业行业(加工领域)标准制修订培训班。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发布月度报告6期,专题报告2期。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推动马铃薯主食加工技术工艺产品研发和改进,目前已开发出6大系列、100多种产品。支持农科院加工所成立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依托农工院组织编辑《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集萃》。
4.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相关院所高校、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资源力量,成立农业部第一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专家委员会,下设产业政策、规划统计、科技装备、经营管理和融合发展5个专家组,聘请68位行业知名专家担任,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针对行政管理人员举办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农产品加工业统计业务、休闲农业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管理等5期专题培训班,培训1020人次;针对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创业带头人举办了西南地区加工企业总裁、主食加工示范企业代表、东盟区域贸易经理人、农民创业带头人等6期专题培训班,培训460人次;针对科技创新和推广人才举办了1期马铃薯仓储设施与技术培训,培训75人次。举办中荷马铃薯加工技术与装备对接活动,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走出去”、中欧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交流、东盟贸易经理人、中美市场拓展等外经外贸培训。加强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统计报表制度》、《关于统一农产品加工业统计数据涵盖范围的通知》,《关于“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指标测算说明的函》。组织运行会商,开展监测预警和统计分析,推进统计数据平台升级。
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
1.推动政策创设落实。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按照农业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制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14个部委,研究起草《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工作。
2.加强品牌培育。梳理并确定了点线面结合的品牌体系建设思路,通过优化整合,重点打造“3+1+X”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发文部署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开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网络申报系统。
3.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在四川雅安召开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十二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就和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
4.加大宣传推介。制作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宣传片,举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发布活动。根据季节特点和小长假时点分布,完成“春节到农家过大年”、“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三个主题的宣传推介,共发布全国52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1502个精品点,吸引2亿游客到乡村休闲消费。
5.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部署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组织对认定的遗产进行专家评估。部署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启动对2015年认定的遗产地标识设立的资金支持。举办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农口负责人培训班。
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
1.推进返乡创业系列行动深入实施。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关于创业创新系列文件,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推进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办规模种养业、农林产品加工、民族传统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产业,领办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2.部署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作。印发《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作的通知》,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总体要求,以完善一套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一批模式、构建一个服务体系“五个一”为工作布局,部署农民创业创新特别是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工作。 3.宣传创业创新典型。印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宣传工作的通知》,以“广阔天地、放飞梦想”为主题,广泛开展1000名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宣传推介。组织在京召开农民创业创新交流活动,围绕农民在创业创新中的经验、做法和加强公共服务等进行了交流,借助《农民日报》、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媒体平台,推介一批优秀创业典型。引导各地通过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组建创业联盟、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营造创业氛围。
4.培训返乡创业人员。农业部联合人社部、扶贫办、团中央、妇联等印发《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力争到2020年让所有有意愿返乡创业人员都能参加一次培训。举办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班,围绕创业政策、企业战略、融资渠道、投资智慧、商业模式等进行指导交流。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1.实施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七部门联合实施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工程。支持每个省建设若干试点示范县、试点乡、试点村,优先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最美休闲乡村等。财政部、农业部共同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2亿元,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试点省(市)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向中国农业银行推荐了448个基础条件扎实、市场前景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和403个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为企业和合作社争取信贷支持。
2.支持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认定2015年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313个,两年累计创建加工示范单位716个,引导合作社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举办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指导各地农业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3.推动产业扶贫。制定农产品加工局定点扶贫工作方案,针对农业部联系的湖南、湖北四个重点扶贫县,筹备村干部专题培训活动。选择两个贫困村,组织专家制定村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到湖北省咸丰县、来凤县及农产品加工局结对帮扶村土家寨村开展调研。配合九三学社中央开展扶贫情况调研。
下半年,农产品加工局将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健康发展,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为“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做出新贡献。
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业强起来
1.落实创设政策。争取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将中央决策部署和基层情况研深吃透,明确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出台一个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政策含量高,指导“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组织召开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工作座谈会,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情况督查调研,督促各地加快补助设施建设进度,规范高效推进补助政策实施。
