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如花绽放

来源 :浦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s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单元拓展课的缘起
  语文教学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困境:教师的“独角戏”和师生的“二人转”很精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令“听说读写”,可谓训练有素,但很快就会“审美疲劳”,转瞬即忘。一篇课文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被另一篇课文所“覆盖”,同样类型的课文往往教法雷同,周而复始,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共鸣。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之后,给学生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关注度,让他们像“专家”那样对这一单元集中展示的“主题”进行或高屋建瓴、或具体而微的“研究”和“实践”,然后让大家把各自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分享和交流,从而起到拓展思维、巩固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呢?
  带着这个问题,近年来我开始在单元教学中贯彻这一思路,单元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后,有意识地将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到一个“学习焦点”上,然后围绕这一焦点设计一些“研究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带着感情学,最后还能带着“成果”学。我把这样的课称作“单元拓展课”。
  所谓单元拓展课,就是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专门布置学生就某一主题准备材料,“自编自导自演”的单元主题展示课。单元拓展课不是单元复习课,它不是对单元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锦上添花、精彩纷呈的文化沙龙课、艺术审美课和情感分享课。它不是为了应试和成绩而设置,而是为了人生和智慧而设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这样的尝试对于解决本文开头的困境,特别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确是大有裨益的。
  二、单元拓展课的实践及评价
  有人说“语文课堂是一个生命的场”。如何让这个“场”焕发出更璀璨的生命光彩,让这个“场”中的生命撞击出无穷的智慧能量?那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你给他一方舞台,他会尽自己的努力去演绎出精彩。有时候,我们常会为自己在讲台上的精彩心中暗喜。殊不知,当你把这三尺讲台让位给学生,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暗喜,你会受到冲击,你会得到启发,你会心生感动,你会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浓的兴趣,你会成全一些学生渴望成功、寻求自信的梦想,你会激活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大脑。
  在语文课堂上,结合文本展开单元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拓展文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展现在教师面前的会是一个个充满激情和智慧的生命个体,而整个课堂也会体现出语文的美来。
  下面试以初三语文教材第六单元“艺术长廊”的“单元拓展课”为个案,谈谈我在教学中的收获和思考。
  教学完第六单元“艺术长廊”,我布置了一个主题作业——“我们眼中的艺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决定本组主题展示的内容;组长针对每个组员确定分工,基本要求全员参与,并且在作业中能体现每个组员的成果;关注自己的团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有没有意外的收获和启发;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带着这样的要求,学生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展示和汇报。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以下简要对这堂课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 内容丰富多彩
  这次主题展示以“艺术”为核心内容。提起艺术,我们的第一反应或许是音乐、美术、绘画等多种门类。但是在这个课堂上,学生则用独到的、让你豁然开朗的方式告诉你,宏观的概念之外,有更具体的分类:中国文人的书斋和西方的教堂是建筑艺术;民谣是音乐艺术;涂鸦是绘画艺术;甚至蔬菜水果和钱都可以成为艺术,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内容不是随意定夺,手到擒来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只是一种显性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暗流涌动。他们经历了一个不断争论,不断探究,不断筛选、否定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初步的团队合作,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艺术的初步见解。选题为“书斋”的学生在活动手册中这样写道:
  “我们小组对于艺术的切入点一直定不下来,大部分的人都选了服装设计,而我却坚定着建筑,并拉着同伴也支持建筑,……可是这个点太过宏大,零零散散根本讲不好。于是,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选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故宫等园林之类,便是书斋最独特了。这期间,发现的过程就花了许多天,但探索的美妙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艺术,我开始明白,不仅是庞大的宏观概念,更可以从细小的地方入手。艺术,可以变得微小。”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书斋”应该是距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的一种建筑,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最终选定了这个相对陌生的事物,而且把它认定是一种艺术形式呢?学生是这样来表述他们的探索和思考的:
  “当‘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一点点渗入国民的血液甚至侵入骨髓时,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好像也渐行渐远,淡出我们现代人的精神视野,但是我们心里明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条不绝的血脉,看似被遗忘却又时刻被铭记。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尊崇一度成为一种时尚,审美情趣每每返璞归真。在鳞次栉比的的城市建筑中穿行时,我们究竟还是不能忘怀一份清雅,一份古朴,一份诗意。那些古书斋之灵韵,在深深浅浅的记忆里,或者莫可名状的意识中,苏醒成我们所追求的写意画,一卷一卷铺展开来。”
  这里你读到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审美意识。有位学生这样说:
  “我们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只属于我们,它是最完美的艺术。我们可以用画笔描绘,我们可以用吉他演奏,我们可以拿起凿子雕琢,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文字储藏。”
  生活也是艺术。说得多好啊!一堂课,能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思考,不就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吗?这样的课是学生上给学生的,对于教师何尝没有启发呢?
