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下面就在小学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而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作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他就能无限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条件,尊重学生的爱好和愿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教师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并提问:“我”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特别想去天安门,而不是其他地方呢?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优美风光及2008年奥运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置身其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激发了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自始至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探究的欲望极强。
  二、培养探究意识
  在课堂上,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浓郁的探究氛围,唤起学生探究的意识。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语文课就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因而首先要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意识,让学生想问,从问题意识入手。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社会调查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有问题可提。如《太阳》一课,我在上课伊始出示多媒体画面:太阳金色的光辉洒向地球,地球上水清树绿,花艳蝶舞,人欢马叫……紧接着,太阳消失了,地球上暗淡无光,屏幕上随之出现下列字样:“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学生齐读这句话后,在脑中形成了若干问号,为什么没有太阳,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将消失呢?太阳与地球有什么关系?地球上的万物与太阳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急着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展开探究。这样的兴趣引导、问题入手,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最后让学生经常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评出最佳问题,使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价值观。这样从问题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鼓励求异创新
  语文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又能提高创新能力。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在讲台上放了半瓶水,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瓶里的水升高呢?学生开始积极讨论、交流。“给瓶子里加水”、“把瓶子斜过来就行了”……这时老师再问:“有一只乌鸦飞了很多地方,怎么也找不到水喝。这一天它发现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你能帮它喝到吗?”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强烈的创新研究欲望。让学生讲出“喝到水”的思维过程,无疑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合作意识要渗透在教师的语文课堂当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产生合作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完成一次较好的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前、合作时、合作后进行必要的指导。例如,我在教《ao ou iu》时就是这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
  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合作读,谁愿意和我合作?(握握手)我现在是坐在你旁边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请你读ao,读三遍。(生读,师翘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现在我读,你听。(师故意读错,请同桌纠正。纠正后再读,请同桌表扬。)像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小朋友会不会?请一个小组合作读。(表扬他们读得好。)现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读读ao。
  这样,老师示范性的指导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降低了合作学习难度。由扶到放,学生就能逐步掌握合作技巧,使合作学习可以顺畅进行、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语文课给了学生探究发展的广阔天地,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于在小学语文课中对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我们还在不断探索,要力求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快乐的环境进行研究性学习,力求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探究、创新精神,最终使探究性学习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更加深入和完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教师应不断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 积极性 教学策略  新课标着重提到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学
期刊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阅读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在学生读书、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阅读教学中还
期刊
一、在积极的角色转变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改变以往教师独霸课堂的状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改要求,我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以往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把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期刊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考时不仅要考课内文言,还要考课外文言,学生不能掌握好课内知识从而举一反三去读懂课外文言是不行的。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四分之一,课程标准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何况考试还要加深。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寻找
期刊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思想,一个重要的涵义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自我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我实践——自我认识的往复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成长。“参与——发展”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拓展了广阔天地。  “参与——发展”,就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并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参与”,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我理解、议论、质题、见解和结论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方法。  通过多年在语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帮助
期刊
当前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变革,这场变革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要做学习的权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
期刊
摘 要: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小学语文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实践活动 教学 空间  一、大渠道中充满生命力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语文课外学习要提倡参加活动,如让学生写日记、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开辩论会、调查访问等。当然,所有的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如何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是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教学效率不高,收效不大,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但是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确实也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浅析之:  误区之一:唯“教材”、“教参”论。  有人认为有“教材”、“教参”,教材上又有要求,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探讨。那么,教授课文,要不要以“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