2.发布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形成规划送审及发布稿,择机报批并印发规划;做好规划启动实施的宣传,组织好本系统贯彻落实和跟踪。同时,及时跟进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实施,做好衔接落实。
3.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推广。做好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各项筹备工作,组织专家援疆公益行活动。指导完成2016年先行先试、技术推广与对接项目实施,以及2017年项目指南编写、申报等工作。完成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培育创建、“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人才队伍现状与公共服务需求、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课题研究报告。
4.继续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和主食加工提升行动。继续跟踪指导各地推进质量品牌工作,树立一批质量品牌标杆、推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支持海南、湖南、新疆、黑龙江等地开展农产品加工产销对接活动,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展销平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做好2017年标准制修订立项、2016年标准审定以及新标准宣贯,同时继续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和国际标准跟踪。组织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成熟经验和模式推介,出版《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集萃》,指导湖南、福建办好区域性主食加工品牌建设经验交流、推介,发布主食消费需求情况报告。支持全国马铃薯加工产业联盟开展工作,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
5.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制定“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青年科技人才培训班和新疆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培训。做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会商和景气调查及指数分析,组织统计信息平台系统的开发、测试和试运行,举办信息平台使用培训班,开展公开出版物中涉及农产品加工业数据的整理、编辑、分析,指导督促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落实景气监测调查试点任务。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问题的研究和研讨、对接。支持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展项目推介、科研成果展示、产品展示贸易、产销对接、产业融合发展研讨、国际合作交流、名优产品宣传推介和品牌培育等重点活动。举办东盟地区投资贸易专题培训班,拓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投资贸易渠道。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农村美起来
1.强化政策创设。牵头制定出台多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做好意见的解读、宣贯和督促落实。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政策调研。 2.做好品牌培育。依法依规做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创建评审认定工作,推出一批典型。
3.加大项目争取。积极协调财政部等部门,争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财政项目”,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4.加强宣传推介。继续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重要媒体加大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的公益宣传推介。筹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发布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好“仲秋到田间去采摘”专题推介活动。
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民富起来
1.继续推动农民创业创新系列行动计划实施。按照行动计划实施阶段要求,继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实施,探索创业创新载体模式,强化政策支持,抓好任务落实,努力形成农民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和发展格局。制定政策文件,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梳理返乡创业政策特别是政策“干货”基础上,细化实化现有扶持政策,延伸、完善和创设扶持政策,力求政策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更接地气、更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返乡创业者有较强获得感。就返乡创业财政、税费、融资、保险、用地用电、培训、科技人才、开业登记、户籍制度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10项政策措施,拟报批后印发各地执行并在全社会张榜公布,让返乡创业者广泛知晓。树立典型引导,在前期布置各地已经广泛开展宣传推介1000名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的基础上,再遴选出100名“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拟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期间召开“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座谈会”,在中央媒体广泛宣传返乡创业,总结宣传推广一批返乡创业不同类型的模式,引导返乡创业者学习借鉴。支持农民创业园建设,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依托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农业园区等,建立并公布“全国农民创业园名录”,让返乡创业者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服务,与人社部门等配合对有创业意愿返乡创业者普遍培训一次,创建返乡创业孵化平台、实训基地,鼓励各类线上虚拟众创空间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返乡创业载体,加快建设综合性创业信息服务平台,让返乡创业人员“门好找、事好办、政策一门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重点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结构性调整的先导力量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实施好试点示范工程。指导试点示范地区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实施区域和重点内容,按程序筛选试点示范县(乡、村),按标准选择好新型经营主体;严格审核项目遴选、建设、验收等环节,督促项目单位按照规定使用项目资金;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及时总结项目执行情况、试点工作动态和典型经营做法。同时,加强与农业银行合作,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融资。推进先导区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为载体,创建一批融“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网络”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先导区。做好政策宣传和模式推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融合相关政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思路,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继续促进产业扶贫。落实产业精准扶贫要求,有关扶持政策向贫困户、贫困地区倾斜,财政资金要量化到贫困户,实施保底收益或按股分红。鼓励发展一批小型加工业、农家乐、小超市、小型采摘园、民俗民族工艺等特色产业到村到户项目,引导建立农民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利用自己的闲置房屋和土地自主创业,使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有效形式。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免费为贫困地区安排展位。组织贫困地区专业村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产业典型,并接受专家的现场指导和讲解,更新发展理念,提高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能力。论证湖北省来凤县土家寨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指导该村实施。
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
1.落实创设政策。高效实施初加工补助政策,将家庭农场增加为补助政策实施对象,根据产业发展现状提高设施规格和补贴上限,明确补助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突出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要求将补助资金折股量化给其成员。组织开展补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对2015年补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督察,对20个省385个县582个建设主体进行电话回访,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各省核查、整改。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修订并以农业部文件发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召开研发体系2016年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工作委员会职能,完成50家分中心整改工作。组织专家对征集的“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技术需求和成果进行论证,提出“十三五”农产品加工先行先试和推广建议。参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一条龙”联盟建设相关工作,提出建设稻米加工、薯类主食加工、果蔬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5个农产品加工领域科技创新联盟方案。加强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筛选成熟的产业技术模式,推广各地试点经验,推动试点活动深入开展。