  从这些选定的题材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是深广的,当你帮他们打开一个窗口,它们便会如泉水喷涌而出。最后,学生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有学生这样评价:“看到这些我平时生活里不常接触到,甚至不曾接触过、留意过的艺术,内心焕发出了一种好奇、敬畏之感。”这不是一堂很好的自我教育课吗?   (二) 构思精巧独特
  也许你会疑虑,对于艺术,学生能说出什么道道来。至多浮光掠影,拉一堆资料读读了事。其实,一旦学生的思维被启动,就会像“火树银花不夜天”一样在你面前燃放。走进这个课堂,你会发现他们用自己独具匠心的构思告诉你,在这样一个选题中,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想表达什么,用何种方式表达。你会对学生出奇制胜的想法叹为观止。
  比如涂鸦,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就是用夸张的手笔,缤纷绚烂的色彩,奇特的图案,强烈的视觉震撼,来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甚至有人认为涂鸦就是乱涂乱画,不受地点和空间的限制,不受规范或教条的约束,随心所欲就行。但是学生把柏林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涂鸦墙,是“爱与和平的涂鸦”。这让我们站在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欣赏涂鸦。学生选取“兄弟之吻”这一柏林墙上最著名的涂鸦之一作为主讲对象,并且美其名曰“吻别”。
  这幅画面并非虚构,而是根据1979年前苏和东德领导人会面的照片创作的,当时这张照片成为了众多艺术工作者模仿的对象。但在10年后柏林墙倒塌之夜,拥吻的主角,从两个老男人,变成了街上花花绿绿的男女青年。那个夜晚,多少原本分隔东西的男女相吻而泣。而此时,吻别一词也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意义:不是相互别离,而是与被隔离的过去吻别。
  学生是这样为自己的这份作业写综述的:
  “历史是沉重而悲痛的,但是涂鸦者用自己的创意和画笔,极具想象力地为灰暗的历史描绘上色彩斑斓的一笔,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记录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让今朝回顾前尘的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力量。即使生活再悲再苦,他们一样可以满含泪水,沉醉在涂鸦的世界里。涂鸦不仅仅只是一种心中不平的宣泄和嘲讽,它其实更多的是涂鸦者内心世界的寄托。对梦想的追逐,对未来的渴望,对自由的释放,全都无一例外地记录在那色彩斑斓的涂鸦背后那颗炽热跳动着的心中。”
  涂鸦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嘻哈艺术,但它同样可以成为一段厚重的历史的见证。聆听学生的讲述,发现自己对涂鸦的理解突然被注入了全新的元素。
  如若问你符合以下标准的艺术品是什么:1. 能吸引人的眼球;2. 有美观的外形;3. 受到很多人的亲睐;4. 能反映一个时代对生活起到的积极态度;5. 永远不可效仿。你想到答案了吗?那是纸币。学生的想法是否千奇百怪?他们认为纸币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最触手可及的艺术品。再仔细想想这几个标准,你是否会在会心一笑中赞赏这种别出心裁的智慧。
  
  对于这张纸币,学生做了如下描述:
  “与贫困、饥饿、落后的非洲相比,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和富图纳等,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居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这种惬意的生活方式也带到了纸币上,于是形成了法属风格10000法郎的纸币:头戴花环的波利尼西亚少女,一头漂亮乌黑的秀发,夕阳的余辉洒在她的秀发上,留下了橙金色的光芒。金色的天空,海水,缤纷的游鱼,人们脑海中能够想象到的天堂景色也不过如此吧?”
