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宣传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配乐朗诵《旗帜》的创作实践为例,从选题、取材创作、角色设计、表现主题以及传播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对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宣传探讨,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关键词】校园 红色文化资源 发掘 宣传 《旗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43-02
  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挖掘资源、寻找机会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进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融合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而与青年学生距离近的校园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探索校园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师”)的前身是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成立于1938年,是一所在抗日战争炮火中诞生的学校,曾有50多位老师和学生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白区中的红色堡垒”。桂师这笔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广西高校中是独树一帜的,因此,如何挖掘历史文化宝库,把烈士的故事演绎成学生们能表演、能朗诵、能歌唱的作品,在课堂上、晚会上演出,甚至走到工厂、农村、社区为群众演出,让烈士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用烈士的精神滋养大学生的成长。2015年,该校启动“桂北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及应用研究”课题,在深入挖掘本校红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创作了配乐朗诵《旗帜》,下面本文试以配乐朗诵《旗帜》为例,谈一谈如何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出学生能表演、能传诵的作品的体会。
  一、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和校史选题
  原创作品《旗帜》取材于广西桂林市抗战历史和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校史。
  1938—1943年,日本军队持续对桂林进行轰炸,“1938年9月27日,日本飞机轰炸南宁、柳州、桂林等地,这是日本侵略者首次将战火烧到桂林。此后,桂林这座后方城市经常遭到日机轰炸。日军派往轰炸桂林的飞机编队,最多时一次达到90架,最密集的轰炸则是每天均有空袭,”。很多珍贵的古建筑在轰炸中荡然无存,民房被轰炸达到99.5%以上,当时的桂林城真是十屋九毁,断垣残壁。1944年桂林守军和市民打响了桂林保卫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牺牲巨大,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最壮烈的战事之一。诞生于抗战炮火中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的教员(包括校长)、学生义不容辞、积极投入抗战洪流,一部分学生加入了“桂北游击队”,跟很多抗战将士一起走上前线,英勇杀敌。一部分学生加入了“战时服务团”“暑期抗日宣传队”,在后方搞服务宣传工作。在灵川、兴安、灌阳、全州、平乐、临桂、柳江,羅城等地的大大小小的战事中,桂师牺牲了几十名教师和学生,这些烈士们跟众多烈士一样,充分体现了桂林儿女保卫家乡、视死如归的精神,可歌可泣,可圈可点。这些烈士家庭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很多烈士亲属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泪流满面;很多老桂师的学生回忆起当年的同学,仍然彻夜难眠……原创作品《旗帜》取材于这段历史,将众多抗日烈士形象浓缩在一个学生身上,用他的形象代表一个英雄群体,代表一种时代精神,这样立足于校史的创作,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
  二、取材创作与角色设计力求以情感打动人、感染人
  配乐朗诵《旗帜》的作者在翻阅校史档案材料时,看到了烈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校友写的回忆录、各地方民政局开出的烈士证明;看到了首任校长唐献之先生的题辞,深深被烈士们在国难当头时抛家弃子,保卫家乡的精神感动,为历史资料长期尘封库房感到震撼,为历史故事不为现在学生知晓感到遗憾,强烈的感动和责任感转化为创作冲动——一定要把烈士的故事写出来,让学生表演,传播,用取材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真实故事,告诉年轻学生: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正能量?这些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前辈学子,用生命书写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正能量,他们是现代年轻人的精神导师。源于生活、发乎真情的创作,自然迸发出感动人的力量。
  对于作品中角色设计与角色的感情表达,也力求以情感打动人,感染人。母子情是天下伟大最温暖的情感,所以,作品设计两个角色——母亲和儿子。母亲是桂北山区一个普通农妇,儿子是桂师学生。因为灵川一场战斗,儿子牺牲了,失去儿子的母亲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作品一开始,感情就直接达到最高潮,一下揪住观众的,直逼观众的泪腺,“母亲:晴天霹雳啊!我肝肠寸断……十天前,我还见到我活泼健康的儿子,他说,我要去打日本鬼子,十天,就十天,母子阴阳两隔……”母亲的感情从极度悲伤到疑惑不解,她问儿子:“你不是在桂师读书吗?你为什么成了学生兵?”儿子给妈妈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讲了师长的教诲,讲了自己舍小家顾大家的决心,母亲慢慢理解,最后为儿子骄傲、自豪地说出:“你,是好样的。我的儿子在桂师,已经成长为爱国、正直的好儿郎,你的心里,装的是民族大义,装的是国家安危,你的灵魂,浇灌的是桂师之魂,你高举的,是桂师的旗帜。”
  相对而言,儿子的感情比较复杂,有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悲痛:“妈妈……我含辛茹苦的妈妈,我乱箭穿心的妈妈,我想过,此去可能会战死沙场,我也想过,我的亲人会很难过,但我还是毅然决然,扛枪上前线……”有对日军蹂躏八桂大地,轰炸桂林城,美丽城市十屋九毁,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的愤怒:“妈妈,我想安静的读书,可日本人不让我们读书啊!日军的铁蹄踏过了东北、华北平原,跨过了长江、湘江,蹂躏着八桂大地,日军轰炸桂林城,飞机天天在桂林上空投炸弹,十屋九毁,残垣断壁,满目疮痍,5万多间房屋啊,只剩下487间,我们美丽的桂林城,毁于一旦……”有毅然决然扛枪上前线的豪情:“国家告急,民族危难,城市存亡!我中华儿郎,当保家卫国,冲锋陷阵,誓死保卫家乡有对亲人的不舍和亏欠。我有一千一万个不舍得,有一千一万个牵挂,我只能放下……我要走了,去追赶我在柳江边牺牲的同学了,去会合我在湘江边战死的同学了。妈妈,儿子在这里,跟您告别……对您的亏欠,我下辈子还……”种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儿子的朗诵词跌宕起伏、令人荡气回肠,观众也随着朗诵的推进被深深地感染。   三、植根于学校人文积淀,表现校园精神传承的主题
  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首任校长唐现之深受陶行知先生影响,主张教育救国,继任校长汤松年、汤有雁都是受党影响的民主进步人士,坚持为抗日、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曾在桂师任教的爱国进步教师有丰子恺、傅彬然、杨晦、王德培、贾租璋等。陶行知先生曾受邀来桂林做了“世界形势和抗战教育”的报告,他创办的“新安旅行团”应邀到桂师联,由此可以看出,桂师是一所有厚重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学校。《旗帜》作为表现学校精神传承、旗帜传承的作品,单纯靠母子情感、悲痛感人是不够的,要把学校首任校长唐现之先生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为抗战培养人才的办学思想,早期进步教师传播革命火种,进步学生积极投身抗战的背景材料巧妙地融汇进来,才能增加作品的容量和厚度,才能表现出“桂师是这样好的学堂,有这样好的先生,才培养出这样的好孩子”的主旋律,才能凸显桂师人,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亡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成就了桂师的旗帜。作品的主题就这样凸显出来。我们来看看《旗帜》的朗诵稿:
  儿子:妈妈,您还记得我跟您提过我们的校长吗?