3.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印发《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的通知》,跟踪了解各地工作进展在研发体系企业分中心中遴选出14家质量品牌领先企业。召开农产品加工标委会年会,部署2016年工作,梳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举办农业行业(加工领域)标准制修订培训班。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发布月度报告6期,专题报告2期。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推动马铃薯主食加工技术工艺产品研发和改进,目前已开发出6大系列、100多种产品。支持农科院加工所成立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依托农工院组织编辑《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集萃》。
4.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相关院所高校、协会学会等行业组织资源力量,成立农业部第一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专家委员会,下设产业政策、规划统计、科技装备、经营管理和融合发展5个专家组,聘请68位行业知名专家担任,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针对行政管理人员举办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农产品加工业统计业务、休闲农业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管理等5期专题培训班,培训1020人次;针对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创业带头人举办了西南地区加工企业总裁、主食加工示范企业代表、东盟区域贸易经理人、农民创业带头人等6期专题培训班,培训460人次;针对科技创新和推广人才举办了1期马铃薯仓储设施与技术培训,培训75人次。举办中荷马铃薯加工技术与装备对接活动,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走出去”、中欧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交流、东盟贸易经理人、中美市场拓展等外经外贸培训。加强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统计报表制度》、《关于统一农产品加工业统计数据涵盖范围的通知》,《关于“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指标测算说明的函》。组织运行会商,开展监测预警和统计分析,推进统计数据平台升级。
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
1.推动政策创设落实。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按照农业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制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14个部委,研究起草《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工作。
2.加强品牌培育。梳理并确定了点线面结合的品牌体系建设思路,通过优化整合,重点打造“3+1+X”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发文部署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开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网络申报系统。
3.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在四川雅安召开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十二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就和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
4.加大宣传推介。制作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宣传片,举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发布活动。根据季节特点和小长假时点分布,完成“春节到农家过大年”、“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三个主题的宣传推介,共发布全国52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1502个精品点,吸引2亿游客到乡村休闲消费。
5.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部署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组织对认定的遗产进行专家评估。部署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启动对2015年认定的遗产地标识设立的资金支持。举办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农口负责人培训班。
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
1.推进返乡创业系列行动深入实施。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关于创业创新系列文件,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推进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办规模种养业、农林产品加工、民族传统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产业,领办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2.部署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作。印发《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作的通知》,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总体要求,以完善一套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一批模式、构建一个服务体系“五个一”为工作布局,部署农民创业创新特别是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工作。 3.宣传创业创新典型。印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宣传工作的通知》,以“广阔天地、放飞梦想”为主题,广泛开展1000名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宣传推介。组织在京召开农民创业创新交流活动,围绕农民在创业创新中的经验、做法和加强公共服务等进行了交流,借助《农民日报》、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媒体平台,推介一批优秀创业典型。引导各地通过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组建创业联盟、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营造创业氛围。
4.培训返乡创业人员。农业部联合人社部、扶贫办、团中央、妇联等印发《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力争到2020年让所有有意愿返乡创业人员都能参加一次培训。举办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班,围绕创业政策、企业战略、融资渠道、投资智慧、商业模式等进行指导交流。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1.实施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七部门联合实施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工程。支持每个省建设若干试点示范县、试点乡、试点村,优先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最美休闲乡村等。财政部、农业部共同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2亿元,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试点省(市)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向中国农业银行推荐了448个基础条件扎实、市场前景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和403个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为企业和合作社争取信贷支持。
2.支持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认定2015年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313个,两年累计创建加工示范单位716个,引导合作社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举办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指导各地农业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3.推动产业扶贫。制定农产品加工局定点扶贫工作方案,针对农业部联系的湖南、湖北四个重点扶贫县,筹备村干部专题培训活动。选择两个贫困村,组织专家制定村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到湖北省咸丰县、来凤县及农产品加工局结对帮扶村土家寨村开展调研。配合九三学社中央开展扶贫情况调研。
下半年,农产品加工局将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健康发展,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为“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做出新贡献。