  所以“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可以先看他们的钞票。美国钞票上的鹰,体现了美国人的自由、冒险精神、英雄主义。非洲国家钞票上的彩绘和几乎没有防伪标记,体现了非洲的落后。咱们RMB上的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正是咱们伟大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的体现’。钞票是一个微型的国家,‘含沙射影’,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人们把自己国家引以为豪的风景和美好的愿望都谱写在了本国纸币上。”
  这是否印证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 形式异彩纷呈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同样的,给学生一个小小的舞台,他们会演绎出充满智慧、激情、创意的华彩篇章。同样的主题,因为学生的“创意无极限”,其表现形式也显得异彩纷呈。
  学生对多媒体的运用不是简单的图文结合,课件制作。他们懂得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此项任务,起到画龙点睛、引人入境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教堂在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中的意义时,学生截取了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和《中央车站》(注:这两部影片都是在课堂上组织观看的。从学生的选择中可以看出,他们会随时积累、吸取和灵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他们学习的触角是在随时舞动不停息的)中有关教堂活动的内容来作对比,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传达出他们的思考:
  “教堂文化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崇拜。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但是,正是这种信仰使很多人从失败中崛起,在成功时反思,他们所信仰的已经不是所谓的上帝了,而是一种精神寄托,教堂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
  其中最有创意的要数“我们的艺术人生”,学生采用多媒体“移花接木”的技巧,把自己生活、学习的照片“嫁接”到各种风景、广告、海报图片上,甚至是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每一张创意照片中,你都可以读到他们的才气和所要传达的情感。比如,他们把通缉令中的照片替换成中途转学的好友的照片,当你在为这种幽默忍俊不禁时,同样会被他们对好友的牵挂和思念所打动,这是怎样纯真的少年情怀!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对于新技术的学习运用能力要高于教师。这种能力一旦和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相碰撞,所产生的感染力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四) 效果不同凡响
  英国著名文学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其实两种思想的碰撞产生的火花远不止两种,它可能会以惊人的能量发散开去。
  就如同这堂课中,在这些灵感的启迪下,大家的思维完全被打开了:艺术之所以可以涤荡心灵,是因为它承载着各种丰富的感情,这些情感是真正美丽的所在,是艺术的魂。既然如此,那么“哥哥在subway工作了许许多多个小时,洗了无数个盘子换来的这个雕塑,就从一个粗糙的手工制品变成了我眼中伟大的艺术”;“在简陋却整洁的书桌上摆一个小小的景观,放一瓶梅花,让一只小象轻倚着花瓶,便是我生活中的艺术,转笔也是一种艺术”……艺术是可以既高雅又通俗的。它是美的,是生来便让人探索,让人热爱的。
  它还唤起、点醒了学生的审美情趣。NewAge空灵的音乐几乎雷倒了所有的学生,有学生在活动后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慨:
  “一直很喜欢听音乐,却从未将注意力放在轻音乐、新时代音乐上。于是今天听见,心中总觉得像缺了点什么的一个小小的角落充盈起来了,空灵的乐声像是细沙,轻柔恬静地侵入我的内心,那呢喃细语更是无法忘怀。艺术,它就这样轻易抚平人们心里的那块褶皱,不知不觉使人们跟着它抵达另一个最向往的世界!”“我内心被震了一下,咋这么好听?原来音乐还可以这么玩?原来这叫NewAge,这音乐听了让人内心会伤感,产生共鸣,很空灵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于无声处,悄悄浸润了少年的情怀。
  它更吸引着学生的思想向纵深蔓延,“书斋”的讲述引发了学生这样的思考:“在艺术史上,逃出尘世居于深山的人不下几十个,特立独行的人又何止千百个,世俗容不下他们的狂放,他们只得到自然中去寻找天地的胸襟。……有人说,电影是来自生活的艺术,可我认为这还不够。看看我们的古人,他们的诗作艺术来自生活,而他们的生活也浸润在艺术的高雅里,刘禹锡的《陋室铭》便是这种情趣的体现。……艺术必然来自生活,艺术也迫不及待地要回归生活。”
  这不是一堂艺术欣赏课,但学生明明沉静在了艺术的氛围中,那一刻,连我都为之陶醉。
  三、单元拓展课的可能性
  现行语文教材都是选本教材,古今中外数十篇文章汇成一册,说厚不厚,说薄不薄,一般而言都分成若干单元,以前多以文体分类,现在分类的标准越来越多样,但主题越来越集中,这就为“单元拓展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土壤。如果对诸如“艺术长廊”这样的单元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在课外阅读、作文、演讲、艺术鉴赏等诸多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体现语文之大,语文之广,语文之美。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语文课堂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以及大量的事实证明:自信心是学生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的源动力,是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心是学生学习与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了解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对职教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中职群体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中考落榜的心态,一些中职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而这一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因此,对这一问题应当引起职教同行的
