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开展生物教学时,我充分调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发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尽可能地使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方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因而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和书呆子现象。探究性学习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推出的有力措施和新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课本、教室三中心”教学观念,改变传授型的教学方式,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除了在生物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之外,近年来,为适应探究性活动的需要,我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宽探究思路
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生物教师创设的生物问题探究情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出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真实新颖的探究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将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2)、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将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从错误、片面、肤浅的认识到正确、全面、本质的认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条主线离不开师生之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目的明确、价值率高的问题,通过找出教材内容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来构建问题情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找反思,逐渐产生顿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2、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探究,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1)、注重科学方法
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去做一个个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为此,许多的教学方法相继推出,如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探索法教学等。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探究性学习正被人们愈加重视。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显现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问题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但是,生物学科方面的探究式教学和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者更少。教材的改革中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探究式教学”。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创新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而在创新过程中直接影响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尝试.
第一、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思想上到教学中都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或简化复杂事物、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新教材增加了一种新的探究活动——“模型建构”。建构模型的方法,是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模型建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使他们从实践的成功中获得喜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各种技能。
第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生物教学课标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作了笼统的规定,即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和能力达到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一个好的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自我完善的空间,牢牢记住和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才能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才能使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课程理念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因而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和书呆子现象。探究性学习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推出的有力措施和新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课本、教室三中心”教学观念,改变传授型的教学方式,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除了在生物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之外,近年来,为适应探究性活动的需要,我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宽探究思路
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生物教师创设的生物问题探究情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出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真实新颖的探究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将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2)、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将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从错误、片面、肤浅的认识到正确、全面、本质的认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条主线离不开师生之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目的明确、价值率高的问题,通过找出教材内容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来构建问题情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找反思,逐渐产生顿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2、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探究,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1)、注重科学方法
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去做一个个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为此,许多的教学方法相继推出,如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探索法教学等。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探究性学习正被人们愈加重视。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显现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问题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但是,生物学科方面的探究式教学和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者更少。教材的改革中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探究式教学”。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创新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而在创新过程中直接影响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尝试.
第一、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思想上到教学中都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或简化复杂事物、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新教材增加了一种新的探究活动——“模型建构”。建构模型的方法,是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模型建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使他们从实践的成功中获得喜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各种技能。
第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生物教学课标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作了笼统的规定,即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和能力达到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一个好的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自我完善的空间,牢牢记住和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才能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才能使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课程理念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