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演香港2009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e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演香港2009》这组作品是摄影师Riddick Douglas的后纪实摄影探索。摄影者通过对绘画背后故事的研究和学习,将纪实摄影与绘画结合在一起,用历史名画的形式和元素进行摄影创作,展现现代的生活世态,对比后更有一种幽默在其中。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题材皆是摄影者通过新闻调查和采访确定的,包括非主流、未成年的待产妈妈、宅男等。摄影者将6幅作品分为三组,使主体更加鲜明集中,也更有可读性。作为一名摄影师,Riddick也通过这组照片暗示了他对香港不成熟的影像市场的不满和抗议。作者通过模拟著名油画的方式拍摄,也间接讽刺了当今影像价值不被人们所正视的现象。
  
  何时开始学习摄影?是什么启发你将摄影与绘画结合在一起?
  我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摄影专业。在这组作品之前,我拍摄过一个时尚摄影系列作品,叫作《杀手》,它的拍摄灵感来自我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勒内·马格里特。我发现,阅读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杀手》系列作品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埋头于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关于绘画历史、故事和各种解读等的书籍。通过阅读我发现,那些名画背后的故事与现代社会的一些事情并没有很大不同,甚至是相似的,这或许就是我们说的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吧。于是,我开始着手《短演香港》这组作品的创作。
  
  这组拍摄中出现的模特都是如何寻找的?
  找寻模特确实是拍摄中比较困难的环节。由于这组作品并非时尚摄影,所以模特经纪公司是帮不上忙的。这组作品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它的内容是与2009年香港的社会问题相关。于是我做了新闻的大量调查研究,并且做了许多采访,而我照片中的模特其实很多就是我的被访者。采访后我都邀请他们做模特拍摄部分作品,这种方式让我感到他们让照片变得更加“真实”。举例来说,为了拍摄《抱模型的男孩》照片,我找到一名宅男,与他交谈,然后他就按照宅男平时的打扮来拍摄了。
  
  这组照片中是否表现了你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我拍摄的这组照片是以三组、每组两张的方式来展现我想诉说的社会问题的。第一组的两张关于家庭——父辈“关怀”和未成年怀孕,分别是《宠坏亚当》和《待产妈妈》;第二组的两张关于非主流的青少年——港女、观音兵、宅男,分别是《香港式歌德》和《抱模型的男孩》;第三组是的两张关于社会——自由行与贫富差距,分别是《经济带领人民》和《拾荒者》。如果你在观看照片时是以这样两张一组的方法观看,你可以从中看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宠坏亚当》与《待產妈妈》都暗示了单亲家庭的社会问题,等等。由此说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你可以看到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拍摄时我也在这六张照片中安排了一些元素使这六张照片之间也有所联系。
  我在这组作品中加入了许多话题,也寄予了许多感想。这些作品的内容显然是有关社会问题的,而事情的来龙去脉却用与摄影和绘画的相关方式表达。其实,创作时,我一直在思索现代摄影消费方式的问题。我们甚至没有在观看,阅读照片,而现在大部分人们只是有了看的动作,停留在看或瞥的水平。照片与绘画的消费方式有着很大差异。于是,我试着以绘画的形式拍摄照片,例如使用绘画作品中的一些符号标志以及线索,借此挑战我们当今对摄影的消费方式。欣赏艺术作品与看报纸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每个人都有其各自角度对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二次理解。而当人们理解得越多、越深刻,就会有更多的人消费购买摄影作品。
  