期刊
主持人语:  市八中学获准开设“男子实验班”的新闻曾一度引起社会热议。6月上旬,经过两轮面试,60名男生与市八中学顺利签约,成为首批“男子实验班”预录取的学生。这究竟是去除上海男人“脂粉气”的一剂良药,还是封建意识的返潮?沪上男校,难道真的呼之欲出?在本期“声音”栏目中,主持人将和您一同关注“男子实验班”背后的“男孩危机”,也希望广大教师一同参与讨论,欢迎积极登陆www.pudong-edu.sh
期刊
编者按: 由华东师大二附中领衔的内涵项目“高中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与途径的实践研究”,在对华东师大二附中、香山中学和张江中学三所高中的11位特色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高中特色化办学过程中,如何建设一支特色教师队伍的问题。特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和实现高中特色化办学的重要条件。从三所学校的11位教师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对自身特长与潜能的认识以及对学校发展和学
期刊
对教材中的选文,曾听说过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的说法,但我并没有对其进行具体了解,因为以前总以为教学大纲怎么要求,教材怎么编,就给学生怎么讲而已,至于教材选什么样的文章,对于不同的选文应该怎么处置运用,似乎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最近,通过自学了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后,便对教材的选文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想法,发现原来自已真的一直是在做那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不是在教语文,而是在
期刊
浦东新区大团小学传承当地文化资源,谋求学校和谐发展。通过前几年的规划实施以及专家的指导,学校确立了“热爱家乡、弘扬人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百年文化的积淀和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形象设计、课程开发、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显现了当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特色的雏形。2009年我校正式确立以《开展大团乡情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素质教育实
期刊
浦东新区徐红语文学科基地成立于2003年,是新区最早的学科基地之一。  语文学科基地最早以上海市实验学校命名。学校1998年整体入驻浦东新区后,市教委和新区领导希望实验的优质资源服务于浦东新区,为此市实验学校的语文、物理和信息技术正式挂牌为学科基地,全方位为培养新区青年教师服务。之后入轨新区学科基地管理,以主持人徐红命名。  基地成立至今,学员已有150多名,其中许多教师成长为新区骨干教师,有的还
期刊
跟市场较什么劲  说是有的地方要立法(条例)明令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兼职活动了。  看来又要跟市场较劲了。  三十多年前,在职农民自家种的菜养的鸡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的,甚至自家是不能养鸡的。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在职农民已经被安排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了,业余走市场会变质成为地主资本家的,会助长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因为城镇居民的吃菜自有计划经济计划着,每月肉二两,过年加一斤,哪里用得着你个人瞎操心
期刊
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校呈逐年增长势头,到目前已接近在校生的半数。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不少人或因学习困难,或因家境贫寒,或因情商较低、自信不足等原因,进入了“学困生”的行列;这是一个“灰色”的群体,很难吸引关注的目光。他们的存在,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有增无减。他们构成了一个边缘地带,成为被师爱遗忘的角落。对此,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也在那里。  何为学困生?察其初
期刊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愉快而简单的。”这是笔者对好教师最简单的理解。揣摩到初中生正式学习文言文时既好奇又畏惧的心理,笔者在课堂上做了些尝试,努力让学生在每节文言课上都能享受到这些先祖留给我们的文化盛宴,让学生享受课堂,而不是枯燥的“之乎者也”。  虽然文言文的表达让今天的我们读来觉得生疏甚至别扭,但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是因为它在情感上与今天的我们有着相通之处,仍然能让我们产生心灵
期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我校学生总数的58.96%。他们的英语成绩对我校英语教学整体成绩的提高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已经成为阻碍我校教学成绩领先的瓶颈。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缩短和平行班之间的差距,是所有英语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他们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方面: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习惯不好;2.基础总体比较差,有的学生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只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