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业强起来
1.落实创设政策。争取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将中央决策部署和基层情况研深吃透,明确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出台一个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政策含量高,指导“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组织召开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工作座谈会,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情况督查调研,督促各地加快补助设施建设进度,规范高效推进补助政策实施。
2.发布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形成规划送审及发布稿,择机报批并印发规划;做好规划启动实施的宣传,组织好本系统贯彻落实和跟踪。同时,及时跟进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实施,做好衔接落实。
3.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推广。做好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各项筹备工作,组织专家援疆公益行活动。指导完成2016年先行先试、技术推广与对接项目实施,以及2017年项目指南编写、申报等工作。完成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培育创建、“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人才队伍现状与公共服务需求、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课题研究报告。
4.继续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和主食加工提升行动。继续跟踪指导各地推进质量品牌工作,树立一批质量品牌标杆、推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支持海南、湖南、新疆、黑龙江等地开展农产品加工产销对接活动,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展销平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做好2017年标准制修订立项、2016年标准审定以及新标准宣贯,同时继续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和国际标准跟踪。组织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成熟经验和模式推介,出版《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集萃》,指导湖南、福建办好区域性主食加工品牌建设经验交流、推介,发布主食消费需求情况报告。支持全国马铃薯加工产业联盟开展工作,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
5.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制定“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青年科技人才培训班和新疆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培训。做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会商和景气调查及指数分析,组织统计信息平台系统的开发、测试和试运行,举办信息平台使用培训班,开展公开出版物中涉及农产品加工业数据的整理、编辑、分析,指导督促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落实景气监测调查试点任务。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问题的研究和研讨、对接。支持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展项目推介、科研成果展示、产品展示贸易、产销对接、产业融合发展研讨、国际合作交流、名优产品宣传推介和品牌培育等重点活动。举办东盟地区投资贸易专题培训班,拓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投资贸易渠道。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农村美起来
1.强化政策创设。牵头制定出台多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做好意见的解读、宣贯和督促落实。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政策调研。 2.做好品牌培育。依法依规做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创建评审认定工作,推出一批典型。
3.加大项目争取。积极协调财政部等部门,争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财政项目”,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4.加强宣传推介。继续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重要媒体加大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的公益宣传推介。筹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发布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好“仲秋到田间去采摘”专题推介活动。
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民富起来
1.继续推动农民创业创新系列行动计划实施。按照行动计划实施阶段要求,继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实施,探索创业创新载体模式,强化政策支持,抓好任务落实,努力形成农民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和发展格局。制定政策文件,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梳理返乡创业政策特别是政策“干货”基础上,细化实化现有扶持政策,延伸、完善和创设扶持政策,力求政策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更接地气、更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返乡创业者有较强获得感。就返乡创业财政、税费、融资、保险、用地用电、培训、科技人才、开业登记、户籍制度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10项政策措施,拟报批后印发各地执行并在全社会张榜公布,让返乡创业者广泛知晓。树立典型引导,在前期布置各地已经广泛开展宣传推介1000名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的基础上,再遴选出100名“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拟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期间召开“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座谈会”,在中央媒体广泛宣传返乡创业,总结宣传推广一批返乡创业不同类型的模式,引导返乡创业者学习借鉴。支持农民创业园建设,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依托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农业园区等,建立并公布“全国农民创业园名录”,让返乡创业者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服务,与人社部门等配合对有创业意愿返乡创业者普遍培训一次,创建返乡创业孵化平台、实训基地,鼓励各类线上虚拟众创空间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返乡创业载体,加快建设综合性创业信息服务平台,让返乡创业人员“门好找、事好办、政策一门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重点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结构性调整的先导力量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实施好试点示范工程。指导试点示范地区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实施区域和重点内容,按程序筛选试点示范县(乡、村),按标准选择好新型经营主体;严格审核项目遴选、建设、验收等环节,督促项目单位按照规定使用项目资金;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及时总结项目执行情况、试点工作动态和典型经营做法。同时,加强与农业银行合作,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融资。推进先导区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为载体,创建一批融“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网络”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先导区。做好政策宣传和模式推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融合相关政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思路,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继续促进产业扶贫。落实产业精准扶贫要求,有关扶持政策向贫困户、贫困地区倾斜,财政资金要量化到贫困户,实施保底收益或按股分红。鼓励发展一批小型加工业、农家乐、小超市、小型采摘园、民俗民族工艺等特色产业到村到户项目,引导建立农民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利用自己的闲置房屋和土地自主创业,使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有效形式。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免费为贫困地区安排展位。组织贫困地区专业村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产业典型,并接受专家的现场指导和讲解,更新发展理念,提高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能力。论证湖北省来凤县土家寨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指导该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