  母亲:儿啊,你说过学校里的每一件事情我都记得,你的校长是进步教育家唐现之先生,还有……
  儿子:汤松年先生、汤有雁先生,他们主张,为抗日救国培养人才,我们的教员,有丰子恺、傅彬然、杨晦、贾祖璋等知名人士,他们把爱国、求知、捍卫真理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间,桂师有民主、进步、抗战的良好校风,学校铸造了儿子的精神气质,我要用行动,用生命践行桂师精神。
  母亲:妈妈明白了,儿啊,生儿——娘亲,育儿——师长,你三生有幸,上了这么好的学堂,遇上这么好的师长,我的儿子,长大了。
  四、选取恰当的表演和传播形式
  中国传统文论一贯主张“意在言先”。“意”就是内容,是情感思想的合称,“言”就是外在形式。当创作有感情和人物形象之后,选择哪一种形式来表现,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选择恰当的形式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們选用的是配乐朗诵的形式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创作的角度看,要表现红色主题,表现厚重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物情感活动,需要用大量的语言去铺陈、去渲染,需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加语言气势。需要使用短句,加快朗诵的语言节奏,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选择配乐朗诵这种形式比较合适。第二,作品一开篇,儿子已经牺牲,母子之间用梦境中对话的形式来表达。痛失爱子的母亲和慷慨就义的儿子之间,必定会爆发强烈的情感,两人的对话必定会对观众产生强烈冲击力和情感煽动力。第三,要考虑学生的表演难度不宜过大,舞台不宜太复杂,花费的人力物力少不要太多,便于学生在教室、在礼堂,在社区、在工厂表演,只要有一块地方、一个话筒就可以表演。这样方便的表演形式可以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近每一个大学生的心里,我们用本校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
  《旗帜》的创作和演出,是一次探索和尝试,我们试图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一个个作品,一次次演出,去解读红色校园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探讨红色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从而探索校园红色文化传承的新途径、新方法。校园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是中国特色文化,它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来推进校园红色文化传承,传承革命烈士爱国、忠诚、奉献、拼搏的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形态来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5/c_1110528066.htm
  [2]韦纯束.党在桂林师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3]庞铁坚.推开桂林的门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15BDJ005)
  【作者简介】王源平(1965— ),男,湖北赤壁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郑 芳(1964— ),女,广西平乐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写作学、新闻学。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总体现状及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法律素养提升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21-02  法律素养是人们对法律的知识内化、实践运用并自觉提高的能力或素质。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则是专指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4年自治区级中职师资培训项目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师培训”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教师培训”两个培训任务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师资 满意度 测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26-02  一、调查目的  2014年7月14日至8月1日,我校承担了2014年自治区级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实践为例,从工作思路、具体路径以及创新与特色三个方面对职业院校以专业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以促进职业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 专业优势 社会服务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08-02  为“三农”服务是职业教育当前要担负的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之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学院为例,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定位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04-02  目前技术进步型、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在科技、产业、企业、市场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5021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质状况等四个方面以及生活的习惯,总结学生体质的结构动态,评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的客观综合情况。  【关键词】描述性统计 体质健康 体质测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15-03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70%的生源是来自广西农村地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整体结构与具体细节两方面对中德两国的教案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我国教案,特别是对教师教案设计能力的培养进行反思,并提出五点启示。  【关键词】教案 启示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23-03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文科兴趣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文科兴趣的等级总体分布呈正态分布,文科兴趣的相关维度存在性别、民族、学生干部、独生子女的显著性差异。建议高职院校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并且根据学生文科兴趣差异性特点,加强对学生文科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加强文科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文科兴趣 现状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员工招聘技术课程为例,论述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前置工作的应用性,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前置硬件的设置中,实训室建设的核心是着眼于情境的设置和人际环境的供托,而绝非软硬件设备的高额投入;前置方案的设计中,应该将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编列实训教学经费和实训室建设的预算;前置课外准备的安排中,应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开发以广西特色农产品为基点的烹饪课程,应发挥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确立办学理念,创造条件,落实课程属地化推进措施;建立学校和企业高效融合的机制,使得“互动共赢”的模式得到推广;提升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开发与建设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教材。  【关键词】广西特色农产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该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 创新创业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3-03  大学生掌握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敢于突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