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书声”“歌声”的和谐合奏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倡语文与其他课程结合,不能把教学囿于一个小框框内,而应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去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愉悦的亲身实践中健康成长。名师张振方执教《云南的歌会》(八年级下册)课堂中出现了三次“歌声”,占用时间也就短短的六七分钟,可听课者都眼前为之一亮:原来有歌声的语文课堂更精彩。
  【片段一】听一听:轻松心境进入新课
  (课前,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彩云之南》,优美歌声响起,精彩画面出现在屏幕上)
  师:同学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挺熟悉的吧!
  生(齐):《彩云之南》。(屏幕上出现《彩云之南》歌词)
  师:这么动听的歌,这么迷人的景,你是否有点什么冲动呢?
  生:我想去云南领略湛蓝的天,享受温柔的阳光。
  生:去看玉龙雪山、秀色丽江。
  生:去泸沽湖欣赏淳朴的民风,去蝴蝶泉边倾听流淌的歌声。
  师:我也有强烈的欲望。现在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亲临云南“跑马节”,去倾听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声吧!
  【赏析】《彩云之南》歌声响起,仿佛天边传来了天籁之音,极其优美的旋律、极其灵动的画面,无需更多导入新课的语言,学生情不自禁地很快进入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这就是音乐神奇的魅力。张老师还顺此让学生说说对云南的向往,自然地引入到云南的“跑马节”,引入到和教材有关的云南的歌会,新课的导入显得自然流畅。
  【片段二】唱一唱:浓厚兴趣体验细节
  师:课文写了“山野对歌”这一场景,有谁了解“对歌”?
  生:一男一女依次一人唱一句吧……
  师:还是观摩一下再来说吧。(多媒体播放了一段)
  生:老师,优美的旋律,我们也想唱一唱,可以吗?
  (男女生按歌词跟着旋律唱,唱完有学生笑起来)
  师:笑什么?(生再笑)
  生:是情歌。
  生:是一问一答,一唱一和。
  生:像是即兴问,即兴答,内容有点幽默。
  生:问得巧妙,想难住对方,答者更需要有智慧。
  生:这可能就是跑马节上特有的民族风情吧!
  【赏析】课文共写了三个歌会活动的场面,而课题之中又有“歌会”两字,如果课堂上没有歌唱那是非常遗憾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体验。”张老师没有刻意从课文中把关于“对歌”的句子摘抄下来,让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尝试“对歌”的模式。“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唱一唱点燃了学生爱生活、爱歌唱的火花,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教师敢于让学生实践,学生唱了,体验有了,感悟也有了,知道了“对歌”的具体内涵:对歌是男女一唱一和、即兴演唱的、充满智慧的情歌酬和,是摸得着、看得清、体会得到的。一个成功的课堂,一定是情感愉悦的课堂、个性张扬的课堂、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课堂。
  【片段三】赏一赏:愉悦体会用心回味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跑马节上的歌声,依然在我们耳畔回响,再静下心来听一听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歌,体会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的用心歌唱吧!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响起,生静静倾听)
  【赏析】“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一曲“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更引发了学生对云南的向往、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优美的旋律悠扬婉转,也许在云南悠久的文化传承中,它就是在世世代代民间“传歌”形式中流传下来的。张老师让学生在欣赏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歌时回味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体验。岁月悠悠,歌声悠悠……三个片段的设计,演绎出了动人的“书声”“歌声”的和谐合奏。(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二中)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记者 许雅健)农村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和管教,家庭书香氛围不浓。如何解开农村孩子的读书困局,让他们有书读,而且能读上好书,成为每个农村孩子乃至家长的殷切希望。近年来,新建县樵舍镇第二小学创设条件,将图书室里的图书搬到了学生教室里,大大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取得了积极成效。  樵舍第二小学是一所六年制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733人,其中寄养儿童50多名。以前,学生因缺乏亲情关爱
期刊
走进新干县中小学校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操场上,一群群学生在踢毽子、玩跳绳;教室里,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学剪纸;走廊上,“老师好”“谢谢”等文明用语不绝于耳。这是该县创建“一校一品”特色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剪纸艺术进央视。近年来,该县围绕“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各校创新形式,因地制宜,挖掘“红、绿、古”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明德小学成
期刊
众所周知,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要将此理念落实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精彩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基本不等式”(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的教学中,我校三位教师的问题情境教学风格迥异,对激发学生的
期刊
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放在高级层次。  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校学习,他们的进步和优点,老师应该予以赏识和激励,有了赏识和激励,才会使他们的心里充满成功感,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赏识和激励是老师给予学生的甘泉,是老师给予学生的阳光,是老师给予学生的希望。  跳蚤本来可以跳过自身身高300多
期刊
时下,留守学生已经成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块心病。甚至只要一提起这些孩子,家长们都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在鄱阳县高家岭镇程塘小学,有这样一群“代理家长”,他们既是学生的老师,又甘当学生的“父母”,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鄱阳县高家岭镇程塘小学有320多名学生,留守学生占了90%,其中在校全托生有78人,都是来自周边多个乡镇。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学校认为,留守学生中最突
期刊
周末的一节数学课,我试着让学生求出1+2+3+……+99+100的和是多少。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举手说出了答案,我问他们怎么算得那么快,他们争着回答:“我妈妈教过” “我从书上看到过”……我让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给大家讲解,他的计算方法是:依次把100个数的头和尾加起来,即1+100,2+99,3+98……50+51,共50对,每对都是101,总和就是101×50=5 050。看到同学们对这一计算
期刊
2011年12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素有“赣西文化摇篮”美誉的百年老校宜春中学,了解了该校卓有成效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  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学生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评价体制中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尤其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这一切都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相适应。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则密切
期刊
读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以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之目的。“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于永正语)好的读写结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范文中写作知识加以提炼和借鉴,还要引导他们充分吸取文本中的人文素养。下面就让我们从三位名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中,习得一些读写结合的“三招两式”。  第一招:抓言语灼亮点
期刊
阅读教学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常识。但真正能把这个“例子”用好,使学生进入文本之后又不囿于文本,最终实现心有所悟进而达到自我观照、自我提升的并不多见,而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罗才军《伯牙绝弦》的教学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  【教学片段】  师: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伯牙的琴艺妙绝天下,许许多多的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而荣幸,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倾注在琴声里
期刊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重视了朗读,“以读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心中。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朗读上花费的时间不少,读得口干舌燥,但朗朗的书声中有多少个人独特的感悟,有多少情感的体验,又有多少语感的培养,不得而知。请看看名师们是怎样指导的,是否可以从中悟出什么?  【片段一】读在课题处——未成曲调先有情(薛法根《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