  你说后纪实摄影是走向纪实摄影的另一面,请问你对后纪实摄影如何理解?
  我认为后纪实摄影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产物。纪实摄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可以用影像直接捕捉事件,但在展现纪实作品时,却可以探寻新的途径,也许因为人们已经审美疲劳了吧。这也是后纪实摄影作为纪实的另一种替换形式出现的原因,或只称它为纪实的后现代方式吧!
其他文献
在摄影人的心目中,看过的摄影节是个啥模样?理想中的它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哪些摄影节被关注得最多?为什么参加摄影节?我们选择了一些国内外年轻的摄影师进行采访,试图对此做一个了解,他们大多以摄影师身份参加过国际或国内摄影节。  我们采访的对象有限,但是大家的看法却非常一致:摄影节最大的作用是促进摄影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认识摄影师、策展人、评论家、出版商,让业界熟悉自己的作品,也让自己了解更多同行们的所
期刊
每年的9月前后,在法国南部的边境城市佩皮尼昂,都会举办VISA国际报道摄影节(Visa pour l'Image)。摄影节可谓全城的节日,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摄影师和普通观众在城市间各种建筑物中穿梭。1989年创办,马上迎来第23届盛会的VISA摄影节,即使在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的今天,也不追求“先锋派”和“时尚范儿”,只谈“报道摄影”(Photojournalism)。今年的摄影节将于8月27日至9
期刊
172年前,法国人发明了摄影术;42年前,法国人又发明了摄影师聚会的节日,后来成了今天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Rencontres d’Arles)。那时候,从美国旅行回来的法国人Lucien Clerque为了加强欧美的交流在一个剧院举办了小型的摄影节,如今这个摄影节已经发展成为包括连续两个月的影展、研讨、幻灯会、大师班、书展、作品见面会的摄影盛事,每年接待七万多专业和非专业参观者。
期刊
全场灯熄,投影亮起,“当日新闻摄影与我的视角”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本来给我的题目不是这个,是‘对当日新闻照片采编的思考’,我觉得这个题目太大,自己讲不好。所以我自己改了一下,重点谈‘我’的视角。”新华社摄影部新闻采访室副主任王建华的开场白简单明了。  2011年6月19日下午2时,在杭州市萧山区宝盛宾馆四层会议室,由《摄影世界》杂志社、新华社浙江分社图片中心、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办,尼康映像仪器销售
期刊
西班牙国际摄影和视觉艺术节(Photo Espana)是一个国际性摄影节,于每年6月至7月在首都马德里举办。该摄影节于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已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摄影艺术盛会,第一至第十三届西班牙国际摄影和视觉艺术节在博物馆、艺术中心、画廊等地共举办了792场展览,每年都会吸引50多万来自国内外的观众,是该国目前最重要与最具群众基础的年度文化活动之一,其影响之大,甚至超越了摄影
期刊
20多年前的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周年庆典引发了全世界新一轮关注摄影艺术的浪潮,世界各地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庆祝和纪念活动。在墨西哥城,也集中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讲座、书籍介绍和宣传活动,其中许多是经过十年的拉美摄影学术讨论后经文化部门认可的项目,如1993年诞生的“图片九月”(Fotoseptiembre)摄影节。  如何匹配艺术家的激情和兴趣,让更多的受众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怎样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摄影艺
期刊
今年5月前往纽约书展,我们碰巧赶上了纽约摄影节最后一天。阴霾的雨天里,撑起伞在纽约布鲁克林的10个展区扫过,一是想看看有没有适合中国读者的影像出版题材,二是想见见摄影界的朋友。正好碰到了老朋友、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在拥抱寒暄之后,他马上表示了对今年纽约摄影节策展的不满。据说,金融危机前的纽约摄影节,是书商POWERHOUSE BOOKS和VII PHOTOAGENCY赞助,实力雄厚,策展也讲究。
期刊
7月3日,中国知名摄影师王庆松来到了法国南部古城阿尔勒。这个号称“日光倾城”、一年中有300个晴天的古城下起了沥沥小雨,一片清凉。第42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即将开幕,王庆松此行有三个重要任务:应邀举办特展,这是今年摄影节的重要展览之一;应邀为摄影节的嘉宾拍摄合影照;最后一个当然是尽情观看展览了。  7月12日,刚刚返京的王庆松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跟着他的讲述,我们一起感受着2011年的阿尔勒摄影节
期刊
1996年第一届莫斯科摄影双年展正式举办。其实,它的准备工作从1994年就已经开始,两年内组委会搜集了大量历史珍贵照片,“被遗忘的历史”成为最主要的主题展,为首届摄影双展拉开了帷幕。一路走来,莫斯科摄影双年展已经举办了8届,规模和影响也都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摄影节之一。  莫斯科摄影双年展真正步入正轨被国际社会所熟知并认可,与得到了莫斯科市政府的支持有很大关系。第一届摄影双年展举办的199
期刊
在世界上诸多的摄影节中,LOOK3可能是一个小伙伴,2007年6月才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小城夏洛特维尔(Charlottesville)拉开大幕。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其鲜明个性也让它在业界有不小影响。LOOK3的前身是国家地理杂志知名摄影师Michael “Nick” Nichols在自家庭院里举办的小型摄影聚会,已举办了20多年。随着参加者数量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到2005年便有了扩大规模的打
期刊